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绦虫蚴病有豆状囊尾蚴、连续多头蚴病和棘球蚴病,是绦虫的幼虫阶段寄生在兔的体内引起的,兔是这些绦虫蚴的中间宿主。其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犬、狐狸等食肉动物体内。兔绦虫蚴病的发生,大多与养犬有密切关系,发病兔一般是圈养或半笼养,而非完全封闭式笼养。搞好犬绦虫病的防治,不在同一场地养犬和养兔,对防止兔绦虫蚴病可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
多头蚴病的病原体是寄生于犬、狼、狐小肠内的带科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犬、狼、狐的小肠中.幼虫期寄生在牛、羊等反刍动物中间宿主的脑部,也有寄生在其它部位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藏羚羊包虫病及体表寄生虫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幼虫寄生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它分为细粒棘球蚴(cystic echinococcus,CE)和多房棘球蚴(alveolar echinococcus,AE),其寄生于中间宿主(动物和人)体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阻碍畜牧业发展,这种病在青南牧区犬、羊、牛上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4.
一、病原包虫病学名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成虫和幼虫引起的哺乳动物体内寄生虫病,幼虫在中间宿主内脏形成包囊,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肠  相似文献   

5.
寄生于犬、猫小肠内的绦虫种类很多,犬、猫是其终末宿主,绦虫成虫对犬、猫的健康危害很大,它们的幼虫大多以其他动物(或人)为中间宿主,各种动物间可相互感染,严重危害家畜和人体健康。1绦虫种类1.1犬绦虫(犬复孔绦虫、瓜实绦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偶见于人。虫体呈淡红色,长  相似文献   

6.
脑包虫病又称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脑包虫)引起的,它是危害绵羊严重的寄生虫病,尤以二岁以内的绵羊最易感。多头绦虫成虫寄生在终末宿主犬、豺、狼、狐狸的小肠内;幼虫寄生在绵羊、  相似文献   

7.
1病原体及生活史 牛脑多头蚴病的病原体是多头绦虫,成虫在终宿主犬、狼、狐狸的小肠内寄生。幼虫在奶牛、黄牛牦牛等偶蹄类的脑内,有时亦能在延脑或脊髓内发现,是危害牛的严重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寄生在终宿主体内的成虫,其孕节脱落后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节片虫卵散布在牧场上或饲料、饮水中,被牛、羊(中间宿主)吞食而进入胃肠道。虫卵在小肠内孵化成六钩蚴,经肠内消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包虫病防控及其面临的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原包虫病学名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成虫和幼虫引起的哺乳动物体内寄生虫病,幼虫在中间宿主内脏形成包囊,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肠  相似文献   

9.
绦虫纲(Cestoaika)假叶目(Pseudoppe)7.25双槽头科(DibothriocephalusLuhe1902)7.25.双槽头属(DibothriocephalusLuhe1899)阔节双槽头绦虫D.Latus(Linnaeus1785)Luhe,1902宿主与寄生部位:犬,猫,小肠7.25.2旋宫属SpirometraMuellar19377.25.2.1孟氏旋宫绦虫、S.mansoniJoyeuxetHondemer1928宿主与寄生部位:犬,猫,小肠.孟氏旋宫蚴S.mansoni(larvalslase)宿主与寄生部位:蛙,转宿主:蛇,八哥鸟,鸡、鸭、猪、貉、褐家鼠,皮下、肌肉圆叶目(Cyolophyllidea)7.26裸头科AnoploeephalidaeCholodkowsky,19027.26.莫尼茨属Moniezia…  相似文献   

10.
<正>人畜共患包虫病流行和传播的规律,通过以"切断病原循环链"为主的措施,制定了综合防控该病策略。防控原则:切断绦虫蚴和成虫在中间宿主牛、羊等家畜和终末宿主家牧犬、宠物动物之间的传播,由于终末宿主的数量远远少于中间宿主,犬的数量仅占家畜数量的几十分之一,因此,对包虫病的防控工作切入点、应该放在对终末宿主的控制上,控制棘球蚴成虫在犬体内的寄生是当地包虫病控制的主攻方向,对家  相似文献   

