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农业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田土壤有机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碳库,其恢复对于增强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涵养水源,减少大气CO2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性耕作对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碳、增加农作物产量等方面有显著效果。笔者综述了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对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为合理制订耕作措施和农业生产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效果最好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本文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国内外应用概况,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这种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取得明显进展,技术模式总体定型,关键机具基本过关,已经具备在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应用的基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东北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针对《计划》的出台背景、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政策支持等问题,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借这次会议的机会 ,就垦区农机更新推行保护性耕作、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 ,有些问题提出来 ,同大家一起探讨。1 什么是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常规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 ,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 ,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 ,并利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降低团聚体周转速率,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耕层微生物生物量,尤其对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聚体中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但并未改变微生物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线虫多度,提高原状土壤和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线虫群落的成熟度指数和结构指数,但并未改变线虫总数、营养类群、功能团及生态指数在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因地制宜选取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北黑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东北黑土区的资源概况与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分析了黑土区现行耕作存在的问题及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东北黑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目标及模式。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措施,是农作物现代一体化的新型耕作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结合地区土壤的自然条件较符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通过项目实施、技术宣传、政策引导可得到大面积应用。本文简要阐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或意义),并系统介绍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今,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有明显的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之功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探究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保护性耕作的内容及在郯城县的发展现状保护性耕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保护性土壤耕作措施,这是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措施。二是保护性土壤耕作措施与作物残茬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相结合的覆盖耕作。三是保护性作物种植,即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轮作倒茬、间作、混作、套作、复种、插种等技术构建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农田的覆盖度和覆盖时间,防止土壤水蚀风蚀。今年,我县大力推广保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是在人们意识到农业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之后,通过实践,逐渐研究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旱地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逐渐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土壤恢复,增强地力水平,从而达到增产增收、保护环境的目的。本文简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定义、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历程及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常规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并利用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深松、免耕播种、控制杂草及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等技术的集成,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性耕作以少耕、免耕、残茬覆盖为主要方式,具有保持水土、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回顾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它的优、缺点,对国内外关于保护性耕作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从保护性耕作与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与土壤的理化性状,保护性耕作与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中碳储量的影响及对大气中CO2的贡献等4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最后,讨论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的水土保持机理及其在东北黑土区的推广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然而近些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使黑土结构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保护黑土资源,减少黑土流失,不仅关系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保护性耕作特点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保护性耕作与水土流失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明确保护性耕作减少水土流失的机理效应。同时对研究中有关保护性耕作增加水土流失的负面成因进行分析,明确保护性耕作长时间研究的重要性。最后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难点进行分析,明确保护性耕作在东北地区所需解决的问题,以此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提供基本数据支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解决农民过多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减少,农业生产效益下降的突出问题,都江堰市从1999年开始,在石羊镇、胥家镇和崇义镇等成功示范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将秸秆覆盖与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相结合,大力推广稻草覆盖种植川芎、洋芋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增强了农民实施秸秆覆盖积极性。至2012年,全市累计推广以秸秆还田为主的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100余万亩,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全市农民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4.
耕作是影响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合理耕作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以及防除田间杂草等,相反则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破坏土壤结构、加速土壤侵蚀和使土壤有机质、肥力流失并中断土壤水分等。目前,农业生产中最重视且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利用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产生有利影响,进而有益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减缓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保护性耕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土壤的影响,为找到适宜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残茬、秸秆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改善作物的生长的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二、保护性耕作原理耕作的目的是为了作物  相似文献   

16.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耕作方式,是以保护性耕作农业机械为依托,运用保水保肥、机械植保、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吉林省在试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保护性耕作农机设计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和土壤肥力不断改善,为全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玉米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或秋季保留玉米根茬固土,减少土壤遭受风蚀、水蚀,提高抗旱能力和土壤肥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玉米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利用玉米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地完成侧深施肥、清理种床秸秆、整理种床单粒播种,覆土、重镇压等工序。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作物生长发育及病虫害的影响,旨在形成适合东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推进东北地区的农业向持续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以有效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麦积区通过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试验示范,尤其是通过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2012-2013在5个乡(镇)实施保护性耕作0.29万hm2,节约生产成本255.14万元,增产增收202.99万元。取得节本增收综合效益458.13万元,提高土壤含水率12.2~22.4 g/kg,增加土壤有机质0.1~0.4 g/kg。在增产增收、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耕、免耕以及地表覆盖秸秆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为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以及盐碱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土壤管理方式需要由传统的耕作转向保护性耕作,以保护土壤环境、稳粮增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重点与难点,并对保护性耕作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健全保护性耕作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