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厦门前埔浅海文昌鱼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厦门前埔浅海是目前文昌鱼生产的重要作业区。为贯彻执行农牧渔业部的重点科研课题“文昌鱼资源调查”任务,我们以厦门前埔文昌鱼渔场为重点,于1987年4月至1988年3月间,设站进行周年逐月定点词查,初步查明了该渔场文昌鱼的数量分布特点及现存资源量。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材料与方法厦门前埔浅海文昌鱼渔场面积约3平方公里,水深变化于1—5米之间。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2.
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Gray)在我国和日本沿海均有分布,一般认为分布于青岛和日本沿海的文昌鱼为白氏文昌鱼的一个亚种(B.belcheri tsingtauense),分布于厦门地区的文昌鱼为白氏文昌鱼。该文测定了厦门海域和青岛海域的文昌鱼mtDNA COI和Cyt 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与日本产的文昌鱼以及产于大西洋的几种文昌鱼进行了比较。基于COI和Cyt b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厦门文昌鱼和青岛文昌鱼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18.8%和20.3%,远远超过了在其他物种中观察到的种内差异,已达到种间差异水平,而日本文昌鱼和青岛文昌鱼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和0.9%,应属于种内差异。该文研究结果支持厦门文昌鱼和青岛文昌鱼为不同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短刀偏文昌鱼[Asymmetron cultellum(Peters)]属文昌鱼科(Familly Branchiostomidae)仅有两个属,当中除文昌鱼属(Genus Branchiostoma Costa)外的另外一属,即偏文昌鱼属(Genus Asymmetron Andrews),是狭温性热带种。过去报道仅分布在中国南海北部湾西北部和汕头近海。我所在1986年进行台湾海峡南部综合调查和粤东石油开发区沉积生物生态调查的东山近海部分测站中,获得许多文昌鱼标本,从中分出一些颇似短刀形的个体,经鉴定系短刀偏文昌鱼,为福建近海的首次记录。观将其形态特征和若干生态特点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于2007和2008年的5月、8月对滦河口海域开展了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种群的生活史与食性研究。结果表明:(1)滦河口文昌鱼Ⅰ龄个体平均体长为10~14mm,Ⅱ龄为20~28mm,Ⅲ龄为36~38mm,Ⅳ龄可达44~46mm,且滦河口文昌鱼的最长体长为47.5mm。(2)滦河口文昌鱼Ⅰ龄与Ⅱ龄个体的年平均生长长度、平均生长速度相同,Ⅲ龄略高,Ⅳ龄最低。当年繁殖的文昌鱼幼体在孵化后的2~3个月内生长速度最快,接近2~2.5mm/月。(3)文昌鱼体长与体重呈指数增长关系,随着体长的增加,体重增长明显,属匀速生长型。(4)滦河口文昌鱼主要以粒径约为1mm以下的营浮游生活的硅藻为食,圆筛藻和角毛藻可能是文昌鱼的主要饵料。  相似文献   

5.
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Gray)亦称白氏文昌鱼,是世界上稀有的头索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及台湾浅滩。但唯有厦门刘五店沿海及附近海区形成渔场。几百年前当地就有以文昌鱼为捕捞对象的渔业,年产量高达60吨左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昌鱼渔业。历史上厦门文昌鱼渔场主要在刘五店沿海的鳄鱼屿海区,面积为22平方公里。1956年以后由于高崎——集美海堤和东坑、策槽围垦先后建成,渔场淤积日益严重,文昌鱼赖以生存的沙质底面积不断缩小。目前鳄鱼屿海区的底质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见图  相似文献   

