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探讨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选取产后14 d的酮病组(T)16头和健康对照组(C) 24头奶牛,比较酮病与对照组在能量平衡、肝功能状况、氧化应激、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耐糖量试验的差异.结果显示:酮病奶牛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肝功能指标中酮病组奶牛血浆天门冬氨酸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胆碱酯酶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病牛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酮病组奶牛血浆丙二醛、超氧化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病牛处于氧化应激状态;酮病奶牛血浆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病牛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部分酮病奶牛血糖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注射完葡萄糖120min后血糖浓度高达4.24 mmol/L,组间差异极显著(P=0.006),表明病牛存在胰岛素抵抗.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的关系,可能与肝功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瘦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特点,分别对15头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Leptin和酮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酮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头荷斯坦奶牛中检出4头亚临床酮病奶牛,发病率为26.7%;亚临床酮病奶牛平均血浆Leptin水平(0.73±0.75 ng/mL)极显著低于非酮病组(2.06±1.64 ng/mL);与非酮病奶牛比较,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水平在产后8周内的动态变化呈低频率变化,而与产前数据比较,亚临床酮病奶牛的波幅变化明显大于非酮病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和酮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揭示了酮病发生的潜在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尿酸(UA)等血液生化指标在奶牛产后的变化特征及彼此间的相关性,为奶牛产后健康养殖及疾病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广西南宁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35头,分别于分娩当天及产后第14、28、42、56d清晨空腹颈静脉采血,离心获得血浆后测定AST活性及ALB、UA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奶牛血浆AST活性在产后急剧上升,于产后第14d达峰值(84.27±15.10 U/L);而ALB含量在产后快速降低,于产后第14d降至最低值(36.51±2.27 g/L);UA浓度于产后第14~28 d急剧上升,第28 d上升至峰值(80.70±8.06 μmol/L).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ST活性与UA浓度分别在分娩当天及产后第28、56 d呈显著正相关(P<0.05),AST与ALB在产后第14d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UA与ALB在奶牛产后期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对奶牛产后实施血浆AST、ALB、UA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检测,可有效了解牛群肝脏、肾脏和心脏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后血酮血糖含量变化及降酮升糖措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西宁地区某三个奶牛场荷斯坦奶牛236头进行3项试验。1.检测奶牛产后血酮血糖含量变化;2.产后奶牛降酮升糖试验;3.正常泌乳牛降酮升糖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产后48-52h血酮含量较产后4h内极显著升高,而血糖含量在产后52h内,每隔24h呈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酮病又称醋酮血病,是由于日粮中碳水化合物和生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紊乱,使组织中酮体的浓度增高,导致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临床上分为消化型、神经型、瘫痪型三种,多发生于营养良好和缺乏运动的奶牛,尤其以3~6胎、产后3~6周发病最多,病牛产奶量和乳的质量下降,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一、发病情况2014年12月27,栾城区一奶牛养殖场主打电话,反映所饲养的一头4岁荷斯坦奶牛,产犊已有35天,7天前发病,产奶量急剧下降,由原来的每天25公斤下降到现在的每天15公斤,该牛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对保育猪若干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从南宁市郊区某猪场随机抽取14头受霉菌毒素侵害的55~60日龄保育猪,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糖(Glu)和尿素(BUN)5个指标,并与正常动物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受霉菌毒素侵害的保育猪ALT、AST明显升高,AST与参考值差异极显著(P〈0.01),γ-GT变化不明显,Glu降低极显著(P〈0.01),BUN降低显著(P〈0.05),但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病又称醋酮血病,是由于脂肪等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临床上以血液及尿内的酮体增多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代谢疾病。病牛呈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有的牛产奶量急剧下降,严重的可能发生死亡。本病多以产后三周内发病,表现不食(或少食)精料,并在血、尿、乳中有醋酮,呼出的气体、皮肤散发出腐梨味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8.
酮病是牛较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又称牛酮血病或醋酮血病。多发于高产牛,特别是泌乳旺盛期的奶牛。本病主要由于饲料中糖和生糖物质不足,以致脂肪代谢障碍,体内产生大量酮体(主要是β-羟丁酸),引起营养代谢障碍。常在产后几天或几周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血酮水平对奶牛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选择围产后期奶牛20头采集血样,根据血液BHBA值分为4组,每组10份.根据已有的研究表示BHBA值在0~0.4 mmol/L范围内的奶牛为正常组,在0.5~1.4 mmol/L范围内的奶牛为能量负平衡组,在1.5~2.9 mmol/L范围内的奶牛为亚临床型酮病组,大于3 mmol/L奶牛为临床型酮病组.采集各组奶牛血液,制备血浆,采用自动兽用生化分析仪和酶标仪测定奶牛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血浆中BHBA、AST、GLB、TP、NEFA、TCH、TG的浓度临床型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且部分指标随着酮体值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血浆中ALP的浓度正常组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血浆中GGT亚临床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血浆中ALB的浓度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中ALT的浓度临床型组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血浆中GLB的浓度临床型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中LDL-C、HDL-C的浓度临床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随着酮体值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血浆ApoA1、ApoB浓度在NEB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血酮水平可预警奶牛肝脏功能和脂代谢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揭示奶牛产后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自动兽用生化分析仪和酶标仪对奶牛产后不同时间段的生化指标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奶牛产后7、14和21 d血液中AST、GGT、ApoB、HDL-C浓度显著高于产后0 d(P0.05),而ALP、TG、GLu浓度却显著低于产后0 d(P0.05);产后7 d血液中GLB、LDL-C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产后14 d血液中BHBA、TCH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但NEFA、ApoA1浓度显著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产后21 d血液中T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而VLDL浓度显著低于产后7 d(P0.05);各时间段血液中ALT、ALB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奶牛产后脂肪代谢与肝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产后14 d血糖开始逐渐恢复,随着产后能量负平衡的加剧,产后21 d肝脏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1.
