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变黄末期变黄程度对翠碧一号烤后烟叶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变黄末期烟叶变黄程度对三明CB-1烤烟品种烤后烟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黄末期烟叶变黄程度的提高,烤后烟叶中的香气成分总量及其中性组分含量在中部烟叶中先升后降,以"黄片青筋"时最多;在上部烟叶中持续增加是在"基部青筋基本消失"时最多;但无论中部烟叶还是上部烟叶,酸性香气组分含量都是先升后降,碱性香气组分含量都是先降后升.试验认为,三明烟区烘烤CB-1烟叶时,中部烟叶变黄末期变黄程度以"黄片青筋"为宜,上部烟叶以"基部青筋基本消失"为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烟农准确把握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变黄程度做指导。[方法]针对烤烟品种红大与云烟85的烘烤特性,对不同部位的烟叶在变黄期设置不同的变黄标准,对烤后烟叶的品质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2个品种烤后烟叶的质量变化有所不同。在外观质量上,红大逐步改善,云烟85先提高后降低;在化学成分上,红大3个部位的表现基本一致,总氮含量逐步降低,还原糖含量逐渐提高,其他指标影响不大,云烟85下部叶总氮、糖含量表现与红大相似,中上部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大;在评吸质量上,2个品种评吸指标的变化总体趋势是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中、上部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有提高的趋势,余味逐步改善,杂气、刺激性略有增加,但部分评吸指标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满足卷烟工业对特色烟叶原料的需求及烤后烟叶的提质增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变黄前期失水胁迫对烟叶烘烤特性的影响,为烟叶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花大金元中部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变黄前期烟叶进行不同失水胁迫程度处理,研究其暗箱试验烘烤特性,并探讨其烘烤过程中的水分、色素、淀粉含量变化及烘烤质量.[结果]随着烟叶失水胁迫程度的增加,暗箱中烟叶的变黄时间缩短、变黄指数增大,烟叶变褐时间延长、变褐指数增大,但变褐发生时间提前;随着变黄前期烟叶失水胁迫程度的增加,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淀粉降解加快,烤后烟叶等级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变黄前期烟叶失水胁迫可加快烟叶色素和淀粉降解,促进烟叶变黄,改善烟叶烘烤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堆捂自然变黄工艺对烤烟品质的影响,以红花大金元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在烤前通过不同堆捂自然变黄处理,与常规烘烤工艺对比,研究其对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色素等动态变化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T1即烟叶堆捂自然变黄至60%时开火,对烟叶含水量动态影响不显著,但可适当增加烤中类胡萝卜素的降解,提高钾/氯值,提升烟叶品质;而T2即烟叶堆捂自然变黄至90%时开火,会减少烟叶及主脉在烘烤前期的失水量,增加烤中类胡萝卜素以及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减少烟叶厚度及单叶质量,影响烤烟品质。因此,烟叶堆捂自然变黄至60%时开火进行烘烤具有可行性,可应用至实际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对供试烟叶进行烘烤,设置不同的变黄温度、变黄时间和凋萎时间,研究烘烤过程中变黄条件对烤烟淀粉代谢的影响。【结果】随着烘烤的进行,淀粉酶活性迅速升高,变黄时间延长比正常烘烤处理淀粉酶活性达到高峰的时间推迟了12 h,且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低于正常烘烤处理;较高的变黄温度能促使烟叶中的淀粉在烘烤前期快速降解,但后期淀粉降解停滞的时间较早,最终淀粉含量较高;在42℃延长凋萎时间,烤后烟叶淀粉残留量低。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有3条酶带,分别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其中β-淀粉酶活性最高。电泳图谱显示,各同工酶活性0 h时没有差异,24 h时高温处理的活性稍高于低温,36 h时高温变黄比低温变黄酶活性稍低。【结论】烘烤过程中在35~38℃变黄,并在烟叶变黄后延长12 h和在42℃条件下凋萎12 h,有利于淀粉降解和烟叶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6.
变黄阶段温湿度对烟叶焦油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温湿度二因素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贵烟4号变黄阶段烘烤环境与烤后烟叶焦油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32~42℃、相对湿度75%~95%范围内,随着变黄湿度的逐渐升高,烤后烟叶焦油含量表现出先逐渐增加而后又下降的趋势;随着变黄温度的逐渐升高,烤后烟叶焦油含量表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控制变黄温度35.3~36.8℃、相对湿度75%~80%或90%~95%皆有利于降低焦油含量,但烘烤降焦与增质增香可能存在一定矛盾。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变黄温度对烤烟烘烤过程中变黄速度及能量代谢活动的影响,以烤烟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开展烘烤试验,通过对烟叶变黄程度、丙二醛(MDA)含量、浸出液电导率、能量代谢相关物质(ATP、ADP、AMP)含量、能荷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变黄温度下烟叶的变黄过程。结果表明,与38℃处理相比,40℃处理烟叶烘烤过程中变黄更快,MDA含量和浸出液电导率更高,ATP峰值出现较早且ATP含量和能荷水平相对较高。较高的变黄温度可能提高了烟叶能量代谢强度,进而加快了烟叶变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不同变黄期时间对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变黄期不同变黄时间对上部烟叶相关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产值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上部叶正常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时长56 h相比,延长变黄时间8和16 h有利于提高总糖、还原糖、钾、总酚、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烟碱、总氮、蛋白质、淀粉、氯含量,各种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增加,外观质量提高,亩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提高,但产量略有降低,且延长16 h对上部叶可用性的促进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采摘成熟度和变黄程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等级结构及均价的影响,为减少青杂烟叶比例、提高烟叶质量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成熟度及下、中、上部烟叶都以二棚变黄程度支脉变黄2/3的T2处理综合表现较好,能够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桔黄烟叶比例较高,低次烟叶比例较低,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青烟减少,中、上部烟叶杂色烟叶比例有所增加,下部烟叶杂色烟叶比例和糟烟比例有降低趋势;下、中、上部烟叶以成熟时采摘,烤后烟叶质量明显好于尚熟烟叶和过熟烟叶,下部烟叶尚熟烟叶明显好于过熟烟叶,中、上部烟叶尚熟烟叶和过熟烟叶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采摘成熟度和变黄程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等级结构及均价的影响,为减少青杂烟叶比例、提高烟叶质量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成熟度及下、中、上部烟叶都以二棚变黄程度支脉变黄2/3的T2处理综合表现较好,能够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桔黄烟叶比例较高,低次烟叶比例较低,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青烟减少,中、上部烟叶杂色烟叶比例有所增加,下部烟叶杂色烟叶比例和糟烟比例有降低趋势;下、中、上部烟叶以成熟时采摘,烤后烟叶质量明显好于尚熟烟叶和过熟烟叶,下部烟叶尚熟烟叶明显好于过熟烟叶,中、上部烟叶尚熟烟叶和过熟烟叶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主要糖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中主要糖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的降解,总糖和还原糖的累积主要发生在变黄期和定色初期。