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管网当量摩阻的概念估算管道特性,可以简化管网计算与水泵工况校验及其运行调度过程,但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对此讨论了不同条件处管网当量摩阻的差异程度及其对工程和实际运行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给水管网仿真是城市供水系统管理的一个重点内容,给水管网管段摩阻系数的正确确定直接关系到给水管网仿真的准确性。将给水管网的水力模型与反问题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管段摩阻系数反分析模型,给出其变尺度求解方法和计算步骤。结合室内给水管网实验平台在多种工况下的实测数据,按照反分析模型及其求解方法计算管段摩阻系数,再以求得的管段摩阻系数为基础,利用EPANET软件计算管网的节点水头与管段流量,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实际城市给水管网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建立给水管网校正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使所求摩阻与初始摩阻差值的平方和最小,并满足与敏感度矩阵有关的约束。在建立较符合现状的给水管网微观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蚁群算法进行给水管网的改扩建研究,取得了较好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蚁群算法的给水管网改扩建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给水管网校正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使所求摩阻与初始摩阻差值的平方和最小,并满足与敏感度矩阵有关的约束。在建立较符合现状的给水管网微观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蚁群算法进行给水管网的改扩建研究,取得了较好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5.
京杭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减少底泥冲刷引起的污染对保护其水质有重要的作用。利用文献中的底泥起动流速公式和冲刷率公式,推导出起动摩阻流速与湿密度公式、摩阻流速与冲刷率公式。以京杭运河底泥在水槽内进行不同湿密度的起动试验和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冲刷率试验。试验结果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底泥起动时临界起动摩阻流速与湿密度的相关关系,冲刷时摩阻流速与冲刷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有关试验数据的相关性较好,对实际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杭运河底泥起动和冲刷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杭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减少底泥冲刷引起的污染对保护其水质有重要的作用。利用文献中的底泥起动流速公式和冲刷率公式,推导出起动摩阻流速与湿密度公式、摩阻流速与冲刷率公式。以京杭运河底泥在水槽内进行不同湿密度的起动试验和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冲刷率试验。试验结果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底泥起动时临界起动摩阻流速与湿密度的相关关系,冲刷时摩阻流速与冲刷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有关试验数据的相关性较好,对实际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田膜下滴灌系统技术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有约30余万hm^2的大田滴灌系统,不少滴灌系统处在低压运行状态中,严重影响滴灌技术效益的发挥。通过分析认为系统管网中连接管件的局部(或水阻)水头损失对技术设计总水头的影响很大,只有准确全面地计算才能避免出现系统低压运行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李鸣 《节水灌溉》2001,(1):8-11,14
本文讨论水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和管网中管件的定理,以及在水力分析中的应用。作者提出了管网部件的概念,并给出管件的定义及其组合基本定理。并指出根据基本定理的两个重要参数-管件的比例系数和指数系数,可以唯一确定管件任一断面的幂函数数学。文中也讨论基本定理的应用和管网水力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传统效率换算公式的理论依据和有关标准推荐的效率换算方法,发现传统水泵效率换算式理论具有表达不完整、经验性重、通用性缺乏等问题;比较了由不同换算公式计算得到的最优工况点泵水力损失比,发现Medici式、Fromm式及两种Moody式原模型效率差值较大,其他各式较小,Ackeret式最小.研究提出了泵及泵装置"分部效率换算方法",从流体流动特性出发,介绍了3种不同流动区摩阻系数表达式,提出经数学处理的便于应用的简化公式;从泵内流动特性出发,分析和论证了摩阻系数的确定依据,研究了泵比例系数和摩阻系数对水泵效率换算的影响;推导提出了另一种效率常数计算方法;针对相同的原、模型水泵及泵装置实例,给出不同方法的效率换算结果,分析不同方法差异的原因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Ackeret式和Hutton式,泵比例系数对"分部效率换算法"的影响较小;采用"分部效率换算法"时,以任何流动区的公式计算摩阻系数其总效率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农村供水管网管段流量设计计算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权人畜用水当量法。该方法结合农村供水的实际情况,既考虑了人畜分布的不均,又考虑了用水量的差别,并且计算公式简单,设计易与实际相一致,是一种计算农村供水管网管段设计流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农村供水管网管段流量设计计算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权人畜用水当量法。该方法结合农村供水的实际情况,既考虑了人畜分布的不均,又考虑了用水量的差别,并且计算公式简单,设计易与实际相一致,是一种计算农村供水管网管段设计流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国内外灌溉管网优化方法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探讨了遗传算法等新型算法在管网优化中的应用及灌溉管网优化设计软件的研究进展,预测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未来研究将在应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神经网络及其混合算法等新型优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管网优化布置、管网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预测了综合利用可视化语言、CAD、GIS等多种成熟商用软件及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研发基于用户偏好信息且具有较强优化功能和人工干预能力的集成化、组件式灌溉管网优化设计软件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供水管网的优化性能,利用 Flowmaster仿真软件,给出了管道、闸阀、阀门开度控制器等原件的建模过程,研究了阀门在不同程度下开启度对优化供水管网系统的影响,并建立多组对比模型参数进行仿真且着重分析了在阀门不同开启度下系统中管道阻力系数的变化.首先以流体管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整体进行建模,其次对闸阀、管道的阻力损失规律进行优化分析,最后针对不同供水工况分别探究了阀门开启度对管道阻力损失的影响,得出最佳阀门开启度.结果表明,当供水管网系统分别处于大、小流量运行工况时,此时应根据用户实际用水需求量、阀门阻力系数、管道损失系数等方面因素综合调节各阀门开度,从而可以适当降低管网中的水力阻力损失,优化供水管网系统.  相似文献   

14.
