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禽流感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97年5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例3岁儿童死于不明原因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同年8月经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荷兰鹿特丹国家流感中心鉴定为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人类流感,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禽甲型流感病毒H5N1感染人类。之后相继有H9N2、H7N7亚型感染人类和H5N1再次感染人类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水禽世界》2005,(10):41-43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在1981年,美国即有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的报道.199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导致6人死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又先后获得了H9N2、H7N2、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综述感染人类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表明感染人的A/Hongkong/97(H5N1)株及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起源于禽源的A型流感病毒株(A/Goose/Guangdong/1/96)。自1996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经Gs/Gd,A,B,C,D,E,V,W,)X0—X3,Y,Z和Z^+不断的演化为目前流行的基因型Z。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H7和H9亚型)在禽,特别是水禽体内的重组或重配而相互传播,并随候鸟的迁徙而传播不易消灭,H5N1亚型的禽流感在不同地区的不断暴发与流行已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及人类的健康,需要进行长期监控。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的严重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AI是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我国也将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列入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由于病毒的致病性与多变性以及发生人传人的可能性,使人们对AI特别是H5N1亚型Al的发生与传播充满了担心与忧虑.近年来不断增加的H5N1、H9N2和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直接感染人、致人死亡的事件,更引起了人们对这几个亚型流感病毒在不同种属的宿主中遗传变异状况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5.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的病原。其中高致病性的H5N1亚型AIV可以造成鸡群的大批死亡,对家禽养殖业影响严重,并可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通过接种疫苗能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传播,在禽流感疫苗免疫效力的评价过程中,监测免疫鸡血清抗体是最常用、最可行的方法。2009年农业部批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株+Re-4株)制造,2012年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及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4株)取代以上两个产品,2014年,北方出现了新的7.2分支毒株,而禽流感Re-4株疫苗和Re-6株疫苗对这种新型流行株的保护效力并不佳。2014年4月11日,农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93号”,制定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7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Re-6株+Re-7株)2种兽药产品制造及检验规程,全国将主要以Re-6与Re-7两种疫苗联合免疫为新的趋势。本试验分别用不同毒株的禽流感试验抗原与不同毒株禽流感疫苗免疫鸡的血清通过HI试验相互检测,对抗体效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毒株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简述我国禽流感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主要侵害青年禽和成禽的生殖系统引起严重病变,使产蛋量急剧下降或者产蛋达不到高峰,而且会使蛋的品质大大降低,软壳蛋、砂壳蛋等明显增多。肉鸡感染后则使其生长缓慢、料肉比降低。混合感染时(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或鸡新城疫等),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禽流感灭活疫苗(H9亚型)是用于预防H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  相似文献   

7.
1.1 据资料记载,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感染疾病的综合征。该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定为A类传染病,在我国列入一类动物疫病.又名欧洲鸡瘟。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表面抗原,可分为不同的亚型。闷前世界已发现上千株毒株,包括低致病性禽流感:无症状带毒(隐性感染)、亚临床症状、呼吸道病兆等临床症状,如我国发现的H9等;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无典型临床症状,体温高,死亡率高,由H5N1、H5N2、H7N1、H7N7等毒株引起。  相似文献   

8.
通过综述感染人类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表明感染人的A/Hongkong/97(H5N1)株及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起源于禽源的A型流感病毒株(A/Goose/Guangdong/1/96)。自1996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经Gs/Gd,A,B,C,D,E,V,W,X0-X3,Y,Z和Z 不断的演化为目前流行的基因型Z。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H7和H9亚型)在禽,特别是水禽体内的重组或重配而相互传播,并随候鸟的迁徙而传播不易消灭,H5N1亚型的禽流感在不同地区的不断暴发与流行已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及人类的健康,需要进行长期监控。  相似文献   