6.
酸性磷酸酶在文昌鱼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鱼代表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关于文昌鱼体内酸性磷酸酶(ACP)的分布至今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首次报道ACP在文昌鱼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文昌鱼表皮、消化道(包括肠和肝盲囊)、生殖腺和神经系统中具有极强的ACP活性,内柱细胞顶部具有较强的ACP活性,围鳃腔上皮和鳃上皮细胞中也具有一定的ACP活性。文昌鱼体内ACP的主要功能可能与细胞内消化和免疫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青岛文昌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RAPD技术对青岛文昌鱼雌、雄各11条个体共22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从40个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扩增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特异性强的引物,对每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得到RAPD产物的分子量在200~2200bp之间,产物总计12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60个(占47.24%)。计算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656,个体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1344。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量化的遗传多态度(Ho),雄性群体(0.1912)高于雌性群体(0.1125),平均遗传多态度(Hpop)为0.1519。文昌鱼遗传多态度所占的比例在群体内为0.2553,而雌、雄群体间为0.7447。在文昌鱼雌、雄个体RAPD产物中,两个电泳图谱上能读出明显的雄性特征带,估计可能与雄性文昌鱼具有异型性染色体有关,这与XY型性别决定机制相吻合。引物OPC12扩增产物250bp为雄性文昌鱼所特有,可能为区别性别的分子标记。用NJ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个个体明显按性剐聚成两类,文昌鱼雌、雄个体基因组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水产研究所2004年夏季用野生亲体人工繁育获得少量子一代文昌鱼苗(F1);2005年夏季用野生文昌鱼亲体人工繁育获得成批量的子一代文昌鱼苗(F1),并在冬季向厦门文昌鱼保护区实施了首次文昌鱼资源人工增殖放流;2007年夏季用人工亲体人工繁育获得少量子二代文昌鱼苗(F2);2008年夏季该所又用人工亲体人工繁育获得成批量的子二代文昌鱼苗(F2)。  相似文献   

9.
青岛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资源调查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春季和秋季对青岛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调查,研究了其资源现状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文昌鱼出现了30~35 mm的体长组峰值,而秋季则出现了体长20~25 mm、30~35 mm比较明显的2个峰值.在东经120°21′~120°23′,北纬35°59′~36°之间的狭长地带,文昌鱼分布较集中.保护区内文昌鱼平均密度为44尾/m2,平均生物量为5.51 g/m2,资源量约为340 t.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u2+、Zn2+和Cd2+对广东茂名海域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文昌鱼在3种重金属离子水体中96h LC50分别为0.65、3.54和3.19mg/L,96h全部出砂浓度分别为0.65、2.75和2.52mg/L;结合文昌鱼出砂和96h LC50,得出3种重金属离子对文昌鱼的毒性强弱为Cu2+>Cd2+>Zn2+,且随浓度升高和受试时间延长,出砂文昌鱼的活力降低,体色加深,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部沿海文昌鱼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昌鱼是一种驰名中外的脊索动物,不但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是研究脊索动物进化的稀有材料。据以往报道,在我国仅福建同安刘五店和山东青岛、烟台有分布。近年,在河北秦皇岛、广西合浦和广东遂溪也有关于文昌鱼分布和形态特征研究的报道一。1986年10月以来,我们在开展文昌鱼资源调查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正>文昌鱼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现公认的文昌鱼有29种。我国大陆沿海有两种,即厦门文昌鱼和短刀偏文昌鱼,分属于文昌鱼科仅有的两个属。厦门文昌鱼体形小,成体通常只有4cm~5cm长,最大体长不超过7.0cm,体侧扁细长且头尾两头尖,体色灰白色半透明,文昌鱼身体的大部分是钻在沙中,只有前端的小部分露在水中觅食,主要摄食海水中的单细胞硅藻为主,一般寿命为4年~5年,18个月左右性成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12、18、24、30和36℃条件下,找出文昌鱼在Cd2+水体中的24hLC50分别为4.32、4.57、4.51、4.29和4.09mg/L,比较相同Cd2+浓度时文昌鱼存活率以及24hLC50和出砂率情况,找到文昌鱼比较适合生活的水温为18℃。水温和水体中Cd2+浓度对文昌鱼的出砂和存活状况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亚硝酸盐对茂名海域文昌鱼生长及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文昌鱼对亚硝酸盐(NO2-)的耐受极限以及在NO2-胁迫条件下文昌鱼的体重及磷酸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文昌鱼在(25±1)℃温度条件下耐受NO2-的96h的LC50为262.98mg/L。在水体NO2-不超过0.34mg/L时文昌鱼酸性磷酸酶(ACP)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在浓度为0.24mg/L时碱性磷酸酶(ALP)受显著促进作用(P<0.05);当水体NO2-大于12.07mg/L时,文昌鱼ALP和(ACP)活性均随水体中NO2-浓度的增加受到显著(P<0.05)的抑制作用。水体浓度达33.44mg/L时,文昌鱼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受抑制作用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陈欣映  许啯 《海洋渔业》1988,10(2):83-83
广东南澳县科委于南澳岛东南的烟墩湾发现文昌鱼群,1987年11月8日,仅在该海湾一次就捕获几十条体长10多毫米的幼鱼,10日又在岛的东北部海湾发现文昌鱼的成鱼。这一新的发现,对于考察珍稀文昌鱼类的分布和海洋生态研究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宝贵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昌鱼人工育苗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琦  程兆第 《福建水产》1990,(1):16-22,34
文昌鱼(Amphioxus)是一种头索动物,是研究动物进化方面的珍贵材料;文昌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干品蛋白质含量高达70%,为名贵水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文昌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从开口摄食到生命结束,都以滤食海水中的小型单细胞藻类为主,食物链短,很有开发价值。文昌鱼的一生除了胚胎和仔、幼鱼发育阶段在海水中渡过20多天浮游生活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潜居沙中,过着底栖生活。其适宜的水温为12—30℃,盐度为19—32‰。厦门同安刘五店海区过去是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Gray)的主要产  相似文献   

