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花青素是植物中最广泛存在的次生代谢物之一,是不同颜色花和果实色泽的关键色素。花青苷通常在细胞质中合成,于液泡中积累。虽然花青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已被深入研究,但它们从细胞质到液泡的转运以及显示红色的机制仍然不清楚。本试验通过RACE技术成功克隆出富士苹果及其芽变中MdVAMP cDNA序列的总长度。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994 bp,具有66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1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MdVAMP基因与沙梨同源性最高。定量PCR结果表明,MdVAMP基因在‘长富2’苹果及芽变果实摘袋后表达趋势与其花青苷含量变化相一致,芽变果实中MdVAMP基因表达量和花青苷含量均显著高于‘长富2’苹果。进一步在不同富士品种中研究发现,MdVAMP基因表达水平与花青苷含量密切相关。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dVAMP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该研究表明,MdVAMP基因可能参与了花青苷的转运和积累,这为进一步研究苹果果皮着色和花青苷转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3个红叶山茶品种‘红叶黑魔法’、‘黑魔法’和‘黑蛋石’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叶片不同发育阶段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总花青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值,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3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同一发育阶段的色素含量相近。‘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叶片总花青苷含量在新叶展开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极显著下降,而‘黑魔法’叶片的花青苷含量则变化不大。其次,从色素比值来看,在新叶展开10 d时,花青苷的所占比值最大,‘红叶黑魔法’和‘黑蛋石’的花青苷比值分别达到87.88%和79.08%,极显著地高于叶绿素所占比值。到50 d时,花青苷比值下降至31.74%和23.68%,且3个品种花青苷含量相近,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比例则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较好地解释了这3个品种叶片的呈色变化,说明花青苷含量及其各种色素含量的比例变化是导致红叶山茶叶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3个品种的a*值均与花青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呈负相关,a~*值可作为描述红叶山茶品种叶色变化的代表性参数。  相似文献   

3.
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是植物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末端的关键酶。本研究以华丽龙胆(Gentiana sino-ornata) 5个不同开放阶段(H1~H5)花冠及根、茎、叶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从花冠H2阶段分离出了华丽龙胆花青素合成酶基因GsANS的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序列信息,通过RT-qPCR技术分析表达模式。结果显示GsANS开放阅读框为1 086 bp,编码362个氨基酸,含有PcbC结构域和2OG-FeⅡ-Oxy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与三花龙胆花青素合成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1.23%,亲缘关系最近。对不同开放阶段花冠及根、茎、叶中GsANS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GsANS在花冠中表达量均高于根、茎、叶中的表达量,同时在花冠发育的H4阶段GsANS的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值,随后降低,推测Gs ANS基因参与华丽龙胆花冠花青素苷的合成。本研究可为解析华丽龙胆花冠中花青素苷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富士’苹果着色的生理指标,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对进入着色期的‘富士’苹果果皮花青苷及果实糖份、相关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对其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士’苹果从盛花后110d到120d(辽宁熊岳9月1~10日)淀粉含量从3.12%增至最高值3.51%,之后淀粉含量逐渐下降并转化为糖,直至盛花后160d果实采收时(辽宁熊岳10月20日,)淀粉含量降至0.15%;淀粉酶活性从盛花后120d(辽宁熊岳9月10日)的10.67μmol/〈g.h〉逐渐升高至采收时为24.13μmol/〈g.h〉。从盛花后130d(辽宁熊岳9月20日)果实开始着色至果实采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性糖从12.1%、9.223%、7.09%增至16.9%、13.76%、10.57%,花青苷从28.652U/100cm2增至55.468U/100cm2;果实PAL酶活性从0.82U/〈g.h〉逐渐增至0.99U/〈g.h〉。且果皮花青苷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61**和r=0.9240**),与果实PAL酶,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2**和r=0.9364**),与果实蔗糖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8731*)。说明淀粉酶、蔗糖酸性转化酶酶活性的变化促进了糖的积累,进而促进了花青苷的合成;PAL酶的不断增加,促进了花青素的积累,进而促进了花青苷的合成。由此可见,富士苹果着色起止日期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性糖份含量可以作为‘富士’苹果着色的直接参考生理指标,此期的果实PAL酶、淀粉酶、蔗糖酸性转化酶活性变化可以作为‘富士’苹果着色的间接参考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南、北高丛蓝莓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南、北高丛蓝莓引种上海后,品质及花色苷抗氧化能力表现出的差异。以上海地区主栽的5个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品质、花青苷、总黄酮含量以及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FRAP(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tential assay)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结果表明,‘布里吉他’(Brigitta)的果形最大,达2.87 g;‘奥尼尔’(O’Neal)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13.44%;可滴定酸含量较低,酸固较高,果实风味浓郁;‘蓝丰’(Blue crop)酸固比最高,为11.8。蓝莓果实总黄酮、花色苷的测定中,‘埃利奥特’(Elliott)的花青苷及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同时DPPH和FRAP的测定值也最高。测定结果均反映出引种上海后,‘奥尼尔’(O’Neal)品质最好,适合做鲜食品种;‘埃利奥特’(Elliott)抗氧化能力最强适合做保健品加工品种。  相似文献   

6.