9.
《中国牧业通讯》2005,(23):25-25
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由A型流感病毒H5和H7两类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人主要是接触了发病禽后感染禽流感的。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或野禽的疾病综合征。根据禽流感病毒(AIV)的致病力通常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MPAI),HPAI传播快,具有高度致死性;MPAI多呈隐性感染或症状较轻,不导致严重病变或死亡。AI历来被认为是人类流感的最大基因库,是人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新基因来源。1997年,中国香港H5N1 AIV及1999年中国大陆和香港H9N2AIV首次突破种间障碍直接感染人甚至致死。不但打破了自然条件下仅有H1、H2和H3亚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常规,而且为人流感增添了新的毒株亚型(H5和H9)。由此赋予了AIV(禽流感病毒)全新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当前一段时间我国禽流感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NA亚型发生显著变化,多亚型病毒同时出现,HA基因谱系发生显著变化;H9N2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潜在威胁巨大;其他亚型如H6等禽流感病毒分离率越来越高;活禽市场病毒污染严重。提出了包括运用宣传教育、推进养禽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加大监测和诊断力度、果断采取扑杀感染禽、免疫等综合防控策略,以降低禽流感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的病原。其中高致病性的H5N1亚型AIV可以造成鸡群的大批死亡,对家禽养殖业影响严重,并可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通过接种疫苗能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传播,在禽流感疫苗免疫效力的评价过程中,监测免疫鸡血清抗体是最常用、最可行的方法。2009年农业部批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株+Re-4株)制造,2012年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及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4株)取代以上两个产品,2014年,北方出现了新的7.2分支毒株,而禽流感Re-4株疫苗和Re-6株疫苗对这种新型流行株的保护效力并不佳。2014年4月11日,农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93号”,制定了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 Re-7株)和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Re-6株+Re-7株)2种兽药产品制造及检验规程,全国将主要以Re-6与Re-7两种疫苗联合免疫为新的趋势。本试验分别用不同毒株的禽流感试验抗原与不同毒株禽流感疫苗免疫鸡的血清通过HI试验相互检测,对抗体效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毒株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20 0 4年3月,加拿大CFIA(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的1名工作人员在视察Fraser Valley地区暴发H7N3亚型禽流感的养鸡场后,出现了结膜炎和喉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经实验室确认,该工作人员感染了H7N3亚型禽感染病毒。2 0 0 4年4月2日,该地区确诊了第2名感染H7N3禽流感病毒的工作人员。目前这2名工作人员均已经完全恢复健康。对于H7亚型禽流感病毒,此前曾有H7N7感染人的报道,而且都恢复了健康。这H7N3感染人的事件发生后,该地区对与病禽接触的工作人员采取了加强个人防护、口服Tamiflu和免疫流感疫苗等一系列措施。其他10…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于1997年在对人的传染中表现出高致病力,但是人类对其在人群中的致病机制所知甚少。我们看到的这个高致病力的H5N1亚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不象其他的人、禽和猪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它对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和肿瘤坏死因子a的杀病毒效果都有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与禽流行性感冒H5N1亚型病毒的非结构基因有关,当猪感染带有这种H5N1NS基因的重组型人流行性H1N1亚型病毒后,所产生的病毒血症、发烧和体重下降比感染野生型人流行性H1N1亚型病毒更明显,时间更长。当禽流行性感冒H5N1亚型病毒的非结构基因的第92位存在有谷氨酸时就会出现这样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可解释禽流行性感冒H5N1亚型病毒对人表现高度致病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严重制约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并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其中,H5(H5N1、H5N2、H5N6、H5N8等)和H7N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PAIV)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对我国养禽业危害巨大。通过实施强制免疫,疫情得到了控制,但在禽群中仍散状暴发,并出现多种新型病毒,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本文总结了截至2021年9月我国禽类暴发H5和H7N9亚型HPAI的所有官方公布的疫情暴发事件以及监测数据,分析了其流行特点,以期为禽流感的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中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和疾病综合征。A型流感病毒基因易变、亚型众多、分布广泛,虽然中国出现的禽流感主要是低致病性的H9N2亚型,但各种家禽散养和混养的生态以及香港和世界各地不断从活禽市场检出H5N1流感病毒或发生禽流感等情况提示我们加  相似文献   

17.
H9N2亚型禽流感是目前在我国处于长期流行的一种危害禽养殖业的疾病,而且对养禽业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S)近些年流行分支出现了改变,这给我们在预防H9N2禽流感发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目前流行趋势介绍,临床病理变化以及会出现与其他疫病混合感染的情况,综合阐述了H9N2亚型禽流感在临床上如何预防,为今后养禽业在预防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发生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并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禽流感,只有高致病陛的毒株才能引发疫情。目前已发现能引起人感染禽流感的病毒,只要是H5N1、H7N7、H9N2亚型毒株。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还可传染给人类,造成以高热、咽痛、咳嗽、肌痛等为主要症状表现的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甚至会引起严重肺炎,导致心、肾器官衰竭,病死率高。当前我国已经发现很多禽流感病毒株,其中人禽流感主要是H5N1、H9N2、H7亚型毒株感染。近年来我国不断有人感染禽流感事件发生,了解禽流感发生机制对禽流感的预防及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各种动物,并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持续性威胁。虽然在鸡体内发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许多种基因型,但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基因型可以感染哺乳动物。鉴定动物种群中病毒株基因型,这对了解不同病毒株在各种宿主中的分布十分重要。当特定基因型的高致病性毒株出现在之前未报道的携带有该基因型的未知宿主中,有利于对其进行监控和检测。从2只死于呼吸道疾病的貉的肺样品中分离得到2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病原性检测显示所分离到的病毒对鸡是高致病性的。为了分析这些病毒基因型的特性,将其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这些分离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并且它们可能来自与同一个病毒祖先。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在遗传上与2003年第一次在中国分离得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V基因型十分相近,与近年来占主导位置的病毒基因型(如Z基因型)不同。分离到的病毒在其HA剪切位点还包含了一个多基的氨基酸基序,在PB2蛋白的627位存在一个谷氨酸残基,这与之前经证实的禽病毒相似。本试验首次发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V基因型存在于与哺乳动物相关的宿主中。研究结果有力的揭示了H5N1病毒V基因型能跨越种间障碍而感染哺乳动物。这些发现进一步显示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和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