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绿色革命”以来,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水稻的倒伏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水 稻的高产和稳产以及优质化。水稻一旦发生较大面积倒伏将会导致产量的严重损失,同时导致稻米品质的严重 下降。目前,随着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水稻倒伏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威胁水稻正常生产的巨大 隐患之一。国内外研究者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在水稻抗倒伏的成因、机制、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及抗倒 伏遗传育种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综述了“绿色革命”以来水稻抗倒伏研究的进展情况,同时结合多年 来进行水稻抗倒伏研究工作的经验,全面分析了水稻抗倒伏研究的由来,明确了水稻倒伏的本质,归纳了水稻 抗倒伏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水稻抗倒伏性的相关对策。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 望了新时期水稻抗倒伏育种、栽培及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方向,旨在为水稻抗倒伏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倒伏不仅降低产量而且降低稻米品质,并给收割带来困难,增加收割成本。分析造成水稻倒伏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提高水稻单产,促进农民增收增效,意义十分重大。一、症状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基部倒伏,二是折秆倒伏,前者是水稻倒伏的主要现象。一、水稻倒伏因素1、品种不良不同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不同,而抗倒性差是诱发倒伏的首要因素,种植抗倒伏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关键。植  相似文献   

3.
水稻倒伏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水稻倒伏的因素主要有品种差异、栽培条件及水稻植株高度等,而秆壁厚度和茎粗与抗倒伏性密切相关,茎秆中贮藏物质含量的多少及组成成分决定其抗倒性能,此外,钾、硅等元素与水稻茎秆的抗倒伏性也密切相关.文章在阐述水稻倒伏的遗传学研究的同时提出了在育种上应选择倒伏指数低的品种(系)作为亲本,尤其应采用以亲本倒伏指数低×低的组配育种方式,并指出应从改善水稻栽培条件和加强抗倒伏品种培育等方面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茎秆性状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533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2种栽培条件下,对10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低株高水稻基部第1节间壁厚和基部抗折力对倒伏指数有协同作用,低株高水稻抗倒伏茎秆性状改良应集中在基部第1节间茎粗、壁厚,高株高水稻倒伏性更易受株高和重心高...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6,(5):42-45
倒伏不仅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及品质,而且还影响机械化收获,是当前玉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揭示了大量与玉米倒伏相关QTL的基本特征及遗传基础,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为玉米抗倒伏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策略。本文综述了玉米倒伏相关影响因素及QTL定位研究进展,并对玉米倒伏相关QTL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一、五常市水稻倒伏的内在因素水稻是五常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五常大米闻名全国,近年来部分农户为了追求水稻高产导致水稻倒伏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水稻抗倒伏高产栽培技术越来越重视,为了有效提高水稻产量,需要积极对水稻抗倒伏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水稻品种自身的抗倒伏,其与茎秆韧性,组织机械强度以及各个结节的长度有关,水稻品种自身遗传因素对水稻倒伏起到了决定性影响。不同水稻品种的抗倒伏差异很大,主要在株型,穗茎节,茎秆,根系生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水稻抗倒伏性遗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更受到关注。水稻的倒伏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均有严重的影响。深入了解水稻倒伏影响因素,研究其遗传规律,开展水稻抗倒伏性育种是解决水稻倒伏的根本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水稻抗倒伏相关性状的常规和分子遗传研究的进展,分析了水稻抗倒伏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品种(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形态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水稻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等水稻茎秆的物理性状,以阐明决定水稻倒伏的主要因素.以抗倒伏品种南粳44和武运粳7号与不抗倒伏品系宁7412为试验材料,通过氮钾肥配比试验,探明株高、基部节间形态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水稻倒伏指数与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的粗度、壁厚和截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增施氮、钾肥对水稻倒伏有显著影响.表明水稻基部节间的长度、粗度、壁厚和截面积对品种抗倒伏能力影响较大,这些性状的优化组合是提高水稻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力学性状的关系,为水稻抗倒伏高产栽培调控提供依据。以3种不同抗倒伏水平的籼型杂交晚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氮水平、3种栽插密度,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和栽插密度对水稻茎秆基部节间形态和力学性状的影响及其与倒伏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茎秆基部第1节间变细长,第2、3节间长度先增加后下降,茎壁变薄,秆型指数降低,从而提高茎秆的倒伏指数和降低抗倒伏能力;在高氮与高密栽培条件下,水稻的群体大,个体生长受抑制,使水稻植株茎秆的倾斜角度加大,倒伏指数加大,从而使水稻更容易倒伏;水稻基部茎秆的倒伏指数与株高、基部各伸长节间的长度呈正相关,与茎粗、茎壁厚、秆型指数呈负相关;增施氮肥与增加栽插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茎长与植株茎秆的弯曲力矩,降低了壁厚、机械强度和折断弯矩(M),从而降低了茎秆的抗倒伏能力,提高了水稻茎秆的倒伏指数(LI)。施纯氮160 kg·hm-2和栽插密度20.0 cm×16.6 cm时,水稻抗倒伏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水稻倒伏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水稻倒伏的因素主要有品种差异、栽培条件及水稻植株高度等,而秆壁厚度和茎粗与抗倒伏性密切相关,茎秆中贮藏物质含量的多少及组成成分决定其抗倒性能,此外,钾、硅等元素与水稻茎秆的抗倒伏性也密切相关。文章在阐述水稻倒伏的遗传学研究的同时提出了在育种上应选择倒伏指数低的品种(系)作为亲本,尤其应采用以亲本倒伏指数低×低的组配育种方式,并指出应从改善水稻栽培条件和加强抗倒伏品种培育等方面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性。  相似文献   

11.