王银龙  高树  贺志锐  刘强  赛务加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42-6743,6745
[目的]研究新疆荷斯坦奶牛酮病血清中的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酮病致病机理的探讨。[方法]以新疆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用酮粉法和改良的水杨醛检测法对其血清进行检测,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应用DTNB显色法测定血清中GSH-Px活力,应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血清中T-SOD活力,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中MDA含量。[结果]酮病奶牛血清中GSH-Px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T-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奶牛血清中的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高于阳性组。[结论]酮病不但影响奶牛的抗氧化系统而且也会降低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酶的活性,对于揭示奶牛酮病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硒缺乏对鲤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健康幼鲤360尾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Ⅳ(对照组),分别投以0、0.15、0.30、0.45mg/kg硒水平的饲料,每组放鱼30尾,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平行。饲养期间,观察试验鲤的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试验共进行30周,结束时对试验鲤尾静脉进行采血,测定鲤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鲤的发病率分别为46.7%、33.3%、13.3%、0%,死亡率分别为26.7%、16.7%、6.7%、0%;硒缺乏鲤血液中的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b)含量都显著降低,白细胞(WBC)数量和红细胞渗透脆性显著增大;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降低;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从43头荷斯坦奶牛(体细胞数<200 000个·mL-1)中筛选出处于分娩第14天的自然发生亚临床酮病的9头奶牛作为试验组(1.0 mmol·L-1≤血清β-羟丁酸<2.6 mmol·L-1),根据泌乳天数、年龄、胎次、产奶量配对的9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组(血液β-羟丁酸<1.0 mmol·L1),检测不同种类白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4.
王银龙  刘强  赛务加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563-8564,8567
[目的]为新疆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预防和控制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提供早期的诊断依据。[方法]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和奎屯地区奶牛血酮含量的测定,研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酮病的发病率。[结果]石河子地区奶牛酮病的发病率为3.33%,略高于奎屯地区。石河子地区奶牛酮体含量为(1.257±0.233)mmol/L,也高于奎屯地区。[结论]奶牛场应定期检测酮体含量,预防酮病的发生,制定合理的营养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拜克罗I型添加剂对保育仔猪生长、免疫性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2头体况良好,胎次、体重相近的21日龄二元杂断奶仔猪,按公母比例为1∶1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拜克罗I型添加剂(4 kg/t),预饲期7 d,试验期21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的末重和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6.40%和21.40%,而料重比降低了8.14%;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O)显著升高(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降低,其中γ-GT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拜克罗I型添加剂能够促进保育仔猪生长,降低料重比,保护肝脏功能,提升机体免疫力,是一种理想的促生长剂和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发治疗奶牛酮病的新方法、新药物,从抗氧化性能方面揭示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临床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酮病治疗复方制剂——“酮康”对奶牛酮病的疗效.[方法]2013年6月,采用改良水杨醛比色法检测广西南宁某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奶牛46头,其中9头为酮病牛,并将其分为治疗组(6头)和阳性对照组(3头),另从37头中选取6头与治疗组奶牛体况相似、胎次相近、产奶量接近的奶牛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期间,治疗组每天灌服“酮康”400ml,连续治疗5d,阳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均不灌服.分别采血检测试验前后奶牛各抗氧化酶活性(CAT、GPX、MDA、SOD、TAC、VE).[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奶牛血酮含量明显降低,血糖明显上升,SOD和GPX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MDA含量稍有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虽稍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但差异也不显著(P>0.05).VE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VE含量均比治疗前高.治疗组在治疗后TAC和CAT活性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酮康”对降低酮病奶牛的血酮含量、提高血糖含量和改善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明显,效果良好.若不进行治疗和科学的饲养管理,酮病将持续伤害奶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砖瓦结构荷斯坦奶牛血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环境温度的季节性下降,血清TP、BUN、Glu、CHO显著含量升高(P0.05);血清ALB、Ca含量降低;血清ALT、AST和ALP活性下降;血清LDH活性升高。表明不同环境温度可引起奶牛血清中某些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硫辛酸对围产期奶牛血清脂肪代谢和肝功能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围产期奶牛血清脂肪代谢和肝功能酶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前约20d的干乳期奶牛48头,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每头补饲硫辛酸3、5、8g·d-1,连续50d,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非酯化脂肪酸(NEF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第Ⅲ、Ⅳ组血清NEFA含量第20天后低于对照组,第Ⅳ组第3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AST活性第30天后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其它指标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辛酸可改善围产期奶牛的脂肪代谢,有效保护奶牛围产期肝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