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正>古巴火烈鸟,鹳形目,红鹳科。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东达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见于西印度群岛。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为食。性机警、温和,善游泳,但很少到深水域,飞行慢而平稳。我园现饲养火烈鸟101只,其中古巴火烈鸟80只,智利火烈鸟21只,2013年古巴火烈鸟开始繁殖,亲鸟繁殖成功12只,人工繁殖成功1只。现将我园古巴火烈鸟人工育雏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2017年3月~2018年3月对长春市动植物公园火烈鸟馆舍的84只火烈鸟进行观察,主要针对火烈鸟的行为习性和繁殖育幼以及幼鸟生长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为日后火烈鸟的饲养繁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火烈鸟(Phoenicopterusruber),又名“大红鹳”或“红鹤”,鹳形目,红鹳科。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欧洲南部以及美洲的大西洋沿岸一带,多栖息于人迹罕至的浅水地区,喜合群,性机警,主要以淤泥和浅水中活动的小型甲壳动物、蠕虫、软体动物等为食。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广州动物园于1996年从巴基斯坦引进大火烈鸟(幼鸟)20只,断翅后散养。通过扩大种群数量、改善饲养环境和合理调配饲料等措施,于2001、2002年连续两年繁殖取得成功。现将火烈鸟繁殖的初步探索情况概述如下。一、饲养…  相似文献   

4.
从2006~2010年,对石家庄市动物园古巴火烈乌的饲养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古巴火烈鸟的饲养环境、日粮配制、繁殖行为、自然育幼、人工育幼以及各阶段的注意事项等,对于圈养条件下火烈鸟的饲养繁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同时提出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对饲养繁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自2013至2015年,笔者对上海野生动物园火烈鸟种群饲养繁育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火烈鸟饲养环境、日粮配制、繁殖、人工孵化和育雏方法等进行阐述,同时提出相应的手段和措施,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大火烈鸟为观察对象,对繁殖期气候因素进行初步分析,观察研究表明繁殖期充沛的雨量、适宜均衡的日光照射时数及温度是大火烈鸟成功繁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火烈鸟亦称红鹳,2013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火烈鸟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小虾、昆虫、藻类等为食。由于火烈鸟羽毛鲜红、形态优美,所以很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火烈鸟胆小敏感、适应能力较差,群体性极强,所以不宜饲养,容易发生多种疾病。石家庄市动物园引进火烈鸟30只,由于多次强烈应激导致火烈鸟发病并出现死亡,经诊断为球虫与曲霉菌混合感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火烈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国内繁殖成功的为数很少。无锡动物园于2009年引进一批火烈鸟进行养殖,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成功孵化出4只雏鸟,现将亲鸟自然育雏行为的观察情况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美洲红鹮和火烈鸟在外观上难以区别公母,成为其种群繁殖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利用引物(2550F/2718R)对美洲红鹮和火烈鸟的CHD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雄性个体扩增出1条片段,雌性个体为2条片段,该红鹮群体雌雄比例适宜(1∶1),火烈鸟雌雄比例需进行调整(5∶12)。该方法能简便、准确的鉴定这两种鸟类的性别,为繁殖、饲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笔者针对火烈鸟的场馆设施配置以及引入初期的人工饲养要点及其日粮构成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初引入火烈鸟在早期由于环境变化等原因出现的不采食现象,论述了如何进行逐步人工诱导采食,最终使其逐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以期为圈养火烈鸟的成功引入及初期的饲养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螺旋藻和光合细菌在火烈鸟饲养中应用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火烈乌在原始生境下的食物组成分析入手,对于圈养条件下火烈鸟的饲料组成和饲养水域的净化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主要说明了在人工圈养条件下,应用螺旋藻和光合细菌的必要性.目的是为了使火烈鸟的饲养措施更加适应火烈鸟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有利于对火烈鸟的饲养方法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火烈鸟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种畜禽均可发生,多见于猪、牛和鸭,在有些地区该病发生率较高,目前火烈鸟肝癌的病例报道较少。2007年底至2008年初,某园饲养的火烈鸟出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或不食,死亡剖检见肝脏表面充满大量结节的病例,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火烈鸟肝癌。现将该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娟茹 《野生动物》2001,22(5):38-39
大火烈鸟属鹳行目、红鹳科,主要分布在中、南美热带与亚热带的湿地生态系统中,在我国一些大型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作为观赏鸟类引进。由于各地气候环境的差异,对大火烈鸟的繁殖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国内有关大火烈鸟饲养管理方面的文章有过报道,但对其繁殖行为研究较少。上海野生动物园于l995年从荷兰引进大火烈鸟59只;于 2000年 3月1日~8月 31日期间;进行繁殖行为的观察和研究。 研究地点的概况 上海野生动物园位于东经120°52’,北纬30°42’,属于中亚热带的湿润季风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  相似文献   

