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保健》2005,(3):16-16
据越南媒体2月27日报道说,北部太平省一名36岁男子2月26日被证实感染了H5N1禽流感病毒.这是该省第二个禽流感确诊病例。据报道.检测报告证实.他感染了高传染性的H5N1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2.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1994年在广东家禽中首次出现,随后几年逐渐传播到其他省份。H5N1亚型AIV 1996年在广东首次出现,2004年以来在多个省引起禽流感暴发。我国使用疫苗免疫防控H9N2和H5N1亚型AIV已有多年。虽然在免疫后的家禽养殖场H5N1和H9N2病毒检出率极低,但在一些活禽市场病毒检出率却比较高。由于H5病毒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通报”病毒,市场监测阳性往往被怀疑为养殖场有病毒流行但未被“通报”。陈化兰院士团队通过详实的实验研究,揭开了活禽市场病毒繁衍和传播的真相,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该研究近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已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对全球流感大流行的高度关注,但对流感病毒H5N1的生物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空白。为了阐明禽流感病毒H5N1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准备了12月龄猪肺泡组织上皮细胞,并测定了3株H5型禽流感病毒(A/Crow/Kyoto/53/2004[H5N1],A/Duck/Hong Kong/342/78[H5N2],A/Duck/Hong Kong/820/80[H5N3])的生长动力学曲线,由此引起细胞病变,尽管所有3株病毒在鸡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引起类似细胞病变,但H5N1型病毒却可强烈诱导猪肺泡上皮细胞(pAEpC)的细胞凋亡。3株病毒在pAEpC内的增长和繁殖有相似之处。与此相反,只有在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的pAEpC细胞内才能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并且半光氨酸酶3、8和9的活性在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的pAEpC细胞内均显著升高,在禽流感病毒H5N2和H5N3感染的细胞内没有发现该现象。这些结果表明,只有H5N1型禽流感病毒诱导pAEpC的细胞凋亡。H5N1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在增加半光氨酸酶抑制剂Z-VAD-FMK后受到抑制;然而在病毒生长或释放子代病毒方面无显著差异。采用反向遗传学技术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H5N1禽流感病毒HA蛋白在感染的pAEpC细胞中对半光氨酸酶依赖的细胞凋亡起着关键作用。H5N1病毒特异性的细胞病变在人类主要呼吸道上皮细胞中也可观察到。综上数据表明,禽流感病毒H5N1由于诱导细胞凋亡而导致哺乳动物呼吸道上皮细胞大量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4.
《美国病理学杂志》9月10日公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能够同时有效感染上下呼吸道,这种感染模式在禽流感病毒中尚属首次发现。这说明H7N9病毒具有在人际间有效传播并导致严重肺炎从而引起大流行的潜在可能。通常情况下,诸如H1N1等流感病毒较易感染人的鼻子、咽喉等上呼吸道部位,这些患者的唾液与鼻涕等含有大量病毒,这导致病毒的传播性较强;而H5N1等一些禽流感病毒则容易感染较为深入的细支气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禽》2001,23(5):10-11
1血清型多 禽流感病毒有很多血清型,这些都根据其H(血凝素)和N(神经氨酸酶)抗原而确定.正是这些抗原才使与之相关的保护性抗体得以产生.禽流感血清型有H1N1、H4N2、H5N1、H5N2、H7N2、H9N2等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分析NCBI数据库中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根据该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针对北美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可特异地检出北美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而未检出欧亚分支H7亚型禽流感病毒H7N2和H7N9、其他亚型流感病毒(H1N1、H3N2、H5N1、H5N8和H9N2),以及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达0.1 pg/μL。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监测北美H7亚型禽流感病毒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可用于外来禽流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物保健》2008,(10):121-121
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已经蔓延到3大洲的至少45个国家。虽然能够传播,但是,还不能有效的进行人传人。这表明,H5N1病毒还不能完全适应人类这个新的宿主。然而,新的研究揭示,H5N1病毒发生了可能会导致大流行的基因突变。泰国Mahidol大学教授Prasert Auewarakul博士说:“我们分析了来自死亡人病例的H5N1病毒上的血凝素,结果表明,发生了新的可以使禽流感病毒适应人的突变”。Auewarakul博士和他的同事发现,在被称作H5N1禽流感病毒的准种(quasispecies)中,一些突变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于1997年在对人的传染中表现出高致病力,但是人类对其在人群中的致病机制所知甚少。我们看到的这个高致病力的H5N1亚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不象其他的人、禽和猪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它对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和肿瘤坏死因子a的杀病毒效果都有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与禽流行性感冒H5N1亚型病毒的非结构基因有关,当猪感染带有这种H5N1NS基因的重组型人流行性H1N1亚型病毒后,所产生的病毒血症、发烧和体重下降比感染野生型人流行性H1N1亚型病毒更明显,时间更长。当禽流行性感冒H5N1亚型病毒的非结构基因的第92位存在有谷氨酸时就会出现这样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可解释禽流行性感冒H5N1亚型病毒对人表现高度致病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根据禽流感病毒的基质蛋白(M)基因序列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神经氨酸酶(NA)基因设计并合成了三对特异性引物,用于建立H5N1禽流感病毒核酸的RT-PCR分型鉴定方法。试验证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以将H5N1与H6N2、H9N2有效区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在基层动物防疫和监督部门进行H5N1禽流感病毒核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病毒是属 A型正粘科病毒,病毒表面有血凝素 (HA)和神经氨酸酶 (NA)两种糖蛋白。由于病毒表面血凝素和氨酸酶各不相同,所以又将流感病毒分为 H1N1、 H4N2、 H5N7、 H7N2、 H5N2等等不同血清型,禽流感的致病性差异很大,一般认为血清型为 H7和 H5的病毒株是强致病性的,但现在发现 H7和 H5的毒株也有低致病性。   禽流感病毒具有很高的变异性,病毒在宿主细胞中极易发生遗传基因重组 (变异 ),形成新的病毒毒株,这种遗传基因重组往往是受到外来作用后发生的。因此重组后新的病毒毒株更具有致病性和抵抗力。比如,一种禽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1株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CK/GD02/14)进行全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含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321PQIEGRRRKR*GLF333),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CK/GD02/14与A/chicken/Jiangsu/1001/2013(H5N2)各基因片段都有较高的同源性(97.6%~98.9%)。HA基因位于H5N1亚型遗传进化树的7.2分支,NA基因属于H9N2亚型遗传进化树的BJ/1/94-like分支。其内部基因与1株H9N2亚型病毒的内部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但其M基因属于类H5N1病毒分支,表明该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为H9N2和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重组毒株。结果表明,CK/GD02/14与A/chicken/Jiangsu/1001/2013(H5N2)为同源毒株,可能由江苏传到广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病毒RT-PCR及多重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建立了禽流感病毒(AIV)A型、H5、N1、H9、N2亚型特异性RT-PCR及HS/N1、H9/N2、A/H5/Nl多重RT-PCR检测技术,用于检测或同时检测和鉴别A型及H5N1、H9N2亚型AIV。所建立的RT-PCR和多重RT-PCR从核酸提取、基因扩增到产物分析在3~4h内即可完成,经对36株AIV及相关病毒分离物检测,与病毒分离鉴定的结果完全一致,且与相关病毒或其他亚型无交叉反应。采用多重RT-PCR检测80份棉拭子样品,并与病毒分离鉴定方法比较,二者H5N1、H9N2亚型的鉴定结果完全吻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为临诊样品中AIV型及H5N1、H9N2亚型鉴定和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为H5N1禽流感病毒的侵袭作准备,但美国科研人员指出,另有一种H9N2禽流感病毒也可能带来同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1997年,香港有18人被检出感染了A型流感病毒H5N1,其中6人死亡。其时家禽中亦爆发了HsN1病毒的感染。而且,人的HsN1病毒中的基因片段并非来源于在人群中流行的A型流感病毒而是来自禽的A型流感病毒。1999年,在香港又发现了两例禽流感病毒H5N2感染人的情况。这些事例表明禽流感病毒可不经中介宿主的传代作用而直接感染人,而且也不需获得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已有研究者试图通过从分子水平分析比较这些流感病毒与当地分离的其它病毒之间的异同来探讨H5N1病毒的最初来源。同时也有人试图通过分析H5N1病毒的基因序列业揭示这些禽流感之所以能感染人的分子基础。(摘自Reviews in Medical Vi-rologyJ(2000)10(5))  相似文献   

