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T-PCR快速诊断禽流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禽流感病毒NP基因的序列分析结果,设计了一对NP基因特异的引物。采用该对引物,不经病毒分离,直接从禽流感病毒感染鸡的气管、泄殖腔棉拭子和组织样品中提取核酸, RT~PCR可以扩增出 326bp的 NP基因片段。采用该技术对14个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参考株,4个亚型12株国内分离野毒株,RT-PCR检测的结果都呈阳性;对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以及减蛋综合症病毒,RT-PCR扩增结果都呈阴性。禽流感病毒 A/Goose/Guangdong(H5N1)和 A/African Starling/England(H7N1)实验感染鸡样品 RT-PCR检测与鸡胚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34/42、32/42; 24/55、24/55, 二者符合率大于95%。 RT-PCR最少可检测到10pg的病毒核酸。对山东某地发病鸡场样品进行RT-PCR检测,只用6个小时就可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证明RT-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禽流感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2.
PCR结合分子杂交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逆转录-PCR(RT-PCR)特异性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中M基因和N基因之间一段核酸片段。以pUC19质粒载体将此片段克隆,用EcoRI和HindⅢ酶切此重组质粒,回收克隆片段后,制成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用RT-PCR及生物素核酸探针法分别对IBV,IBDV,ILTV,MDV及NDV进行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为IBV特异性检测方法。对人工感染IBV的SPF鸡口腔棉拭样品进行跟踪检测,证明本方法能在SPF鸡接毒后1~10d内检出IBV。  相似文献   

3.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核衣壳蛋白ORF7的序列,设计了1套引物,对立了检测PRRSV核酸的RT-PCR方法。通过对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PRRS)标准毒株的检测,证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扩增出特异性的核酸片段。同时可以从基因水平上区分PRRSV美洲型和欧洲型。使用该方法对国内临床上疑似为PRRS的送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为阳性,并确定基因型均为美洲型。该研究建立的从组织中直接提取细胞总  相似文献   

4.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可快速、特异及敏感地检出实验毒株和病鸡法氏囊内存在的微量病毒核酸。对病鸡、进口种鸡的实测结果表明,本法对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和RT-PCR技术,对兔出血症病毒核酸作了鉴定,分别设计合成2对PCR扩增特异性引物,即按兔出血症病毒中国分离的NJ核酸酸序列合成1对引物(NJ引物),按国分离的FRG株核酸序列民另1对引物(FRG引物),进行PCR和RT-PCR。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最新的病毒核酸纯化技术和单管RT-PCR技术相结合,应用于IBDV的诊断研究,对40余个病毒样品进行扩增反应,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该技术灵敏快速,从核酸纯化到电脉检测PCR产物只需5~6h,反应灵敏度比传统方法至少提高100倍。所设计的引物对毒株的适用范围较广,对12个IBDV毒株和12个病变法氏囊样品均得到分子量一致并与设计相符的扩增产物  相似文献   

7.
副鸡嗜血杆菌PCR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Hpg核酸探针试验基础上设计PCR引物和PCR试验方法。检测41株Hpg和26株非Hpg证明PCR试验特异性好,敏感性比Hpg核酸探针高1000~10,000倍。用PCR检验直接临床棉拭子样品,与Hpg细菌分离结果完全一致。PCR试验简便敏感快速,有可能作为一种新方法用于临床Hpg诊断。  相似文献   

8.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动物组织中的口蹄疫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猪和牛的扁桃体、淋巴结、脊髓、肌肉和蹄冠皮肤中的口蹄疫病毒(FMDV)。与接种乳鼠测毒法比较,该方法的灵敏度达0.16LD50 ̄0.32LD50病毒量。检测人工感染后7 ̄35d的猪组织样品77份,25份为阳性;接种乳鼠并盲传3代,乳鼠-间接血凝试验(IHA)鉴定6份为阳性。检测人工感染后4 ̄7d的牛组织样品52份,20份为阳性;接种乳鼠-IHA鉴定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RT-PCR诊断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Breslin/1902(H7N7)株的血凝素(HA)基因参考序列设计合成一对H7HA特异引物,并应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RNA,建立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AIVRNA的方法。应用此法对鸡胚培养的AIV尿囊液、SPF感染鸡粪便进行了检测,并与琼脂扩散试验和电镜技术作了对比。特异性试验以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76V)等的感染鸡胚尿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AIV尿囊液RT-PCR全部阳性,SPF感染鸡粪便87份,RT-PCR检出69份阳性,样品处理浓缩后琼脂扩散检出11份,电镜检测了23份样品,仅检出2份阳性。非特异性对照样品经RT-PCR检测全部阴性。将AIV感染鸡胚尿囊液作10倍系列连续稀释,可检出稀释度为10-2的病毒尿囊液。RT-PCR最早检出时间为感染后第3天,而琼扩和电镜均是7天。该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且节约时间(只需8小时左右),可从分子水平上对AIV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安徽省猪口蹄疫感染状况和免疫情况,使用荧光RT-PCR和ELISA检测方法,对安徽省12个生猪固定监测点采集的578份扁桃体样品和578份血清样品分别开展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猪A型口蹄疫抗体和猪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A型抗体阳性率为25.95%,O型抗体合格率为32.87%。结果表明,安徽省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口蹄疫防控情况较好;部分猪场使用了A型口蹄疫疫苗免疫,但效果并不理想;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不高,除免疫时间短的因素外,说明仍有部分猪场不重视口蹄疫免疫。  相似文献   