苹果梨套袋处理可使果实着红色,红皮梨色泽鲜艳,受到消费者及育种家的青睐,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植物中b HLH是参与调控花青苷合成的转录因子,b HLH能够单独或与其它结构基因、调节基因作用进而促进花青苷的积累。通过前期转录组测序发现,影响花青苷的b HLH转录因子中b HLH130在不同时期表达具有差异。本试验成功克隆了b HLH转录因子家族中b HLH130基因。结果表明,b HLH130基因其全长为1 305 bp,编码434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p I)为7.00,为不稳定蛋白,含有HLH结构域。系统发育树显示,Pbb HLH130基因与梨、苹果亲缘关系最近。本试验结果为今后探究并验证b HLH130与花青苷之间的联系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羽衣甘蓝生长期色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彩叶植物羽衣甘蓝彩色形成机理的探索,以12个羽衣甘蓝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内叶(变色叶)、外叶(非变色叶)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含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外叶的叶绿素a、b及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观赏期外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至抽薹期‘名古屋红’叶绿素总量仅占幼苗期的65.7%。内叶叶绿素总量下降幅度大于外叶,降幅最大的是‘名古屋白’,观赏期含量比幼苗期降低了96.1%。内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内叶的叶绿素a/b比值和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均高于外叶。品种间色素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幼苗期和观赏期,‘名古屋红’的外叶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粉鹤’最低。幼苗期品种间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大,而其他时期则存在显著差异。所有羽衣甘蓝品种在幼苗期均未检测到花青苷,观赏期和抽薹期只有紫色品种的内叶检测到花青苷。花青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红鹤’、‘大阪红’、‘桃鹤’、‘名古屋红’、‘红寿’、‘红鸥’、‘粉鹤’。  相似文献   

8.
以10个石榴品种为试材,研究其不同发育期果实果汁中花青苷含量及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天数和果汁颜色的增加,石榴汁中花青苷含量、百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出汁率均在10月5日时达到最高;大青皮酸果汁中花青苷含量最高,三白最低,不同石榴品种中的花青苷含量差异性均显著;不同石榴果实百粒重之间均成极显著差异,大马牙甜百粒重和出汁率均最高,与其它品种差异性显著;大青皮酸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7.1%),与其它品种均成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套袋处理对‘岳苹’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岳苹’苹果的适宜果袋及摘袋后果皮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摘袋后的适宜采收时间,对其设定3种套袋处理,并对不同处理果实内含物、糖、酸和果皮色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套纸袋使‘岳苹’果实的硬度和果皮花青苷的含量分别提高7.7%和30.9%,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外观品质,但降低了‘岳苹’果实的风味,使果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4.2%、59.7%和19.2%;套塑膜袋使‘岳苹’果实的硬度及果皮花青苷的含量分别降低了6.1%、10.0%和36.4%、35.3%;套塑膜袋摘袋使果实果糖和总糖的含量分别提高11.6%和6.8%;同时确定了‘岳苹’果实摘袋后采收的最佳时间为9~11天。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200-2206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 PDS)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是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为了研究芒果果实中PDS基因的功能,本试验采用RACE方法从‘贵妃’芒果果实中克隆得到了一个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该基因全长c DNA序列为1 820 bp,开放阅读框为1 650 bp,编码549个氨基酸,分子重量为61.34 kD,等电点为6.78。聚类分析发现芒果PDS蛋白与柚子、香瓜和番木瓜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其氨基酸组成主要是丙氨酸(ALa),白氨酸(Leu),缬氨酸(Val)等。利用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品种中的PDS基因表达量分析,发现红色‘贵妃’品种表达量最高,而绿色‘桂七’品种表达量最低,对其蛋白的结构域、三级结构及互作蛋白进行了预测,发现其含有Phytoene-desat、PLNO2487 superfamily等结构域。利用STRING数据库对其互作蛋白进行分析发现其与PSY、ZDS、CRTISO等蛋白可能有相互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芒果果实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MIKC型MADS-box家族成员SVP参与植物开花时间和花发育的调控。本研究从‘巴厘’菠萝中克隆到成花抑制蛋白SVP亚家族的一个同源基因AcMADS14,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97 bp,编码29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AcMADS14蛋白包含1个高度保守的MADS-box结构域和1个半保守的K-box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cMADS14蛋白序列与油棕EgSVP和椰子CnSV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RT-qPCR分析组织特异性发现AcMADS14在叶片、根等营养器官中表达较高,在花分生组织、雄蕊和雌蕊等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低;外源喷施乙烯利抑制了AcMADS14在花芽分化阶段的表达,特别是在花器官分化期表达量显著下降。