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 GAS-STING信号途径介导的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是天然免疫领域研究的重大发现。禽类等动物的免疫系统利用cGAS-STING信号通路来识别并触发对病原体入侵感染的先天免疫反应。目前对于大部分禽类cGAS-STING这条通路还尚未研究透彻,该综述就目前的研究进展对禽类尤其是鸡的cGAS和STING在先天免疫中的功能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天然免疫系统在病毒感染早期识别和诱发抗病毒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宿主模式识别受体(PRRs,如RIG-I、Toll和NOD样等受体)识别病原微生物结构上保守组分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进而激活下游级联信号通路,诱导干扰素、细胞因子和促炎性因子等产生,激发抗病毒天然免疫。而病毒通过降解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分子或抑制其激活,从而抑制抗病毒应答。口蹄疫病毒(FMDV)通过多种蛋白抑制天然免疫,肖少波团队和杜以军团队鉴定了非结构蛋白Lpro和3Cpro,作为水解酶蛋白,抑制RIG-I通路分子的激活,并阐明其抑制天然免疫的机制;郑海学团队鉴定了结构蛋白VP3和非结构蛋白2B和3A等抑制干扰素产生。  相似文献   

3.
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为RLRs受体家族的成员,是比较关键的细胞质内病原体识别受体,可识别细胞内的单链、双链等RNA病毒成分,被激活的RIG-Ⅰ受体及其CARD在TRIM25的作用下连接泛素链使其寡聚化,通过与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相互作用,激活MAVS及下游转录因子IRF3和NF-κB,从而诱导Ⅰ型干扰素和炎性因子的表达,最终介导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鉴于RIG-Ⅰ持续激活可导致炎性因子对自身细胞的损伤,因此RIG-Ⅰ样受体信号通路受到宿主严格的调控。而某些病毒为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进化出多种机制靶向调节RIG-Ⅰ及MAVS,从而阻断信号通路。论文从RIG-Ⅰ识别病毒机制、激活下游信号传导、宿主细胞对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以及病毒逃避机制等方面重点阐述RIG-Ⅰ所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天然免疫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侵入宿主机体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DNA受体主要识别病原DNA,并通过接头蛋白MyD88和STING诱导产生Ⅰ型干扰素或炎性因子抵御病原入侵。近年来,DNA病原对我国畜牧养殖业产生了巨大威胁,天然免疫DNA受体在抗动物疫病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将重点介绍TLR9、DAI、DDX41、AIM2、IFI16、cGAS等常见DNA感受器的信号通路及其在畜禽抗感染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猪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的结构特征及其在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从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克隆猪RIG-Ⅰ全长cDNA,进一步构建猪RIG-Ⅰ全长及不同区域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IFN-βⅠ、RF3和NF-κB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猪RIG-Ⅰ在诱导I型干扰素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猪RIG-Ⅰ开放读码框全长为2 832 bp,编码943个氨基酸,与鸭嘴兽、大鼠、小鼠、猴、黑猩猩、人、马和牛RIG-Ⅰ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53.2%~83.2%。猪RIG-Ⅰ超表达能显著激活转录因子IRF3和NF-κB,并诱导IFN-β的产生。缺失猪RIG-Ⅰ的CARD区不仅不能激活下游信号,而且还负调控poly(Ⅰ:C)诱导IFN-β的能力。结果提示RIG-Ⅰ是猪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一个模式识别受体,在I型干扰素诱导的信号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获悉,丁铲研究员领衔的水禽病毒病研究团队研究发现:鸡的重要天然免疫分子感染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在鸡抗核糖核酸(RNA)病毒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揭示了鸡细胞中存在一条新的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不仅填补了该项研究领域的国际空白,而且推翻了关于MDA5不能通过STING诱导干扰素的陈旧观点。  相似文献   

7.
