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正韩国建国大学的科研人员应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研制出表达新城疫病毒(NDV)F蛋白和流感病毒M1蛋白的NDV病毒样颗粒(VLP)。SPF鸡分别免疫含不同剂量VLP(0.8、4、20、100μg/mL)的NDV VLP油乳剂疫苗。免疫3周后,应用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NDV VLP疫苗的免疫力;同时用NDV强毒株进行攻毒试验以评估NDV VLP疫苗对SPF鸡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NDV VLP疫苗免疫后可产生大量抗NDV的抗体,且SPF鸡对NDV强毒株的抵抗力与NDV VLP疫苗免疫剂量相关。尽管含0.8、4μg/mL VLP的NDV VLP疫苗不能  相似文献   

2.
评价鸽副黏病毒(PPMV)致弱毒株aYQ的生物学特性,为研制鸽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奠定基础。将PPMV aYQ株经SPF鸡胚连续传代,建立种子批。测定各代次毒种的血凝效价(HA)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并进行纯净性检验;测定毒种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毒种对鸡胚和鸽的毒力、遗传稳定性和抗原相关性。PPMV aYQ株经SPF鸡胚传代至F10,HA效价为1∶256~1∶512,病毒含量为10-8.5 EID50/0.1mL~10-8.9 EID50/0.1mL,毒种各代次均无细菌、霉菌、支原体以及外源病毒污染;PPMV aYQ株的ICPI和IVPI结果均为0,MDT测定结果大于120h;以103倍稀释的PPMV aYQ株病毒液接种10日龄SPF鸡胚96h无死亡,无眼观病变。以106EID50/羽的剂量人工感染鸽,未见异常症状;PPMV aYQ株各代次F基因均未发生基因突变,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GRQGRL 117-;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PMV aYQ株与NDV La Sota株间存在明显的抗原性差异。鸽副黏病毒弱毒株aYQ能够在SPF鸡胚上稳定传代,且生物学特性稳定,免疫原性良好,可以作为鸽源副黏病毒灭活疫苗的毒种。  相似文献   

3.
以禽呼肠病毒S1133毒株尿囊腔接种10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无菌收集24 h~120 h的死胚尿囊液,加1 mL/L的甲醛灭活,浓缩制得琼扩抗原;用该抗原制成灭活苗两次免疫SPF鸡,无菌采血分离制备阳性血清;选用SPF鸡无菌采血分离制备阴性血清.经过效价测定制备16单位琼扩抗原,8单位阳性血清;取免后的SPF鸡血样4个20~2-5稀释分别与1单位~8单位琼扩抗原做琼扩试验,确定了应该用4单位或8单位琼扩抗原做工作抗原;并以血清中和试验为参照证明琼扩试验在血清抗体监测中的可行性.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禽呼肠病毒琼扩抗原与血清,为用琼扩试验定量检测禽呼肠病毒感染禽和疫苗免疫禽的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944-1950
为研究猪脾转移因子(TF)对禽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和琼脂凝胶扩散沉淀(AGP)试验方法测试了TF分别与鸡新城疫(ND)病毒活疫苗、禽流感(AI)病毒灭活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病毒灭活疫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活疫苗联合接种SPF鸡后抗体效价(log2x)动态变化(共4个试验组),同时运用ELISA法评估了所采用免疫程序(上述前3种疫苗与TF同时接种后第7天,进行上述第4种疫苗与TF的联合接种)对SPF鸡外周血IFN-γ、IL-2、IL-4和IL-10的影响(试验组5),于接种上述第4种疫苗后的7,14,21,28,35,42d检测细胞因子,均设立对照组(上述禽疫苗单独接种)和空白组(非疫苗接种)。结果显示,接种后7,14,21,28,35,42d,试验组的ND血凝抑制(HI)、AI HI、IB HI和IBD琼脂扩散沉淀(AGP)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1.1~1.4,1.0~1.3,0.7~1.4,0.9~1.6;试验组的IL-2、IFN-γ和IL-4浓度分别于接种后7,14,21d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各组的IL-10浓度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TF可增强NDV活疫苗、AIV灭活疫苗、IBV灭活疫苗和IBDV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高效表达犬流感病毒(CIV)HA和NA抗原的疫苗株,本实验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A/canine/Zhejiang/01/2010(H3N2)犬流感病毒(简称ZJCIV)的HA和NA基因与A/Puerto Rico/8/34(H1N1)病毒(PR8)的6个内部基因进行重组,拯救并获得了一株重组病毒CIV-PR8。