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通州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的现状及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方法,分析了影响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因素,结合通州市秸秆机械化还田试验情况,提出进一步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秸秆机械化还田是解决水稻秸秆综合利用不高和秸秆焚烧等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贵港市港南区为例,总结阐述了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现状,分析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推动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沁县示范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实践,总结出机械化秸秆还田具有节本增效的显著效果,指出了机械化秸秆还田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在苏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秸秆还田机具工作原理,结合苏州地区秸秆机械化还田实际,形成了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和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播技术路线,为该地区秸秆轻简高效机械化还田及配套农艺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1年润州区被首次列为江苏省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全区水稻播种面积290 hm2,小麦播种面积56.27 hm2,油菜播种面积219.33 hm2,玉米大豆等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9.33 hm2。全年实际产生各种农作物秸秆总量5 200 t,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269.6 hm2,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数量2 100 t,水稻三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77.8%,高出江苏省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指标12.8百分点。秸秆多种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常用的玉米秸秆青贮机械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对三种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工艺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对比,重点分析了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微观经济效益。通过分析提出了大面积推广玉米秸秆青贮,重点是发挥机械化的作用,走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山西省狠抓了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逐步拓宽了机械化直接还田的渠道,由单一的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方式逐步发展到机械化整秸秆耕翻还田、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等多种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方式,示范推广面积累计3100余万亩,累计推广还田机具5000余台。但是.就全省总体而言,秸秆利用率还很低,各地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焚烧秸秆的现象,严重地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影响了交通。为此,省政府办公厅向全省各地市县发出了《关于切实加强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的通知》,提出以下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常用的玉米秸秆青贮机械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对三种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工艺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对比,重点分析了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微观经济效益;通过分析提出了大面积推广玉米秸秆青贮,重点是发挥机械化的作用.走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洪沛 《福建农机》2012,(3):22-23,29
阐述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优点,总结了巢湖市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秸秆焚烧问题是农作物生产当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1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中的瓶颈江苏省人大专门出台《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明确提出3年内实现秸秆禁烧,并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解决秸秆焚烧的主要出路。江苏省财政逐年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投入,明确实行"1+X"模式,即秸秆机械化还田加其他秸秆综合利用形式,明确以夏季为重点,2012年仅下发盐城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奖金就达到3 700万元;盐城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  相似文献   

11.
自解捆式果园秸秆覆盖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果园秸秆覆盖机不适应捆状秸秆、装载量小以及覆土装置易被碎石卡死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解捆式果园秸秆覆盖机。该机型由履带底盘、料箱、解捆铺料装置和覆土装置等组成。解捆铺料装置为齿带式结构,安装于料箱后部。为适应多种秸秆捆尺寸,提高抓料解捆能力和铺料均匀性,通过对解捆铺料过程分析确定了解捆铺料装置高度、倾角和齿带转速等关键参数范围;为了实现切绳和破捆过程滑切减阻,设计了三角形拨料刀齿,并基于刀齿对秸秆的扰动区域分析,对刀齿排布进行了设计;设计了一种双向对抛式覆土装置,同步对秸秆层进行薄土盖压。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机的秸秆装载量提高到原来的3.1倍;当覆盖机车速在0.8~1.4km/h,解捆铺料装置齿带转速在180~240r/min时,秸秆覆盖层厚度为5.1~18.1cm(标准差小于等于3.4cm),薄土盖压层厚度为2.3~4.0cm,无卡死现象,满足作业要求;建立的秸秆覆盖厚度模型决定系数为0.9672。该机实现了秸秆解捆、行间覆盖与薄土盖压一体化作业。  相似文献   

