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噬菌体结构基因中,使其在外膜蛋白进行融合表达,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可以用于多肽筛选、蛋白质相互作用、或新型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随着噬菌体载体系统的逐渐完善,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文章主要对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噬菌体载体系统及其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ology)是以噬菌体或噬菌粒为载体,使外源肽或蛋白基因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进而通过亲和富集法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此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并就噬菌体表面展示系统的不同类别的表达载体分别做了描述,同时阐述了该展示技术在抗原表位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侯伟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5):1688-1696
噬菌体展示技术作为目前应用广泛的展示抗体技术,逐渐成为生产基因工程抗体的重要工具。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以噬菌体或噬菌粒为载体,通过将外源多肽基因整合到噬菌体基因中,以融合表达的形式将外源蛋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抗体筛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制备抗体的方法相比,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通量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且通过该技术筛选得到的抗体不仅可在标签蛋白的辅助下进行选择和纯化,还可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得到单链抗体的完整基因序列。笔者首先对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分类,根据抗体的来源将噬菌体抗体库分为天然抗体库和免疫抗体库,通过免疫动物制备的抗体文库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天然抗体文库;其次简述了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流程,其中噬菌体表达载体的选择是展示技术的关键,整合了噬菌粒基因的辅助噬菌体侵染其特异性菌株,从而通过抗生素平板对该系统进行选择性筛选;最后讨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疾病防控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抗体的首次人源化使同源性抗体在临床上应用成为可能,后续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动物同源性抗体的研发进一步证明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于生产诊断或潜在治疗试剂的能力。该综述主要聚焦于噬菌体展示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疾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以期对后续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单链抗体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丝状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通过与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而表达于噬菌体颗粒的表面。自问世以来,它已被应用于生物科学的许多领域,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抗体工程,利用该技术可构建不同的抗体库,从而获得针对不同抗原的抗体。本文着重介绍了丝状噬菌体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外源蛋白质或多肽基因的表达产物与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进而展示到噬菌体表面。近年来,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动物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筛选动物病毒抗原表位及抗病毒多肽、疫苗研制等领域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文章就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动物病毒性疾病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对后续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毒性疾病的诊断、防制等方面的应用作指导。  相似文献   

6.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将外源肽或蛋白与特定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展示于噬菌体表面的一项新技术。示系统主要包括丝状噬菌体展示系统、入噬菌体展示系统、T4噬菌体展示系统及T7噬菌体展示系统等。该技术在抗血吸虫疫苗研究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模拟血吸虫抗原位点和直接作为疫苗载体方面,而在分析血吸虫保护性抗原位点、发现新的功能蛋白或抗原基因方面的应用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就噬菌体展示拉术及其在抗血吸虫疫苗研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为抗血吸虫疫苗的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7.
噬菌体抗体是表面表达有单链抗体(Singlechain Fv,ScFv)或抗体Fab段的噬菌体,用基因克隆技术将B细胞全套可变区基因克隆出来,组装到表达载体内并表达到噬菌体表面成为噬菌体抗体的群体,即为噬菌体抗体库.该技术是丝状噬菌体展示(phage display)与抗体组合文库技术相结合而成.其基本路线为用PCR方法扩增抗体全套可变区基因,重组到噬菌体载体中,并通过与丝状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形成融合蛋白,把Fab段或ScFv表达到噬菌体表面.通过"吸附-洗脱-扩增"的富集过程,从中筛选出特异性抗体的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8.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动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它以噬菌体或噬粒为载体,使外源肽或蛋白基因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进而通过亲和富集法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可以构建抗体库、随机肤库、蛋白质突变体库和cDNA文库,从而广泛用于抗原表位、抗体、配体、细胞内信号转导以及药物筛选等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跟踪了目前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动物病毒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ology)始创于1 985年,Smith首次将外源基因插入丝状噬菌体f1的基因Ⅲ,使目的基因编码的多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展示在噬菌体表面,从而创建了该技术[2].  相似文献   

