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牙鲆鱼养殖的新模式,1994年至1996年,我们利用已有的对虾养殖池塘,进行了牙鲆鱼池塘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基本掌握了牙鲆鱼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制定了可行的管理措施,为开展群众性大面积牙鲆鱼池塘养殖奠定了基础。牙鲆鱼池塘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的选择与修整选择水源清新、纳水方便、未受污染的海水池塘作为牙鲆鱼养成的池塘。池塘最好为长方形东西走向,砂底或泥砂底,单地面积20-100亩,一般40-60亩,平均水深1.7m;池塘的两端设有过排水闸,可顺利排干池内积水,有利于牙鲆鱼…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柳学周研究员等发明的"一种牙鲆工程化池塘高效养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此发明专利利用适宜牙鲆养殖的工程化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了牙鲆工程化池塘  相似文献   

3.
通过内陆淡水池塘网箱养殖漠斑牙鲆试验,探索出内陆淡水池塘漠斑牙鲆网箱养殖的模式,总结出养殖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25m2网箱总产漠斑牙鲆102.9kg,平均单产4.12kg/m2,漠斑牙鲆平均规格为306.25g/尾,成活率达84%,使池塘产量比往年养殖产量增加5.94%。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营养成分变化特征,利用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池塘牙鲆幼鱼与工厂化接力养殖商品鱼生化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池塘幼鱼粗蛋白、粗灰分与工厂化养殖商品鱼相近,幼鱼粗脂肪含量高于商品鱼,水分含量基本相同。池塘幼鱼18种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工厂化养殖商品鱼,而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于工厂化养殖商品鱼。池塘幼鱼各种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工厂化养殖商品鱼。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池塘幼鱼、工厂化养殖商品鱼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FAO/WHO标准,略低于鸡蛋蛋白模式;必需氨基酸评分均超过100,化学评分均超过50。综上所述,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下随着牙鲆幼鱼生长发育,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明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由高蛋白高脂肪的池塘幼鱼转化为高蛋白低脂肪的工厂化养殖商品鱼。结论:牙鲆池塘-工厂化接力养殖模式下,牙鲆肌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评价与网箱养殖牙鲆相似;但此养殖模式所需成本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牙鲆养殖新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海敬  袁莉 《齐鲁渔业》2000,17(4):23-24
褐牙鲆(Paralichthys  clivaceus)为大型名贵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我国黄渤海均产之。威海市于90年代初开始牙鲆工厂化养殖,近两年又开始海上网箱养殖,这两种生产方式各有优缺点,为此我们采用“两头在外,室内越冬”的牙鲆土池养殖新方法,经3年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 本项目选址于威海市北海水产养殖开发公司对虾养殖场(威海市双岛港西岸)。 1997~1998年、1998~1999年分别利用面积为50、60亩的两个沙质池塘进行室外培育,池塘…  相似文献   

6.
养殖牙鲆常见疾病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牙鲆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疾病发生也越来越多,而牙鲆对水质要求较高,一旦发病则会迅速蔓延,因此,养殖牙鲆的病害防治应该加强科学管理,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现将牙鲆常见疾病的主要控制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水产研究所在总结牙鲆陆地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港湾放流增殖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牙鲆养殖业基础设施完善和技术领先的双重优势,通过对沙泥底质池塘进行技术改造,探索出牙鲆与日本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混养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牙鲆生长速度、商品鱼品质,有效挖掘池塘综合利用潜力,而且降低了常规养殖病害发生几率,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一、养殖池塘条件传统的沙质、沙泥底质养虾池通过人工挖深、堤坝加固、进排水闸门维修等项改造,即可成为较为理想的牙鲆与日本对虾、菲律宾蛤仔混养池塘。单个池塘有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养殖成本上升及近海养殖区域的工业化开发利用,使得工厂化和海水网箱养殖牙鲆变得空间狭小、利润微薄,对牙鲆养殖造成一定影响.人们开始尝试池塘养殖牙鲆,与前2种养殖模式相比,池塘养殖具有成本低、能耗少、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可养时间短,可养密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牙鲆养殖在南方逐步发展并成为热门的养殖品种。由于此鱼为冷温性鱼类,水温的问题制约了其在南方地区的发展。为了促进和推广牙鲆在南方适养地区的发展,帮助养殖户少走弯路,笔者于2001年4月份承担了福建省平潭县牙鲆池塘养殖技术服务工作,现将牙鲆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生活习性:牙鲆属冷温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成鱼最适生长水温14℃~23℃,25℃以上开始死亡,溶解氧至少10mg/L以上,一般要保持5mg/L~7mg/L。食性为前期以天然底栖动植物为食,体长15cm以上以肉食性小杂鱼为食。二、项目点基本情…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2009,30(1):24-24
记者从天津市水产局获悉,由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节水型设施渔业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已通过专家组审核,在国内首次完成了覆膜池塘漠斑牙鲆养殖技术示范,为漠斑牙鲆淡水池塘养殖的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据介绍,项日组针对天津市池塘养殖的技术特点,将池塘覆膜、低扬程汽浮提水、  相似文献   

