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在超级稻上进行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方法和成效的田间验证试验,对超级稻上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农药使用情况、水稻产量等进行取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减少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各项绿色防控措的实施,控制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爆发,减少1次化学农药的使用,667 m2节省8元的用药成本。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起到减药、控害、保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平远县脐橙主产区选2个脐橙园进行脐橙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应用,结果表明,示范区脐橙园进一步保护天敌,增加了天敌和种群数量,脐橙产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既提高了病虫防治效果,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又有效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数量,平均比农户自防园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1.6次,比自防园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每年可节约成本投入675元/hm2。总结了梅州市脐橙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横峰县主要示范推广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稻田耕沤灭螟技术;抗病、抗虫品种推广使用技术;生物农药防控病虫技术;灯光诱控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控技术;“三高三低”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采取的示范推广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领导、技术培训和宣传、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和确保项目实施经费的到位。项目实施以来,示范区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比非示范目区为害损失率降低2.5%~5.3%,平均降低3.9%,,示范区比非示范区每季每667m2防治次数减少1.5~2.5次,平均减少2次,节约防治成本15.32元,增收稻谷22.9kg,增收节支82.32元。2009-2013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4万hm2,增收稻谷1374万kg,增收节支4939.2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效益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攀  姚联斌 《农业与技术》2013,(10):150-150,180
在水稻上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旨在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实现农民增产增收。采用稻田耕沤灭螟技术措施,选用抗性品种,种子消毒处理,喷施秧田“超级送嫁药”,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灯光诱杀,生物农药广泛使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可减少打药次数1~2次,平均1.5次:每667rn2节约农药费15~25元,平均19.42元;每667m2平均每季增加稻谷28.7~43.8kg,增产率为6.58%~9.50%;农田害虫天敌数量上升,种类增加,农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天敌数量比前几年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2010年平江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对其所包括的翻耕深水灭蛹、二化螟性诱剂诱杀、灯光诱杀、稻鸭共育、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技术进行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核心示范区水稻病虫害总损失率为2.14%,防治成本下降17.11元/667m2,单产增加25.99 kg/667m2,累计增收68万元.  相似文献   

6.
黔南山区蜜柚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柚为黔南山区荔波县核心优势产业。为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保障蜜柚品质,2013~2016年,荔波县实施蜜柚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示范区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冬季清园、翻耕灭蛹、果园生草增殖天敌、捡拾处理病果和加强肥水管理等农艺措施,果实套袋、人工捕捉、灯光和黄板诱杀、毒饵诱杀等物理措施,胡瓜钝绥螨以螨治螨和果鸡共育等生物防治措施,以及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应急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病虫危害损失率降低了2.1个百分点,平均每季增产228 kg/亩,商品率、优质果率分别提高了6.8%、5.6%,市场批发价3.2元/kg,比非示范区增加0.40元/kg,产值增加729.6元/亩。绿色防控措施每季投入增加359.0元/亩,平均减少用药2次,以及减少化学除草和化肥成本,共减少投入132.4元/亩,总投入增加226.6元/亩,纯收益增加506.4元/亩,投入产出比1∶3.22,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了贫困地区果农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蜜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农药减量控害成效,补齐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我们以两系杂交稻和两优55为研究材料,在绿色防控示范区综合运用"农艺措施+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科学用药技术”的防控措施,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防控示范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调查期间平均每丛天敌数量较农户自防区增加2.2头;绿色防控示范区稻飞虱虫量和二化螟为害株数显著少于农户自防区和清水对照区,表明绿色防控措施对稻飞虱和二化螟防治效果较好;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病害发生情况影响不大;示范区每667 m2经济效益为2 317.6元,较农户自防区和清水对照区每667 m2分别增收269.8元和988.0元。  相似文献   

8.
邱兴  胡思明  万俊英  罗庆川  邹成华 《农技服务》2013,(11):1156+1159-1156,1159
进行了水稻分厢撒播栽培方式与水稻旱育稀植移栽方式的产量与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分厢撒播栽培方式比旱育稀植育苗移栽方式减少劳动力投入5个/667 m2,有效穗达209 600穗/667 m2,增加22 720穗/667 m2,产量达835.9 kg/667 m2,增产33.3kg/667 m2,可增加纯收入438.4元/667 m2,是节本增效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效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组装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于201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5个村寨的水稻上开展了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杂糯稻间栽防治稻瘟病、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及防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配套使用绿色控害技术,水稻绿色控害区大田期主要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达86.27%,较农民自防区病虫害总体防效(68.30%)提高17.97%;稻纵卷叶螟等主要虫害发生高峰期推迟,高峰期危害时间相对缩短;防治成本降低,水稻绿色控害区较农民自防区减少施药1.67次/hm2,减少农药量5 870.00g/hm2,减幅达83.86%,减少农药费215.50元/hm2,减少劳工800.00元/hm2,减少防治成本投入967.50元/hm2;增产效果明显,较完全不防治区和农民自防区分别挽回产量3 061.65kg/hm2和1 878.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76.07%和36.06%。  相似文献   

