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水质对滴灌农田土壤盐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玛纳斯河流域灌溉水矿化度,盐分离子含量以及灌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离子类型,研究灌溉水质对膜下滴灌农田土壤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灌溉用水均为弱矿化水,其中渠水矿化度低于井水。灌溉后,农田土壤中除HCO3-积累外,其余盐分离子含量均降低,且井水灌溉农田土壤HCO3-积累量,总盐含量均大于渠水灌溉农田,灌后灌区土壤主要盐分变为Na2SO4,盐分毒害作用降低。因此,玛纳斯河流域渠水更适于灌溉,其洗盐效果更佳,井水灌溉农田可能发生土壤碱化。  相似文献   

2.
农田污水灌溉的危害研究进展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我国总体水资源不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灌溉用水不断被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所挤占,农业缺水日趋严重,不得不用大量的污水灌溉农田.国内外污水灌溉在规模上发展很快,由于污灌用水水质严重超标,并大多未经处理直接引用,其引发和加剧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日趋严重.为了科学地进行农田污水灌溉,当务之急是提高工业污水循环利用率和增强生活节水意识,减少污水排放量,大力推行农田灌溉污水预处理技术;使用EM等生物技术净化水体,改善灌溉水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农田污水灌溉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强对污水灌溉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旱作农业的必要性、可能性 淡水资源缺乏是长期困扰我省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正常年份缺水80~100亿立方米。超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机井越打越深,泉水停喷,漏斗区增加,滨海地区海水内侵。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淡水供需矛盾日趋加剧。农业用水占整个用水量的80%以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必须在农业节水上狠下功夫。除继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外,应大力推广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建设“土壤水库”,依靠蓄好、保好、用好自然降水,保证旱作地块的丰产  相似文献   

4.
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农业与土壤盐碱化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农业与土壤盐碱化的防治密切相关采用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与有效的排水技术,有利于干旱地区水盐动态的调控及实施节水灌溉制度,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农用机井灌溉用水利用率,改善传统收费方式,减少水资源浪费,设计研发了农用灌溉机井水电双重计量系统.通过划分管水、售水、用水3个功能模块,利用数据库技术,基于Internet及GPRS的数据传输技术、非接触IC卡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了对灌区用水的合理分配和水电计量,并针对目标用户和应用场合的特殊性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在改善收费方式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用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达拉特旗壕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地下水位和水质的监测及农田水利用状况的调查,摸清地下水的年动态变化规律及水质分布,初步估算该研究区农田灌溉地下水年开采量,从而为本流域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地下水是从西南流向东北方向,补给黄河南岸引黄灌区。观测期间地下水位年际变化受降雨的影响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为0.5~1.5m。pH值超过8.5,呈碱性水,部分区域地下水矿化度为0.5~0.9g/L,可用于农业灌溉,随着地下水流动的方向,水质逐渐变差,下游的盐分浓度最大到2.6g/L,需要合理进行灌溉防止土壤盐碱化。通过遥感图片识别分析计算出该区农田面积为1 398hm2,农业灌溉年开采地下水量为516万m3。  相似文献   

