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召亮  何觉民  陈彪  梁钾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161-10163
[目的]研究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再生苗的条件,确定各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绿玉树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玉树茎段作为外植体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萌芽率、增殖倍数、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萌芽培养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1/2MS+O.02mg/LNAA+1.00mg/L6-BA,分化率为89.7%;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O.02mg/LNAA+O.60mg/L6-BA+3.00mg/LAD,增殖倍数为5.70;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0.40mg/LNAA+0.40mg/LIBA,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达80%。[结论]初步确定了绿玉树茎段组织培养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桉树无性系雷11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方法]以桉树半木质化萌发茎段为材料,对外植体诱导及无菌组织培养体系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0.4 mg/L,萌芽率为9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mg/L+NAA 0.25 mg/L,增殖个数为3.48;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IBA 0.2 mg/L+ABT 10.4 mg/L,生根率可达100%,根长7.45 cm。[结论]初步达到工厂化生产要求,并获得了桉树诱导、增殖和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金叶山梅花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颖  顾德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48-18049,18106
[目的]加快金叶山梅花繁殖速度,扩大其应用。[方法]以金叶山梅花的茎尖及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以找出最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结果]金叶山梅花的启动培养基为MS+0.05 mg/L NAA+0.50 mg/L 6-BA,启动率达100.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05 mg/L NAA+0.50 mg/L 6-BA,增殖系数为3.40;以1/2MS+0.50 mg/L NAA作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可达100.0%。上述条件培养得到的幼苗,移栽时以草炭土为基质,成活率达92%以上。[结论]填补了我国对金叶山梅花快繁生产研究的空白,为其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黑树莓茎尖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春季黑树莓的嫩枝条,以茎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植物激素6-BA、NAA、GA3筛选培养基,进行茎尖组织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诱导茎尖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05 mg/L NAA,萌发率高达90%;继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02 mg/L NAA+6.0 mg/L GA3,繁殖系数达6.0~7.0;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6-BA+0.1 mg/L NAA,生根率为96%。  相似文献   

5.
钩藤组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找快速获得整齐一致钩藤苗的方法。[方法]以钩藤当年生枝条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0.2 mg/L+NAA0.1 mg/L+IBA0.2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2.0 mg/L+活性炭0.03%。[结论]该研究可为钩藤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研究辣木组织培养技术。[方法]以辣木种子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诱导不定芽,形成完整的组培再生植株,并研究辣木诱导、增殖和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1/2MS+6-BA0.80 mg/L+NAA0.40 mg/L+益培灵0.10 g/L,萌芽率为95%;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30 mg/L+NAA0.02 mg/L+益培灵0.05 g/L,增殖个数为6.4个;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30 mg/L+ABT1号0.015 mg/L+益培灵0.03 g/L,生根率可达95%,根长为5.21 cm。[结论]辣木组培快繁技术有助于解决良种缺乏的问题,并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樱桃'泰小红樱'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WPM和MS不同培养基以及6-BA和NAA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增殖的影响,建立其组织培养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1)泰小红樱茎段最佳的初代培养基为MS+1.0 mg/L6-BA+0.1 mg/L NAA,诱导分化率高,腋芽新梢生长健壮;(2)最佳继代培养基为WPM+1.0 mg/L6-BA+0.1 mg/L NAA,丛芽增殖与腋芽增殖并存,增殖倍数显著提高,高达8.0倍,且芽苗健壮,叶色浓绿;(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 IBA+20 g/L蔗糖+5 g/L琼脂,生根率高,根系长且数量多。  相似文献   

8.
结球甘蓝的组织培养与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晓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77-18078
[目的]研究适合结球甘蓝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最佳方法与培养基种类。[方法]以结球甘蓝无菌苗的胚轴和子叶为材料,以MS为诱导和增殖的基本培养基,以1/2MS为生根基本培养基,比较不同浓度及配比的生长调节物质对增殖及防止玻璃化苗的影响。[结果]接种于诱导培养基MS+6-BA 3.00 mg/L+NAA 0.10 mg/L中的子叶可长出愈伤组织,胚轴可直接分化不定芽;在增殖培养基MS+6-BA 1.00 mg/L+NAA 0.10 mg/L上生长的组培苗生长势强,玻璃化苗数最少,增殖率最高,平均增殖系数为3.8;接种于生根培养基1/2MS+NAA 0.10 mg/L和1/2MS+IBA 0.20 mg/L上的组培苗生根率最高,达100%。[结论]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3.00 mg/L+NAA 0.1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0 mg/L+NAA 0.10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0 mg/L和1/2MS+IBA 0.20 mg/L。  相似文献   