17.
为不断探索鱼虾混养新技术与筛选最佳的混养鱼类品种,继2003年我们在本省文昌龙楼耶湾海水养殖场成功地进行高位池南美白对虾与鲻鱼混养试验后,我们于2004年5月至12月在文昌翁田东海海水养殖场又进行高位池南美白对虾与暗纹东方鲀(以下简称河豚)混养技术研究,经过143天的精心饲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茂名海域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耐受亚硝酸盐(NO-2)的极限和在NO-2胁迫条件下体重及磷酸酶(ACP)、酚氧化酶(PO)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文昌鱼在(25±1)℃温度条件下在96 h内耐受NO-2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262.98 mg/L.在水体NO-2质量浓度不超过0.34 mg/L时,ACP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0.24 mg/L时对碱性磷酸酶(ALP)及PO有显著影响,差异显著(P<0.05);大于12.07 mg/L时,对文昌鱼ALP、ACP及PO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NO-2质量浓度达到33.44 mg/L时,文昌鱼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受抑制作用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非离子氨对文昌鱼的急性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换水一次的条件下,研究了25℃恒温时非离子氨对90日龄文昌鱼幼鱼[(24.46±0.12)mm,(0.044±0.008)g]和成体[(39.24±1.36)mm,(0.093±0.012)g]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非离子氨对文昌鱼幼体及成体的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560、0.457、0.344、0.318mg/L和0.770、0.682、0.544、0.499mg/L;非离子氨对文昌鱼幼体及成体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2、0.050mg/L。文昌鱼对非离子氨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成体的耐受性明显强于幼体。  相似文献   

20.
文昌鱼作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模式生物,由于缺乏自由循环的血细胞,关于其清除体内病原体的机制,迄今尚无报道。采用体内细菌清除试验、体外杀菌试验、特异性抗体抑制试验、抑制补体途径试验及Western blot方法,研究了文昌鱼体内细菌清除机制及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文昌鱼能有效清除入侵的异源微生物,体液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杀灭活性。补体和溶菌酶是参与清除入侵大肠杆菌的主要因子,通过替代途径激活的补体较溶菌酶作用更强,这是关于文昌鱼清除体内细菌机制及其相关因子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