此外,转录激活活性分析表明Ac MADS14蛋白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可激活或抑制下游靶基因。综上,AcMADS14可能响应乙烯处理在菠萝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过程中发挥抑制作用,为探究菠萝成花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花青苷合成是植物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重要部分,苯丙烷代谢的前体物质苯丙氨酸合成最后一步反应的阿罗酸脱水酶(arogenate dehydratase, ADT)被认为是影响苯丙氨酸可用率的关键酶。本研究根据茄子基因组数据库基因注释检索ADT基因,并将茄子ADT基因氨基酸序列和拟南芥AD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进化树分析;然后选取了6种不同果皮颜色的茄子自交系为试材,利用qPCR技术分析了ADT基因家族各成员在不同茄子果皮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茄子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到5个ADT基因,除SmADT3外,其余4个AD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进化树分析表明,茄子SmADT2和SmADT5聚为1类,SmADT1和SmADT4聚为1类;其次,茄子SmADT1和拟南芥AtADT1高度同源,茄子SmADT4和拟南芥AtADT2高度同源。基因表达分析发现5个茄子SmADT基因在6种不同颜色果皮中均有表达,其中紫色品种中的表达量和花青苷合成关键酶基因SmANS、SmF3’5’H、SmDFR的表达趋势相同。相关性分析表明仅有SmADT2基因的表达量和6种茄子的果皮花青苷相对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石榴果实花青苷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石榴果实中花青苷的种类及果皮和果肉间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多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n),进行花青苷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从11份不同产地观赏或食用石榴的果皮和果肉中,在525 nm共检测出10种花青苷成分,其中飞燕草素3-戊糖苷(Dp-3-pentoside)和芍药花素3-己糖苷(Pn-3-hexoside)首次从石榴果实中检测到。果皮和果肉中总花青苷含量无相关性,且种类也不完全相同。从检测的几种材料中发现,观赏石榴果皮中花青苷含量高于果肉,而食用品种果肉中的含量高于果皮。  相似文献   

14.
以‘清榄一号’橄榄(Canarium album)果肉为材料,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橄榄类黄酮3'-羟化酶(F3'H)cDNA序列全长,命名为CaF3'H(GenBank登录号KY189088.1)。CaF3'H全长为1 649 bp,包含一个1 554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17个氨基酸,5'和3'非编码区(UTR)长度分别为40 bp和55 bp,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含有P450结构域和半胱氨酸亚铁血红素结合域保守区。氨基酸多重比较分析表明:橄榄和芒果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8.89%,较之于其他物种相对最高。蛋白结构预测结果显示,CaF3'H蛋白呈弱亲水性,存在跨膜结构域,没有信号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CaF3'H在‘清榄一号’和‘檀香’2个橄榄栽培品种的表达量在花后50 d达到最大值,此后其表达量随果实的成熟呈现出波动,总体表达量比花后50 d都低,这与橄榄生长发育时期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相符,推测CaF3'H基因在调控果实多酚含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是苹果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本研究运用电子克隆与RACE技术克隆得到‘澳洲青苹’苹果Md PDS基因(Gen Bank登录号:KU508828),该c DNA序列全长2 005 bp,包含1 725个碱基(121~1 84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75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Md PDS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PDS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同样含有一个二核苷酸结合域和一个类胡萝卜素结合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d PDS与杏、碧桃和草莓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d PDS在‘澳洲青苹’苹果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其在树皮、果皮及叶片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花中的表达。此外,Md PDS在着色期套袋果实果皮中的表达量随果色增加而上升,而在非套袋果皮中的表达则变化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Md PDS在苹果果实色泽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喀什‘灰枣’‘骏枣’果实主要营养物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喀什红枣果实主要营养物质间的相关性,以5年生喀什‘灰枣’和‘骏枣’为对象,测定成熟期果实矿质元素、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灰枣’和‘骏枣’果实主要矿质元素含量顺序均为:钾氮钙磷镁铁锌铜锰硼。测定的13个营养物质指标中铁、镁、钾、磷、氮、维生素C和总酸7个指标的含量‘骏枣’极显著高于‘灰枣’,钙和总糖2个指标的含量‘骏枣’与‘灰枣’无差异;硼、锌、铜、锰4个指标的含量‘灰枣’较‘骏枣’高,但无显著差异。