倒伏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水稻群体数量和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增加了倒伏的潜在风险,水稻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日益突出。茎秆作为水稻抗倒伏的主要研究对象,在水稻抗倒伏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理解茎秆抗倒性的生理机制是进一步改善高产品种抗倒伏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水稻倒伏的类型和评价方法,并依据前人研究梳理了水稻茎秆的力学特性、形态学特性(株高、节间长度、秆壁厚和茎秆直径)、生理特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生物合成、植物激素)、品种差异、水分管理及肥料管理在水稻抗倒伏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实现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目标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倒伏是制约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发生倒伏后引起水稻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水稻倒伏分为茎倒伏和根倒伏,与其株型、茎秆结构、根系生长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十多年来,随着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已定位或克隆了多个与水稻倒伏相关的QTLs或基因。对水稻抗倒伏的遗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利用基因聚合育种技术培育抗倒伏品种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水稻倒伏原因与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水稻倒伏危害较重,造成倒伏的原因主要是不适合的综合栽培技术导致水稻抗倒伏能力下降所致.黑龙江省水稻倒伏应划分为茎折倒、茎弯倒和浅根倒3种类型.生产中应根据造成这3种类型倒伏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御倒伏发生对策.综合防御对策主要有选用抗倒伏性品种、提高整地质量、穗数不能过多、控制水稻长势和预防早衰等.同时提出了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倒伏普遍存在于水稻生产中,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是影响水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为了解水稻倒伏的研究现状,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汇总,得出水稻倒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特性、植株形态在内的内在因素,以及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条件和措施等外在因素,都会导致水稻不同程度地倒伏。水稻倒伏会直接导致产量和品质发生改变,降低产量并显著影响稻米品质,进而影响水稻产业。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需要综合施策,结合水稻生产需求和实际问题,提出以良种良田良法良机相结合,综合应对水稻倒伏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杂交水稻倒伏的原因,并从选用良种、加强栽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化学调控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救措施,以提高杂交水稻抗倒伏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绿色优质栽培实质就是水稻品质栽培,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是绿色优质稻米生产重要的前提条件,优良品种只有与优化栽培技术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优质稻米,如在栽培过程中不能对不利环境条件加以调控,引起水稻产生生理障碍,将会严重影响水稻米质等级。1.水稻倒伏防治方法1.1生理性倒伏。首先是品种自身抗倒伏性差,茎秆纤细柔弱耐倒伏能力差;其次是生育过程中所获取的各种养分不够协调平衡,使各部器官发育不正常,抗倒伏能力减弱。缺少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不同收获期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收获期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着手,探究了不同收获期水稻茎秆倒伏对水稻的影响,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采取对不同收获期内的不同水稻品种抗倒伏效果进行设计性试验,依照研究指标进行了对应试验观察。试验结果显示,倒伏指数以倒4节间最高,以倒1节间最低,即倒4节间抗倒伏能力最差,倒1节间抗倒伏能力最强,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其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水稻在栽培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倒伏的情况,这会对水稻的正常生长、产量、品质等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提高水稻产量,并且降低因倒伏所造成的籽粒成熟度下降、千粒重下降的问题,需要对水稻的倒伏情况进行观察、分析,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症状提出解决方案。本文以象牙香占品种为例,介绍了象牙香占抗倒伏的栽培技术,旨在为更多的农民朋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水稻倒伏测量费时费力且对水稻植株具有破坏性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款操作简单且无损的力学平台用于水稻倒伏表型分析,可监测水稻在不同生育期的抗倒伏特性。本试验中水稻倒伏监测时间为2019年8月15日—9月21日,包含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通过无损力学平台中的力传感器获取水稻倒伏测量过程中的力与位移,从而计算水稻动态抗弯刚度系数(KEI),同时通过力学平台采集RGB图像用于计算水稻植株投影面积和受力中心(CoF)。结果表明:抗倒伏品种(北稻1号、神农9816)与倒伏品种(越光、秋光)的KEI存在差异,反映了水稻生育期内的抗倒伏特性。RGB图像中倒伏品种水稻的受力中心与植株底部的距离大于抗倒伏品种,易失稳。本研究为水稻倒伏监测和精准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倒伏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倒伏主要发生在肥水充足、水稻旺长、群体过大、田间郁蔽的高产稻田.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 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基部倒伏,二是折秆倒伏,前者是水稻倒伏的主要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