10.
T4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蛋白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质融合并展示于其表面,从而获得特定功能蛋白质的基因工程技术。本文主要介绍T4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展示方式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苗向阳 《中国畜牧杂志》2003,39(6):44-45,61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将抗体基因与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的技术。可用来构建噬菌体抗体库 ,并可从中制备各种基因工程抗体 ,为抗体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具有良好前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是将外源蛋白质或多肽的基因表达产物与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在其表面展示,进而通过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得到大量富集,从而获得目的多肽或蛋白质,在DNA序列分析后应用于实践中。本文叙述了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构建途径、筛选方法及应用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用于筛选和改造功能性多肽的技术,通过将编码多肽的基因片段与编码噬菌体表面蛋白的基因融合进而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于噬菌体表面.该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间的识别与相互作用、抗原表位筛选及疫苗的研制等,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简要介绍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随机肽库生物淘洗过程及该技术在病毒学和新型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是将外源蛋白质或多肽的基因表达产物与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在其表面展示,进而通过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得到大量富集,从而获得目的多肽或蛋白质,在DNA序列分析后应用于实践中。本文叙述了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构建途径、筛选方法及应用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将基因型和表现型有效地联系起来,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有力工具。目前用于构建展示文库的噬菌体主要有丝状噬菌体、λ噬菌体、T4噬菌体和T7噬菌体;它们所展示的外源蛋白可以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噬菌体展示技术已在新型疫苗的研制、酶抑制剂的筛选、医学诊断和治疗、多肽药物的开发、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噬菌体肽库是在噬菌体基因中整合一段编码外源短肽的寡聚核苷酸,该寡聚核苷酸能在噬菌体表面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并获得不同特定长度的小肽集合。目前,噬菌体肽库被广泛应用在蛋白表位的筛选、药物筛选、疫苗研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天然鼠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项利用丝状噬菌体体外表达外源基因的新技术。它模拟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过程,将抗体片段呈现在噬菌体表面,建成噬菌体抗体库,用与亲和层析相类似的原理,从抗体库中筛选出特异性噬菌体抗体,为制备人和动物用抗体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手段。单链抗体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由一个DNA片段(Linker)将抗体重链、  相似文献   

18.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是一种易溶于水和乙醇等的基础染料,可在多种行业应用,并曾用于水生动物多种疾病如真菌病、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等的治疗。但因其具有致癌等毒副作用,目前已被禁用。然而市场上仍有在水产品违法使用MG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对该药品残留的检测。本研究选择羊驼免疫库筛选抗MG纳米抗体,通过噬菌体ELISA筛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纳米抗体。通过辅助噬菌体M13的救援,使得纳米抗体基因(VHH)与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融合表达,从而使得VHH蛋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通过有限稀释筛选和多次洗脱的办法,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单个噬菌克隆;将重组质粒PMES4-VHH转化到表达细胞中,进行体外表达。最后采用NI-NTA柱进行His标签纯化,得到抗MG纳米抗体,并进行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显示:噬菌体文库成功构建,库容为3.2×108 cfu/mL;通过ELISA筛选,得到16个具有抑制效果的噬菌体克隆,经对噬菌体基因测序并翻译,得到2种氨基酸序列;将重组质粒转化至表达菌株表达、纯化,最后得到大小约为15 kDa的抗MG纳米抗体,从而为MG的下一步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含H3N8马流感(EIV)HA基因的噬菌体病毒样颗粒(VLPs),本研究将编码组氨酸标签序列插入MS2噬菌体编码外壳蛋白的β发夹环结构序列中,构建含有重组组氨酸标签的MS2噬菌体外壳蛋白和表达成熟酶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 NH-MS2his。并通过RT-RCR技术扩增H3N8亚型EIV的HA基因,将其克隆于p NH-MS2his中,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 NH-MS2his-H3,并将其转化于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够自主装配形成VLPs,其中含有H3N8亚型EIV的HA基因RNA序列,并且该RNA序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作为RNA病毒检测时的标准品和质控品用于临床及海关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20.
1 概述 1985年,Smith利用基因工程手段酋次将EeoR I内切酶的部分基因片段与丝状躞菌体PⅢ基因融合,使外源基因编码的多肽呈现在噬菌体的表面,从而建立了噬菌体展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