11.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寄生在犬和狐狸、狼等终末宿主体内,细粒棘球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牛、羊、人等其它动物的肝脏、肺脏及其它器官中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于本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自然生态、生物因素及牧民防病意识薄弱因素,造成动物与人间棘球蚴病的高度循环流行。鉴此,笔者于2010年6~12月对本地区4个乡镇牧民自家屠宰和交易上市的菜牛羊进行了棘球蚴的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病是双壳科(Dilepididae)复殖孔属的绦虫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的小肠内引起的疾病,也可感染人,尤其以感染儿童较多[1]。成虫可在犬、猫的小肠内寄生,其孕节单独或数节相连从链体上脱落,自动逸出宿主肛门或者随粪便排出。环境中存在的虫卵可被其中间宿主蚤类幼虫吞食,六钩蚴在其血腔内经18 d发育为似囊尾蚴,并随幼蚤羽化为成蚤而寄生于成蚤体内。  相似文献   

13.
棘球蚴病(echinococcusis)俗称包虫病(hydatidosis),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动物小肠内的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和多房棘球绦虫(E.oligathrus)的中绦期幼虫─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14.
猪的棘球蚴病又称包囊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内脏各器官所引起的疾病。成虫寄生在犬、狼小肠内,猪、牛、羊和人为其中间宿主。本病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本病对人和牛羊的危害很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羊包虫病包括多头蚴和棘球蚴。多头蚴俗称脑包虫,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羊脑内;棘球蚴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包括无头棘球蚴、人型棘球蚴及多房棘球蚴,主要寄生于羊的肝脏、肺脏,人亦可感染。多头蚴与棘球蚴的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终未宿主的小肠内,其孕卵体节脱落后,随粪便到体外。  相似文献   

16.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期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有10多个省市均有该病的发生。豆状囊尾蚴是寄生在犬、猫、狐狸等动物的小肠内的豆状带绦虫的幼虫,犬、猫、狐狸等动物是豆状带绦虫的终末宿主,这些动物感染豆状囊尾蚴2个月后即可随粪便排出豆状带绦虫成熟的节片和虫卵,虫卵遇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发育为六钩蚴,家兔因吞食了被节片和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很容易被感染。感染后六钩蚴经肠管钻出肠壁,游离于腹腔或附着于腹腔器官,或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家兔成为豆状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7.
犬、狐狸和狼是剌球蚴属(Genus Echinococcus和Genus Alveococcus)绦虫的主要终末寄生宿主,在其体内排出的虫卵,污染草地和水源等,人和家畜在进食和饮水时,使其感染,引起人畜的棘球蚴病。检查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状况时,由于犬粪便中其它种类绦虫的混合感染,进行绦虫和虫卵的形态区别比较困难,检查速度慢,方法较繁琐,影响检出结果。由于以上等原因,经改进应用夹心ELISA法对青海省互助县和海晏县的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孢子虫病是由犬新孢子虫寄生于犬、牛、羊等多种动物细胞内而引起的原虫病。该病1984年由挪威兽医学家在患脑炎和肌炎的幼犬体内首次发现,1988年某博士将其命名为犬新孢子虫。犬新孢子虫的终末宿主是犬,牛、羊、犬、马、鹿、小鼠等均可作为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9.
羊多头蚴病又称羊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于羊脑和脊髓引起的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死亡的严重寄生虫病。主要侵害羊,特别是2岁以内的羊,终末宿主是犬、狼等肉食动物。下面介绍一病例。  相似文献   

20.
正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寄生在牛、羊、猪、人及其他动物的肝脏、肺脏及其它器官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又称棘球蚴病。棘球蚴体积较大,生命力强,可寄生在宿主体内的任何器官,压迫周围组织造成萎缩和功能障碍,易导致继发感染。尤其是蚴囊破裂,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死亡,是养殖区域一种重要寄生虫病。其成虫为棘球绦虫,寄生在犬科动物的小肠中。该病是威胁人和羊只健康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