12.
4Q-1.5型秸秆粉碎机主要工作部件参数确定与校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秸秆产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秸秆的利用率成为最主要的问题。为此,通过对4Q-1.5型秸秆粉碎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参数的确定和主要部分的校核进行讨论.阐述了秸秆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的总体设计思想,其研究结果可为秸秆粉碎机的研究和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机设计与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还田机作业后秸秆还田周期长,耽误耕作农时及秸秆焚烧现象引发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腐熟剂喷施与机械粉碎相结合的还田原理,设计了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机.经田间试验测定,使用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机完成作业的机收麦茬地,7个月后的秸秆腐熟还田率为97.2%,比单一机械粉碎方式高17.1%,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比单一秸秆粉碎还田地高16.5%.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产量大,秋季玉米收获后可还田作业时间短、秸秆腐烂慢,为秸秆还田带来困难。为满足东北地区秸秆快速还田和腐烂要求,研制了一种秸秆混肥还田机,可将粉碎秸秆或站立秸秆切碎收集,并与N肥混合后被输送到还田机的一侧,或成条堆放在田间,或喂入到由铧式犁开出垄沟内。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对秸秆粉碎捡拾和输送装置进行了参数设计和实体建模,利用有限元ANSYS Workbench对所设计的粉碎刀进行静力学分析验证了其结构的合理性,并通过分析粉碎刀的秸秆粉碎过程和运动轨迹确定了当粉碎刀受力最小时的最佳排列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当秸秆粉碎捡拾装置转速为2250r/min、还田机前进速度为1.27m/s时,秸秆还田率为95%,秸秆剪切长度合格率为95.5%,秸秆混肥不均匀度为20.5%,作业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为秸秆混肥还田机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秸秆深埋还田集秸秆深埋、化肥深施技术于一体,对构建土壤水库、肥库、碳库和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为彻底解决玉米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此,对深耕合垄施肥机进行了设计和试验。该机可实现深开沟、化肥深施及起垄整垄联合作业,配合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可实现秸秆深埋还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开沟参数和起垄参数符合秸秆深埋还田农艺要求;当开沟深度在30~40cm时,该机作业阻力在25~30k N变化,还应进一步优化工作部件结构以减小作业阻力。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化秸秆深埋还田种植玉米每公顷增产率为10.59%,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稻草秸秆压缩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农作物秸秆收获及打成高密度草捆是其合理应用重要的第1步。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稻草秸秆这一类型生物质资源,结合自制密闭压力容器,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同一类型、不同长度的稻草秸秆以不同的压缩速度进行了闭式压缩试验;分析了秸秆捆在压缩后密度相同情况下秸秆长度和压缩速度对压缩力的影响,建立了其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当压缩密度相同时,秸秆越长、压缩速度越快,所需压缩力也越大。由此为设计、制造高性能的稻草秸秆打捆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秸秆打捆机喂入机构的运动规律,针对秸秆打捆机喂入机构的填料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采用Solid Works软件进行实体建模虚拟装配和检查机构之间的干涉情况,并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喂入过程的动作,分析喂入机构的运动特性,为喂入机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目前稻麦秸秆还田作业机具作业效果不理想、秸秆埋覆深度浅及保墒蓄水能力差等问题,将秸秆犁翻旋耕技术与保护性耕作要求相结合,设计了一种能够发挥犁翻旋耕等多种耕作方式优势的可调深复式耕整作业机,可一次性地完成犁翻、旋耕及深松等多项作业。为此,重点介绍整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确定了机具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在工作时性能稳定、秸秆埋覆粉碎效果好、作业效率高、通用性强,能够满足多种条件下的稻麦秸秆还田复式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机鞭式刀具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针对现有秸秆还田机刀具性能的不足,研制了鞭式刀具。在阐述鞭式刀具的结构与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对该刀具破茬瞬时的加速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刀具作用于根茬时刀头速度大。采用该刀具的还田机既可切碎秸秆,又能同时入土破茬,并实现了碎茬与土壤的均匀混拌。  相似文献   

20.
基于稻草制造钵育秧盘水稻栽植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稻草(植质)为原料,研制出水稻钵育秧盘。在以稻壳粉与土为原料混合研制人工苗床土的基础上,按基于稻草制造钵育秧盘水稻乳苗机械栽植技术的要求,设计和试制了水稻钵育乳苗栽植机,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证明了该项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