在病毒侵染机体的过程中,机体的多数组织器官可以高效产生干扰素。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能够有效识别病毒侵染机体过程中的相关模式分子(例如病毒复制中间产物双链RNA)的细胞受体是产生干扰素的主要感受器,这些细胞受体(例如Toll样受体和RIG-Ⅰ样受体)能够诱发一系列的信号级联反应,并且被激活的感受器可以启动干扰素相关基因的转录活性,从而产生特定的干扰素。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病毒能够倾向性地去激活特定的细胞感受器,并且产生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论文主要从Toll样受体和RIG-Ⅰ样受体的结构入手,讨论宿主细胞模式受体在干扰素抗病毒过程中行使的功能,并简单介绍干扰素在抗病毒过程中的信号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是导致许多哺乳动物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它的入侵会导致宿主细胞抗病毒状态的建立,如病毒核酸与RIG-Ⅰ、MDA5、LGP2、dsRNA依赖的蛋白激酶及NLR炎症小体作用,导致IFN的分泌和细胞焦亡等;非结构蛋白NSP4会激活NF-κB信号通路。但轮状病毒也进化出多种策略来对抗宿主的天然免疫,其中以非结构蛋白1(NSP1)研究较多,NSP1可抑制STAT-Y701磷酸化,降解干扰素调节因子、MAVS和β-TrCP等,进而阻止IFN-β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VP3降解MAVS,拮抗OAS/RNase L通路激活阻止宿主细胞对病毒RNA的应答;VP2、NSP2、NSP3也发挥了一定拮抗天然免疫的作用。论文主要对轮状病毒各蛋白调控宿主天然免疫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轮状病毒感染防控、新型疫苗研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究宿主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10,PDCD10)通过抑制Ⅰ型干扰素表达进而促进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复制。首先,本研究验证了过表达和沉默PDCD10对FMDV复制的影响,接着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究PDCD10对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探究PDCD10对Ⅰ型干扰素通路下游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ISGs)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PDCD10显著促进FMDV的复制,沉默PDCD10显著抑制FMDV的复制。与对照相比,过表达PDCD10后感染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的细胞培养液上清液显著促进FMDV复制,进一步,PDCD10显著抑制SeV诱导的IFN-β启动子以及NF-κB的激活且呈剂量依赖性,并且PDCD10负调控Ⅰ型干扰素通路信号分子转录,最后还发现PDCD10负调控Ⅰ型干扰素下游ISGs转录。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PDCD10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0.
家禽的天然免疫应答在抵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作为细胞质内一类识别病毒双链RNA的模式识别受体,与天然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它可通过RNA配体结合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监测细胞质中的病毒RNA,此过程激活了RIG-Ⅰ及下游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最终导致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7)和核因子κB(NF-κB)活化,诱导产生Ⅰ型干扰素等免疫细胞因子,进而使细胞做出相应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但由于鸡体内缺乏RIG-Ⅰ基因,目前大多将鸭源或鹅源RIG-Ⅰ基因转染鸡成纤维母细胞(DF-1)研究RIG-Ⅰ基因在鸡感染禽类病毒时是否具有免疫功能。文章介绍了RIG-Ⅰ在家禽体内的表达及其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并简述了RIG-Ⅰ在家禽体内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概况,为抑制家禽病毒的感染和免疫系统研究,以及研制新型抗病毒疫苗或免疫佐剂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天然免疫系统在识别病原和激发获得性免疫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目前已知的天然免疫受体主要包括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视黄酸诱导基因-Ⅰ样解旋酶受体(retinoid acid-inducible gene-Ⅰ(RIG-Ⅰ)-likereceptors,RLR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oligomerizationdomain(NOD)-likereceptors,NLRs)、C型凝集素样受体(C-typelectinreceptors,CLRs)以及DNA识别受体。其中,释放到胞内的病原核酸(RNA和DNA)作为一种重要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能被多种天然免疫受体识别。参与识别DNA的受体主要包括TLR9、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γ-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6,IFI16)、DNA依赖的干扰素调节因子激活物(DNA-dependent activator of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s,DAI)、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及最近发现的环鸟苷一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cGAS)等,这些受体能激活I型干扰素途径早已被人熟知。近年来随着对DNA受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其参与机体抗病毒应答分子机制的认识更为深刻。本文主要对DNA识别受体的种类、DNA诱导的信号通路类型、cGAS-STING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受体间的互作及对疾病的防御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Toll样受体(TLR)是一类Ⅰ型跨膜糖蛋白模式识别受体,其通过识别病原体,激活天然免疫,可诱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LR与禽类细菌感染密切相关。文章就TLR的结构、信号转导机制、识别细菌的分子机制及其与禽类细菌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为以后应用TLR预防和诊断禽类传染性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是α-疱疹病毒亚科,水泡病毒属成员,主要引起猫的病毒性鼻气管炎。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是IFN-Ⅰ抗病毒信号通路的靶基因,也是该通路的负调控因子在宿主细胞激活抗病毒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发表于《Veterinary Microbiology》的一项研究阐明了miR-101靶向SOCS5基因,显著增强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信号,促进Ⅰ型干扰素的产生,揭示了抑制猫疱疹病毒复制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家禽的天然免疫应答在抵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作为细胞质内一类识别病毒双链RNA的模式识别受体,与天然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它可通过RNA配体结合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监测细胞质中的病毒RNA,此过程激活了RIG-Ⅰ及下游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最终导致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7)和核因子κB (NF-κB)活化,诱导产生Ⅰ型干扰素等免疫细胞因子,进而使细胞做出相应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但由于鸡体内缺乏RIG-Ⅰ基因,目前大多将鸭源或鹅源RIG-Ⅰ基因转染鸡成纤维母细胞(DF-1)研究RIG-Ⅰ基因在鸡感染禽类病毒时是否具有免疫功能。