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定与项目区选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基于GIS和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指数,并以耦合协调度模型统筹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从而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区域,在此基础上通过冷热点分析遴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较为适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建设区、重点建设区、全面整治建设区和不宜建设区的面积分别为27 004.83、17 040.40、4 361.16、5 761.55 hm2。其中优先建设区应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安全高效现代农业,重点建设区以整治项目为依托提升利用效率和效益,全面整治建设区以优化耕地布局和提升潜力为主,不宜建设区应注重修复提升地力、增强防灾抗灾能力。通过冷热点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的联系模式,实现了快速识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结合研究区实际遴选了1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同时,基于障碍度模型诊断识别各项目区的主要障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各项目区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2.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优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热点分析理论,优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难易程度中基本具备级别所占面积最大,耕地面积为33 731.8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2.27%。根据农田建设难易程度,选取了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涉及新村镇、城关乡、观音寺镇、梨河镇、八千乡和辛店镇等6个乡镇,可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 455.87 hm2。研究方法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标准农田生态位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生态位理论,将生态位模型和指标偏离度思想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生态位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对象,从准则层和指标层对制约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新郑市障碍度在0.5以下的耕地总面积为22 741.14 hm2,占研究区域耕地总面积的41.98%;障碍度在[0.51,0.65]之间的耕地总面积为22 493.79 hm2,占研究区域耕地总面积的41.53%;障碍度大于0.65的耕地总面积为8 933.01 hm2,占研究区域耕地总面积的16.49%。总体来看,新郑市耕地整体自然禀赋条件较好,障碍度不高。制约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部分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和土壤污染指数偏高。利用该模型获取了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障碍因子的空间分布信息,与实地调查分析结果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既克服了目前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中主观赋权的局限性,又以最适生态位值代替指标偏离度模型中的100%值,为指标偏离度模型中100%值的确定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和科学依据,弥补了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的不足,为障碍因子诊断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生态位理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基于田块尺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形态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高标准农田工程布局、结构具有自身特殊性以及相较于一般农田具有空间形态上的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农田田块尺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评价出发点,从田块规模、田块形态、农田道路、灌排设施和农田防护等方面构建了一套高标准农田建设合规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布尔型赋值方式和短板原理综合评价高标准田块建设的质量和状况,并以吉林省松原市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进行试验实证。研究表明:从农田建设规范的内涵出发,构建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测度不同维度和不同方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提出的方法体系可进一步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短板,为下一步改进工程措施和提高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依据;试验区契合与不契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田块分别占总面积的78.2%和11.8%。  相似文献   

5.
基于TOPSIS和热点分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护优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合理规划建设时序和空间布局是科学、高效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提。以河北省涿州市为研究区,按照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的基本要求,构建了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规则网格为评价单元,基于TOPSIS模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计算,并采用热点分析方法划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级优先区、二级优先区和不宜建设区。研究结果表明:涿州市中部和西南部区域耕地立地条件较优,基础设施较好,适宜建设高标准农田,列入一级优先建设区和二级优先建设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8.4%和31.8%;西部和东部部分乡镇不宜建设高标准农田。研究结果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选择提供指导,为下一步的整治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河北省涿州市为研究区,从耕地的立地条件、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生态保护4方面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值,综合计算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并采用物元模型对各评价条件进行综合关联度计算,结合限制因素组合法,对各限制因素进行等级划分和个数组合,通过建设条件和限制因素两方面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研究结果表明:涿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整体较好,其中优先划入区、适宜调入区、重点整治区、后备调控区面积比例分别为17.58%、48.60%、32.70%、1.12%,且优先划入区主要分布在码头镇、刁窝乡、豆庄乡北部以及松林店镇,适宜调入区主要分布在百尺竿镇东部、东城坊镇、义和庄乡西部、刁窝乡以及涿州市南部大部分地区,重点整治区分布在百尺竿镇、东城坊镇以及义和庄乡东部地区,呈现明显的聚集状态,后备调控区分布较少,零散分布于研究区内。研究结果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区合理划定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萌 《南方农机》2022,(1):81-83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有力保障我国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必将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笔者以富平县LJ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从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结果表明: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  相似文献   

8.
华北平原农田耕作便利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作便利是表征农田综合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准确反映现代农业发展对耕作便利条件的要求,基于农业机械效率视角界定农田耕作便利度,进而构建定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在华北平原项目区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界定的耕作便利度强化了农业机械耕作效率的影响,包括田间作业效率和机械通行效率两方面。明确了机械化耕作背景下的连片度、耕作距离和田间道路通达度3个关键指标的内涵与快速获取方法,为准确评价耕作便利度奠定了基础。耕作便利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82.41%的耕地处于非常便利和比较便利的级别,平均地块面积大,集中连片且交通便利,是发展高效农业、推广机械化耕作的适宜区域;一般便利和不便利级别的田块平均面积较小,分布分散且远离居民点,机械耕作效率较低,不利于发挥规模效益。该研究可为耕地质量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农机具之友》2012,(1):49-50
2011年度,东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紧紧围绕省市目标要求,以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典型为重点,立足高标准,坚持快节奏,努力提升项目区形象。一年来,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320万元。项目涉及安丰镇东光、同明2个行政村,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截至2011年12月底,基本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工程结算审计,拨付工程款8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优化农田空间布局,改善耕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而科学合理地划定建设区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环节。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构建了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价指标赋权。再结合理想点逼近法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及时序提出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耕地整体质量较好,且在空间分布上体现出了较强的正相关性;利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可将耕地分为4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  相似文献   