果实的矿质元素、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共13个指标的72组相关性数据中,‘灰枣’72组全部存在相关性,其中35组具有显著相关性;‘骏枣’有71组数据存在相关性,其中30组具有显著相关性。喀什‘灰枣’和‘骏枣’果实中矿质元素、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等因子之间是既有协同作用,又有相互抑制,果实品质形成是各营养物质协同调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八倍体‘红颜’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果实着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本研究通过对前期果实表皮部位RNA-Seq数据的研究,筛选花色素苷合成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lavanone 3-hydroxylase)。根据‘红颜’草莓F3H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中克隆F3H核苷酸序列,命名为FaF3H。将基因上传GenBank数据库获得八倍体‘红颜’草莓F3H基因登录号(MZ19002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析草莓果实着色过程中该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红颜’草莓FaF3H基因长度为1 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具有一个PLN02515超家族结构域。RT-qPCR结果表明FaF3H基因在草莓果实大绿期到白果期表达量下降,全红期表达量最高。FaF3H基因在草莓果实花色素苷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发挥酿酒优良品种‘品丽珠’、‘西拉’和‘黑比诺’不同营养系的优点,为选育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营养系提供依据,分别以‘品丽珠’3个营养系、‘西拉’2个营养系和‘黑比诺’2个营养系成熟果实为材料,取样测定其单穗重、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皮肉比(果皮与果肉质量比)、出汁率,示差比色法测定果皮中的总花色苷含量,比色法测定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结果表明,‘品丽珠’、‘西拉’和‘黑比诺’果实品质存在品种差异,各营养系间也存在差异。‘黑比诺115’果皮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而‘黑比诺667’种子中较高;‘西拉100’果皮总花色苷、原花色素、果肉单宁和种子总类黄酮含量较高;‘品丽珠327’果皮总花色苷、果肉总酚和单宁、种子中原花色素含量较高,‘品丽珠c214’种子中总酚、单宁和总类黄酮含量较高,‘品丽珠409’果皮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果肉中总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2):3915-3922
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 ANS)是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末端的限速酶。为初步探究Li ANS在紫薇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功能,本研究以紫薇‘紫韵’为试材,利用RACE技术获得ANS基因的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和原核表达。采用qRT-PCR与LC-MS技术检测LiANS基因在叶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并与花青素含量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iANS的cDNA序列全长1 378 bp (基因登录号为MT023557),开放阅读框为1 068 bp,编码35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40.221 91 kD,理论等电点5.34,具有典型的2OG-FeII-Oxy保守结构域,是不稳定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iANS与石榴的亲缘关系最近。构建原核表达pCold-Li ANS载体,在IPTG诱导下获得了LiANS融合表达蛋白,与预期分子量一致。荧光定量PCR与LC-MS分析表明LiANS基因在红色的嫩叶时期表达量最高,随着叶片成熟转为绿色和灰紫色而不断下降。相关关系矩阵表明LiANS基因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相关性系数为0.854 508,推测LiANS基因参与了花青素的积累。为深入研究LiANS基因功能在紫薇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网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氨基酸通透酶(amino acid permease, AAP)参与植物氨基酸的转运、吸收、氮代谢等途径。为了解橄榄果实AAP基因在不同品种果实成熟发育过程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以呈味差异显著的两个品种普通橄榄‘长营’和清橄榄‘梅埔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3个APP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信息分析与亚细胞定位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两个不同品种果实在不同发育时期的CaAAPs表达情况。结果表明:3个基因的序列长度分别为1 254 bp (CaAAP1)、405 bp (CaAAP2)、633 bp (CaAAP4),其编码的蛋白均为不稳定疏水性蛋白,分别含有7、1、5个跨膜区,保守基序差异较大;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aAAP1、CaAAP2主要在细胞质膜上表达。荧光定量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发育,CaAAP1、CaAAP2和CaAAP4在‘长营’果实的表达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梅埔2号’的表达量变化趋势较平缓,且在170 d时显著下降,两个品种CaAAPs家族基因表达量差异大,表明CaAAP1、CaAAP2、CaAAP4基因可能对橄榄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