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生动物主要依赖于先天防御的众多抗菌类物质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在这些抗菌类物质中,抗菌肽是鱼、虾、贝类等水产动物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虾、蟹、贝类以及鱼类等体内分离、鉴定出抗菌肽物质已有大量报道,这些抗菌肽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降低发病率、提高生长速度、提高相对增重率等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研究就不同种类水产动物源抗菌肽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水产养殖中可代替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拮抗菌生物防控以及更安全、有效、无公害的生物生态环境防控措施,本研究中综述了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及其拮抗微生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应用现状等,并对水产动物病原拮抗微生物研究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展望。本研究结果可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发以及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产动物病害已成为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目前,国内水产养殖业所使用的渔药有抗微生物药、杀虫驱虫药、渔用消毒剂、养殖环境改良剂、饲料药物添加剂及生物制品等。药物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但也会对养殖动物产生毒害或刺激作用。基于此,消毒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半静水法或流水法药浴方式,毒性试验结果用半数致死浓度(LC50)表示,现有研究结果和大量生产实践表明,不同养殖对象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与养殖种类、个体规格以及养殖环境和用药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4.
水产动物对氨氮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氮胁迫是影响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而转录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重要手段,在研究基因结构、表达和功能上开拓了一个新型的研究方向。简述了水产养殖中氨氮的危害以及氨氮胁迫而引起的生理和生化反应,同时介绍了常见的转录组学平台技术及其在一些胁迫反应代谢调控机制及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认为水产动物氨氮胁迫的转录组分析将为水产动物的毒理学效应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线索,也将在水产动物分子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但是水产养殖的集约化也影响了周边水质。在水产养殖中,养殖动物的健康受到微生物的影响,进而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综述了养殖环境微生物的作用、养殖环境微生物研究方法、养殖水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以及养殖水体水质调节方法,旨在为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的研究以及调节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在水产动物免疫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环境的恶化,水产养殖业越来越受困于病害的频繁发生,尤其是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给鱼、虾等水产动物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的化学类和抗生素类药物毒性较大,容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且严重污染水环境。中草药具有其安全、低毒、环保等特点,越来越为水产养殖界所关注,相关的应用研究报道也日益增多。以近年来水产动物免疫研究中中草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报道显示中草药具有提高水产动物(鱼、虾、蟹等)免疫机能的作用,并在抗病毒、抗菌和抗寄生虫等方面表现出有效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水产养殖动物的成活率。目前的研究趋势是从过去的复方制剂研究更多地向一种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的免疫促进作用研究过渡,同时相关研究的深度不断加强,有助于精准用药和降低成本,拓宽了中草药在水产动物疾病预防上的应用前景,从而促进水产养殖业采用更加绿色环保的疾病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全球水产养殖大国,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池塘养殖是我国最主要的水产养殖模式,在保障优质动物蛋白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养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持续增加,大量饲料投入和动物排泄等导致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不仅污染养殖水体,还会严重危害水产动物健康,导致病害频发、药物滥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给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亟需进行养殖池塘水体修复处理。目前,对养殖水体的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相较于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技术具备节约资源、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等优势,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该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特征和危害;其次,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 3 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详细阐述其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最后,指出当前池塘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一种单塘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为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食剂属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具有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强动物食欲,促进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及其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减轻水质污染和降低成本的作用。为了解诱食剂的种类和在水产养殖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对诱食剂氨基酸及其混合物、甜菜碱、含硫有机物、动植物及其提取物、中草药和核苷酸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对不同水产动物开发出专用的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诱食剂并确定出最适添加量,筛选出诱食剂最佳配伍组合、配伍量及其彼此间的效应作用机理研究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所谓水产微生态制剂,是利用鱼虾蟹等动物体内或养殖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形成的活菌制剂。