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灌渠泥沙迁移特性及泥沙级配的沿程变化规律,找出减少渠道泥沙淤积的方法,保障灌区正常运行。【方法】通过对尊村灌区典型干渠高含沙水流实时监测采样,分析了悬移质泥沙沿程含沙量变化及级配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带入4个典型挟沙力公式,筛选出适合尊村灌区的挟沙力公式,进一步改进得到尊村灌区渠道挟沙力计算公式.同时,通过一干渠改造段实测数据,推求出一干渠冲淤平衡比降计算公式。【结果】不同粒径泥沙的输移特性不同,总干渠悬移质含沙量随来水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加,渠道淤积主要与粉粒和砂粒量有关,其中砂粒对来水含沙量的变化表现得最为敏感,而黏粒更多的被水流带走,渠道由非平衡输沙经冲刷、淤积达到冲淤平衡输沙的过程比较缓慢。同时沉沙池能有效地减小引水中砂粒量。二干渠末清淤修缮段依旧存在泥沙淤积问题,一干渠剩余未改造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增大比降。【结论】含沙量在2 kg/m3内时,一级站来水量在8 m3/s左右,渠道基本实现冲淤平衡。  相似文献   

2.
引水渠是一种常见的河道分流形式,由于主河道与引水渠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夹角,水流从分汊前主河道流入引水渠时必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其结果是有利于较多较粗的泥沙分入引水渠,导致渠道口门产生较为严重的淤积现象,而渠道口门淤积问题是决定引水工程是否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一维非恒定流水沙沙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水沙条件下引江济汉工程引水渠道口门泥沙淤积厚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糙率对口门淤积厚度的影响情况,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水流运动规律相吻合,可以为渠道引水防沙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长喉槽计算原理及几何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液体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讨论了长喉槽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采用边界层理论分析了水流流经长喉槽的水头损失,从而得到了计算长喉槽水位~流量关系的方法;通过对长喉槽运行机理的分析,采用动态二分副近法对长喉槽几何尺寸进行自动拟定,并应用C语言编写了计算长喉槽水位~流量叛乱 度及几何设计等的应用程序;将该部分应用程序与长喉槽CAD绘图软件相结合,实现了长喉槽计算、设计、绘图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库淤积问题,设计了一种正态漏斗排沙装置,在水槽中开展水流试验。对正态漏斗附近水流-泥沙进行欧拉两相流模拟,用水流试验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进而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流速、涡量和相浓度场。结果表明,漏斗内部流速梯度较大,泥沙相浓度等值线呈V型不对称分布,漏斗前缘、左后侧和右后侧出现大涡量区。与锥形漏斗对比,正态漏斗近壁面流速大,水流阻力小,3种边界条件下平均涡量减小25.8%~27.2%,出口泥沙相浓度增大15.2%~16.5%,具有降低能量耗散、显著提高排沙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武汉大学承担的“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明渠测流长喉槽结构优化及设计理论研究”成果 ,通过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组织的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该研究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分析对比了国内外现有的明渠量水设施和存在的问题 ,选取量水精度高、水头损失小的长喉槽作为研究对象。(2 )采用边界层理论分析计算长喉槽水力特性 ,除了考虑垂直收缩影响外 ,还增加侧向收缩影响 ,提高了计算精度 ,量水公式误差小于 1.5 %。(3)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实验 ,寻找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均较小的…  相似文献   

