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钴的测定,已有不少报道,用催化极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钴,尚未见报道。扫描电压范围为-0.70V到-1.20V,钴的催化极谱峰为-1.14V(VS.SCE),可准确用于定量测定。一、仪器: 1.JP—2型示波极谱仪(成都仪器厂),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为滴汞电极,参比电  相似文献   

2.
硒的测定方法已有不少报道,其中,以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最为常见,较多应用于食品中硒的测定。迄今,茶叶中硒的荧光法测定报道不多。本文采用混合酸消化样品、2,3-二氨基萘(DA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痕量硒。同时,用此方法测定了浙江省的34只出口茶叶样品。在此基础上还做了茶叶中硒的冲泡率试验。从测定结果看,茶叶中硒含量与茶叶级别无显著正相关。由于植物中硒的生物有效性优于动物中的硒,因此,饮茶对补充人体所需的硒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用微型DPSA-1仪结合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以微分电位溶出法对茶叶中的铅、镉、铜进行同步快速检测。优化的试验参数如下:Hg2+浓度为3×10-4 mol/L,支持电解质为1.5 mol/L pH4.0的氯化铵溶液,富集电位-1.1 V,终止电位-0.2 V,富集时间200 s。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检测结果在20~840μg/L(相当于茶叶中铅含量为1~42 mg/k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铅的相关系数为r=0.99749,检出限为1.12μg/L(S/N=3);镉的相关系数为r=0.99740,检出限为1.09μg/L(S/N=3);铜的相关系数为r=0.99612,检出限为1.23μg/L(S/N=3)。研究了检测过程中存在多种干扰离子对于铅、镉、铜检测的干扰情况。试验所得检测结果与国标检测法进行t检验,无显著差异。比较常规的检测技术,微型DPSA-1型仪结合SPCE微分电位溶出法同步检测茶叶中的铅、镉、铜,是更加经济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可实现样品的高比例筛检,还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类型食品和环境样品中铅、镉、铜的同步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海南白沙绿茶和红茶中的硒含量,研究了仪器条件和还原剂等对硒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仪器条件为光电倍增管负高压300 V,灯电流80 mA;还原剂浓度为1.5%,载流盐酸浓度5%。该方法线性范围0~10 μg/L时,与荧光值线性关系好,回归方程为y=75.949x-8.795 4,相关系数r=0.999 8。方法检出限是0.024 μg/kg,测定标准物质中硒的回收率为97.7%~109.6%。以国家标准物质茶叶(GBW10016)为监控样品,标准物质茶叶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白沙绿茶和红茶硒元素含量分别是34.4和20.1 μg/kg。该方法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用于茶叶等样品中硒元素含量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5.
丝网印刷碳电极传感器检测茶叶中痕量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广英  吴艳燕 《茶叶科学》2008,28(2):93-100
建立了同位镀汞法修饰的丝网印刷碳电极电化学方波溶出伏安法快速检测茶叶中的铅的方法。详细描述了建立该系统检测方法的条件优化过程,得到了一系列最佳参数:最佳的镀汞液浓度4×10-4mol/L,沉积电位-1.1V,电位增量3mV,方波频率10Hz,方波幅度0.05V,pH值5,沉积时间280s,平衡时间30s。在优选条件下获得的方法灵敏度、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别为22.7nA/(μg/L),10~225μg/L(r=0.9986)和0.74μg/L(S/N=3)。研究了对多种重金属元素存在条件下120μg/L的铅检测的干扰情况。本试验对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发现,采用家用微波炉、聚四氟乙烯密封增压微波消化罐消化茶叶,用标准加入法对分析样品进行检测,与国标方法相比较,无显著偏差。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适合于茶叶中痕量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刘训健  丁雷 《中国茶叶》1995,17(4):12-13
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激活抗氧化酶,提高抗氧化作用的功能,减缓人体衰老过程,并具有抗癌作用.关于锰的电分析化学测定已有报道,本文报道的吸附伏安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适用于茶叶中锰含量的测定.实验部分一、仪器1.JP—2型示波极谱仪(成都仪器厂),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为滴汞电极,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辅助电极为铂电极.2.自控电热消化器(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解HG-AFS法测定小麦中硒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探讨小麦中硒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本文考察了酸消解体系、微波功率、消解时间、酸用量等因素对利用微波消解HG—AFS法测定小麦中硒含量结果的影响,优选出了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并以最佳样品消解条件和仪器工作条件测定5种小麦样品和国家小麦标准物质(GBW08503)中的硒含量。结果表明,小麦标准物质中硒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相吻合,5种小麦样品中硒的相对标准偏差在5.44%~8.21%之间,本法的检出限为0.052ng·ml-1,浓度在0~200n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污染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9.
MWCNTs-IL-SPCE传感器检测茶叶中痕量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构建了一种新型、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的电化学传感器,结合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快速检测茶叶样品中的痕量铅.采用超传导性粘结剂离子液体 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和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丝网印刷碳电极,提高了电极表面的导电性和信号转换.在含0.006 mol/L I-,pH4....  相似文献   