11.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属于耕地质量等级总体偏低的省份,亟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阐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结合项目建设的内容和工作实际,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疆农机化》2013,(6):39-39
2013年12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高标;住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规模经营,为推动土地流转提供有利条件。业内人士分析,《规划》提出的政策目标将为国内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力,农业科技、农田灌溉及农机制造企业将获得利好.  相似文献   

13.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其项目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提升。然而,当前贵州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区域内布局不合理、项目管理不到位、风险把控不严等突出问题依然严峻。本文将结合实际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的改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杰 《河北农机》2023,(21):112-114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地区的规划建设内容和建成后的效益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黄泛平原区由于盐碱、沙化土地较多,农田易旱易涝,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一定特殊性。本文以江苏省北部沛县鹿楼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研究黄泛平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做法和建设内容,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学前瞻规划、推广高效节水农田、提升耕地质量、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供思路,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何金钊 《河北农机》2023,(4):121-12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是粮食种植的基础。为了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特别需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其建设工作提供保障。本文首先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的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实施策略,包括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高标准农田项目准备、加强建设质量的管理以及强化数字化平台应用。旨在可以通过项目管理措施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小农水)建设项目的开展,建立一种新的小农水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模式势在必行。以江西省分宜县2011年小农水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建立了层次分析分配模型及确定了评价各指标、然后,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再建立各层次指标之间以及与评价等级之间的判断矩阵,并通过层次分析法6.0软件对判断矩阵的隶属度进行层次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评价等级为良,与当前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该方法可用,从而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了小农水建设项目工程后评价领域。  相似文献   

17.
基于TOPSIS和BP神经网络的高标准农田综合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我国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标准农田的识别是建设前选址和建设后评价的基础。本文以耕地图斑为基本单元,融合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从本底条件、空间形态、建设水平、生态防护等方面,构建农田综合质量多特性表征体系,采用逼近理想点排序法(TOPSIS)进行初步评价,再以人机交互的方式选取各质量等级农田的真值样本,进一步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修正各特性权值,得到农田综合质量的精确评价结果,实现高标准农田识别。以吉林省大安市为研究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特性表征体系的农田综合质量评价方法精度达到96%以上;研究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耕地集中连片、道路通达、生态防护良好、具有农业现代化生产优势的东北部、中北部、西北部边缘和部分南部区域;当地已备案的高标准农田和未备案、有潜力的高质量农田区域均得到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水土资源是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沿海地区水土资源面临日益严峻的质与量的问题,深入了解沿海地区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评估影响沿海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的障碍因素,指导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南通沿海地区4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性筛选评价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南通沿海地区的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基于障碍度模型,对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1)南通市各沿海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水平较佳,南通市区、如东县、海安县、海门市综合指数在0.45~0.60区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合理;而启东市综合指数在0.30~0.45区间,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水平处于平衡状态。(2)各子系统对南通市沿海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农业水土资源对南通市沿海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效果(33.30%~56.62%)。(3)农田灌溉水资源效益是制约海安县、如东县和南通市区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提升的关键因子,耕地生产力是海门市和启东市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提升的关键因子。【结论】本研究成果可为指导江苏乃至...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2022,(5):53-54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牵头修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22)(以下简称《通则》)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负责人就《通则》进行了解读。1 《通则》的主要内容和突出特点1.1主要内容《通则》全文共8章105条,分别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建设区域等内容。《通则》设6个附录,3个规范性附录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体系、各区域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20.
陈桂兰  张旺  毛嘉伊 《节水灌溉》2024,(4):27-33+44
农田沟渠是农田的重要基础设施,种类繁多的农田沟渠能够承担蛙类等动物的保护和保育、净化水质、去除污染物和保护生态等功能。对农田沟渠进行评价是指导沟渠建设的重要支撑,然而,关于农田沟渠的评价研究还少见报道,尤其是运用生态恢复的概念和维度对农田沟渠进行系统评价尚有待检验和讨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农田沟渠生态恢复影响因子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农田沟渠生态环境修复的6个关键属性的影响因子在廊下镇全域土地整治农田沟渠中对应的指标参数,通过邀请9位专家对关键属性的权重进行排序,结果得到物理条件>免除威胁>结构多样性>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功能>外部交换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尝试探索,为农田沟渠生态恢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