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4-144,172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都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发病轻重或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发生数量、带毒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而赣榆县麦田灰飞虱虫量高、灰飞虱带毒率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水稻易感生育期与一代灰飞虱集中迁移期相吻合。因此,2009年赣榆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呈大流行趋势,黑条矮缩病呈中等偏重流行态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做到“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思路,实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以灰飞虱为主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以持久性不经卵方式传播,极具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水稻一旦感染上该病毒,尚无直接有效的方法防治。近年来,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呈加重趋势,尤其是部分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发病更为严重。在灰飞虱发生量连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继水稻条纹叶枯病后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探索高效的综合控制技术,本文介绍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及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提出"治虫防病"是控制该病发生与流行的科学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均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病毒病,严重发生时可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上海市于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发生以来,目前发生仍趋高位,水稻黑条矮缩病2008年在上海市局部地区有发生。根据今年3月下旬全市抽查931块田内越冬代灰飞虱发生量和带毒率结果分析。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仍呈偏重发生趋势,黑条矮缩病将开始上升。为此,要求各区县必须认真做好水稻病毒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浅析灰飞虱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危害农作物的主要表现是传播病毒病,不仅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而且还传播玉米粗缩病、麦子丛矮病及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我县灰飞虱发生量逐年增大,几种病毒病在我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特别是2004年我县灰飞虱特大发生,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特大发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病毒病,特别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没有特效治疗药剂,一旦发病损失巨大.因而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是控制传毒灰飞虱.为此,我站对灰飞虱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作了一些调查和探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宣州区灰飞虱大发生,其传毒的水稻病毒病为害加重,直接威胁着该区的水稻生产。通过近几年对灰飞虱发生情况的跟踪观测和调查,分析灰飞虱在该地的发生规律,并结合其传毒特点,提出了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及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灰飞虱是水稻生产中的一大害虫.采取切实可行的灰飞虱防治措施,对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灰飞虱发生规律,分析了由灰飞虱传毒导致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症状,并从农业防治、药物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控制灰飞虱流行,保障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属同翅目、飞虱科。在水稻、小麦、玉米上除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外,还传播病毒,引起如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小麦条纹叶枯病、丛矮病,玉米粗矮缩病等病害。其传毒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直接刺吸危害。近两年,灰飞虱在我县大发生  相似文献   

8.
对自选水稻新品系0891进行病毒病抗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对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具有一定抗性,与推广品种淮稻9号相近,达到中抗水平。在秧田期进行适当用药防治灰飞虱,即可有效控制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9.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RBSDD)和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disease,RSD)是河南沿黄稻区重要的病毒病,均由介体昆虫灰飞虱传毒所致。为明确介体灰飞虱与不同水稻品种病毒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于2014—2018年连续5 a在开封市杜良镇调查灰飞虱高峰期虫量和带毒率,并对生产上常用水稻品种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2016年灰飞虱携带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的有效接种虫量最多(194.84万、171.11万头/hm~2),2017年和2015年次之,2018年最少。2014—2018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较为普遍,且2014年和2016年发生较严重,其中淮稻5号的发病率分别为50.6%和70.8%,均表现为高感;镇稻88发病率分别为30.6%和29.3%,表现为感病和中感。2015年、2017年RBSDD发病较轻,2018年发病最轻。而水稻条纹叶枯病则一直保持零星发生趋势。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除了在不同品种上表现出差异外,同一品种不同年份的发病率也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由介体灰飞虱高峰期虫量和带毒率决定的有效接种虫量是影响水稻病毒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宣州区灰飞虱的消长与水稻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阐述了宣州区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及气温对灰飞虱安全越冬、极端气温(温差大)对灰飞虱的生长发育不利的影响。指出灰飞虱的虫口基数高、带毒率高是宣州区近几年水稻病毒病重发的主要原因。灰飞虱主要传播2种水稻病毒病,即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根据近几年这2种水稻病毒病发生情况,重点分析了近几年这两种水稻病毒病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最主要的2种病毒,建立灰飞虱体内RSV和RBSDV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根据RSV RNA3和RBSDV S10序列分别设计了2个病毒的特异性引物,通过退火温度和PCR循环数等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灰飞虱体内RSV和RBSDV快速鉴定的双重一步法RT PCR体系。