10.
绿色优质米生产中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农业防灾减灾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粮食产量、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也是生产绿色优质米的重要保障措施。2013年,永丰县按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求,在坑田镇上田村建立了1千亩绿色优质米生产示范基地,获得了产量和效益双丰收:双季稻平均产量达906 kg/667m2,纯收入达1 324元/667m2,分别比全县平均产量与纯收入增加10.3%和18.6%。并通过基地示范,逐步给人们树立了"公  相似文献   

11.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进行诱集,结果表明该杀虫灯可诱集到30种左右的昆虫,对主要水稻害虫均有诱集作用。通过将灯控施药区、灯控不施药区、非灯控施药区、非灯控不施药区4种处理防治效果进行对比,发现灯控施药区与灯控不施药区防效差异不显著,防效均达80%以上,而与非灯控不施药区差异显著。此杀虫灯虽对天敌有一定诱集作用,但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明显。通过对4个处理地的水稻产量比较及灯诱与化防成本计算,该杀虫灯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可用于水稻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稻瘿蚊是雷州半岛晚造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其田间种群消长及危害轻重除了与越冬虫源、气候环境、水稻栽培条件等因素有关外,受天敌的影响较大.防治上要树立保护天敌与防治稻瘿蚊并重的指导思想,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导,生物、物理措施为补充.化学防治除应施药拌种预防外,还要重点抓好晚造秧苗期和成虫高峰期的施药防治,拌种和喷施首选药剂为氯虫苯甲酰胺.  相似文献   

13.
为增加水稻种植效益,减少稻田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保障稻米品质和稻田生态环境,通过选用抗性品种、优化耕作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种植蜜源植物、推行性引诱杀虫和频振杀虫灯、结合生物农药和应急化学农药、应用高效植保器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技术措施,评估了江西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可行性。2019—2020年分别在江西省新干县和峡江县进行了对比试验示范。以5种水稻主要病虫害为例,比较了不同施药方案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分析了用药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可持续控制病虫害,“三虫两病”危害率降低2.62%~47.11%,产量增加0.35%~11.16%;每季药剂成本减少139.1元·hm-2,降幅为7.84%。该技术模式简单易行、绿色环保、经济省工,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检疫控制,选用良种,搞好品种布局,搞好病稻草处理和播栽前越冬菌源处理,规范化科学化种植等农业防控,保护利用天敌和稻鸭共育防除田间杂草及害虫技术等生物防控,灯诱和性诱技术,生物农药防控和化学农药防控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旨在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防治病虫害,从而确保水稻生产安全,提高稻谷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绿色防控模式对叶菜害虫的控制作用及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综合控害效果和应用效益,比较了2种不同防控模式下害虫种群动态、菜田昆虫结构组成与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用环境经济学方法评价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实际效果,并与化学防治为主的常规防控区的综合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绿色防控模式下菜田优势害虫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防控区;对田间昆虫群落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分布的均匀性等方面,尤其对优势害虫、捕食性天敌等影响更为明显;通过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的用量减少,菜田主要害虫优势集中性指数降低,天敌数量和作用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绿色防控区采用生态控制的方法,每667 m2每季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别为2 9791,8063,1 0429元,明显优于常规防控区。因此,科学应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增强天敌对优势害虫的控制能力,这在菜田害虫生态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益,保障稻米品质安全,通过采用重大病虫监测,运用高效、低毒农药和“一喷多防”“一药多用”“治前控后“ 技术措施,在早稻、连作晚稻、单季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等4种病虫防控减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的防控减化技术区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农药品种数量减少7种,防治次数减少1~3次,农药折纯使用量减少46.10%~93.84%,产量增加2.23%~8.81%,经济效益明显。开展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是实现了对水稻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小麦高产丰收和种子、环境安全,在小麦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过程中采取相关技术措施以达到化学农药减施目的很有必要.在小麦的安全生产中,抗病品种应用、药剂种子处理、发挥天敌对麦蚜的控害作用以及使用农药增效助剂等减药措施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最为关键.本文对这些技术措施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及小麦高产丰收中发挥的减药增效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徐州地区大蒜田农药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徐州地区每季大蒜平均用药2.71次,平均用药量7350.00g(mL)/hm2,使用的农药有效成分有36种,以除草剂和杀菌剂为主。因此,根据大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要求,推广农业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等方面为核心的农药减量控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业生态造成不良影响,也易导致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笔者整理总结了近几年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六种水稻绿色防控措施,分别分析了其防控技术原理及优点,以期为指导当地绿色防控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