14.
1发病情况此火烈鸟于2008年3月份由广州香江野生动物园引进,2008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病程持续两个月。因发病初期仅出现肿胀,考虑到火烈鸟应激性强的特性,一直没有抓捕而进行不间断治疗。6月中旬开始单独饲养,并抽取关节积液送到中山区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5.
大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鸨(Otis tarda dybowskii)俗称地鵏。它在东北及内蒙草原繁殖,为典型的草原鸟类,为我国最大的狩猎鸟类。研究它的繁殖习性,了解它的食性、饲养家化,对保护和利用这大型的狩猎鸟类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我们于1980年1月—11月在白城地区北大岗、通榆县等草原地区做了繁殖习性、数量以及人工饲养的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分布和数量在吉林省主要分布的白城地区北大岗以北的九龙山马场、马鞍山及通榆县向海、包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05,26(21):3-3
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主要取决于纬度。野生珍贵毛皮动物的分布,均有各自适宜生长的地理环境纬度。有的种类分布较广,如貉、黄鼬、麝鼠等;而有些种类分布较狭窄,如紫貂分布在北纬40度以北,水貂分布在北纬30度以北。人工饲养毛皮动物的场所,必须符合其野生状态的地理纬度,否则很难取得效益。一般高纬度地区分布的毛皮动物,在低纬度地区饲养(如水貂在北纬30度以南饲养)往往失去繁殖能力且毛皮品质降低;低纬度地区分布的毛皮动物,在高纬度地区饲养,往往也因光照、气温条件不适宜而造成繁殖能力降低或因冬季低温造成越冬困难,如海狸鼠、麝鼠等。2海…  相似文献   

17.
白鹇是珍稀雉类,又名白雉,属鸡形目雉科鸟类。全球共有15个亚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以及我国。我国共有9个亚种,分布于南方各省山林地区,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羽毛素雅、体态优美,具有观赏价值。1990年开始人工驯化饲养,1998年开始成功饲养繁殖。目前国内笼养该鸟主要集中在大的动物园、鸟类研究部门和一些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及一些珍禽养殖场等。但养殖数量少,方法各异,受精率和成活率较低。现将白鹇的繁殖及饲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底2008年初某动物园饲养的火烈鸟出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或不食,死亡剖检肝脏表面充满大量结节,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火烈鸟肝脏肿瘤。  相似文献   

19.
大火烈鸟 (Phoenicopterusruber) ,又名“大红鹳”或“红鹤” ,属鹳形目 ,红鹳科。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欧洲南部以及美洲的大西洋沿岸一带 ,多栖息于人迹难到的浅水地区 ,主要以淤泥和浅水中活动的小型甲壳动物、蠕虫、软体动物等为食〔1,2〕。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广州动物园于 1996年从巴基斯坦引进大火烈鸟 (幼鸟 )2 0羽 ,断翅后散养在面积约有 2 2 0 0m2 、半陆地半水域结构的火烈鸟散养区里。该群火烈鸟于 2 0 0 0年达到性成熟 (约 4 .5岁 ) ,出现发情交配行为 ,并开始产卵 ,到 2 0 0 2年…  相似文献   

20.
2005年~2006年对唐古拉山地区饲养的青海高原牦牛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据统计,唐古拉山地区现有牦牛12 400头,其中,适繁母牛4442头,母畜比例为35.82%.牦牛产肉、泌乳性能、产毛、役用及繁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唐古拉山地区牦牛对高寒的气候环境及粗放的饲养管理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