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川麦9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优质白皮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20180001),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20210001)。根据国家、四川省区试数据和课题组多年多点试验数据,本文对川麦93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了分析,川麦93高产稳产、多抗、优质、大穗特性明显,是参加国家区试与省区试品种中穗粒数最多的品种。国家区试平均产量 5913.00?Kg/hm2,比对照川麦42增产4.3?%;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5786.10?Kg/667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16.89?%。川麦93兼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品质优、面粉白度高,适合制作酒曲、蛋糕、饼干等。  相似文献   

2.
垦香48是以武运粳21为母本、05-18为父本杂交,在F2代优选单株,经过连续7 a单株系统选择选育而成的香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条纹叶枯病、品质好、适应性强的特点。2016~2017年河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0 511.3 kg/h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4.3%;2017年河北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945.0 kg/h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3.5%。2017~2018年国家水稻京津唐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9 665.3 kg/hm2,较对照品种津原45增产3.9%;2019年国家水稻京津唐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634.2 kg/hm2,较对照品种津原45增产4.5%。该品种稻米品质达到了国家优质3级米标准。201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稻20180002);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044)。适宜在北京、天津、山东东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一季春稻...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品种“内麦866”系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川麦104”为母本、以“川08品32”为父本,2011年进行配组杂交,采用系谱法,在内江和马尔康两地历时6年9代选育而成。2018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84.95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8.31%。2019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5.62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67增产6.74%。2020年参加了四川省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7.19kg/667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0.46%。该品种穗层整齐、穗长方型,分蘖力中等,熟相好,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穗数21.70万穗/667m2,千粒重47.63g左右。2022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选育过程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皖宿1015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大豆所以徐豆18做母本,皖宿2156做父本有性杂交选育的夏大豆品种。2018~2019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片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64.69 kg/hm2,比对照增产5.46%。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16.94 kg/hm2,比对照增产3.49%,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48。适宜在山东中部、河北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雁育豆8号”由敦化市雁鸣湖种业专业农场于2011年以“合丰55”为母本,“吉育7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2018年,省区试平均产量2 866.0 kg/hm2,比对照品种“合02-69”增产9.9%,最高产量达3 626.67 kg/hm2;2018年,省生试平均产量2 720.8 kg/hm2,比对照品种“合02-69”增产9.6%,最高产量达3 264.0 kg/hm2。201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90016。雁育豆8号是早熟、高产大豆品种,生育期为116 d;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感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吉林省延边、白山、白城等大豆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龙粳42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龙丰11848为母本,系选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19~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联合体第二积温带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446.6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7.5%;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085.1kg/hm2,较对照品种龙稻5号增产7.9%。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优质、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22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鲁东丘陵地区小麦生育期内干旱缺水、低温冻害、倒春寒及干热风等灾害频发的生态环境,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所利用‘济麦22’为母本、自育品种‘烟2415’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水旱一体种植、平行优势选择、抗逆生态选择、水旱联合鉴定的系统方法,育成了水旱兼用、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烟农173’。2012-2014年山东省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982.2kg/hm2,较对照‘济麦22’增产6.17%;2014-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719.4kg/hm2,较对照‘济麦22’增产4.70%;2016年2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6005。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旱节水、抗寒、抗倒春寒、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籽粒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在山东、山西及河北等中高肥水及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育成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轻简化栽培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以优质籼稻两系不育系盐169S为母本、五山丝苗为父本,通过杂交配组育成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盐两优丝苗1号。该品种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矮秆多穗,全生育期128.8 d、株高114.7 cm、有效穗数273.8万/hm2、每穗总粒数187.4粒、结实率85.9%、千粒质量23.5 g。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试验,2年区试平均产量9.77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64%;稻米品质达《食用稻品种品质》3级优质米标准;2年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3.8、4.7。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0247),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育优质香型常规水稻品种,为优质香型水稻生产提供品种选择,满足市场对优质香型稻米的需求。【方法】广西万禾种业有限公司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利用优质水稻基础材料固优占、黄占以及田东香进行改良杂交,选育而成优质香型常规水稻品种万香九九,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21180号)。【结果】万香九九在2019年、2020年广西常规优质稻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6.65 t/hm2和6.32 t/hm2,比对照(柳沙油占202)分别增产4.23%和5.17%,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49 t/hm2,比对照增产4.70%;2020年晚稻参加广西常规优质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38 t/hm2,比对照增产5.14%,增产点占80%。糙米为浅棕色,米质达《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优质二等标准。【结论】优质香型常规水稻品种万香九九具有香味,米质优,高产稳产,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稻和晚稻种植,桂北稻作区作早稻或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昆山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和综合抗性强的小麦新品种(系),选择10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参照苏南地区强筋、中强筋小麦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方案,以产量、生育特性、抗逆性等性状为依据,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系)产量在4 779.0~6 568.5 kg/hm2之间,平均产量为5 838.5 kg/hm2,不同品种(系)间产量水平差异较为明显。镇麦12号、镇麦15和镇麦18产量高于6 000.0 kg/hm2,较对照镇麦10号分别高出9.78%、9.20%和7.52%,增产明显。其中,镇麦15产量较高且抗逆性最好,适宜在昆山市示范并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玉米新品种德禹201在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0 267.7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0.7%;在2017年生产试验中,5个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为9 659.3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8 956.8 kg/hm~2)增产7.8%,该品种适合在吉林省玉米极早熟区种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180003"。  相似文献   