10.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的缺乏会影响硒蛋白的表达,降低免疫力,在中国部分地区饮食中硒摄入量极低的情况下甚至会引起克山病。富硒地区的茶叶能够提供安全耐贮的有机硒资源,但在富硒茶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存在含硒组分化学形式不明确、含量不稳定、溶出率低等问题,影响了富硒茶的标准化生产。本文综述了茶叶中硒的吸收积累、种类、含量以及加工对硒的影响,以期将茶叶中硒的种类和含量控制在安全有效范围内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制茶工艺改善、研发功能性富硒茶饮料以及茶食品,提高富硒茶中功效成分的溶出率和利用率,为富硒茶产业健康安全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的咖啡碱是茶叶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分析方法通常有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的实验手续一般比较繁琐,影响因素较多,分析速度也较慢,难以适应现代研究工作的需要。应用伏安法测定茶叶咖啡碱,迄今未见报道。作者采用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以阳极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咖啡碱,对咖啡碱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了各种茶叶样品处理方法,找到了咖啡碱测定最佳体系,应用于不同品种茶叶咖啡碱含量的测定,结果良好。试样处理好后,几分钟内即可测出结果。方法简便快速,仪器设备价廉,可作为茶叶中咖啡碱的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茶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主要饮料,饮茶有益于人体健康。随着人们对微量元素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认识的深化,茶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和兴趣。测定茶叶中的微量元素,常用的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中子活化分析法和质子X荧光分析法等,但这些测定方法均要用价格昂贵的精密分析仪器,因此很难广泛采用。电位溶出分析法(PSA)是瑞典化学家D.Jagner于1976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它可用于测定水样、饮料和生物材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仪器装置价格低廉,但用该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中叶绿素的微分脉冲极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叶绿素的测定,通常用分光光度法,一般需经有机溶剂提取、分离、提纯,手续较繁。叶绿素是由甲醇、叶绿醇与卟吩环结合而成,分子中存在有共轭双键的结构,因此,具有电化学活性。作者研究了茶叶中叶绿素的电化学行为,试验了电化学方法测定的条件,找出了应用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茶叶中叶绿素的最佳体系,成功地分析了各种绿茶成茶样品。本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2.4×10~(-7)M。测定仪器简单,分析手续简便,无须经过样品分离等前处理手续,可推荐为茶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常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4.
茶汤中锌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茶叶与人体健康、茶叶生化等研究进展迅速,锌、硒等微量元素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陈宗懋(1990)的综述谈到锌具有抑制脂肪过氧化和稳定细胞膜等作用;韩驰等(1989)的茶叶抗癌研究认为茶浸出物阻断N-亚硝胺的合成可能与锌、硒有关;杜琪珍等(1991)在茶树积累硒的动态分布探讨中认为茶叶的硒为蛋白硒和非蛋白硒(无机硒)两种形态。锌是茶叶中的一种矿质元素,笔者(1991)分析了乌龙茶中几  相似文献   

