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付碧 《四川蚕业》2012,40(3):32-33
<正>上蔟是养蚕生产中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蔟具是蚕儿吐丝营茧的场所,其结构是否符合营造优质上等茧,是直接影响茧质好坏的重要条件。纸板方格蔟具有结构合理,有均匀合适的营茧位置;蔟室空间利用率高,利于提高蚕茧解舒;蔟材坚固耐用,便于多次使用;上蔟和采茧方便,利于提高工效等特性,能提高上茧率,增加出丝量,提高解舒率,方便采茧,是当前各蚕区较为普遍使用的蔟具。推广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根据金湖县多年推广使用方格蔟经验,通过对方格蔟使用方式的对比调查,方格蔟室外结茧对鲜茧含水率、干壳量、蚕茧上茧率、蚕茧解舒率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实践证明,方格蔟室外上蔟结茧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提升蚕茧质量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原种蚕熟蚕时采用花蔟、方格蔟、塑料折蔟等不同蔟具上蔟,以观察熟蚕吐丝结茧化蛹后种茧质量变化.结果:无论是千克茧粒数、茧层率还是死笼率、双宫茧率,方格蔟均优于花蔟和塑料折蔟.  相似文献   

4.
方格蔟自动采茧机对纸板方格蔟进行采茧时,电磁采摘器需遍历整个方格蔟,由于方格蔟中存在较多的未营茧空格,还有部分黄斑茧等下茧,造成方格蔟采茧机遍历无效路径长、采茧效率低.为了提高方格蔟采茧机的采茧速度和采茧效率,实现采茧机的选择性高效采茧,对基于最大最小蚁群算法的信息素更新方式和状态转移概率函数进行改进并应用于方格蔟采茧机采茧路径优化,使采茧路径和时间更短.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营茧率的方格蔟,采用改进的最大最小蚁群算法较最大最小蚁群算法的采茧效率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当营茧率在75%~90%时,采茧路径节约率为3.8%~4.1%,时间节省率为10.0%~12.8%.  相似文献   

5.
比较塑料折蔟上蔟与传统竹花蔟上蔟对蚕茧产质量和上蔟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塑料折蔟上蔟时间和采茧时间比竹花蔟节省32.36%和68.43%;两种蔟具对总茧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无显著影响;但竹花蔟的上茧量较塑料折蔟高30.07%,而下茧量和双宫茧量则分别比塑料折蔟少63.22%和36.38%。  相似文献   

6.
<正>推广先进的上蔟工具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措施。采用方格蔟上蔟结茧,是发展“一优二高”农业的先进技术之一,是提高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湖州市是浙江省蚕茧重点产区之一,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提高蚕茧的质量,在1981年下昂乡试点的基础上,经过十年探索,于199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方格蔟上蔟技术,至1994年已推广到三县(德清、长兴、安吉)一市(湖州市区)的59个乡(镇)、852个村。使用方格蔟2743.58万片,1994年全市共生产方格蔟茧12120.5吨,其中组合收购茧量7239.04吨。1994  相似文献   

7.
徐新权 《中国蚕业》2001,22(2):31-32
影响蚕茧质量优劣的因素除了蚕品种、饲养技术外,主要决定于上蔟结茧这一关键环节,而蔟具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推广方格蔟上蔟结茧,并采取科学的使用方法和蔟中管理技术,是提高蚕茧质量最直接有效的实用技术.为此,贸工农一体化的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于1997年提出了大力推广方格蔟营茧技术,实施蚕茧品牌战略.经过3年的着力实施,蚕茧质量和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有力地促进了淳安蚕桑的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采茧时间对蚕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茧是丝绸工业的基础,针对目前蚕茧收购流通市场秩序混乱,农民采摘销售毛脚茧盛行的情况,对不同采茧时间的蚕茧质量和缫丝成绩进行了试验、测定和比对,结果表明:上蔟后48 h采茧,当日无化蛹茧;上蔟后72 h采茧,当日化蛹率26%.上蔟后120 h(5 d)调查上蔟后48、72 h所采蚕茧的情况,上蔟后48 h所采蚕茧有出血蛹8%,内印茧6%,死笼茧3%;上蔟后72 h所采蚕茧有出血蛹3%,内印茧1%.上蔟后48 h所采蚕茧的解舒率、解舒丝长、茧丝长、茧丝量最低,光折最高,随着采茧时间的延迟,各项指标逐步提高,以上蔟后120 h所采蚕茧的丝质成绩最好;因此,采茧时间至少要在蚕上蔟后120 h.如过早采茧特别是采毛脚茧,会导致蚕茧茧质受损、蚕丝品位大幅下降,造成优质茧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胡家乐 《北方蚕业》2000,21(3):53-53
方格蔟室外营茧,就是利用熟蚕有避光性的原理,在室外大棚内预桂,在室外结茧的方法.这是我县蚕业工作者近年来总结探索出的实用技术,它具有省时、省工、提高茧质等优点,1999年,全县推广55万片,预计2000年全县推广将达150万片.各地在推广这项新技术时,一定要把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松  林小芬 《中国蚕业》2001,22(2):32-32
自1995年开始,我们在如东掘西原蚕区尝试使用方格蔟作为上蔟工具;2000年春季又在泰兴、苏南的4个原蚕区推广使用.实践证明,种茧育中使用方格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结茧蚕的发生,增加横营茧降低死笼率,有利于种茧保护,较其它蔟具能显著提高茧产量、公斤茧制种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蔟中环境对872结茧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仕叶  詹永发 《蚕学通讯》2000,20(3):9-10,13
872品种是中国蚕研所育成的日×日杂交固定原种,它与871对交繁育的一代杂交种是全国推广的春、秋兼用二化性多丝量品种,深受广大蚕农的喜爱。我所自1999年引进繁育推广以来,发现872于五龄老熟上蔟后,普遍存在着不结茧蚕现象,且数量偏大。为此,笔者于2000年春季,对该品种发生不结茧蚕的原因进行了试验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材料 中国蚕研所培育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引进繁育生产的桑蚕872原种,蔟具为16峰普通塑料折蔟。1.2 试验地点 贵州省蚕研所桑蚕良种繁育推广科育种蚕房。1.3 试验方法 蚕…  相似文献   