各处理最终烟叶中残留淀粉量和总糖含量相当,但烟叶中的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总糖比值呈现出随着变黄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现象。烤烟变黄期温度31~35℃处理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总糖比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密集烘烤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中湿变黄处理(干球温度38 ℃,相对湿度85%~80%)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苯丙氨酸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类、类胡萝卜类、新植二烯以低温中湿变黄处理最优,中性致香物质的总量也得到提高,其中对烟叶香味品质有重要作用的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糠醛、糠醇和2-乙酰基吡咯、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Ⅳ、3-氢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低温中湿变黄处理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3.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与酶解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特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为合理调控上部烟叶淀粉含量、提高上部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烘烤过程中上部烟叶淀粉酶活性、酶解力与颗粒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中淀粉含量变化主要在变黄期,淀粉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鲜烟叶中淀粉颗粒主要为圆球形和长圆柱状,个别呈不规则形状,颗粒表面有明显的凹槽内陷和层状结构;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大量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层状结构,长圆柱状淀粉颗粒大量减少;烘烤结束,烤后烟叶中几乎没有长圆柱状淀粉颗粒。鲜烟叶颗粒长轴平均粒径为3.21 µm;烘烤过程中淀粉颗粒长轴平均粒径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8℃和42℃增加明显,42℃结束淀粉颗粒粒径增幅60%以上,47℃以后变化差异不明显。烟叶中淀粉的酶解力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是先增大,在38℃时达到峰值,然后降低。【结论】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是烤烟淀粉降解、颗粒结构、特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控变黄期的烘烤环境条件对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变黄期不同烘烤时间及温湿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开展变黄期烘烤时间长短和湿球温度高低对烟叶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总的变黄期烘烤时间及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38℃变黄阶段,适当拉大干湿球温差,延长38℃变黄阶段烘烤时间,烤后烟叶质量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高,杂色烟比例较少;42℃变黄凋萎阶段烘烤时间控制在10~20 h、湿球控制36℃的处理较好,烤后成熟度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大,杂色烟叶较少,湿球温度低,虽有利减少杂色烟叶,但青筋烟较多,湿球温度高的处理杂色烟叶比例加大,颜色深暗;变黄时间中下部烟叶以60 h较为适宜,上部烟叶以65 h较为适宜,烤后成熟度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大,杂色烟叶比例较少;评吸质量表现为随着38、42℃变黄阶段的湿球温度增高和42℃凋萎时间拉长,烟叶评吸质量逐渐变差;烟叶主要化学成分表现为随着38、42℃变黄阶段的湿球温度增高和42℃凋萎时间拉长,烟叶总糖、还原糖明显减少,烟碱增加,其他化学成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某些生理指标和物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为烘烤工艺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烟叶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鲜样、38℃、42℃、48℃、54℃、干样)细胞超微结构、生理指标及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烟叶淀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  相似文献   

16.
烤烟密集烘烤变黄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变黄阶段烤烟类胡萝卜素组分、酶活性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不同温湿度条件对变黄期烤烟类胡萝卜素各组分降解、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其降解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变黄期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均随烘烤过程推进而逐渐降低。其中低温低湿变黄(T1)和低温中湿变黄(T2)β-胡萝卜素在变黄结束时含量较低,其值分别为17.14 μg?g-1 FW、19.00 μg?g-1 FW。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在各处理中随温湿度的降低而降低。低温变黄处理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的比例和烤前相比均有所升高,高温变黄处理则与之相反。不同处理叶黄质与叶黄素的比例和烤前比均升高,而新黄质和紫黄质则与之相反。烤后烟叶T1、T2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尤其是T2处理,其值为76.31 μg?g-1。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成分含量以T2处理最高,为87.5634 μg?g-1,其次为T1处理,为81.1192 μg?g-1,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变黄期T1、T2处理有利于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充分表达,使类胡萝卜素降解更充分。相关分析表明,烘烤中变黄期POD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变黄期低温和相对较低的湿度条件下,保持相对较高的酶活性,使LOX与POD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并在36—48 h适当延长相对较长的时间,对充分降解类胡萝卜素物质和改善烟叶香气品质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3个烤烟品种在烘烤过程中色素和水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红花大金元、翠碧1号、云烟853个品种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叶片色素含量变化及失水干燥速率。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3个品种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上存在极显著差异。烘烤变黄期色素降解快,定色期降解慢,叶片自由水含量一直在下降,束缚水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总水量变黄期失水慢,定色期失水快。叶片中色素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烟叶的变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