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饥饿法对艾维茵父母代肉种鸡进行强制换羽观察,试验鸡群6 369只,为62周龄母鸡.换羽前平均体重4 230 g,产蛋率35%.对换羽期死淘情况、体重变化、产蛋率变化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强制换羽后42天见蛋,见蛋后6周产蛋率上升到66%,种蛋平均合格率95%以上;恢复产蛋前死亡155只,占全群2.43%,第2周死亡最多,达38只;换羽第4周累计失重920 g,失重率21.7%.该次换羽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日本岩手农场经验,饥饿法强制换羽中的各阶段体重管理,对换羽后产蛋成绩影响很大。控制90%以下体重为33天,85%以下体重16天,85%~75%体重为6天。换羽后65%以上产蛋率六个半月;产蛋高峰比第一个产蛋周期高峰低2.7%;死亡率为1.8%.低于通常3%的水平,平均蛋重由56.1克增至57克。  相似文献   

3.
人工强制换羽是指采用人工措施,以缩短换羽时间和延长产蛋期为目的的一项生产技术.是一项减少开支,经济效益显著的有效措施。其方法是: 1.饥饿法这是最常用、操作简便且效果明显的传统强制换羽法。其原理是:通过停水、断料、缩短光照时间.给鸡只造成强烈刺激,导致鸡内分泌失调.卵泡发育停止以至萎缩,引起停产和换羽。应用时根据鸡种、年龄、产蛋率、体质状况及季节不同而决定停水天数(一般2—5天),断料天数(一般8~14天),同时减少光照刺激时间。具体实施要依鸡体重失重率而定。如失重率低于20%,换羽效果不理想,失重率大于30%则死亡率增高。当体重下降到目标体重时恢复供料。开始时饲喂育成料,但到鸡只开产后,应换成产蛋料。  相似文献   

4.
祖代蛋种鸡的强制换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4358只健康的63周龄罗曼褐祖代D系蛋用种鸡依其在舍内原来所处位置分为4组(D1、D2、D3和D4)进行强制换羽。D3和D4两组于断料后的前3天每只每天补饲石粉15g,D1和D2组不补加;恢复正常后喂料D2和D4两组使用预产鸡料lld,转为产蛋期料,D1和D3两组在恢复喂料后第20天直接由育成鸡料转换为产蛋鸡料。结果在断料后产蛋率降低幅度方面的大小顺序为D1、D2、D4、D3;断料期间各组体重降低速度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恢复喂料后D4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恢复喂料后第3~6周内平均产蛋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2、D4、D3和D1;平均蛋重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停料期间及恢复喂料早期的死淘率D3明显低于其他3组,D4次之,D2最高。综合来看,以断料之初补饲3d石粉、恢复喂料期间使用预产鸡料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蛋鸡饥饿法强制换羽的机理是通过限光、断料等措施,人为给鸡施加强烈的应激因素,扰乱鸡的正常生活规律,使鸡的体重大幅下降,内分泌紊乱,引起停产和换羽。本试验通过对饲养到70周龄的商品蛋鸡进行强制换羽,试验期28周,结果表明换羽鸡群平均产蛋率达70%以上,只均产蛋8.93公斤。只均收入17.62元,本试验证明,蛋鸡饥饿法强制换羽技术操作简单,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徐新柏 《北京农业》2012,(19):30-31
正炎夏时节,鸭群经过春季第一个产蛋高峰后,相继进入生理上的换羽休产期,产蛋率迅速下降,蛋形变小甚至出现畸形蛋。此时如果任其自然换羽,不但换羽持续期可长达4个多月,而且换羽时间参差不齐,将坐失秋季第二个产蛋高峰良机,严重影响养鸭收入。一些有经验的养鸭户,每  相似文献   

7.
鸡自然换羽的起止时间因鸡的个体不同,早晚差异较大,以致换羽期拖得很长,一般从旧羽开始脱落到新羽长齐,要历时3~4个月。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可使鸡群换羽基本一致。换羽期相应缩短,而且换羽后产蛋比较整齐,平均蛋重增加,蛋壳质量得到改善,种蛋合格率和孵化率可分别提高20%和6%~7%,后代雏鸡的体质也有所增强。成活率可提高3%左右。  相似文献   