文章介绍了RIG-Ⅰ在家禽体内的表达及其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并简述了RIG-Ⅰ在家禽体内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概况,为抑制家禽病毒的感染和免疫系统研究,以及研制新型抗病毒疫苗或免疫佐剂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oll样受体(TLRs)是最早发现的哺乳动物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家族,也是研究最广泛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其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免疫生物学内涵。TLRs和其他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可以激活细胞信号通路,产生各种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Ⅰ型干扰素(IFNs),从而迅速触发一系列抗微生物免疫反应。文章主要讨论家禽TLR5基本结构特点、信号通路及其抗感染作用,以为家禽TLR5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1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给全球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主要的抗病毒细胞因子,被认为是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桥梁。PRRSV可以通过其编码蛋白来抑制干扰素的产生和阻碍干扰素激活的抗病毒信号通路,从而造成PRRSV在猪体内持续性感染。论文主要对PRRSV基因组、干扰素产生的信号通路和PRRSV抑制干扰素产生的机理进行综述。通过了解PRRSV和机体天然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深入认识PRRSV的致病机理,并为PRRSV的疫苗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动物疫病.口蹄疫病毒有多种机制对抗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在这个过程中病毒的前导蛋白酶(Lpro)发挥了关键作用.Lpro可切断宿主细胞帽子依赖性的蛋白翻译,抑制干扰素蛋白的合成;Lpro通过破坏核转录因子-κB (NF-κB)的完整性或减少干扰素调节因子3/7(IRF3/7)的表达,从而抑制IFN mRNA的产生;Lpro还会参与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TANK结合激酶1(TBK1)、TNF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和TRAF6的去泛素化,从而影响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是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STING中重要的衔接蛋白,它能够识别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鸟苷-腺苷(c GAMP),激活I型干扰素(IFN-I)的表达。为了制备猪STING(pSTING)多克隆抗体(ppSTING)并对其初步应用,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pSTING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pSTING,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经IPTG诱导后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GSTpSTING蛋白(rpSTING)的表达;利用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方法纯化rpSTING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ppSTING,经Protein G亲和层析介质纯化后分别采用SDS-PAGE鉴定纯化的ppSTING。结果显示rpSTING以可溶形式表达,分子质量约为52.5 ku。SDS-PAGE结果显示,制备的ppSTING包含重、轻链且纯度较好。将ppSTING分别应用于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外源表达及CRL-2843细胞中内源表达的pSTING;将其应用于Co-IP试验检测ppSTING与外源表达pSTING的相互作用;将其应用于激光共聚焦试验检测cGAMP刺激后的PK-15细胞中内源表达的pSTING与AP-1在该细胞中的共定位;将其应用于western blot检测ASFV感染后PAMs中的pSTING蛋白。Western blot和IFA结果显示,制备的ppSTING能特异性地识别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及CRL-2843细胞中内源表达的pSTING蛋白;Co-IP结果显示,ppSTING与pSTING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试验结果显示,ppSTING可用于检测PK-15中内源表达的pSTING蛋白且在cGAMP刺激后的PK-15细胞中的pSTING能够与AP-1定位于高尔基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pSTING能够与未感染ASFV的PAMs中内源表达的pSTING蛋白反应,且在ASFV感染PAMs 24 h后pSTING蛋白的表达量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了ppSTING并且证实其可以用于宿主天然免疫方面的应用研究。本研究为探究pSTING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及cGAS-STING信号通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一种全球分布的α冠状病毒,能引起仔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一旦暴发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病毒感染期间,Ⅰ型干扰素(type Ⅰ interferon,IFN-Ⅰ)是先天性抗病毒反应的关键介质。大多数冠状病毒通过限制IFN的产生和IFN应答的激活而产生一些策略以规避IFN应答。然而,PEDV颉颃IFN抗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猪感染PEDV后,机体的先天免疫不能有效抵抗PEDV的侵害,PEDV通过限制或阻断IFN的功能和隐藏自身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两种途径逃逸宿主先天免疫。在此过程中,PEDV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及一些蛋白酶起到了关键作用,核衣壳(nucleocapsid,N)蛋白能抑制IFN-Ⅰ的产生,协助病毒逃避机体的抗病毒天然免疫,木瓜样蛋白酶通过去泛素化酶活性阻断天然免疫信号通路,PEDV也可通过阻断双链核糖核酸(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导IFN-Ⅰ的产生,以逃避宿主的先天免疫。这些研究为深入了解IFN在PED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PEDV逃避IFN抗病毒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与宿主先天性免疫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PEDV的防治及PEDV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RIG-Ⅰ样受体(RIG-Ⅰlike receptors,RLRs)是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胞浆中的病毒核酸,诱导干扰素和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对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体有效的抗病毒免疫反应的特点是能够产生高水平的细胞因子和众多抗病毒效应基因的广泛激活,否则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从而导致持续性感染;但过度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对宿主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