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虫夏草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虫夏草为稀有的名贵药材,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3600~5000m的部分地区。目前由于其资源的枯竭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而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系统论述了中国冬虫夏草的研究概况,包括近20年来冬虫夏草的无性型、寄主昆虫蝙蝠蛾、工业发酵等方面的研究、利用,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蛹虫草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蛹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是我国一种名贵药用真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虫草酸、虫草菌素、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等物质,在医药和滋补保健品的开发应用方面完全可以替代冬虫夏草,而且2009年卫生部已批准蛹虫草为新资源食品.因此推广蛹虫草的人工种植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是我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为此,近年来蛹虫草的人工驯化、菌种选育、高产栽培及其开发利用蓬勃发展起来,但是在蛹虫草的人工种植栽培中还存在种源退化、“白脸”现象(即在北虫草栽培中特有的菌丝不转色或菌丝转色都徒长而导致不出草的现象)严重、畸形子实体产生较多等因素而导致其产量和质量不是很稳定,生物学转化率也相对较低,同时对蛹虫草的栽培技术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规范,也影响了蛹虫草人工种植的推广.为此,我们也开展了蛹虫草的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以期为蛹虫草这一药用真菌在云南省能够广泛人工栽培和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及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人员采用浸渍法,在室内生物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2~4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其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等致病效应。结果表明,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具有良好的侵染致病作用,接种处理后各龄幼虫的感病死亡率随接种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用  相似文献   

4.
<正>自古以来,在我国的一些文献中就已对冬虫夏草有过传奇性的描述。清代诗人王培有咏虫草诗云:"何形毕竟是真形,为草为虫化未停。那是流萤终灭没,春风原上不垂青。"冬虫夏草是生物界一种罕见的、十分奇特的个体,它冬天是"虫",夏天摇身一变成了"草",所以叫冬虫夏草,其实它是一种食用菌呢!这种菌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一种真菌。日本真菌分类学家小林曾作过研究,全属共有137种,我国已知的有26种,其中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2种寄生性天敌联合应用于害虫防治的可行性,为生物防治提供天敌利用的新思路,本研究选取中华甲虫蒲螨和管氏肿腿蜂开展同时作用和先后作用于双条杉天牛3龄幼虫的试验。研究发现:(1)中华甲虫蒲螨和双条杉天牛幼虫联合作用于双条杉天牛幼虫时,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均达到100%。(2)单种天敌寄生时,育出的中华甲虫蒲螨膨腹体和羽化成功的管氏肿腿蜂子代数量均在70以上;但当2种天敌同时寄生或者先后寄生时,各自育出的子代数量均显著下降。因此在生产上建议用中华甲虫蒲螨和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的幼虫时,释放中华甲虫蒲螨约10天后再释放肿腿蜂,降低两者竞争同种寄主资源的概率,既能避开天敌竞争又可以让肿腿蜂去防控较高龄期的靶标害虫。研究结果可为多种天敌联合防控钻蛀性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及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人员采用浸渍法,在室内生物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2~4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其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等致病效应。  相似文献   

7.
1997年 - 1998年 ,在自然光照、变温、恒温 (RH =70 - 80 % )的条件下 ,室内饲养烟草粉螟 ,观察了幼虫体色的变化 ,测量了各龄期幼虫的头壳宽 ,依次分别为 :0 .0 9±0 .0 1mm ,0 .2 1± 0 .0 2mm ,0 .30± 0 .0 7mm ,0 .38± 0 .0 7mm ,0 .43± 0 .0 6mm ,0 .5 5± 0 .0 9mm。将体色与头宽相结合 ,为辨别烟草粉螟幼虫的龄期提供了一重要根据。恒温 (4个温度梯度 )、恒湿 (RH为 75 % )、光周期L∶D =15∶9的情况下 ,单头饲养一个世代 ,计算了各阶段的发育有效积湿 :卵期为6 1.142 6日度 ,一龄幼虫期为 5 9.80 76日度 ,二龄幼虫期为6 0 .7884日度 ,三龄幼虫期为 74.830 2日度 ,四龄幼虫期为76 .5 787日度 ,五龄幼虫期为 86 .832 8日度 ,六龄幼虫期为90 .2 80 0日度 ,预蛹期为 80 .7733日度 ,蛹期为 10 2 .8770日度 ,产卵前期为 2 5 .0 0 0 0日度 ,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有效积温为 879.3710日度  相似文献   

