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不同致病型毒株感染鸡后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抗体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周龄接种MDV超强毒株RBIB和7日龄接种MDV强毒株GA的鸡HI效价均显著低于对照鸡,但在本试验条件下尚未发现MDV感染对法氏囊病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企业     
正大华农取得一项疫苗发明专利证书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8月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一项发明专利证书,发明名称为"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株及其分离鉴定和应用"。大华农称,该发明在健康鸡场中分离到一株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命名为CVTR株。MDV CVTR株不会诱发鸡的肿瘤,对鸡群也没有免疫抑制作用。CVTR株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或鸡体内比目前广泛使用的CVI988/Rispens疫苗株增殖更迅速。将CVTR株用作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的生产毒株所制备的疫苗,预防超强毒MDV诱发的鸡马立克氏病,其保护力优于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方法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发表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序列,选择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基因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引物,建立了CAV快速诊断的PCR方法。特异性结果说明,该方法对CAV不同毒株均能扩增出明显的特异性条带,而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PCR反应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出的DNA最低浓度为O.001pg/μl,可用于临床感染不同年龄鸡群的CAV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企业     
《中国畜牧业》2014,(18):16-17
<正>大华农取得一项疫苗发明专利证书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8月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一项发明专利证书,发明名称为"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株及其分离鉴定和应用"。大华农称,该发明在健康鸡场中分离到一株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命名为CVTR株。MDV CVTR株不会诱发鸡的肿瘤,对鸡群也没有免疫抑制作用。CVTR株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或鸡体内比目前广泛使用的CVI988/Rispens疫苗株增殖更迅速。将CVTR株用作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的生产毒株所制备的疫苗,预防超强毒MDV诱发的鸡马立克氏病,其保护力优于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所有的马立克氏病毒分离株可根据生物特性分为三个不同的血清型:1)血清1型:包括所有的致病性或致瘤性MDV及相应的致弱株。根据血清I型MDV诱发免疫鸡群MD病变的能力可将血清1型之MDV进一步分为:温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 MDV),强毒马立克氏病病毒(VMDV),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VVMDV),超超强马立克氏病病毒  相似文献   

6.
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五种 :传染性因素、药物因素、营养因素、毒物因素、应激因素。1 传染性因素1 1 鸡马立克氏病 (MD) 马立克病毒 (MDV)主要侵害机体免疫器官的T、B淋巴细胞 ,导致法氏囊和胸腺严重萎缩 ,从而抑制体液和细胞介导免疫 ,因此 ,MDV感染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 ,使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等 )的免疫失败。1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IBDV)主要侵害法氏囊造成法氏囊永久性损伤 ,从而降低机体体液免疫应答 ,降低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1 3 鸡传染性贫血因子 (CIA) 鸡传染性贫血因子病毒 …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相似文献   

8.
<正>1鸡病原检测结果统计分析2023年1~3月共收到鸡疑似病例样品696份。检测结果显示,以免疫抑制性病原、呼吸道疾病病原、肝损伤性病原和细菌病原检出率相对较高。在免疫抑制性病原中,以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居多,其次是呼肠孤病毒(REOV)、马立克氏病毒(M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系(MSB-1)培养物上清液对体内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上清液对体内MDV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相反,可增加MD的发病率。另外,试验中发现,6日龄鸡对MDV的易感性明显高于1日龄鸡。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特点是在鸡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出现淋巴样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和增生及肿瘤的形成。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归属于疱疹病毒科。MDV在流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变异毒株,其共同特点是毒力比一般毒株强,有极强的肿瘤性,用HVT免疫的鸡不能阻止其致瘤性。MDV分3个型,Ⅰ型为致病性强毒株及其致弱毒株,Ⅱ型为无致病性的自然弱毒株,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此型病毒本非MDV,但因与鸡马立克氏病关系密切,故将其划分在马立克氏病毒型内。  相似文献   

11.
正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在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上发生肿瘤病灶。病原为马立克氏病毒(MDV),属于疱疹病毒科禽疱疹病毒2型,是鸡重要的传染病病原,马立克氏病也是目前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之一。马立克氏病在国内  相似文献   

12.
正鸡马立克氏病是家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是引发该病的罪魁祸首。新的研究发现,microRNA(miRNA)对MDV肿瘤发生有调节作用。为更深入了解MDV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对MDV易感个体的宿主和病毒miRNA表达谱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采用miRNA芯片技术(miRNA芯片分析项目由联川生物承担完成)分析了MDV感染  相似文献   

13.
正鸡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由疱疹病毒科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MDV具有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能力。鸡是MDV的自然宿主,其次火鸡、野鸡、珍珠鸡等均可自然感染。鸡MDV不易被控制是由于MDV感染鸡只会终生排毒,体内发育成熟后(2~3周)的MDV会随着髓羽根部脱落的皮屑在自然的环境中广泛传播,积存于孵化室、  相似文献   

14.
MSB—1培养物上清液对体内MDV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系(MSB-1)培养物上清液对体内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上清液对体内MDV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相反,可增加MD的发病率,另外,试验中发现,6日龄鸡对MDV的易感性明显高于1日龄鸡。  相似文献   

15.
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马立克氏病(MD)、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禽白血病(AL)和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症(RE)都能引起鸡的内脏肿瘤,是常见的临床肿瘤病,且肉眼观察肿瘤形态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6.
<正>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及其它禽类全身性淋巴瘤病或多克隆T细胞淋巴瘤病。俄罗斯、中国、葡萄牙、摩洛哥、秘鲁等国目前仍有  相似文献   

17.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病原为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该病主要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各种脏器、眼的虹膜、肌肉和皮肤等发生淋巴细胞浸润、肿大和形成肿瘤。本病  相似文献   

18.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被膜蛋白VP22被证实能在细胞间高效转导,为了进一步证明VP22能够作为蛋白转运的载体,将4种不同的异源蛋白与MDV 1型(MDV-1)CVl988/Rispens株VP22蛋白融合表达,通过观察这些融合蛋白的细胞定位以及它们的细胞间扩散能力来研究VP22转运蛋白的情况.结果发现,禽流感病毒(AⅣ)核蛋白(NP)、牛γ干扰素(BoIFN-γ)及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能够被MDV-1 VP22转运,而鸡法氏囊病病毒(IBDV)蛋白VP2不能被MDV-1 VP22转运,上述结果说明MDV-1 VP22蛋白能够作为蛋白转运的载体,但对所转运的蛋白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鸡马立克氏病(MD)是各国养鸡业普遍关注的问题。Witter(1993)通讯调查1990~1991年至少21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埃及、意大利、日本、中国、英国和美国,自1988年后MD发生率在大多数国家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或者没有变化,其原因不一。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与其他许多病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影响MDV感染的结局,而MDV感染也  相似文献   

20.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科细胞结合性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鸡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患鸡内脏、外周神经、性腺、皮肤及眼出现肿瘤为特征。由于各组织器官肿瘤病灶的形成,不仅使残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