12.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南油杂1号(代号03杂716)是用不育系南A7、恢复系98R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346.75kg/hm2,分别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6.9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0.44%,平均芥酸〈0.05%、硫苷21.5μmol/g(饼)、含油量42.15%;200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2009年参加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产量2507.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36%,平均芥酸含量为0、硫苷20.24μmol/g(饼)、含油量42.22%;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豫谷32 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回交转育的方法,以豫谷18 为轮回亲本选育而成的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春谷区),在东北春谷区组和西北春谷区早熟组产量分别为5 746.5 kg/hm2和6 016.5 kg/hm2,均较对照增产,居2年参试品种第2位;在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试验,平均产量为5 365.5 kg/hm2,较对照长农35增产8.76%,居2年参试品种第1位。2017年参加华北夏谷区组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5 314.5kg/hm2。2017年该品种在全国第十二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018年7月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编号:GPD谷子(2018)410130]。  相似文献   

15.
豫麦158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矮败核不育轮回选择技术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04)。2 a区试平均产量7 361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3.9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77.5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85%。2 a区试品质分析结果:湿面筋含量32.0%、31.3%,吸水率56.1%、53.8%,稳定时间5.8 min、8.8 min。综合抗病性好,抗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相对较轻。豫麦158的成功选育说明,矮败核不育轮回选择技术是选育优异小麦新品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华试99选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和优质地方种质材料为基础,通过筛选鉴定、杂交、辐射处理和定向培育,选育出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的高淀粉玉米自交系华自109,再与西南地区广泛使用的骨干玉米自交系18-599杂交,组配出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的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华试99。华试99属中熟杂交组合,在四川省区试中平均产量7870.5 kg/hm2,比对照川单13增产9.1%;在重庆市区试中平均产量8049 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4.95%;籽粒粗淀粉含量达76.8%,超过国家高淀粉玉米一级标准。该品种于2007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和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平坝、丘陵区种植,既可作为优质高淀粉工业原料,也可作为优质饲料和食品加工原料。  相似文献   

17.
为推广玉米新品种富尔2101,本文介绍了富尔2101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是富尔农艺公司以W015N为母本,以HL896-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2017年进行多点品比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2 558.82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平均增产7.2%。2018-2019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1 477.23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4.6%。2019年同时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中晚熟组春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588.94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8%。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26024)。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优质、抗病等特点,适宜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开农71是2003年以开农30为母本、开选016为父本进行杂交,2004-2011年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高油、高油酸、多抗等优点为一体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于2012-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直播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河南省夏直播花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 896 kg/hm2,其中2014年生产试验中开农71荚果产量5 274.60 kg/hm2,较对照豫花9327增产6.02%。2015年和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本文作者系统阐述了开农7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该品种是油食兼用型高油高油酸多抗花生新品种,近3年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品种来源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Syn-CD768为母本,SW89-3243为父本杂交,杂种F1再与川6415回交[(Syn-CD768/SW89-3243)F1//川6415]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抗条锈病和优质小麦新品种川麦43(川99-1522)。该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3)。  相似文献   

20.
冀糯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以早熟、耐旱水稻品种冀粳13号为母本,以丰产、优质糯稻品种冀糯1号为父本配组,通过有性杂交、定向选择和多点鉴定,选育而成的糯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粘性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耐旱、早熟等特性。2004~2005年国家区试,2 a平均产量为9 252.0 kg/hm2,较对照中作93增产8.2%;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887.5 kg/hm2,较对照中作93增产16.3%。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1~2级标准。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