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鸭病毒性肠炎,又名鸭瘟,是由鸭肠炎病毒引起的鸭、鹅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及败血性传染病.典型临诊特点是体温升高,肿头流泪.两腿麻痹和排出绿色稀粪,其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肠炎会引起鸭炎病毒引起来的,鸭病毒性肠炎是雁行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的传染病,此病毒一旦被发现,并且在没预防的基础上,会为养鸭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本文以对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对病毒性肠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减轻鸭病毒性肠炎为养鸭业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蔡宝祥 《中国家禽》2003,25(11):25-26
1 鸭瘟 鸭瘟(Duck plaque)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相似文献   

4.
正雏鸭养殖阶段的病毒性肠炎也称鸭瘟,是鸭感染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容易扩散、传感性强、死亡率非常高,雏鸭病毒性肠炎会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因为雏鸭比成年鸭的抵抗力弱,所以雏鸭病毒性肠炎后会有较高的死亡率,必须采取有效的诊断和防治的方法,才能降低病毒性肠炎对雏鸭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正鸭瘟是对水禽业发展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为了防治鸭瘟,保障禽类生产繁殖,就要对鸭瘟有充分而准确的了解,对症下药,研究出最佳的防治措施。1鸭瘟的定义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一种致死率很高、传染性很强、只在鸭、鹅等禽类之间传播的热性、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鸭瘟会使被感染禽类的血管遭到破坏,使其组织出血,严重时还会使其体腔溢血,当病情发生恶化时,消化道黏膜会出现坏死性病变,从而导致患病个体死亡。鸭瘟最先出现在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肠炎(DVE),又称鸭瘟(DP),大头瘟,是由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引起的常见于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水禽的常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岩  吴玉臣  崔保安 《中国家禽》2012,34(23):62-64
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俗称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引起的,鸭、鹅和其它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1]。该病以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高为特征。由Baudet[2]首次在荷兰报道,1957年我国黄引贤[3]在广东首次报道本病。鸭病毒性肠炎病毒的研究起步较晚,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克隆和测序鸭病  相似文献   

8.
鸭瘟病毒病,简称鸭瘟,又名大头瘟或鸭病毒性肠炎。是鸭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瘟的致病力强,鹅与病鸭密切接触也会感染致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但鹅群感染发病后,能迅速传播,引起大批死亡。本病是养鹅地区一种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要做好鹅群鸭瘟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鸭肠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又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是能够引起鸭、鹅和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及实质器官有退行性的病变.鸭肠炎病毒自出现到现在已有80多年的历史,本文简要阐述鸭肠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秋冬季节鸭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兽医辨证论治理论、体外抑菌试验及中草药体内筛选试验结果 ,组成 2个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病鸭作治疗保护试验 ,同时测定感染病鸭口服中草药制剂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对药物作用机理作初步探索。结果显示“肠炎康 1号”高、中、低 3个剂量组和“肠炎康 2号”高剂量组及氟甲砜霉素对照组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病鸭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与感染对照组的自然保护率 (72 .7%)比较 ,差异极显著 (P<0 .0 1 ) ,而“肠炎康2号”中、低剂量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 ,差异显著 (P<0 .0 5 )。中草药制剂在促进病鸭康复的过程中影响了体内自由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鸭肠炎沙门氏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某番鸭养殖场鸭群发生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 ,从病死鸭内脏分离到肠炎沙门氏菌。分离菌毒力很强。根据中、西药体外抑菌试验和中草药体内筛选试验结果 ,用此药和两个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病鸭作治疗保护试验 ;结果复方制剂 高、中、低 3个剂量组和制剂 高剂量组及氟甲砜霉素对照组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病鸭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与感染对照组的自然保护率 (72 .7% )比较 ,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制剂 中、低剂量组的疗效显著。试验各组之间鸭的增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1 鸭瘟 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急性、高度死亡性的传染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绵鸭最易感染发病.成年鸭发病与死亡较为严重,1月龄以下的小鸭发病较少,各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尤易流行,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潜伏期2~4天,患鸭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食欲减少或停食,流泪,眼有脓性分泌物,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14.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瘟病毒引起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及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种年龄、品种鸭均可发病。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可高达100%,病死率达95%以上,对世界范围水禽养殖业危害严重,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957年本病在  相似文献   

15.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见于鸭、鹅和雁等禽类,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水禽造成严重的危害。其以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两腿麻痹和排出绿色稀粪等为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6.
白玲  杨旭  王湘  张光友  舒鸣 《兽医导刊》2020,(4):185-185
当前,国内对鸭肠炎沙门氏菌病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并不能忽视这种疾病。一旦发生鸭肠炎沙门氏菌病,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鸭肠炎沙门氏菌病治疗中,常用治疗方式就是抗生素治疗,但是应用过程中发现其存在明显的的缺点,具有较多副作用,进而不能保证治疗安全性,而中草药治疗逐渐进入了人们视野。本文针对中草药治疗鸭肠炎沙门氏菌病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鸭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duck plague)又称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是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引起的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破溃、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主要对鸭瘟病毒的病料采集和保存、分离培养、理化特性及血清学诊断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更好地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肠炎(DVE),又名鸭瘟(DP),是鸭、鹅及多种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原为鸭肠炎病毒(DEV),属疱疹病毒科未分类病毒,具有疱疹病毒典型的形态和结构[1].  相似文献   

20.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以高热,血管损伤致使组织、体腔出血,消化道黏膜的疹性损害,淋巴器官病变和实质器官退行性变化为特征。该病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笔者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做一论述,仅供大家参考。1病原与流行情况鸭瘟又叫"大头瘟"或鸭病毒性肠炎,其病原为疱疹病毒,是发生于各年龄、性别和品种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