分别用含100 EID50的CIV-PR8和ZJCIV感染SPF鸡胚,含2×103TCID50的CIV-PR8和ZJCIV感染MDCK细胞,不同时间段取病毒样品测定血凝效价和TCID50值。两者比较表明,CIV-PR8分别在接种后36 h和48 h时血凝效价达到峰值,鸡胚尿液中效价可达210,为野生病毒株的16倍;细胞上清血凝价可达28,为野生病毒株的4倍;病毒增殖曲线表明通过鸡胚扩增和细胞扩增,CIV-PR8的滴度均高于野生病毒株ZJCIV。结果表明,拯救的CIV-PR8增殖能力明显高于野生病毒株ZJCIV,该重组病毒有望成为犬流感疫苗研制的候选病毒株。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在我国流行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筛选具有标记的疫苗毒株,用流行的H5N1亚型AIV的HA基因和H9N2亚型AIV的NA基因及H1N1亚型AIV(A/PR/8/34毒株)的6个内部基因通过流感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拯救了重组病毒rH5N2/PR8株。为了降低重组病毒的毒力,对H5N1亚型AIV的HA基因进行了修饰,使其裂解模式由PLRERRRKR↓GL修饰为PLIETR↓GL。将获得的rH5N2/PR8株在9日龄SPF鸡胚上连续传10代。该重组病毒的血凝效价稳定在1:2048,其半数感染量(EID50)可达10-8.77/0.1 mL。该病毒的毒力显著降低,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为10-5/0.1 mL。将该病毒灭活与油佐剂乳化,制成灭活疫苗,给6周龄SFP鸡接种不同剂量,接种21 d后,用H5N1流行野毒A/Chicken/SD/2010(H5N1)攻击,结果显示:接种剂量为0.1 mL/只的试验组,10只鸡中有5只获得保护;接种0.3 mL/只的试验组可获得100%保护。以上说明,本实验获得的重组病毒具有疫苗标记、繁殖滴度高、毒力低、免疫原性好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标记疫苗"候选株,为AIV(H5N1)的标记疫苗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计算ELD50,将已知效价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B87株)生产种毒分几个滴度进行稀释,分别接种SPF鸡胚,结果各组鸡胚随病毒接种量的提高,高峰期死亡时间逐渐靠前,高峰期死亡率也逐渐增加,抗原效价也逐渐提高,抗原产量也有明显变化,病毒滴度以102.0 ELD50/0.1mL接种鸡胚更合适.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弱毒疫苗系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弱毒株接种SPF鸡胚,收获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混合研磨,加适宜稳定剂,经冻干制成。该苗用于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悬浮培养和鸡胚尿囊液培养得到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抗原制备的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用3株H9亚型AIV株分别接种微载体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制备3种悬浮培养的细胞疫苗抗原,以3株H9亚型AIV株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制备3种鸡胚尿囊液抗原,测定6种抗原液HA效价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分别使用6种抗原液制备灭活疫苗,免疫21日龄SPF鸡,并在免疫后第21天采血测定HI抗体水平,采血后进行攻毒并在攻毒后第5天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制备的AIV抗原HA效价为7~9 lb,鸡胚半数感染量为1×106.9~7.9EID50,疫苗免疫后第21天用同源毒株作为工作抗原测定的免疫鸡HI效价差异不大,用异源毒株测定时有一定差异;两种方法得到的抗原制备的疫苗均能获得很好攻毒保护。  相似文献   

10.