可用于水中微生态调控,净化水质,能产生生物效应或生态效应,也可用于调整或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水产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行业是我国的一大产业,水产养殖过程中影响水产养殖质量的关键方向在于被养殖动物发生病害,为保证水产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需要对此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通过对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详细的分析,确定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而针对性的提出控制的手段,实现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亚硝酸盐氮和氨氮是养殖水体恶化的主要成分。从对虾养殖水体中,分离筛选出2株分别对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耐盐芽孢杆菌菌株T905和T301。在模拟淡水和海水条件下,当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初始浓度分别为44 mg/L和20 mg/L时,3 d后菌株T905对亚硝酸盐氮降解率分别达到72.10%和92.10%,T301对氨氮降解率分别达到55.18%和52.00%。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鉴定2株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车轮虫(Trichodina spp.)丰度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养殖水体黄颡鱼腮部寄生的车轮虫丰度进行了统计,同时对水体的温度、总磷、活性磷、总氮、亚硝酸盐、氨氮的数值进行了测定.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颡鱼腮部寄生车轮虫丰度与总磷的浓度、活性磷浓度、总氮的浓度显著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温度(24~30.5 ℃)、氨氮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海水低温环境下人工湿地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人工湿地在海水环境下对梭鱼亲本室内越冬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和净化效能。海水(16.8‰~19.6‰)人工湿地对室内越冬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总凯氏氮去除率为13.4%,总氨氮为32.1%,亚硝氮为33.1%,浊度为55.1%,COD为35.6%,总磷为34.6%。越冬期间养殖池水质稳定。低温对总凯氏氮和三态氮的去除率有一定影响,并制约人工湿地脱氮过程;对浊度、COD、总磷去除率影响并不明显。海水人工湿地能维持连续运转并保持越冬养殖池的水质稳定。养殖负载量、越冬期间水力负荷尚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池塘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开展了对两种模式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的监测。结果表明,IPA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4种(属),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9种(属),且IPA模式池塘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为113.55×106 ind·L-1和52.79 mg·L-1,均高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78.37×106 ind·L-1和23.22 mg·L-1。IPA模式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3.80,Margalef指数(D)平均值为2.25,均高于传统池塘;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IPA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总有机碳,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总氮、总磷、总氨氮、亚硝态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车轮虫(Trichodina spp.)丰度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养殖水体黄颡鱼腮部寄生的车轮虫丰度进行了统计,同时对水体的温度、总磷、活性磷、总氮、亚硝酸盐、氨氮进行了测定。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颡鱼腮部寄生车轮虫丰度与总磷浓度、活性磷浓度、总氮浓度显著负相关;与亚硝酸盐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温度(24.0~30.5℃)、氨氮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亚硝酸盐氮对克氏原螯虾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亚硝酸盐氮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仔虾对亚硝酸盐氮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亚硝酸盐氮对克氏原螯虾仔虾24 h、48 h、72 h、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8.69 mg/L、22.69 mg/L、18.92 mg/L、15.19 mg/L,安全浓度为1.52 mg/L.  相似文献   

17.
降解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危害,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通过分析评价各种方法和药剂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利用微生物制剂去降解或长期控制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硝酸态氮及亚硝酸态氮在不同pH条件下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黄瓜、甘蓝和小白菜为材料,用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不同硝酸态氮(NO_3-N)与亚硝酸态氮(NO_2-N)配比(NO_3-N:NO_2-N分别为12:0,8:4,4:8,0:12mM),不同pH值(pH7、6、5三组),对蔬菜生长和NO_3-N,NO_2-N、游离氨基酸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四种蔬菜明显地分为两类:番茄、小白菜易感受NO_2-N的危害,并且有随溶液中pH值的下降而受害加剧的趋势;而黄瓜和甘蓝则对NO_2-N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供试植株内NO_3-N与NO_2-N的累积量,随营养液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浓度增大而增加。叶莱较果菜易于累积NO_3-N与NO_2-N。大量施用亚硝酸态氮肥,会导致蔬菜内个别氨基酸的异常积累,引起氮素代谢的紊乱。番茄积累最多的是苏氨酸,小白菜为天门冬氨酸。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自行设计的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养殖效果,利用该系统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室内草金鱼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该循环水处理系统,可维持水体浑浊度在低水平范围1.0~4.0 NTU、能高效降解水体氨态氮和亚硝态氮(降解率分别为87.6%和74.3%)、能使养殖水体溶氧保持在较高水平4.39~5.92 mg·L-1、能使池水细菌总数控制在1620~2850个·m L-1。同时,该系统对水体化学耗氧量(COD)的降低也有一定效果,但对水体总磷的处理效率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上海奉贤区2个水产养殖合作社2014—2018年和2021年的检测数据,选取水温(T)、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IMn)、总磷(TP)、总氮(TN)、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共8个水质指标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的预测模型。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选取高锰酸盐指数(IMn)和氨氮(TAN)作为水质预测指标,建立基于PCA法的LSTM模型;接着采用PCA-LSTM模型对不同养殖塘的水质进行预测;最后,将其与单一LSTM模型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PCA-LSTM模型可用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中IMn和TAN的预测, 预测结果优于单一LSTM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