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杨  顾湘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64-17367
从流动人口的角度分析流动人口与城中村之间的"互寄"关系,探讨了杭州城中村的空间扩展、住民谋生手段的演变、外来流动人口的居住区域演变,阐明城中村中的"出租屋"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体制外的住房选择。通过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分析了城中村改造后低收入外来流动人口的租住问题,并指出如何填补这个群体低成本的生活空间,成为政府需要关注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中村因为廉价的房租而成为流动人口中低收入人群的聚集地.改造后原本居住在村内的大量流动人口将失去赖以生存的低成本生活社区,将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在城中村改造中必须兼顾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对于合理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集宿区建设为导向的城中村更新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主力军,青年务工农民的居住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提出有效解决城市流动人口过渡性居住的2种主要模式:"集宿区"和"城中村",并结合苏州市青年务工农民居住状况的调查研究,对"集宿区"建设与"城中村"改造两者关系进行解读,探索出一种两者融合的混合社区模式,并从开发模式和管理策略上证明了这种混合社区模式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伍贤华  王晖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76-177
针对娄底市"城中村"的现状,分析了娄底市"城中村"改造的困境,包括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城中村"改造的体制障碍,传统的思想观念使得"城中村"改造失去动力,"城中村"改造的资金严重匮乏等,并从科学编制改造规划、构建利益均衡机制及解决土地产权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娄底市"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改造中的多元主体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松  万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74-1176,1188
"非农化"和"城市化"两大社会潮流推进了城中村的不断进展,然而,随之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城中村问题也使得对城中村的改造迫在眉睫.当前,政府、市场、村民自身是城中村改造的三大主体,他们之间的博弈构成了城中村改造冲突的主要内容.确立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培育村民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的全局观念,是多元主体在城中村改造互动中矛盾消除的3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在我国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城中村在环境、社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山东省高密市典型"城中村"环境景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性分析了高密市"城中村"的环境景观现状及原因,结合我国"城中村"改造实践反思,得出对"城中村"环境景观改造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密市典型"城中村"实例,给予了针对性较强的环境景观改造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是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为基础,分析了"城中村"的概念、成因、类型,总结了"城中村"改造模式,并提出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薛城区"城中村"改造实践,阐述薛城特定地域、社会环境中"城中村"存在的特征和改造困境;提出了薛城"城中村"形成的背景、改造措施和近期实施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是城市管理者棘手的难题。以宜昌西陵区窑湾乡为实例,揭示了"城中村"改造主要面临着集体经济处置、社会管理治理、公共服务落后等难题,对"村改居"的定位和重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村改居"的发展对策,有助于深入探讨城中村城市社区化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分析切入,在提出制约"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几个因素的基础上,阐述"城中村"改造所需解决的政策和现实问题,并进一步论述如何实施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11.
韩凝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14-10716
在媒体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背景下,聚焦媒体在城市景观领域的渗透,分析媒体的互动技术和城市景现领域的互动,认为技术强化了景观的民主性,网络给予人们更多权利,鼓励和刺激人们参与到城市景观之中去想象和革新.  相似文献   

12.
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设置了富有特色的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适应都市型农业园艺人才的培养方案;按照坚持高等学历教育与现代农业职业素能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双证型”应用型人才;建设了都市型农业园艺人才培养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三农服务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和为纽带,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都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与金融的强力支持.调研了天津市都市农业发展对财政金融支持的需求特征,结果表明,农户和农业园区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是多样的,需要政府财政与金融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财政和金融合力支持农业发展是今后支农机制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50-16051
以企业创新能力内涵为指导,结合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依据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3方面阐述珠三角都市农业企业的创新能力,系统地建立都市农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都市农业企业的创新是都市农业企业必备的生存条件,创新能力不仅成为企业成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还成为带动整个区域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结合珠三角都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模糊AHP模型,对珠三角都市农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农业逐渐兴起,发展迅速.对都市农业创新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了都市农业创新研究中的不足,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成为流入地社会成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仍然面临制度性、文化因素、社会排斥以及社区功能缺失等方面的障碍。笔者认为通过制度变革、参与式管理理念、社会工作方法的技术性支持以及多元协同共治模式等管理创新能实现流动人口的城市社区融入。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伍亮  成水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90-16792,16814
针对传统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河道整治新理念,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及目标、原则。从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两方面,介绍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单项技术,如集中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河堤修复、生态护坡、河道曝气、生态疏浚、生态浮床、水生植物修复、生物膜技术等,并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氮消费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1981~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物氮年消费量的趋势变化,并进行ARIMA模型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以揭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家庭食物氮消费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城镇居民食物氮年消费量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处于轻微的上升趋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居民食物氮消费量仍然保持持续上升状态,并且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民工政策的转变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利兵 《农学学报》2014,4(9):114-118
新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社会主流价值趋向于公平、公正价值观,有关农民工流动人口的社会政策有很大进步。但是,受限于农民工群体的弱势地位,缺乏利益表达渠道与政治参与能力,也无法与用人单位代表的资方进行有效地讨价还价,实际的政策执行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我国农民工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出现分化,相关社会政策应该积极转变,应更多地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都市农业的技术特征及其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都市农业的技术特征研究入手,提出了以合作创新为主、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为辅的技术创新模式结构,并且为实现这一模式提供了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