12.
纸板方格蔟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上蔟工具,具有结构合理,上茧率高,茧质好,解舒好等优点,深受蚕农欢迎,近年来在蚕区得到大力推广,有效地提高了蚕茧质量。原蚕区种茧育使用方格蔟作为上蔟工具避免了以前用草笼等作为上蔟工具不结茧蚕多,死笼高等问题。1方格蔟的扎制目前使用的方格  相似文献   

13.
陈智勇  孙永明 《蚕学通讯》2003,23(4):24-24,29
自动旋转蔟是由自动旋转蔟架和优质纸板制成的长 54cm、宽 38cm ,长 1 3格、宽 1 2格 1 56个作茧方格的蔟片组成 ,它是目前最先进的蔟具和上蔟方式。1 使用自动旋转蔟的优点①自动旋转蔟具有上茧率高、下脚茧少、结茧率高、茧质优、茧价高、效益好的优点。与草笼比 ,双官茧少 2 .33% ,柴印少 0 .3% ,血茧少 0 .4 5%、不结茧蚕少 1 .2 %、产茧量高 1 .2 %、下脚茧少 3.0 8%、正茧率高 4 .2 9% ;加上方格蔟茧质优 ,茧站每公斤补助 1 .0 0元 ,按单产 30kg计算 ,用自动旋转蔟每张种可增收 4 1 .58元。②用自动旋转蔟可省工、省料、节省蔟具成本…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金属槽蔟及花蔟上蔟的蚕茧茧质及丝质的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蔟具对茧丝质的影响。试验证明:蔟具和蔟中环境对茧质丝质有明显影响,导致某些性状差异显著。生产上通过选择优良蔟具,加强蔟中管理等改善营茧环境,可提高茧质,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5.
原蚕蔟中管理易出现的失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蚕上蔟管理对熟蚕结茧率和良蛹率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原蚕上蔟及蔟中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和如何加强蔟中管理,提高结茧率和良蛹率等谈一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方格蔟供蚕上蔟作茧,具有省力、清洁、上蔟率高等优点,为加快其推广普及率,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蔟室蔟具准备、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采茧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7.
张定  丰培 《蚕桑通报》2006,37(2):68-68
蚕茧优质高产的标准是:结茧率高、茧形大、茧质好.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出现:(1)结茧率低,一般张种虽有卵25000粒,但从蚕卵孵化、蚕的饲养到上蔟结茧,由于在饲养过程中病害、鼠害及人为等因素,最后收获蚕茧不足20000粒,损失率高达25%左右.(2)蚕茧小:由于营养不良,环境不适或技术操作不当而造成1000粒/kg以上的特小茧.(3)茧质差:蔟具落后,上蔟方法不当及蔟室环境不适宜等因素对茧层率、上茧率及解舒率等都有影响,从而使茧质变差.因此,要获得优质高产蚕茧,必须做到以下"三好".  相似文献   

18.
秦凌波 《蚕学通讯》2001,21(3):18-19
1 优良蚕蔟应具备的条件营茧位置多 ,分布均匀、疏密适当 ;多结横营茧 ,茧色白净 ,无污染 ,上茧率高 ;蔟中空气流畅 ,易于排湿 ,能提高解舒率 ,改善茧质 ;体积小 ,便于贮藏保管 ,成本低 ,能多次利用 ;上蔟和采茧方便 ,又便于蔟的消毒。2 方格蔟片的规格每只蔟片纵 1 3格 ,横 1 2格 ,共有 1 56格 ,每个孔格大小为 4.5× 3× 3厘米。蔟片边框是用 6层牛皮纸胶合而成 ;边框宽39 .3厘米 ,长 54 .5厘米 ,高 3.1厘米 ,蔟片使用时张开成长方形 ,用后可折叠收拢。3 方格蔟上蔟的好处提高蚕茧质量是丝绸行业生存发展和蚕农增收致富的关键 ,普及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蔟具和上蔟环境下 ,上蔟后第 3 d(完成结茧 )至 7d(完全化蛹茧 )蔟中蚕茧水分含量及茧层含水率动态变化的测量分析 ,研究了蔟具和上蔟环境影响蚕茧解舒率的内部机理 ,并探讨了早采茧、出售毛脚茧对茧质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茧迟早与蚕茧质量、售茧收入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政策上,技术上引导蚕农适时采茧是一项提高茧质,提高蚕农养蚕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为了给确定采茧最佳时期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蚕吐丝完毕到全化蛹这段时期,对采茧迟早与茧质、售茧收入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