11.
张水波 《齐鲁渔业》2011,(10):32-33
近几年,牙鲆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疾病发生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病则会迅速蔓延,因此,养殖牙鲆的病害防治应该加强科学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现将牙鲆常见疾病的主要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易发生病害,单一品种的养殖风险越来越大。为了减少南美白对虾塘内病菌、病毒的传染,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调整养殖模式,我们于2008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塘搭养漠斑牙鲆养殖技术试验。经过一个养殖季节的实施和管理,获得了理想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日,由河口区海洋与渔业局承担的《半咸水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高效综合利用———网箱漠斑牙鲆养殖技术试验》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目综合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项目实施两年,共开发推广南美白对虾与漠斑牙鲆套养面积250亩,漠斑牙鲆养殖网箱(3m×3m)100个,鱼虾总产84.3t,漠斑牙鲆网箱平均单产11.2kg/m2,实现产值379.6万元,效益215.7万元,辐射带动养殖面积1 000亩,实现产值1 500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荒碱地资源优势和养殖现状,首次在国内利用半咸水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进行网箱漠斑牙鲆养殖,取得成功,并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益生菌制剂对池塘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道及环境菌群结构的调控效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构建牙鲆肠道、养殖水体、饵料和池塘底泥的16S rDNA基因测序文库,分析不同样品中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在益生菌制剂调控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添加益生菌制剂后,池塘底泥和牙...  相似文献   

15.
漠斑牙鲆肉质鲜美细嫩,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广温、广盐等特点,并适合于池塘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为充分利用盐碱地低盐水池塘,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促进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我们于2004~2005年进行了盐碱地低盐水池塘网箱套养漠斑牙鲆技术研究。2004~2005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9.33hm^2,产虾55.065t;池塘网箱套养漠斑牙鲆349.5m^2,产鱼3.749t。总产值184.49万元,获利税105.76万元。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漠斑牙鲆具有很好的养殖性能,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广、抗逆能力强等特点,且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良养殖鱼类品种.漠斑牙鲆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既可在海水里生活,又可在淡水中生长,适合我国北方地区进行池塘养殖,为我国北方地区池塘养殖增添了一个新的换代养殖优良品种,备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青睐,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不同养殖模式下牙鲆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牙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本文以河北、天津地理区域的牙鲆养殖为例,综合分析了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考虑到单一模式养殖优缺点都比较明显,将三种养殖模式有效搭配构成陆陆接力养殖模式和海陆接力养殖模式能取得最佳效果。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emminck et Schlegel)属  相似文献   

18.
<正>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 igma),又称美国漠斑牙鲆、南方鲆、太平洋漠斑牙鲆,隶属鲽形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漠斑牙鲆属底栖鱼类,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大西洋沿海地区和墨西哥湾。漠斑牙鲆肉质细嫩鲜美,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广温、广盐等优良生物学特性,适合于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在肉质和生长速度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均优于褐牙鲆,被公认为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9.
日前,由莱州市大华水产有限公司进行的“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公司在2002年以来进行漠斑牙鲆引进与苗种规模化生产研究和漠斑牙鲆养殖研究的基础上,于2004年以来开展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通过4年多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建立了漠斑牙鲆子二代苗种人工繁育、养殖工艺技术和养殖模式,实现了亲鱼自然产卵,验证了漠斑牙鲆适合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共培育出性状优良的漠斑牙鲆子一代亲鱼200尾,繁育子二代苗种94.3万尾,延续了子一代鱼的优良性状。试验养殖,池塘养殖成活率达到90%,每667m^2产量达到276.8kg;工厂化养殖成活率达到95%,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1.7kg;网箱养殖成活率达到86.9%,单产达到每平方米10.4kg。养殖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牙鲆(Paralichthyso livaceus)是我国鲆鲽类中生长最快的名贵种类。牙鲆的养殖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苗种供应成为制约牙鲆养殖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开发海水池塘的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优质牙鲆苗种,我们在1996、1997年进行了牙鲆池塘人工育苗的试验。1996年在面积为25亩的1个池塘中,育成平均全长为 30. 7 mm(21. 0~40.  0 mm)的苗种 15 297尾,平均亩产苗种612尾。 1997年在总面积为75亩的2个池塘中,育成平均全长为61.4mm(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