8.
秦宗林  鄢建 《粮食储藏》1989,18(3):31-39
本试验通过全麦粉饲养,观察了谷蠹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生物学习性和个体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谷蠹的发育温区为18-38℃,32-36℃为最适温度.2、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谷蠹幼虫的龄数不完全一样,在适温范围内,低温低湿时其龄数较多,高温高湿龄数少,通常在3-8龄间变化,但以3或4龄居多.3、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各虫态及幼虫各龄期和世代历期不一样,就虫态而言,以幼虫历期最长,蛹历期最短,就幼虫各龄而论,以1龄历期最长,低温低湿历期长,高温高湿历期短,世代历期在32.52~226.41天之间.4、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世代有效积温随相对湿度变化而不同,相对湿度为45%、55%、65%、75%、85%时,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0.1、18.4、18、17.7、17.8℃,平均世代有效积温分别为:798.8,768.1,674.8,661.0,642.5日度.5、各虫态之间的转化率随温湿度变化也有差别,高温高湿,由卵向成虫的转化率较高(即死亡率低),低温低湿由卵向成虫的转化率低.在供试的温湿条件下,1龄幼虫的死亡率最高,蛹的死亡率极低.一旦化成蛹,几乎都能羽化为成虫.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rn(Herbst)不同虫态(3-4龄幼虫、1-2龄蛹和羽化1天成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歧化酶(SOD)活力在电子束辐照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赤拟谷盗不同虫态的POD活力:羽化1 d成虫〉1-2龄蛹〉3-4龄幼虫;CAT活力:羽化1 d成虫〉1-2龄蛹〉3-4龄幼虫;SOD活力:3-4龄幼虫〉1-2龄蛹〉羽化1 d成虫。辐照处理后,保护酶活力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赤拟谷盗3种虫态POD活力均在500 Gy辐照剂量最高;3-4龄幼虫和1-2龄蛹CAT活力在420 Gy辐照剂量最高,羽化1 d成虫300 Gy最高;3-4龄幼虫和1-2龄蛹SOD活力在420 Gy辐照剂量最高,羽化1 d成虫500 Gy最高。本试验结果有助于阐明电子束辐照对储粮害虫的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防控云南茶树重要的食叶性害虫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筛选防治茶谷蛾的适用药及适用量,指导科学用药。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24~96 h 4种不同稀释倍数杀虫剂对茶谷蛾3龄幼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4种化学杀虫剂对3龄茶谷蛾幼虫的毒力作用由强到弱表现为:24~72 h时,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C)>15%茚虫威乳油(EC)>15%唑虫酰胺SC>24%虫螨腈SC;96 h时,6%乙基多杀菌素SC>24%虫螨腈SC>15%茚虫威EC>15%唑虫酰胺SC。6%乙基多杀菌素SC与15%茚虫威EC具有较强毒杀力及速效性,可作为应急防治茶谷蛾的推荐药剂;24%虫螨腈SC发挥作用较缓,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效应。研究结果可为云南茶区茶谷蛾的防治提供参考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段晓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345-345
利用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SCEE)对榆白长翅卷蛾5龄幼虫和麦二叉蚜进行触杀作用测定。结果表明,SCEE对榆白长翅卷蛾5龄幼虫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当浓度为20mg/ml、10mg/ml、6.67mg/ml、5mg/ml、4mg/ml时,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8.2%,95.4%、83.18%。SCEE对麦二叉蚜的触杀活性较差,最高浓度20mg/ml时,其校正死亡率仅为22.54%。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防治春尺蛾,明确树干注药法对春尺蛾幼虫的防治效果,选用5%啶虫脒乳油、40%氧乐果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种常用高效内吸传导性药剂,配置成不同浓度,采取树干打孔注药法进行防治春尺蛾幼虫药效试验。试验表明,树干打孔注射4种药剂对春尺蛾幼虫均有一定防治效果,40%氧乐果原液和30%乙酰甲胺磷原液防治效果最好,处理后3天、7天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4.6%和75.33%、99.31%和100%,与其他药剂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桑褶翅尺蛾(Zamacra excavate Dyar)是体中型的蛾类,具有爆发性食叶危害的特点。为有效防治其入侵危害,对其扩散方式、发生发展过程、生物学习性和防治策略进行详细观察研究。采取多年、多点观察并结合实验室验证,系统调查桑褶翅尺蛾从羽化、产卵、孵化、化蛹到休眠、越夏、越冬的生活史过程,对各虫期的生物学性状详细观测和准确掌握。结果表明:桑褶翅尺蛾以茧蛹强力粘附于树木根基部扩散蔓延,以发育完全的成虫在蛹内越冬;北疆昌吉3月中下旬午后羽化,成虫出土,初步估算雌雄比例约5:1,雌虫产卵量大,孵化率高达95%,3~5龄幼虫食量暴增,昼夜取食,危害严重。加强检疫、冬灌、树干缠绕粘胶带以及在1、2龄幼虫时用药化防,可以减轻危害,取得较好的防效。桑褶翅尺蛾是一种羽化集中、产卵量大、孵化率高、爆发性危害较大的昆虫,加强检疫、及早发现、适时化防、入冬灭蛹、阻隔上树是综合防治该虫危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Tamil Nadu的一种主要水稻害虫。通常在分蘖盛期和剑叶期为害。人工放养4龄幼虫1条/蘗于盆栽IR20植株的剑叶上。限制以剑叶饲喂。以未放养植株作对照。放养4天后移去幼虫并按叶片总面积的百分率记录其危害。成熟期接分蘖收集谷粒并计算不饱满谷粒百分率。记录健全谷粒重量并计算谷粒产量。  相似文献   