6.
镫口扬水灌区输水干渠来沙特性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蒙古镫口扬水灌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型灌区,近年来渠道泥沙淤积严重,严重影响灌区灌溉运行。【目的】探明水沙条件与渠道淤积之间的关系,保障灌区的正常运行,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方法】在取水口,通过对灌水期前后测定水位来确定淤积厚度以及对泵站进水口泥沙野外监测及采样分析,并测定了流速及流量,室内分析了泥沙颗粒级配及特性等,综合分析确定了取水口来沙特性。【结果】由于停泵时间长、水流含沙量高,第1和第4灌水期前,泵站进水口前泥沙淤积厚度最厚;同时,由于泵站运行的抽吸作用,进入总干渠的泥沙量也最多,近80%以上为粒径小于50μm的细砂,只有约20%为泥沙粒径大于50μm的粗砂。泵站运行流量越大,停水时取水口淤积厚度越小,进入渠道的泥沙越多。在来水来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水口淤积厚度受停泵时间影响,与停泵时长成正比;随着泵站的运行,在一定的含沙量下,存在一定的渠道不冲不淤临界流量。【结论】因此在缓减干渠淤积方面需要有特定的工程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支渠以下末级渠道流量量测精度高和水头损失小的要求,寻求不同量水槽与流量相匹配的适用条件。采用标准k-ε方程模型模拟不同流量情况下巴歇尔槽和长喉道槽内的水流水力特性,分析了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模拟精度、水面线、流速、流线及水头损失变化。结果表明:(1)巴歇尔槽和长喉道槽的流量模拟误差均在10%以内,但巴歇尔槽模拟精度整体优于长喉道槽,巴歇尔槽流量模拟精度随流量增加而增加,而长喉道槽模拟精度随流量增加而降低。(2)巴歇尔槽和长喉道槽均对上游渠道产生壅水作用,但相比于长喉道槽,巴歇尔槽内水面线降落比较平缓,导致同流量下巴歇尔槽水头损失小于长喉道槽。(3)由于巴歇尔槽喉道壅水作用明显,巴歇尔槽喉道内流速增大是产生水头损失的主要原因,而长喉道槽产生水头损失的主要原因为槽底部断面变化。因此,综合考虑下巴歇尔槽适合于渠道小流量量测,长喉道更适合渠道大流量量测。  相似文献   

8.
改善泵站前池运行工况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泵站运行中前池存在水流紊乱以及泥沙淤积等主要工程问题,提出:根据水源水位变幅大小,合理选取扩散角和底坡是前池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介绍了聊城市泵站建设及改造中对不同情况采用的改善前池工作条件的工程措施。实践证明:在扩散型前池中建成倒坡池底;泵站若是侧向引水或部分机组运行,设置纵向导流墙;如果引水渠渠底与进水池池底高程相差较大且前池又较短。在池底斜坡上修建横坎。都是改善池中水流扩散和减少泥沙淤积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引黄渠道断面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河三角洲淡水资源十分贫乏,95%以上的水资源需求量要依赖黄河供给,而黄河水资源泥沙含量高,造成引黄渠道泥沙大量淤积。通过对引黄渠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在保证渠道不被,中刷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渠道流速、加大渠道的挟沙能力。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泥沙对水泵过流部件磨蚀的影响,特别是泥沙磨蚀和空蚀的联合作用导致水泵过流部件的严重破坏。针对黄河二号离心泵在高含沙水流运行条件下磨蚀破坏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部位,结合多年抗磨蚀研究成果,分析了磨蚀的有关成因,提出了“避”、“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其中包括降低叶轮单级扬程,减小其相对水流速度;增加副叶片,降低密封间隙处水流的速度和压力;采用抗磨材质和抗磨涂层等。  相似文献   

11.
渠道过水断面快速准确测定是灌区量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常规渠道水量计量方法主要适用于水体清澈和渠道断面稳定情况。在高泥沙含量的输水渠道中,常规方法测量误差较大。针对上述问题,研发了一种渠道过水断面快速测定新设备,该设备能够真实、有效、快速测定渠道过水断面,能同时动态监测渠道水深和渠底淤积双项指标,适合多泥沙状态渠道过水断面的快速测量。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理解流经机翼形量水槽等短喉道量水槽的水流流态提供理论依据,并以期指导该类量水槽的设计与灌区应用,以大量试验观测为基础,采用能量和临界流方程理论推导出在理想状态下临界流发生的位置;用断面比能法分析了喉道内水流能量与流态的转换关系,并对过槽水流从流态上进行定性的讨论和总结。结果表明:对于平坡渠道机翼形量水槽而言,临界流发生在渠道侧向收缩达到极小值的断面(即喉口断面);分析得到5种情况下的3类过槽流态(缓流,临界流,急流)符合试验观测。若能控制量水槽的过流流态为急流,则可以取得较好的测流效果。  相似文献   

13.
闸墩式量水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渠道量水设施对灌区节水、实现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满足量水所要求的条件下,应优先选用水工建筑物量水.针对闸墩兼作量水槽并能结合闸门以实现联合测流的要求,提出一种闸墩式量水槽.选择8种收缩比和3种槽长在矩形渠道中进行了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无量纲教Kc/Kc和H/Bc高度相关,根据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得出的流量公式简明实用,自由出流时流量计算最大相对误差3.59%.闸墩式量水槽临界淹没度可达0.91,增加量水槽长度会增大相应量水槽的临界淹没度.控制收缩比为0.49~0.65时可得到较好的量水效果.  相似文献   

