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饲料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向学生的专业课,是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作者通过4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一套适用《饲料学》双语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对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同类院校的《饲料学》双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指导方针,结合当前教学发展实际,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引入饲料学课程教学。论文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系统阐述了饲料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并指出了在构建参与式教学模式中的注意事项,为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提供了可行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家禽营养与饲料教学为例,旨在探讨在《饲料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效果以及优劣势。首先分析了当前《饲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局限性,然后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饲料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最后评估了案例教学法的教育效果。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禽饲料行业的前沿技术、实时同行业紧密联系,并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因此,在《饲料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ning,PBL)的教学模式分析理解,进行了基于PBL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饲料分析检测学》课程教学模式实践。阐述了课程教学实践过程、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和具体教学方法,旨在为"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饲料学》是动物科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研究饲料分类、营养价值及其用途前景的科学。随着学科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对《饲料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十分必要。该文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介绍《饲料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与措施,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饲料与饲养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紧密联系饲料生产为养殖业服务,但在以往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只注重知识的机械性记忆,而忽略学生能力培养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有效可行的教改构想,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改革教学模式与理念,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以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饲料与饲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慕课(MOOC)是一种新型的大规模在线课程教育教学模式,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受众广、教学理念先进等优点,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合《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了基于慕课资源的《动物营养与饲料》混合式教学改革理念,以此课程为突破口,将为畜牧兽医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物营养基础理论、饲料营养特性、饲料配方设计,以及饲料分析评价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现代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不能适应《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对《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进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势在必行。文章探讨以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饲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饲料学参与式教学模式体系。本文通过分析饲料学课程性质与教学现状,明确了参与式教学模式概念,阐述了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和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同时指出不断修订和完善是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饲料学课程中长期、有效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10.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程综合了《动物营养学实验》与《饲料学实验》的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结合视频教学材料、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条件,紧密围绕饲料行业生产实际模拟实验教学,创新改革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激发其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兽医内科学是兽医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掌握兽医内科学理论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掌握兽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临床诊疗能力是当前我国兽医内科学教学工作者的探索重点,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兽医内科学理论增长及技术革新的要求。病案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兽医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根据对该课程教学的体会,阐述病案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理论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旨在为提高兽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动物科学专业《饲料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实践安排等方面介绍了《饲料学》课程的具体改革与创新措施,旨在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动物繁殖学》是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适应目前对高职学生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及课程考核体系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对提高该课程的授课效果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实验课熟悉程度,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尝试应用混合式教学方法。结果显示,使用混合式教学组的学生平均实验成绩为(91.25±2.48)分,传统教学组的学生平均实验成绩为(89.65±2.19)分,混合式教学组的学生比传统教学组的学生平均实验成绩提高1.78%;使用混合式教学后的平均实验成绩为(91.35±2.48)分,混合式教学前的平均实验成绩为(87.35±3.35)分,使用混合式教学后比未使用时的实验成绩提高4.58%。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参与度、积极性较高,能够明显提高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生物工程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试验设计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目前,农业类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试验设计课程大多单独设立,试验设计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实验课程关联,学生很难将课程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具体实验中,使得理论与实验脱节。以“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表面活性剂实验”为例进行教学,将试验设计方法融入生物反应工程实验课程中,使学生掌握优化设计方法,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试验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兽医诊断学是兽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涵盖了许多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以及放射学诊断等操作技能。为了加强学生临床诊断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兽医人才,结合目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对教学大纲进行改善和调整,探讨兽医诊断学课程以临床病例落实理论教学,科学研发引领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实验课程。分析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提出针对性意见,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增强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家畜生理学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家畜生理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期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学生实际操作、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本科生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在深入分析《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性质和实践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及实现环节。以西南大学本科教学为例,提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可由课程作业、课程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和基金项目参与四个方面组成,重点分析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程作业组成和课程实习内容,分析了典型案例教学法在本科生知识内化为能力过程中的作用,提出连贯性思考题对提高本科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不同用人单位对动物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高等农业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动物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在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条件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实践,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