9.
吕志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8):27-27,165
以金桂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探讨大量元素和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金桂诱导、增殖以及生根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桂的诱导培养基以MS+6-BA2.5mg/L+NAA0.5mg/L较为适宜;增殖培养基以B5+6-BA3.0mg/L+NAA0.4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是:改良MS+IBA0.5mg/L+NAA0.02mg/L,生根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菝葜。[方法]以菝葜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1、/2 MS1、/4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菝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式为0.1%升汞消毒9 min。1/2 MS1、/4 MS培养基更有利于菝葜芽的诱导、增殖及生根,6-BA对芽丛的增殖培养具有关键作用。最佳启动培养基为1/2 MS+6-BA 2.0 mg/L+IBA 0.1 mg/L+NAA 0.2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 MS+6-BA 3.0 mg/L+IBA 0.2 mg/L+NAA 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 MS+IBA 0.1 mg/L+NAA 1.5 mg/L+活性炭1 000 mg/L,生根率最高,达75%。[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菝葜的组织培养繁殖体系,增加了菝葜的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红蛇果接穗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于早春取红蛇果接穗两年生苗半木质化茎段作为外植体,通过消毒、萌芽、增殖、生根过程建立组织培养体系。[结果]最适宜的萌芽培养基为MS+6-BA(1.0 mg/L)+IBA(0.1 mg/L),其萌芽率可达93.33%,添加PVP(0.5 g/L)和VC(100 mg/L)可以有效地防止褐化。将萌发后的芽转入MS+6-BA(1.2~1.6 mg/L)中,可以进行高效增殖的同时抑制玻璃化情况的发生,增殖倍率可以达3.79。最适宜红蛇果接穗顶芽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IBA(1.0 mg/L),生根率为34.17%。[结论]该研究可为提供大量的红蛇果组培苗以及之后的组培微嫁接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白首乌的离体再生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快白首乌种苗生产速度及实现其生产的现代化。[方法]以带侧芽白首乌茎段为外植体,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植物生产调节剂进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适宜于白首乌的初代培养基为:1/2 MS+6-BA 0.50 mg/L+NAA 0.05 mg/L;增殖培养基:MS+6-BA 0.20 mg/L+NAA 0.10 mg/L;生根培养基:1/2 MS+IBA 0.20 mg/L。移栽成活率达100%。[结论]采用白首乌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能实现种苗的快速工厂化。  相似文献   