合格的出厂水在经过给水管网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水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就使用户处的水质难以保证,为了使用户的水质更安全,需要对管网中各处的水质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建立了两种评价多因子水质的积分数学模型,模型充分考虑到了各个评价因子对水质的不同影响。基于该模型,可以在管网各个水质因子的实际监测值与水的质量之间建立直接关系,使抽象的水质评价结果量化,把管网水质的监测数据转化成定性的结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能体现出水质的等级状况。  相似文献   

15.
固液两相流动中最佳流动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天成  郭自杰 《排灌机械》1999,17(4):11-14,41
该文阐述了,在固液两相流中,随着重量浓度的不同,流动呈现出牛顿流体与宾汉流体两种不同的流态;在宾汉流体的输送中又存在着一种柱状流动现象,柱状流动是两相流动中输送宾汉流体的最佳流动模式。对牛顿两相流体的输送,该文通过牛顿流体中加入微量添加剂会使流动摩阻大为降低的现象,从理论上分析了普兰特混合长度(l)减小,来解释牛顿两相流流层剪应力(τ)的减小,以此说明牛顿两相流中摩阻降低的机理。该研究课题思路很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东省汶上县农村自来水供水系统,通过对水厂和管网相关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尽而实现水厂和管网运行的实时监测,同时将实时数据传输给上层应用软件,达到对农村自来水管网和供水状况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节水灌溉工程包括水源项目、系统选型、管网设计等,其中加压设备水泵至关重要,泵站的核心装置为水泵与配套的动力机械。水泵的合理选用和使用,决定了泵站功能实现,也会影响工程运行的安全性。通过简单概述节水灌溉概念,讨论了农业灌溉用水泵类型,提出水泵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残茬覆盖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燕麦留茬覆盖农田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在给定风速下随残茬覆盖宽度增大而增大,下风向地表风速较上风向风速有所降低;当残茬覆盖宽度达到5 m后,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出现一个极值,此后随覆盖宽度的继续增加,其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增幅微弱;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着摩阻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其增幅大于摩阻风速的增幅,说明宽度适宜的残茬覆盖地表能消弱侵蚀力,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两因素中,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变化对侵蚀力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有压输水管道系统中,由于阀门的启闭或水力元件的不当操作等因素常会发生水锤现象,从而可能会影响水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发生危险事故.因此,针对上述管道水锤现象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在管道水力瞬变过程模拟计算中,Zielke提出的加权动态摩阻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压力波动过程,是一维水锤模拟中计算结果最接近试验值的数学模型.由于加权函数与历史流速及历史加速度相关,模型计算时需保存每一时步的流速值,占用计算机内存大,故计算效率较低.为提高模型计算效率,尝试利用Matlab 的LSQNONLIN函数模块对Zielke加权函数进行3个指数函数之和型式的近似拟合,得到新的近似加权函数的各系数值,并通过与Zielke加权函数曲线及已有的改进加权函数曲线对比验证新函数的优越性,以及利用试验数据验证新模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结果表明,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加权类动态摩阻模型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试验并结合特征线法(MOC)对带有一个分支管管网阀门关闭时产生的水锤压力及波动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测水锤压力波动、角位移传感器测定阀门的关闭时间及关闭规律,结果表明:MOC方法能较好地预测管网阀门关闭产生的最大水锤压力值,管网监测点计算与试验值相对误差小于13%,但MOC方法计算所得压力波的衰减比较缓慢,而试验得到的压力波衰减很快,是由于在计算中使用的恒定流摩阻所致;在此基础上对5种阀门关闭方案产生的瞬变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表明管路末端2个阀门同时关闭时管网中产生的水锤压力最大,在实际工程中应避免阀门同时关闭的操作;管网最大水锤压力随关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当阀门关闭时间一定时,采用曲线关闭规律产生的最大水锤压力比直线关闭规律产生的要小,而采用两阶段直线关闭规律产生的最大水锤压力压力小于线性关闭的,对于实际工况中的两阶段关闭应通过延长第一阶段关闭时间以减小最大水锤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