8.
吴凡 《新农村》2010,(10):27-27
蛋鸭人工强制换羽是人为地强制鸭群短期内停止产蛋,加快换羽速度,促使鸭群整齐恢复开产,提高产蛋量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在规模养鸭场已普遍使用这一方法来提高产蛋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机将960只65周龄产蛋率为52 3%的海兰褐商品蛋鸡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采用全饥饿法,B组采用阶段控制体重法,C组采用高锌日粮法(2%的氧化锌),D组采用低钙低盐法(Ca:0 09%,Na:0 027%)。结果表明,B组、C组的方法换羽效果好,换羽期死亡率显著(P<0 05)降低;C组胫骨、肝脏中的锌含量还极显著地提高(P<0 01)。D组换羽不成功,换羽后产蛋率、产蛋量和胫骨中的钙、磷含量极显著(P<0 01)降低,换羽后料蛋比和破软蛋率极显著(P<0 01)升高。故作者推荐用阶段控制体重法或高锌日粮法取代全饥饿法诱导换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对蛋鸭产蛋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随机选取120只33周龄健康蛋鸭,平均分成A、B、C和D组,第1~42天,光照程序分别为11.5L∶13.5D、14L∶10D、16L∶8D和18L∶6D(L:光照light,D:黑暗dark);第43~70天,光照程序均为18L∶6D,试验过程中统计产蛋量、蛋质量、耗料量,在第42、70天采血测定促黄体素、雌二醇、孕酮、褪黑素等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结果表明,第1~42天试验期间,D组产蛋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平均日产蛋数极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1),平均日产蛋数A、B、C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组平均蛋质量为4组中最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组料蛋比最低;第42天测定生殖激素发现,除D组促黄体素和孕酮水平显著高于B组,孕酮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外,其余各组间的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第43~70天试验期间,各组的产蛋率、平均日产蛋数、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70天测定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18h持续光照能显著提高蛋鸭产蛋率和饲料回报率,提高生殖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 鸡在换羽期内产蛋量减少,为了增加蛋产量,通常进行强制换羽。所谓强制换羽就是人为地突然改变鸡的生活条件,促使鸡在短时间内换羽的一种方法。 常规法 第1天停止光照,或把光照时间减为8  相似文献   

12.
1.加喂羽毛粉在日粮中加3-5%的羽毛粉, 可使瘦肉增加,产蛋率提高20%。 2.喂石膏粉每天给鸡喂0.5-3克生石膏粉,对正在换羽的鸡群可以加速换羽,提早恢复产蛋;对正在产蛋的鸡群,可以提高产蛋率 12%以上。 3.加锌母鸡换羽期,每天日粮中加入2%的锌(如硫酸锌),连喂7天,1周后产蛋率回升 5%,2周后产蛋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13.
汪应梅 《湖南农业》2007,(12):16-16
在蛋鸡换羽期间,每只每天喂30克切成碎末的南瓜,不仅可加速换羽,缩短换羽期5天左右,而且可使蛋鸡体重恢复快,提高换羽后的产量蛋.  相似文献   

14.
一、把握换羽时机对蛋鸭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必须把握适宜的时机。一般应在蛋鸭产蛋12个月后进行,最好在鸭群产蛋率达60%时开始。这时的鸭体质好,换羽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5.
<正> 过去,对鸡实行饥饿法强制换羽,普遍采用体重下降至75%时开始加料,而这种体重维持多长时间没有引起重视。笔者借鉴日本岩手县岩手农场的经验,控制各阶段体重的维持日数,即控制90%体重维持一个月,85%以下体重15~20天,80%以下75%以上的体重为一周,进行了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16.
把握换羽时机:对蛋鸭实行人工强制换羽,必须把握适宜的时机。一般应在蛋鸭产蛋12个月后进行,最好在鸭群产蛋率达60%时开始。这时的鸭体质好,换羽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7.
蛋鸡经过春夏两季的大量产蛋后,在秋天有一个换羽休产阶段。自然换羽的鸡群,时间前后参差不齐,换羽早的蛋鸡休产期较长;换羽迟的蛋鸡后期蛋壳较薄,蛋重减少,受精率和孵化率也降低。由于鸡群在此期间耗费饲料,增加饲养成本,许多人采用限饲、限水、限光照的办法,人工强制换羽。采取这种方法,一是对鸡的体质基础有所破坏;二是时间较长,蛋鸡50天左右才能恢复产蛋。  相似文献   

18.
<正>在自然条件下,母鸡经过1年左右的产蛋时间,到第二年秋季开始换羽。自然换羽的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一般3-4个月,且鸡群换羽很不整齐,产蛋率低,蛋壳质量也不一致,导致整个鸡群生产性能的降低,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施强制换羽。  相似文献   

19.
钴对泰和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只泰和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喂给含钴0.26,5.26,50.26,100.26mg/kg的日粮4个月,观察鸡的体重、采食量、产蛋率、平均蛋重、蛋壳质量,试验末期检测鸡肝钴的含量。结果表明:日粮钴的本底含量(0.26mg/kg)即能满足泰和鸡的需要,添加5mg/kg钴有利于发挥泰和鸡的最佳产蛋性能;钴对鸡的体重、平均蛋重、蛋壳质量无显性影响;肝钴含量与日粮钴含量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提高种鸡的使用年限,解决种蛋生产的瓶颈问题,降低种蛋成本,不断提高种用效果,将经历一个产蛋阶段的蛋种母鸡,在夏末或秋季人为采取强制性给鸡群强制换羽方法。换羽后鸡群平均产蛋率比上一产蛋年降低10%-20%,但产蛋整齐,种蛋合格率高,可继续利用6-9个月。人工强制换羽是提高种鸡使用期限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种蛋生产的瓶颈时期,有预见性地实施人工强制性换羽,不但可以缓解种蛋供需矛盾,而且也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推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