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蔬菜保护地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各组分进行研究,对比分析黑土型保护地有机质含量、活性有机质、缓性有机质和惰性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哈尔滨市蔬菜保护地土壤有机质总体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活性有机质、惰性有机质和缓性有机质在0~20 cm土层积累较多,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有机质的含量逐渐降低;在各个层次土壤中各形态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现阶段性变化,在一时间段内受施肥种类、用量、种植方式的影响表现出随着年份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一定年限后有机质含量有减少趋势,种植多年后含量会低于大田土壤;蔬菜保护地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以缓性有机质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惰性有机质,活性有机质最少,其中活性有机质与有机质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1.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是制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因素。据资料显示,在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如荷兰等国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6%以上,而河南省多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3%。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有机肥料、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残体。优质有机肥施用量少、农作物秸秆还田率低是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实践证明:要使土壤肥力稳定增长,就必须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成显著正相关。这充分说明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提高有机质含量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土壤和提高作物品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海拔下庐山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速效钾含量的关系,根据庐山海拔(包括气候、母质、植被等成土因素)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土壤样点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海拔和速效钾含量有关,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海拔成正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有机质含量由小到大分别为山地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速效钾含量成正相关。深入探究有机质含量与速效钾含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掌握庐山土壤的养分状况,为庐山农业生产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为例,研究了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马尾松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并对坡向、海拔高度、恢复年限、植被类型等生态因子与马尾松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电导率、凋落量、纤维素分解强度等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凋落物有机质含量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坡向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东南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西北坡高;在一定范围内,植被恢复时间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就越高;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随海拔的升高而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干扰的频度和强度不同,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干扰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就越贫瘠.  相似文献   

5.
通过向低、中、高及去有机质含量土壤处理中添加玉米秸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秸秆添加量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腐解能力及土壤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恒温培养150 d后,土壤中秸秆腐解率表现为高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低有机质含量土壤>去有机质含量土壤,高有机质含量土壤均高于其他3种有机质含量处理腐殖化系数,且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转化效果最好,有机质增加量最多。对于土壤酸度的影响,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土壤pH上升幅度增加,土壤中交换性H+、交换性Al3+、交换性酸的含量降低。不同秸秆添加量条件下,4个有机质含量土壤表现不同,低有机质含量土壤秸秆添加量为10~15 g/kg时,土壤pH增幅最大,土壤交换性H+、交换性Al3+、交换性酸含量减幅最大,土壤酸度降幅最大;中、高有机质含量土壤秸秆添加量为15~20 g/kg时,土壤pH增幅最大,土壤交换性H+、交换性Al3+、交换性酸含量减幅最大,土壤酸度降幅最大。相对3种有机质含量土...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牟县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测定,针对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全氮含量数据,分析质地、有机质、全氮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质地越粘,有机质与全氮的含量越高,有机质与全氮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统计学特征、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盐分、pH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和硕县内白刺属植物分布区、白刺属植物与胡杨混合分布区、白刺属植物与红柳混合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各区土壤不同深度的有机质含量依次为上层中层下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是:白刺属植物与胡杨混合分布区白刺属植物分布区白刺属植物与红柳混合分布区;而对于垂直分布规律,各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是从表层到下层呈现递减趋势,但是递减程度不同。白刺属植物分布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盐量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中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a2+、K++Na+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Mg2+、K++Na+、pH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白刺属植物与胡杨混合分布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盐量、Ca2+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中层土壤有机质除了与Ca2+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以外,其他的都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每个变量都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白刺属植物与红柳混合分布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H、Ca2+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中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Mg2+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H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博斯腾湖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分析祊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选取林地、草地、耕地和园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利用克里格插值法研究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祊河流域林地、草地、耕地和园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20cm土层深度中,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林地>草地>耕地>园地;0~40cm土层深度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具有一定差异.(2)祊河流域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中西部和中东部土壤有机质含量多,中间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北部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平坦地形下土地利用方式多为耕地、园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丘陵崎岖处土地利用方式多为草地、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热带地区气候干湿状况对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及组分的影响,选择海南气候干湿程度差异大的琼中和东方两地的水稻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其有机质及组分的含量,探讨轻组有机质(LFOM)、重组有机质(HFOM)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以及富里酸(FA)、胡敏酸(HA)与重组有机质的关系,并分析了两地水稻土固定有机质的潜力。结果表明:湿润气候区水稻土有机质以及其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半干旱气候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轻组有机质及重组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重组有机质含量与富里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干燥气候区水稻土对有机质的固持潜力大于湿润气候区。土壤重组有机质适应热带地区湿润气候,此外,热带地区土壤腐殖质复合能力弱,土壤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应采取适宜措施增加热带干燥气候区水稻土碳固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特征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自2005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测定了大量的土壤样本。通过对土样有机质化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石家庄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近30a来石家庄地区耕地有机质含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中西部增长迅速、东部增长缓慢;从空间上看,中南部(高邑、栾城等)褐土类耕地有机质含量较高,东部(晋州、辛集)潮土类耕地有机质含量较低,西部和北部山区丘陵地耕地有机质含量居中;粮食高产县(市、区)耕地有机质含量较中低产县(市、区)耕地有机质含量高。通过分析耕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规律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石家庄地区耕地有机质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