15.
刘军侠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64-170
通过在转基因741杨林中,对靶标害虫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研究,证明了转基因741杨林中杨扇舟蛾的世代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降低了13.43-19.26倍,表明转基因杨可以减少靶标害虫的自然种群数量。经存活曲线分析得知杨扇舟蛾种群的个体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龄幼虫期,特别是对1、2龄幼虫的致死能力更为明显。经过对转基因741杨林中杨扇舟蛾各死亡因子的致死力比较分析可知:由毒蛋白直接引起的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病菌致死以及间接引起的化蛹死亡率升高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解中华卵索线虫致死棉铃虫的机理,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观测宿主死亡率发现其与中肠细胞凋亡程度相关,并进一步比较致死期宿主和对照组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结果显示:线虫寄生3天时,宿主SOD和POD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高于  相似文献   

17.
沙特阿拉伯、埃及、K.SAhmed研究把象虫金小蜂AnisopteromalusCalandraeHow。作为一种生物防治的物质去防治典型的热带储粮大害虫谷蠹Rhizoperthadominica。在实验室,用谷囊成熟幼虫培养象虫金小蜂。该寄生小蜂卵的孵化期在26℃为36/J‘时,在3OC为27小时。在26C,幼虫期为6.9天,前蛹期为23,6小时,蛹期为5.4天。在30C,幼虫期为54天,前蛹期为178小时,蛹期为4.6夭。该寄生小蜂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发育期,在26℃为1巳9天;在30℃为1上6天。在田间,其性比为2.且(牟):I(2);在实验室为儿3(旱):且(g)。在26℃,每一雌…  相似文献   

18.
危害植物盆景的害虫根据其危害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食叶害虫主要有刺蛾、夜蛾、卷叶蛾、蓑蛾、天蛾、天蠖、金龟子、天幕毛虫等,大多为咀嚼式口器,主要是幼虫期危害,咬食和啃食植物各部分,食性杂、食量大,严重时可把叶片吃光,影响生长和观赏。防治方法:剪除并烧毁长有害虫卵的叶片,冬季深翻土壤,人工消灭越冬幼虫、成虫、虫茧等,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金龟子)和趋光性(蛾类)进行人工震枝捕杀及黑光灯诱杀。药剂防治采用80%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大豆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态试验田中栽培品种'绥农36号’(ZP)和野生品种(Y1) 2种大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种植前期(Pp)、分枝期(Bp)、开花结荚期(Fp)和成熟期(Mp)的根际土壤进行ITS rDNA测定,同时,对以上各时期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真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生长期到收获期,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整体表现为逐渐增多,在收获期时达到较高。测序结果表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的优势菌门,在不同时期所占比例约50%;未鉴定分类(f_unidentified_Unclassified)和未分类(Unclassi-fied)的2种菌属为大豆根际的优势菌属,随生长期变化,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含量出现一定差异。结合其他优势菌群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表明大豆生长时期的改变影响着其根际真菌群落的动态变化;同时总氮(TN)和有机质(OM)对真菌群落的分布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大豆生长过程中土壤质量、营养状况以及微生态效应的评估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金龟子绿僵菌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虫生真菌是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本文从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Holotrichia oblita (Fald.)分离出一株,并采用浸渍法初步研究了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虫生真菌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随金龟子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升高, 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2.1×104、1.9×105、2.2×106、2.0×107、1.8×108个孢子/ml时,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20 %、65 %、90 %、100 %和100 %。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 ,TDM) 对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结果说明该菌株对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