7.
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节水技术实施,对于干旱区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干旱区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目标要求及相关问题,从注重水资源利用合理配置、实施农业节水综合策略、加强灌区体制机制管理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干旱区农业节水及高效用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水盐生产函数的绿洲灌区水盐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新疆灌溉农业所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灌溉农业的快速扩展与灌排系统不完善是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与恶化的关键因素。以水盐生产函数为依据,计算了不同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阶段棉花相对产量与土壤全盐的关系,依据该计算结果对塔里木灌区的土壤盐化程度做了初步划分。基于塔里木灌区地下水埋深较浅且多为微咸水的事实,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地下水合理的动态水位及作物对潜水利用问题。最后,提出了灌区水盐调控的对策,强调排水系统的通畅运行是控制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关键,通过排水系统和减少灌溉定额使作物生长期的地下水埋深控制在1.6~2.1 m内,不但可以减少排水成本,而且也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地下水,同时促进塔里木河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沽源县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状况,选取52组样品进行水化学组成分析.运用Piper三线图,确定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对该研究区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以HCO3-Ca型为主;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18组地下水化学组分是比较高的,适用于农业用水,也可适当处理后作为生活饮用水;16组地下水化学组分高,质量标准评价为Ⅴ类水,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饮用.为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其进行灌溉用水适宜性评价.通过对16组地下水作为灌溉用水评价,评价结果是DX-39处水质较差,不宜或不太适用于灌溉.研究成果可为该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保证灌溉当地农作物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准确获取阿克苏河下游区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对该区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绿洲带高强度人工灌溉模式下地表水地下水转化机理研究,提高研究区地下水数值模拟精度提供基础。【方法】选取阿克苏下游区不同灌溉制度、包气带厚度、土壤结构下代表性点进行野外取样及室内灌溉试验,并结合Hydrus-1d进行包气带水流数值模拟,通过改变灌溉制度、包气带厚度,应用Hydrus-1d模型计算该土壤结构下的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变化。在模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灌溉制度、包气带厚度与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关系;其后重点利用模型计算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土壤结构中影响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主要因素。【结果】研究区内滴灌条件下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范围为0.320~0.474;畦灌条件下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范围为0.408~0.561,即不同灌溉制度下灌溉入渗补给系数不同;而伴随包气带厚度增大,灌溉入渗补给系数也随之减小;土壤结构对灌溉入渗补给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渗透系数、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初始含水率。【结论】根据室内试验结合数值模型计算出不同灌溉制度下的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变化范围,得出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影响因素为灌溉制度、包气带厚度和反映土壤结构的土壤渗透系数、土壤体积质量及土壤初始含水率,为干旱区下游区灌溉入渗补给系数选取及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国际水管理研究院的水资源核算框架,对黑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消耗了整个流域绝大部分水量,可利用水的消耗比例为1.02,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消耗水量中,生产性消耗比例和有益消耗比例分别只有0.284和0.428,整个地区的无效消耗水量较多,水分生产率很低。黑河中游地区的节水方向在于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益蒸发蒸腾,提高单位消耗水量的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12.
虚拟水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虚拟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水资源安全问题的新概念,指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用水量,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产品以获得本地区的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系统地论述了虚拟水的概念和内涵,介绍了产品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不足,预测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连云港市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水足迹理论,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的研究中。以连云港市为例,计算了连云港市2008年的人均水足迹、水资源匮乏度、水资源压力、虚拟水赤字等评价指标,真实客观地分析了连云港市的水资源安全现状,从降低水足迹角度提出了应对水紧缺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中部地区城市的用水现状初步分析,提出了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节水措施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用水水平及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政府干预与市场行为对实现节水农业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波 《节水灌溉》2004,(2):36-38
水资源危机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节水农业是克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局部均衡原理分析,在一个通过市场配置水资源的区域内推广节水农业是可以实现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但现实对理论的挑战给节水农业的推广带来3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即如何确定最优供水量;如何消除节水农业准入门槛;如何利用价格杠杆自动调节农户采用节水技术。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认为政府干预与市场行为的结合是节水农业实现的有效途径.即: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消除农民的节水农业准入门槛;设立累进水价,通过市场行为自动调节农民对水资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江苏省泗洪县南部新城河网水系水环境恶化的现状,提出采取截污、引水等工程措施改善河道水质.通过建立水量水质模型模拟计算在截污、引水及各种组合方案下南部新城河网水系水体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截留点源污染与引水相结合是改善城区河流水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模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的角度对济南市用水需求进行了预测,提出区域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模拟模型,鉴于该地区复杂的水网构造,把整个地区划分为4个计算区,最后确定各计算区最优水资源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8.
结合叶尔羌河绿洲水资源可利用的特点,对下游生态耗水作了初步估算,并由此给出了不同水平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水资源可利用量值。本文还提出了一个引用水的规则,使绿洲按水资源可利用量来引水成为可操作的  相似文献   

19.
明确初始水权数量与质量的分配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水资源管理和水市场建设中涉及的水权问题,本文以内陆黑河干流为背景建立了干旱区水权分配系统。按照不同地区使用的水资源除了具有相对公平的数量,还应该具有相对公平的质量的原则,系统将以往模糊的流域水权界定对象清晰化,明确其为河流在某种社会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生态和水环境的要求,流域所能调配的水资源。为此,系统考虑与地区取水相关的经济和环境因素,运用基于水资源模型和区域水质模型的多目标规划方法计算流域各地区理论取水量,并将理论取水量结果用于改进目前的水权分配计算方法,不仅给出了流域各地区的水权分配比例,同时将各地区按水权分配到的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也一并给出。实际应用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给出的水权分配结果较以往类似成果加深了各地区对自身拥有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将面临的流域整体水资源形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农业节水灌溉的概念及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我国目前农业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就如何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