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亟需进行能源结构转型,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调节性水电站和抽蓄电站具有良好的调蓄能力,可以作为调节电源与风光电源联合运行,从前端减缓风光不稳定出力对电力系统的冲击,促进新能源集中上网消纳。因此,充分利用梯级水电站及抽水蓄能电站的调节性能,制定合理的一体化调度策略,有利于在发电侧实现水风光蓄打捆送出和协同消纳,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基于对梯级水风光蓄互补发电系统在短期调度中电网侧负荷需求和梯级水电水资源利用率的考虑,构建以源荷差异最小、梯级水电蓄能增量最大为目标,以常规水电站、风光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安全运行条件为约束的短期互补调度模型,并采用粒子群-动态规划内外层嵌套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选取西南某流域常规梯级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及周边风光电站组成的水风光蓄互补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抽水蓄能电站倾向于在梯级电站水头较低时选择泄水发电,而在梯级电站水头较高时选择抽水或维持当前水位不变;(2)所构建模型有效提高了系统总出力曲线与电网负荷曲线的匹配度,实现了梯级水电站之间负荷与水量的合理分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梯级水电站效益损耗,提高了水...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现有水库群汛限水位控制系统控制难度大、效率低、控制系统复杂的特点,结合区域的实时雨量预报和水库群的防洪库容信息,提出基于降雨预测及库容补偿的水库群水位动态调节的逐次补偿调度模型。模型主要由天气预报的雨量预测单元、库容补偿的调度补偿单元、洪限水位的调节控制单元和单元间变量的协调单元等组成。主要采用基于逐步逼近的贝尔曼思想,以多次的迭代计算求得理想的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方案。将控制方案运用在潘家口水库群中的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证防控控制调节的基础上可有效提高洪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初始运行转速对甩负荷过渡过程调节保证参数的影响,针对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运行特点,基于一维瞬变流理论特征线法,建立了可变速抽水蓄能电站初始运行转速计算及过渡过程仿真模型,结合工程算例,分析了不同水头运行条件下机组运行转速对发电效率的影响,研究了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起始运行转速变化对事故甩负荷工况水锤升压和转速上升率的影响,并解释了其原因.结果表明: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在高水头和额定水头下额定出力运行时,随着初始运行转速的减小,事故甩负荷后转速最大上升率增大,水锤升压增大.其原因在于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初始转速的改变造成甩负荷过程中力矩和流量变化率发生变化.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运行转速选取和甩负荷过渡过程调保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正确评价小水电站的经济性,提高其设计质量,提出了一种较好的峰谷电量计算方法。首先,在指出常规计算方法没有要求计算日调节库容的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从调节库容中预留出足够的日调节库容的改进方法。接着,确定了一种较好的日调节库容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4种不同类的峰谷电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流域中修建的大量小型水库会改变洪水的自然特性,而小型水库资料往往缺失或信息不全,使得在洪水预报中难以考虑其调蓄作用,给洪水预报带来困难。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算法,构建地形地貌参数-水库库容关系模型,推算水库资料缺失地区的小型水库库容信息;在定量概化小型水库对洪水拦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安江-水库模型。以淮河上游北庙集流域为对象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小型水库总库容与地形地貌特征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建立的地形地貌参数-水库库容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用于资料缺失的小型水库的库容推算;(2)加入水库拦蓄模块后,新安江模型的洪水预报精度得到一定提高。研究成果可供受小型水利工程影响地区的实时洪水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6.
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是继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和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后广东规划的第四座抽水蓄能电站.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上、下库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在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下实测流速指标、水流特性、进(出)水口水头损失及入流漩涡等实测的水力参数,分析了原设计的运行效果和进出水口的流速分布情况,提出满足原设计要求的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日前开工兴建。该电站位于南阳市南召县境内,由上水库、下水库和引水发电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上水库库容为 118.4万m\+3,下水库库容为129万m\+3,上下水库相对落差为500 m。电站装机容量为2×60 MW,设计年发电量为20 032万kWh。 这座抽水蓄能电站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水电建设项目,总投资4.5亿元,设计工期3.5年,计划到2004年建成。电站建成后不仅可以解决南阳电网负荷高峰时缺电和低谷时窝电的矛盾,而且还可以有效缓解河南电网的调峰压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独特的水力特性。应用调速器的水位监控性能,实现水头的实时采集。以宁海抽水蓄能电站为例,研究了在最大水头、额定水头、最小水头下机组甩负荷后导叶关闭规律对抽水蓄能电站的过渡过程影响,通过对各水头下过渡过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机组运行水头大于额定水头低于最大水头之间,宜采用延时直线关闭规律;水头低于额定水头时,宜采用简单20 s直线关闭规律,可有效改善蜗壳与尾水管压力,降低机组甩负荷时的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河道型水库一维水动力学模型。选取珠江流域乐昌峡水库进行动、静库容调洪演算,揭示了动库容调洪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不同洪型、不同频率水文组合条件下,水库回水淹没范围、库区洪水传播速度以及调洪过程中动库容变化特性,讨论了水库设计调洪方案的合理性,并提出了更为合理的调洪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河道型水库防洪调度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英文《水电站与抽水蓄能电站》(1989年第一版),是高等学校水力发电工程学科的教科书,其特点是在专业书篇长繁多的情况下,用简明的语言和图片,系统介绍了国外水电站、低水头发电、潮汐发电,重点论述了抽水蓄能电站。作者M.G.乔格教授(印)曾主持水电工程设计和建设,在高等学校任教近30年,对当今抽水蓄能电站有特别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对大型带长引水管道的抽水蓄能电站机组调节系统进行了建模与过渡过程调节参数优化的研究.