14.
PXF-Ⅰ型旋缝式雾化喷头(见附图)是一种新型的漫射式喷头。它具有离心式和缝隙式喷头的特点,仅有内芯和外套两个零件组成,结构简单,现将工作原理和理论研究浅析如下: 一、工作原理当压力水(2公斤力/厘米~2左右)进入喷头后,经内芯上的两条螺旋槽流入喷腔,由于喷腔中内芯为倒锥形,所以喷腔呈环形收缩流道,使螺旋槽出来的水流一方面具有环量,另方面又在环形收缩流道内作加速旋涡运动,最后经内芯和外套形成的环缝与  相似文献   

15.
量水设施作为灌区灌溉管理工作的基础性设施,其水力特性的研究是灌区量水的基础工作。基于FLUENT 6.3软件,采用VOF方法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弧角梯形渠道无喉道量水槽过槽水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不同工况下的流速分布、水面线、水头损失等水力特性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关的流量计算公式,与渠道流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收缩比为0.57~0.74时,该数值方法能够在4.985 3~33.597 6 m3/s较大流量范围内测流,准确度较高,可为灌区渠系编制用水计划和调整供配水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沉积物在引水渠中积聚,对供水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渠首设计分流排沙系统,可提升用水效率。根据黄河宁夏某河段实测资料,采用二维数值模拟,基于MIKE 21软件构建黄河宁夏某河段二维水动力模型和泥沙模型,模拟两种不同工况下渠内含沙量。研究结果表明,引水渠改变了河流水动力学要素平衡状态,直接引水渠(工况1)水流动力轴线向凹岸摆动了46.6 m,渠道平均含沙量为0.6 kg/m3,最大含沙量为0.89 kg/m3;减沙引水渠(工况2)水流动力轴线向凹岸摆动了62.6 m,渠首流速居于0.2~0.4 m/s,渠道平均含沙量为0.2 kg/m3,最大含沙量为0.6 kg/m3。工况2渠内含沙量各位置均低于工况1,工况2可有效降低渠内泥沙沉积。因此,工况2渠首设计方式可改善引水渠泥沙沉积问题,提升取水系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7.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位山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池渠泥沙淤积严重,处理困难;工程配套率低,渠道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不高;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就灌区节水改造规模、水沙优化调度模式,田间工程配套模式与节水灌溉技术,适宜的井渠结合形式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渠底涡管螺旋流排沙是利用涡管内产生的螺旋流排除渠道中来沙的一种泥沙处理技术。渠底涡管排沙的机理是水沙的惯性作用和边界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在涡管内水流沿管方向运动,同时受到渠道水流纵向流速的影响,在涡管内形成既有纵向流速又有横向流速的水流运动,从而形成螺旋流。为对渠底螺旋流形成及流速结构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渠底螺旋流形成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已有的试验资料对渠底涡管内螺旋流横向流速分布进行分析计算,然后讨论了不同流量不同底坡对流速分布的影响,得出了关于渠底螺旋流的规律性结论。  相似文献   

19.
当渠道中的水流切向冲入涡管时产生的螺旋流会把落入涡管中的推移质泥沙颗粒卷扬起来,形成悬移质,而水流输送悬移质的能力远大于输送推移质的能力。作者利用此原理进行了水电站引水渠道上的涡管排沙设计,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可行,排沙率高,造价低廉,有推广价值。文章介绍了涡管排沙的原理、实验结果、设计要点以及实例。  相似文献   

20.
2004-2010年黄河干流汛前水库群联合调度、人工异重流塑造进行了7次,小浪底水库各年份异重流排沙比相差很大,排沙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深入分析,得出小浪底水库入库水沙、悬沙细颗粒含量、河堤站水沙变化以及三门峡水库调度与潼关来水组成等因素对水库异重流排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入库水沙对小浪底水库异重流塑造起着关键作用;②在异重流塑造期间,入库沙量中细颗粒泥沙含量越高,异重流排沙比就会越大。随着异重流排沙比的增加,分组沙的排沙比也在增大,细颗粒泥沙增加幅度最大;③三门峡水库在下泄大流量清水的过程中,河堤以上河段是冲刷的;在敞泄排沙的过程中,河堤以上河段有冲有淤,在实际操作时可适当控制三门峡出库高含沙水流,来减少河堤以上河段的淤积,提高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