11.
参考Cul株核酸序列自行设计一对20bp序列为引物,经反转录和PCR扩增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核酸高度保守的Vp4编码区中150bp的片段,用于检测IBDV。对德国Cul株、美国标准强毒STC和变异株1084E、中国q801以及7个国内野外分离株分别进行扩增,同时对新城疫病毒(NDV)、马立克氏病毒(MDV)、禽呼肠孤病毒(REOV)、禽腺病毒(HAA)、Vero细胞、SPF鸡法氏囊组织进行扩增后,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11株IBDV都出现分子量大小与设计相符合的DNA扩增带,4种其他病毒、囊组织和Vero细胞都未出现任何扩增带。建立了直接采用细胞毒或组织毒进行PCR的快速简便的核酸提取方法,应用二级PCR扩增出了与一级PCR相符的更加清晰的扩增带。  相似文献   

12.
印第安纳型水疱性口炎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印第安纳型水疱性口炎病毒(VSV)L蛋白的序列,设计了一套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VSV核酸的一步法RT-PCR方法,并用该法检测了不同的组织样品。结果显示,人工感染VSV小鼠组织检测为阳性,而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病料检测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14.
以建立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核酸杂交检测方法,检测了细胞培养物、病理组织、粪便和饲料中的IBDV,并与IBDV夹心ELISA、琼脂扩散试验(ID)和病毒分离方法进行了平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RT-PCR和核酸杂交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深入研究IBD流行病学,特别是传播途径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伪狂犬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狂犬病是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重要传染病,猪为病毒的贮存宿主。该病一毒一旦感染动物则终生带毒呈潜伏感染状态,遇到外界应激则重新激活而向外界排毒,引起易感动物发病。为了加强进口检疫和优良种畜的推广,防止该病的传入,各国科技工作者根据常规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不能检测该病毒的潜伏感染情况,研制出各种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本文就核酸探针杂交技术,常规PCR、鉴别PCR、鉴别与定量PCR等  相似文献   

16.
多聚酶链反应区分血清Ⅰ型MDV强弱毒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_1)基因组中位于132bp正向重复序列两侧的2段寡聚核苷酸为多聚酶链反应(PCR)的引物,分别对Ⅰ型MDV强毒株(京-1株)和弱毒株(Md11/75C株)的核酸进行基因扩增。结果显示:该弱毒株核酸基因中含6个或更多个拷贝数的132bp正向重复序列,而强毒株核酸基因中仅含2个,相同引物对Ⅱ型、Ⅲ型MDV(SB-1株,Fc126株)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核酸作PCR扩增,未检出任何核酸片段。  相似文献   

17.
根据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的基因文库,设计了3对分别与NDV、IBV和ILT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NDV、IBV、ILTV核酸模板进行三重PCR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了3条与设计相符的310bp(NDV)、1720bp(IBV)和647bp(ILTV)三重PCR扩增带,而对其他6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三重PCR技术能检出10pg的IBV、1pg的NDV RNA模板和10pg的ILTV DNA模板。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跨省调运牛羊传播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的风险,以2021年1月23日—2月22日经某省际公路检查站调入新疆的牛羊及相关运输车辆、运输人员和检查站环境为调查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采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口蹄疫病毒和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检测。检测发现:在跨省调入新疆的牛羊中,1车次的1头牛检测为口蹄疫病毒核酸阳性(1/1 083),4车次的24只羊检测为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阳性(24/2 034);在环境监测中,有2辆运输车检测为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阳性(2/60)。结果表明,跨省调运牛羊存在传播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风险,需要规范做好跨省调运动物的检疫及疫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一种监测鸡群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早期感染的微量PCR方法,根据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基因组BamHI-L片段的核酸序列设计了1对寡核苷酸引物,用含0.3UTaq酶的10μL反应体系分别扩增了MDV1型(京-1株、MD11/75c株)、MDV2型(SB-1株)和HVT(FC-126株)的核酸,并用京-1株感染细胞DNA作了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对MDV1型病毒特异,京-1株和MD11/75c株都扩增到425bp的核酸条带,而SB-1株、FC-126株和正常CEF细胞的DNA都没有得到任何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微量PCR能够检测到0.1pg的京-1株感染细胞DNA;对京-1株感染鸡,在接种后第5天就能在血液细胞中检测到MDVDNA。微量PCR可望成为监测鸡群MDV早期感染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依据鹦鹉热衣原体羊流产株的主要外膜蛋白基因核苷酸顺序,设计,合成了1对PCR引物,利用该对引物,以衣原体基因组DNA为模板,可以用PCR扩增出-1.17KbDNA片段,检测灵敏度可达0.1pg。采集衣原体感染的山羊流产胎衣等病料制取核酸样品,进行PCR检测,同样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作为对照的健康动物组织,常见病原菌的核酸样品则都呈阴性反应,用建立的PCR检测衣原体的方法检查了65份自然病料,有6份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