依据某抽水蓄能电站的具体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对其机组调节系统建模,其中长引水管道系统采用弹性水击模型以较准确地反映较长压力管道内的水力振动特性,然后利用BP和RBF神经网络训练水泵水轮机特性参数,以获取较精确的水轮机模型,从而避免用插值法处理密集、交叉现象严重的水泵水轮机“S”特性曲线带来的误差.基于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引入改进正交试验法对其空载频率扰动、负荷扰动及甩负荷过渡过程进行调节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调节系统仿真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组的实际特性,并且改进正交试验法在机组调节系统过渡过程仿真试验参数优化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研究对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调节系统建模仿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实际运行中机组过渡过程优化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尾水调压室位置的选择与优化是电站设计中影响调节保证计算的重要因素。基于特征线法针对调压室不同的位置分别建立了某抽水蓄能电站的输水系统和水轮机调节系统的水力-机械数值仿真模型,对由于位置变化带来的机组过渡过程进行敏感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尾水调压室位于岔管之前时,由于布置位置更靠近机组且每条支管都直接与调压室相连,对于相继甩负荷工况下尾水管真空度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不同大小的阻抗孔面积对于过渡过程计算也有相应的影响。通过调压室位置选择为机组过渡过程中尾水管真空度优化提供了研究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抽水蓄能电站引水岔管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抽水蓄能电站在不同工况(抽水或发电)、不同分流比(单台机或多台机运行)情况下引水岔管的水力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采用非结构化网格离散计算区域,使用有限体积法将方程的积分形式转化为代数方程组,为保证计算精度,采用二阶迎风格式,隐式求解,速度和压力方程用SIMPLE算法耦合.分析了各工况下岔管处水头损失变化和水流流态情况.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较吻合,由于夹带不同能量水流汇合后“能量相互传递”,抽水工况水头损失出现了负值,发电工况流态好于抽水工况流态;分流(发电)水头损失较大,合流(抽水)水头损失较小,为机组运行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可使岔管能量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机组导叶关闭规律对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的影响,现以国内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对比分析了延时直线关闭规律较传统的直线关闭和折线关闭规律的优点,并对延时时间Tm和总有效时间Ts进行了大波动过渡过程分析。研究表明:延时直线关闭规律在降低蜗壳压力上升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并且该方法只有两个控制因素,易于优化处理。最后为该抽水蓄能电站提出了较优的导叶关闭方案。  相似文献   

15.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的尾水隧洞开挖可能引起的周围地下环境的变化,在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区地下水分布特征和平硐、尾水隧洞开挖引起的强排水特征,概化出工程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了工程区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渗流模型。采用求解有自由面渗流场的改进的截止负压法、改进的排水子结构法、管道子结构法和预处理共轭梯度法等理论对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平洞开挖和尾水隧洞开挖(衬砌后)不同施工阶段的非稳定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尾水隧洞开挖(不衬砌)后、尾水隧洞开挖衬砌后这两种方案下地下水渗流场动态变化过程及对周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①平硐和水道系统开挖对研究区地下水位下降有着直接的影响,且影响较大。②尾水隧洞衬砌300d后,地下水流场基本恢复至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甩负荷时主进水阀在导叶拒动和导叶协同关闭两种情况下的内部三维瞬变流动过程与特性。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主进水阀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确定了流场仿真的边界条件,选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模拟了两种关阀方式下主进水阀内部三维瞬变流动过程,计算得到阀前压力变化曲线并与一维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种关阀方式下的内部流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甩负荷过渡过程中,两种关阀方式下主进水阀内部三维瞬变流动过程的CFD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主进水阀关闭过程中其内部流场复杂,形成的涡流会改变内部流向,造成压力损失;在阀腔处有较大的压力变化,为机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两种关阀方式下阀腔中的压力最大值均出现在枢轴处,且协联关闭方式下的压力最大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水电站工程规模主要包括水库库容(总库容、调节库容等)、电站装机容量、引水道尺寸等,通常情况下,一般通过经济比较的方法确定各工程规模。对于一些日调节水电站,如果上游已经建有调节性能较好承担调峰任务的水电站,采用水量平衡法确定日调节库容,采用求导数计算最大发电出力法确定装机容量,则简便、适用、可行。  相似文献   

18.
以昆明城市现有防洪工程为依托,按照充分发挥流域整体调蓄功能的理念,基于洪水预报信息和下游河道水位的实时反馈信息,针对不同洪水量级和区间组合,采用水力学模型对洪水进行了调节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松华坝水库、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盘龙江及滇池的联合防洪调度的运行原则,制定了有效的联合调度方案。同时,对调度运行中的风险防范问题提供了相关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削峰填谷、调频调相等重要作用,水电站水力机械的事故多发生在其过渡过程中,为方便对过渡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建立其调节系统数学模型并开发仿真平台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针对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调节系统建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采用分段建模原理建立长引水系统模型,采用RBF神经网络建立水泵水轮机模型,并进行了空载频率扰动和增减负荷等试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机组特性.基于LabWindows/CVI虚拟仪器软件,应用ActiveX交互技术实现仿真平台与Matlab的通信,开发了所建模型相应的仿真平台,为研究人员和现场运行维护人员进行仿真测试提供了一个友好的人机交互仿真环境.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多分辨率洪水演进模型、粗放洪水演进模型和精细洪水演进模型的概念。应用ESRI的ArcGISEngine作为构建洪水演进模型的平台,详细分析了构建粗放洪水演进模型和精细洪水演进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设计出了具体的粗放洪水演进模型和精细洪水演进模型。最后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本系统计算出来的水库库容和淹没面积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