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要围绕以下方面发力,即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同向同行,解决政治方向和信仰、育人方向和文化认同、培养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等“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体制上同向同行,建构以“思政课程”为主导的同向同行运行机制,解决好以思政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方面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在人才培养路径上同向同行,实施课程思政要聚焦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课程思政”既不错位,也不越位,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育中,构建思政大格局,协同实现“三全育人”和同频共振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西南民族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猪生产学》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课程思政教学主线,以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畜牧科技人才为育人目标,确立了“思政引领,分类融合,多元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构建融合式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分类导向和实践技能的产教融合”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与考核体系的多元化”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抓手,挖掘思政元素并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成效,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畜牧专业人才,促进民族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全面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十分重要。该文从课程思政改革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路径等方面探索《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改革,探究如何在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塑造学生“学农、爱农、为农”的职业情怀,争做“一懂两爱”新型农业人才,实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现代设计史》课程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有利于”的整体性课程思政目标,梳理了三个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即深挖隐性思政、形成个性思政、借鉴反向思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在润物无声的教学环境中,有机地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推行“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每个学科应该思考和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作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公共基础类课程加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也势在必行。本文就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所讲授的《大学专科英语》课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以及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如何推行。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论述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农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功能性还未充分体现。针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作物育种学为例,采用文献导读教学方法将“多样化”“隐性化”“特色化”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探索文献导读在作物育种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模式,发挥农学专业课程在“德育”和“智育”方面的作用,并为农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尹晓峰  杨玲 《现代农业》2023,(2):109-112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产品营销课程作为农业经济类学生的基础课程,承担着为乡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培养优秀农产品营销人才的责任。为更好地发挥农产品营销课程的育人功能,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本文分析了在高校开展农产品营销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结合农产品营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点,针对农产品营销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断优化课程目标,增强思政元素的渗透性”“充实丰富授课内容,扩大挖掘思政元素范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水平,完成思政专业培养双目标”“设立多样教学评价考核,充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等5个农产品营销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改革措施,为实现农产品营销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农产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路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景观规划设计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农林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课程。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安徽农业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以“1+1=N”为创新思路,以“虚实两相”课程结构作为改革核心,以思政德育作为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三观构建的基石,围绕1个核心和1个基石,构建了N个课程改革板块和N个思政教育板块。通过解决百搭课程转型“定制课程”、“混合双打”直击长久痼疾和思政德育追寻设计本源三个关键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实现了师生共同进步和收获的丰富成效。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是融合“课程思政”和网络技术的一种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具有特有的内在要义机理与教育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感、吸引力和有效性。应建立健全课程目标、网络平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建构起“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通过有效实施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功效,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高职涉农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的重要举措,而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农机液压系统检修”为载体,树立课程思政意识、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方法、增加课程思政评价、制定课程思政方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以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课堂教学平台融入思政、网络辅导平台助学思政、课外活动平台拓展思政和实习实训平台强化思政的实施途径。最后,从结合金融行业特点,深度挖掘思政素材,用心选取教学案例,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以培养具备良好品质、掌握操作技能、恪守职业操守的金融行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诉求,也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应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化着力点。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国工匠”和“社会公民”既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更加明确化的表述,也是从职业教育属性出发对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目标的精准对标。职业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为突破口,持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涉农高校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懂两爱”新型农林人才,以及结合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精神,本文以农林专业核心课程植物生理学为例,探讨提出农林专业的课程思政要以培养专业认同感、生态文明使命感、科学创新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为着力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采取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和实验教学多种途径,找准切入点和兴趣点,通过案例显性引导、理论隐性融入等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程,并建立教师与学生双主体、过程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多元化评价体系反馈课程思政效果。实践结果表明上述策略显著促进了具“农志”、识“农趣”、有“农技”的农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高等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师是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解惑者”“授业者”,也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传道者”“耕耘者”。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轴,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找准课程思政建设的“着眼点”,把握课程思政设计的“切入点”,灵活运用课程思政实施的“发力点”,并结合信息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强化育人本领,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作用,着力破解“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的“难点”和“堵点”,推动专业课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统一,培养新时代林业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5.
聚焦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培养新农科人才,是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农业生态学课程是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授课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扎实的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前沿知识的同时,领会课程蕴含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内涵,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将从“知农、爱农、兴农”三个维度,从学情分析、思政育人过程和思政建设成效三步骤对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以期为培养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等新农科人才,也为推动其他农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共同促进我国早日实现强农兴农的理想传承和千年夙愿。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对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兼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国际贸易人才意义重大。从教学内容的融入、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实施、课程评价方式的创新等方面,探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路径,以提升育人实效,并为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决定了课程育人质量。分析了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结构,提出了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四条对策建议:增强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提升挖掘和融合“课程思政”育人要素的能力;优化育人方式方法;建立教师“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8.
混合式教学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依托互联网平台并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单向传输的弊端。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实现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同步进行、专业建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以课程“水生生物学”为例,开展混合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探索,进而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关键途径。本文结合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网络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使课堂教学成为“三全育人”的主渠道,可有效提升育人实效。深度挖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思政资源,运用案例、图片、调研、讨论等融合方法,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实践表明,“工程经济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但能够实现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工程经济分析基本能力的教学目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