15.
越南卫生官员16日宣布,越南已在禽类动物中发现除H5N1型之外更多类型的禽流感病毒。如果这些毒株继续传播,可能和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基因整合交换,加重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可同时筛选禽流感病毒(AIV)通用型、H4、H5、H6、H7、H9、N1、N2、N9亚型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相关序列,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杂交探针.使用Dr.chip系统进行芯片点样、杂交、显色、读数,优化反应条件后做灵敏度、特异性试验,然后应用于临床检验.结果显示,各病原间无交叉反应,探针可特异性识别靶基因;病原的最低浓度为4.83 pg/μL,灵敏度较高;每个梯度的两个反应结果一致,重复性良好.对临床样品检验,结果同病毒分离鉴定方法一致.本研究建立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可用于禽流感通用型、H4、H5、H6、H7、H9、N1、N2、N9亚型及NDV、EDSV的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17.
利用禽流感H1N1抗体包被微磁珠制备免疫磁珠,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得到了含有N1亚型的病毒,然后设计针对H5亚型的特异性引物,同时构建含有H5亚型HA基因部分序列的标准质粒,定量后作为模板,建立了可以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RRT-PCR)方法.结果表明,制备的免疫磁珠可以吸附4个血凝单位的H5N1流感病毒和5个血凝单位的H1N1流感病毒,而对H9N2亚型流感病毒无特异性结合,从而可以富集N1亚型的流感病毒.H5亚型RRT-PCR检测灵敏度可达到4.6拷贝/μL,线性范围达5个数量级;特异性强,与NDV和H1、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很好地检测H5N1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8.
《江西饲料》2007,(5):44-44
科学家修改了H5N1病毒的一个蛋白,从而使其用于发现哪些突变可能让这种病毒进行人际传播,并创造出能用来制作预先防范性(pre—emptive)疫苗的毒株。  相似文献   

19.
正陈化兰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的报告中表示,人感染H5N1的死亡率高达60%,尽管目前自然分离到的H5N1还不具备空气传播的能力,但由于具有与甲流等病毒发生重组突变的可能,H5N1仍具有很强的潜在威胁。此外,陈化兰团队对从全国多地家禽样本中分离到的H7N9病毒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病毒对家禽并不致病。这在一  相似文献   

20.
《水禽世界》2007,(10):20-20
新加坡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快速检测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装置。目前检测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常规手段需耗时四小时左右,并且在检测前还需要使用仪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