利用H7N9亚型重组禽流感病毒rGD76株进行灭活疫苗的研制,并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为家禽H7N9亚型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数据及手段。将AIV-rGD76株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4倍稀释后,接种11日龄非免疫鸡胚,37℃孵育72h后收获感染鸡胚尿囊液,经甲醛灭活后,加矿物油佐剂乳化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对制备疫苗的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等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制备的3批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7N9亚型,rGD76株)均为油包水型,黏度均在50cP以内,对3批疫苗取样,样品经3000r/min离心15min,管底无水相析出。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将疫苗按1mL/只超剂量接种3周龄SPF鸡,试验鸡在观察期内全部健活,未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表明疫苗对SPF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及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用疫苗按0.3mL/只的剂量免疫接种3周龄SPF鸡1次,免疫接种后21d试验鸡血清中rGD76株的HI抗体平均效价可达8log2以上,使用H7N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GD16株滴鼻接种0.2mL/只(含100LD50)对免疫鸡进行攻毒,疫苗对免疫鸡的保护率均为100%。在实验室条件下研制出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7N9亚型,rGD76株),疫苗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W93株活疫苗生产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H120株、W93株不同病毒量接种10、12日龄SPF鸡胚,并改变后孵化温度生产抗原液,接种后不同时间收获胚液,根据鸡胚的早死率以及胚液的收获量、病毒滴度,选择最佳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IBVH120株、W93株以102.7EID50/0.1mL的病毒量接种12日龄鸡胚尿囊腔,在34.5℃孵育35h,可较为显著地降低早死胚率,提高产毒量,且抗原液病毒滴度符合疫苗制备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4型禽腺病毒HLJ1701株进行灭活疫苗的研制,并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为家禽4型禽腺病毒的防控提供数据及参考。将HLJ1701株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4倍稀释后,接种9日龄SPF鸡胚,37℃孵育72 h后收获感染鸡胚尿囊液,经甲醛灭活后,加白油佐剂乳化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对制备疫苗的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等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制备的3批4型禽腺病毒灭活疫苗(HLJ1701株)均为油包水型,黏度均在50 cP以内,对3批疫苗取样,样品经3000 r/min离心15 min,管底无水相析出。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将疫苗按1 mL/只超剂量接种3周龄SPF鸡,试验鸡在观察期内全部健活,未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表明疫苗对SPF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及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用疫苗按0.2 mL/只的剂量免疫接种3周龄SPF鸡1次,免疫接种后21d试验鸡血清中HLJ1701株的抗体平均效价可达2~8以上,使用4型禽腺病毒(HLJ1701株)接种0.2 mL/只(100 LD_(50))对免疫鸡进行攻毒,疫苗对免疫鸡的保护率均为100%。研究表明,实验室条件下研制的4型禽腺病毒(HLJ1701株)灭活疫苗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对经反向遗传方法构建的重组禽流感H5N1亚型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效力进行研究.将Re-4株接种SPF鸡胚后37℃培养72 h,鸡胚存活,无病变,HA滴度达29;以0.1 mL(106.0EID50/0.1 mE)的剂量鼻腔感染4周龄SPF鸡7 d后血清HI抗体转阳,无任何症状,也不排毒;SPF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为0;以Re-4重组株为种毒制备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后,3周后平均HI抗体效价达8.75 log2:免疫鸡对亲本强毒株CKSX/06,以及变异株CKNX/06和流行株GSGD/96攻击提供完全保护.以上结果表明变异株灭活疫苗种毒Re-4株对SPF鸡胚和SPF鸡无致病性、适合鸡胚增殖、抗原针对性强,并且以该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是研制预防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山西变异株的理想疫苗种毒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2株不同来源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原性及S1基因同源性.将TONG-IBV和MOU-IBV分别接种10日龄SPF鸡胚,观察鸡胚病变特点、计算病毒含量(EID50)、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抗体效价检测,进行S1基因测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接种TONG-IBV株后鸡胚出血较严重,蜷缩程...  相似文献   

15.