13.
木薯优良品种“辐选01”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优良品种木薯"辐选01"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方法]以"辐选01"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分别在无性培养系建立、芽的增殖、生根和移栽4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MS+6-BA 1.0 mg/L培养基较适合诱导腋芽萌发;MS+6-BA 2.0 mg/L适合作为组培苗的增殖培养基;1/2 MS+NAA 0.1 mg/L作为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基较好。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在70%左右。[结论]通过"辐选01"的组织培养研究,为木薯优良品种种品的快速繁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无患子茎段离体快繁最佳培养基,建立无患子优良种苗快速繁育体系。【方法】以野外选优获得的无患子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影响外植体灭菌的HgCl2浓度、HgCl2与酒精的作用时间,不定芽诱导萌发中的6-BA、NAA及蔗糖用量,继代增殖中6-BA与KT用量和芽苗生根中的MS培养基无机盐水平、6-BA和2,4-D用量进行优化。【结果】75%酒精浸泡1 min,再用0.2% HgCl2处理7 min是无患子茎段灭菌的最佳方法,其外植体成活率高达83.33%;MS+2.0 mg/L 6-BA+0.1 mg/L NAA+20.0 g/L蔗糖是无患子茎段腋芽萌发的适宜培养基,诱导率高达96.67%;MS+0.7 mg/L 6-BA+0.1 mg/L KT是无患子茎段腋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30 d可增殖4.13倍;1/3 MS+0.5 mg/L 6-BA+0.7 mg/L 2,4-D是诱导芽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平均生根率为41.50%。【结论】建立的无患子离体培养体系为:外植体茎段用75%酒精浸泡1 min,再用0.2% HgCl2灭菌7 min,在MS+2.0 mg/L 6-BA+0.1 mg/L NAA+20.0 g/L蔗糖培养基中诱导腋芽萌发,在MS+0.7 mg/L 6-BA+0.1 mg/L KT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在1/3MS+0.5 mg/L 6-BA+0.7 mg/L 2,4-D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5.
秦丽凤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6):1183-1188
[目的]建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杉木规模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桂林市全州县15年生优良杉木单株基部或根部萌芽条的茎尖为外植体,筛选最佳HgCl2浸泡灭菌时间;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激素组合进行芽的诱导和增殖,以1/4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生长素或生长素组合进行生根培养,筛选适宜杉木组织培养和快繁的培养基.[结果]在改良培养基1/2MS+0.8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3 mg/L吲哚丁酸(IBA)中,杉木茎尖芽的诱导率达74.3%,平均芽长达2.3 cm;在改良培养基1/2MS+0.6 mg/L 6-BA+0.3 mg/L IBA中,杉木茎尖诱导芽的继代培养增殖倍数适中,增殖芽生长较快,有效苗数较多;在改良培养基1/4MS+0.5 mg/L IBA+1.0 mg/L ABT 6号生根粉中,杉木继代苗的生根率达90.7%.[结论]6-BA质量浓度是影响杉木外植体诱导率的主要因素,同时影响新芽的萌发数量;IBA则主要影响新芽的生长速度.适宜质量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杉木组培苗生根,但质量浓度过高会抑制苗木生根.在实际生产中,以1/2MS+0.8 mg/L 6-BA+0.3 mg/L IBA为杉木茎尖芽诱导和生长的培养基、1/2MS+0.6 mg/L 6-BA+0.3 mg/L IBA为杉木茎尖诱导芽的继代增殖培养基、1/4MS+0.5 mg/L IBA+1.0 mg/L ABT 6号生根粉为杉木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基,可实现杉木优良无性系规模化育苗.  相似文献   

16.
芦荟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大规模快速生产芦荟组培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3个芦荟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用含不同浓度6-BA和NAA的增殖培养基和含不同浓度NAA的生根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芦荟组织发育的影响。[结果]在诱导芦荟侧芽分化的过程中,增殖培养基成分为MS+6-BA 3.0 mg/L+NAA 0.2 mg/L时,诱导效果比较理想,平均诱导出3.6个芽;在诱导生根的过程中,生根培养基成分为MS+NAA 0.2~0.3 mg/L时,生根率较高,平均生根数为7.8~8.2条,根较长且都为正常根。[结论]芦荟组织培养和快繁的培养基最佳配方为:增殖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2 mg/L、生根培养基MS+NAA 0.2~0.3 mg/L。  相似文献   

17.
海南龙血树离体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梅  莫饶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968-968,1068
[目的]加强龙血树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为其迅速繁殖及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以龙血树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用9种6-BA、NAA不同浓度配比的诱导培养基和NAA不同浓度的生根培养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海南龙血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结果]龙血树幼嫩茎段的诱导和生长与6-BA、NAA有关系,两者的配比直接影响茎段的再生频率。6-BA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影响极为显著,NAA的影响不是很明显。MS+0.3 mg/L NAA的生根时间最短,15 d左右生根,根数多,根系良好,移栽成活率高达95%。[结论]龙血树幼嫩茎段的诱导和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0 mg/L 6-BA+0.5 mg/L NAA,增殖系数达10以上,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0.3 mg/L NAA。  相似文献   

18.
石橄榄种子无菌播种和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石橄榄种子无菌播种和快速繁殖技术体系。[方法]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NAA、有机添加物,筛选适宜的诱导、增殖及壮苗生根培养基组合。[结果]以MS+6-BA 1.0 mg/L+NAA 0.5 mg/L+椰子汁50 mL/L为石橄榄种子最佳诱导培养基,14 d可见种子萌动,45 d可分化形成丛生幼苗;以MS+6-BA 1.0 mg/L+NAA 0.1 mg/L+椰子汁50 mL/L为最佳增殖培养基,其增殖倍数可达2.750倍,假鳞茎形成率达24.5%;以1/2MS+NAA 0.1 mg/L+AC 1 g/L为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苗高可达3.82 cm,根数1.9条。[结论]该研究为石橄榄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快速繁育优质种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