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猪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可用的疫苗,因此采取快速、高效、精准的诊断检测技术对于防控疫情至关重要。目前可用于非洲猪瘟的诊断技术主要有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两个方面,其中病原学检测主要分为病毒分离法、红细胞吸附法和核酸检测。目前已经开发出荧光定量PCR检测、微滴数字PCR、多重PCR等技术。抗原检测一般采用荧光抗体试验;抗体检测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不同的检测技术特点不同,呈现的准确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ASFV的感染机制极为复杂,基因型多,至今尚无有效疫苗用于防控,防止该病暴发主要依赖于早期快速诊断和控制。为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特异的ASFV检测方法,根据ASFV的E184L基因序列,设计了TaqMan荧光定量PCR引物及探针,建立了检测ASF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对ASFV核酸最低检测限为1.51拷贝,且与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不存在交叉反应。建立的基于ASFV E184L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特异地对ASFV核酸进行定量分析,丰富了ASFV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急性病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ASF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中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当前中国ASF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及其他防治制剂,因此执行严格的卫生措施及监测病原和抗体,进而排查和清除带毒动物是ASF防控的重要措施。笔者就ASFV诊断标识出发,总结了近年来ASF病原检测与血清学监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抗原检测方面,在PCR基础上发展的多种等温扩增技术如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交叉引物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微滴数字PCR从不同方面克服了常规PCR的缺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速度快、准确、结果客观和可定量基因组含量等优点,新型CRISPR/Cas12a技术无需昂贵的仪器,可为ASFV的检测提供一种更加便携、简单、灵敏和特异性强的新型替代方法;抗体检测方面,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层析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的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综述了猪弓形虫病的最新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情况,如病原学检测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和ELISA)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PCR、荧光定量PCR、PCR-RFLP、原位PCR、免疫-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和核度探针技术)等,阐述了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和优缺点,以期为猪弓形虫病的检测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鸭圆环病毒病是由鸭圆环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本文综述了鸭圆环病毒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核酸探针技术、普通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多重PCR、荧光定量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汇总分析,以期为该病的诊断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是导致猪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引起猪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等症状,新生仔猪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PDCoV常与其他肠道病毒混合感染猪群,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快速、高效和特异的检测技术是有效防控PDCoV的关键环节。论文主要对当前国内外应用的PDCoV病原学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包括病毒分离培养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T-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和基因芯片技术等,并分别介绍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PDCoV的快速诊断方法的研发和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SF疫情的暴发,严重威胁全球生猪养殖业安全,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未开发出安全有效的ASF疫苗,因此,及时、准确的ASF实验室诊断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ASF现有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温扩增技术和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系统(CRISPR/Cas)等,其中,血清学检测、PCR检测和CRISPR/Cas都需要专业人员和设备,而等温扩增技术受限于单一类型的检测样品,且灵敏度较低,因此ASF现有检测方法无法同时达到灵敏度高,又快速、简便、可用于现场检测的要求。相较之下,ASF新型检测方法可以达到便捷、高效、省时省力以及可以在现场实现快速检测的优势,其中,生物传感器无需专业人员操作,人工智能(AI)可减少人员成本,并可用于疫情的早期监测,基于磁珠的技术无需复杂的设备,微流体技术可实现高通量快速检测,磁流体装置可解决核酸污染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基于免疫层析试纸条和各类传感器的ASF新型检测方法将蓬勃发展。本文总结了ASF现有检测方法,并综述了近5年...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防控目前暂无安全有效疫苗可用,因此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对其防控至关重要。目前应用的非洲猪瘟诊断技术主要表现在病原、核酸、抗原与抗体四个方面:病原检测主要有红细胞吸附和病毒分离方法,核酸检测目前已开发出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多重PCR(mPCR)、微滴数字PCR(ddPCR)、巢氏PCR(nested-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交叉引物扩增技术(CPA)、原位杂交技术(ISH)以及生物传感器技术等,抗原检测常用荧光抗体试验(FAT)、抗原ELISA、侧向流动免疫色谱分析(LFA)等,而抗体检测主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法(GICA)、免疫印迹法(IBT)等方法。每种诊断技术都有其特点,从而为不同情况下的A SFV诊断提供了多种选择。未来,其他技术如CRISPR等与上述技术的结合应用,以及不同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将成为非洲猪瘟诊断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付玉亮 《中国猪业》2022,17(2):95-98
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导致的猪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最早起源于非洲,是最复杂的猪传染性疾病之一。非洲猪瘟自首次报道至今已有1个世纪,但在没有疫苗和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该病毒的检测已经成为养猪企业的一项常规工作。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最常用的方法,一些新型的核酸检测技术也被开发用于病毒检测,例如环介导等温扩增法、荧光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法等,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本文阐述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不同病原学检测方法,对不同检测方法进行简单的比较,以期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到目前为止仍未研制出有效疫苗,因此病原的早发现对ASF防控尤为重要.ASFV的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活病毒检测、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