藏药“十三味红花丸”对鸡新城疫病毒鸡胚复制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10日龄SPF鸡胚 ,对藏药“十三味红花丸”进行了人工感染鸡新城疫病毒 (NDV)的抑制试验。结果显示 :藏药药液 ( 1g/mL)用 2倍、 4倍和 6倍稀释 ,对鸡胚感染NDV的保护率分别达 10 0 %、 90 %和 80 % ,比NDV强毒对照组分别提高 80、 70和 6 0个百分点。NDV强毒接种组的鸡胚尿囊液NDV血凝效价明显高于NDV强毒 +藏药药液组的鸡胚尿囊液NDV血凝效价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抗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效力(血清、卵黄抗体水平),建立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I试验抗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通过选取抗原谱最广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经SPF鸡胚增殖培养36h后无菌收取鸡胚尿囊液,4℃、12 000r/min离心10min,上清用聚乙二醇(PEG)20000浓缩100倍;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国标准株(C57-1株)37℃增殖培养18h,4℃、12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经PEG 20000透析袋浓缩5倍后通过0.20μm滤膜过滤除菌,然后将IBV液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液(含α毒素)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37℃恒温振荡感作2h,4℃经48h后制成。经大量试验表明,制备的IBV HI试验抗原效价高、稳定性好,可替代进口抗原应用于鸡群IBV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及卵黄抗体的HI效价检测。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浓度的5-氟脱氧尿核苷(FUdR)接种10日龄SPF鸡胚,每个浓度分别接种5枚鸡胚,0.2 mL/枚,同时,设接种同剂量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SPF鸡胚5枚,置37℃孵化培养。18日龄时全部打开鸡胚,观察鸡胚变化。将试验组鸡胚与对照组相比较,以接种鸡胚全部不出现任何异常变化的药物浓度确定为最适浓度。试验结果表明FUdR对10日龄鸡胚的最适浓度为250μg/mL,此浓度对禽痘病毒(属DNA病毒)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试验表明,以10日龄SPF鸡胚作为试验动物,可以用FUdR鉴定病毒的核酸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为初步调查SPF鸡感染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状况及相关SPF鸡胚源疫苗是否出现污染,本试验通过采集不同日龄的SPF鸡血清70份、SPF种蛋卵黄膜30份,收集市场上销售的SPF鸡胚源疫苗共41支,利用国产间接血凝试剂盒检测抗体,进口免疫荧光试剂盒分别测定其抗体、抗原阳性率,以评价SPF鸡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的流行状况和相关疫苗的污染状况。本试验结果显示,SPF鸡血清阳性率分别为31.4%(荧光法)、5.7%(间接血凝法);SPF种蛋阳性率33.3%,SPF鸡胚源疫苗平均阳性率31.7%。SPF鸡已经感染了鹦鹉热嗜性衣原体,且发现经鸡胚卵黄膜而传播病原的新途径,进而造成SPF鸡胚源疫苗出现衣原体污染。因此,加强SPF鸡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监测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标准毒株在鸡胚上的最佳生产工艺,试验用IBV M41株分别以不同剂量接种同一胚龄不同鸡胚、不同胚龄普通鸡胚,以及IBV M41株接种普通鸡胚后不同培养时间收获鸡胚尿囊液,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制备病毒液的产量及病毒效价。结果显示:IBV M41株接种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母源抗体的SPF鸡胚最佳病毒接种剂量为104.5EID50,接种含有IBV母源抗体的普通鸡胚最佳病毒接种剂量为105.1EID50,最佳接种胚龄为11日胚龄,最佳收毒时间为48 h。按照此工艺制备疫苗,免疫SPF鸡,IBV抗体效价均符合规程标准。研究结果为用鸡胚高效、大量生产IBV M41株病毒抗原进而生产合格的IB疫苗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病鸡群的肾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病毒致SPF鸡胚病变特征、对鸡外周血红细胞凝集特性、病毒粒子形态学特征以及RT-PCR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CK/CH/LHLJ/04V。通过对该病毒基因型分析以及对SPF鸡致病性试验发现该病毒为我国近年来流行的一类重要IBV的代表。将该毒株在SPF鸡胚连续传代110代(P110),取不同代次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毒株对SPF雏鸡的致病力随鸡胚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110代毒以105.0 EID50/0.1 mL的剂量通过点眼滴鼻接种15日龄SPF雏鸡,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0。不同代次毒接种SPF鸡对同源毒株P3代强毒的攻击均具有100%保护性。实验表明,IBV毒株CK/CH/LHLJ/04V P110对SPF雏鸡已无致病性,但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研制IB弱毒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