15.
陕南茶区的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目前茶园总面积达26660公顷,年产量近4000吨,是我国北方重要茶叶产区。近年来,在陕南紫阳县调查发现茶叶富含硒,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很快开发了“紫阳富硒茶”上市。为了促进陕南茶区富硒茶开发工作的深入进行,1984年至1986年,笔者对陕南的安康、汉中、商洛三个地区主要产茶县进行了茶叶和地区土壤的系统调查。采样标准,茶叶样品为春季的鲜叶样和毛茶样(均为一芽二三叶混合样)46个;土壤样品为耕作层(0~30厘米)混合样56个。为便于对比,茶样与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作消解体系,以微波消解的方法处理土壤样品,利用ICP-MS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的4种重金属元素(铅、铜、铬、镉)。设定了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在进行质谱测定时,采用In、Bi、Ge元素作为校正基体效应与信号漂移的内标元素。依据国家标准参考物质并通过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重金属元素铅、铜、铬、镉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0.020、0.050、0.005μ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106%、97%~112%、94%~118%和98%~104%;测定不同土壤标准物质,铅、铜、铬、镉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允差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0.5%~2.5%。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大量土壤样品4种重金属元素(铅、铜、铬、镉)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7.
将氢化物发生器与原子吸收仪联用,茶叶样品采用硝酸一高氯酸回流硝化,5mol/L盐酸还原,用硼氢化钠将四价硒还原为硒化氢,以高纯氩气为载气将硒化氢导入石英管中原子化,于196nm处测定硒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3%-4.9%,方法检出限为1.09ng,加标回收率98%~103%。  相似文献   

18.
科学种茶正为全国各茶区所重视,送请研究单位进行生化测定的茶样也逐年增加,其目的是希望通过生化分析来研究如何提高茶叶品质,指导茶叶生产。由于对茶叶生产的科学管理,生化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所以,正在引起各茶区的广泛重视。生化分析的准确度,除了不可避免的最低限度的操作允许误差外,主要决定于样品本身,所以取样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在分析某样品的某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及其比例关系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比较,才能初步鉴定出这种样品质量的高低。要使所得的数据符合客观实际,测定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的性能固然很重要,但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却是关键性的因素。采集时间、地点和部位等的不同,都会影响测定数据的可比性,如果用这些数据来指导生产,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以下是对采样影响较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石墨管性能变化对无公害水果蔬菜中铅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扫描电镜观测法分析了不同测定次数的石墨管原子吸收信号、相关技术指标及表面结构变化情况,探讨石墨管性能变化对无公害水果蔬菜中铅测定的影响程度及其发生规律,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方法,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试验结果表明:石墨管的性能随测定次数、溶液酸度、原子化温度和时间等的变化而改变,其性能的改变对铅石墨炉分析结果影响较大,采用标准溶液校正、控制酸用量、一管专用和涂层石墨管等方法,可有效消除或减少干扰。分别进行了国家标准物质(茶叶GBW07605)和几种水果蔬菜样品的标准回收测定,结果表明:标准物质中铅的测定结果在标准规定范围内,样品标准回收率为(100+10)%。  相似文献   

20.
锰是茶树体内某些蛋白酶和氧化酶的成分,直接参与叶绿素和咖啡碱的形成,因此它是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必要的微量元素。茶树体内锰含量多少无疑要影响其生理代谢和发育,影响茶叶品质。为了能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测定茶叶中的锰含量,我们研究应用了目前发展较快、用得较广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组成复杂、干扰严重的样品也易消除干扰,得到比较满意的精度。一、仪器与试剂 1.设备:WYX-401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锰空心阴极灯(上海电光器件厂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