对一步法和两步法RT 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2种方法均能准确有效鉴定灰飞虱体内的2种病毒,且两步法的检测效果略好于一步法。而灵敏度实验表明一步法RT PCR可以从0005 ng·μL-1的灰飞虱RNA初始模板中准确检测到病毒,完全满足单头灰飞虱体内病毒检测的需要。应用本研究建立的双重一步法RT PCR体系对200头获毒灰飞虱样品中的RSV和RBSDV进行了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此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条纹叶枯病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症状、病毒特征、传毒途径、传毒介体特征及生活习性,总结出防治该病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主栽品种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的抗性特征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03-109
 【目的】明确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特征及其抗性遗传模式,寻找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利用单分蘖鉴定、苗期接种鉴定、非嗜性测验和抗生性测验分析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分别采用单分蘖鉴定和苗期接种鉴定方法对武育粳3号与镇稻88构建的F2群体、F2:3家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遗传分析;以SSR标记连锁分析方法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结果】镇稻88表现出较强的病毒抗性和较弱的抗虫性;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表现为显性单基因的遗传模式;SSR标记分析显示该抗病基因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上,与标记RM229间的遗传距离为4.7 cM。【结论】镇稻88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主要来自于对病毒的抗性,由一对主效核基因控制,以镇稻88为抗病亲本结合本研究结果,可望加快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选育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水稻集中育秧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秧田是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重要场所,秧苗期是防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对沿黄稻麦轮作区集中育秧田中灰飞虱成虫的数量进行调查,将所得数据运用频次拟合检验、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m*-m回归法、Taylor幂法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中育秧田中灰飞虱成虫呈聚集分布,空间分布型随水稻秧龄增大从负二项分布向奈曼分布过渡;建立的Iwao回归式为:m*=0.9654+1.1329m,表明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个体群;运用Taylor幂法则得到回归方程:lgs2=0.1371+1.3847lgm;最适理论抽样方程为n=t2/D2(1.9654/m+0.1329)。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RT-PCR快速检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近年来对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在其外壳蛋白基因和毒蛋白基因的两侧设计2对引物,对感染病毒的植物和正常未感染植株进行扩增,可以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基因组特有的2个条带,而在正常植株中未能扩增相关的条带。这就建立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检测体系,还对建立条纹叶枯病病毒检测体系在该病预测预报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8-2003年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测定了杂交水稻不同组合、不同生育期的发病率,以及秧苗期与大田期的侵染机率,分析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前后作发病率关系:M=1.6822m 0.1049,以及株发病率(M%)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Y=0.9776M-0.1935;阐述了灰飞虱不同虫量(X)与发病率和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秧苗期为Y1=12.1841X1-1.0784,大田前期为Y2=4.5159X2-0.4620。在拟定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杂交水稻秧苗2-5叶期和大田初期为防治适期,并制定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策略性防治指标为前作穗期防治的黑条矮缩痛株发病率1.0%,制定秧苗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0.15只/0.11m2、大田初期防治指标为带毒灰飞虱4000只/667m2(百丛带毒灰飞虱20只)。经应用验证,与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等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通过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dsRNA发现,感病植株的dsRNA凝胶电泳存在8条带,而健康植株是空白结果,与报道的玉米粗缩病毒结果相同。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在其S1和S10片段分别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对感染病毒植株和健康植株进行扩增,可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特有的条带,而在健康植株中未能扩增出条带。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建立水稻黑条矮缩病检测体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早期检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19.
20.
吡蚜酮剂型和用量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和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盐、临海和金华三地的田间试验评估了50%吡蚜酮WG水分散粒剂对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并用基于经济阈值的稻飞虱化学防治简易判别规则分析经济效益、选择最佳剂量。穗期灰飞虱的试验显示,田间使用75 g a.i.·hm-2水分散粒剂(WG)与相同剂量的悬乳剂(SE)防效相当;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0,112.5 g a.i.·hm-2处理对稻飞虱药后1 ~ 21 d的防效分别达60% ~ 97%;两浓度处理对以褐飞虱为主的稻飞虱药后4 ~ 21 d的防效也分别达77%~98%,均符合Logistic方程,最终防效达到98%;2个浓度处理均对稻飞虱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控制效果,持效期可达21 d左右。根据基于经济阈值的稻飞虱化学防治简易判别规则分析经济效益表明,防治粳稻灰飞虱、籼稻和粳稻中期的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均以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 g a.i.·hm-2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