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猪群咬尾症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邦才 《猪业科学》2017,34(3):133-135
猪场猪群发生咬尾症,不仅影响猪的形态、生长性能,尾根伤口能继发感染,引起脊柱化脓、骨髓炎,影响胴体在屠宰场的评级,严重者导致猪只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洞口县开展对猪群咬尾症调查,调查652个规模化猪场,存栏猪39 944头,发生猪群咬尾症猪782头,发生率1.96%,死亡19头,死亡率2.43%,发生率,死亡率较2013年分别降低4.97、2.69个百分点;其中15~30 kg仔猪咬尾症发生数618头,占咬尾恶癖发生总数的79.0%;调查屠宰场收购4 763头猪中,因患咬尾症影响胴体评级的降级猪29头,占0.61%。并同时对猪群咬尾症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猪群大小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非常有兴趣于对生长肥育猪进行大群饲养 (每群 1 0 0头甚至更多 ) ,以这一手段来降低每头猪分摊的建筑和设备的成本。然而 ,历史上关于猪群大小对生产性能影响的数据是以每群 2 0~ 3 0头猪为基础的。本报告简述了最近进行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和其它一些地方的研究 ,其结果表明 ,每群多达 1 0 0头的大群猪与每群 2 0头左右的常规大小的猪群相比 ,对保育期仔猪的生长性能而非对生长肥育猪有不利影响。最终 ,最适当的猪群大小应该根据生产成本高低以及是否易于管理来决定。有趣的是 ,最经济的猪群大小可能随着猪体重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贡献率是指后代个体所含基础群祖先猪的基因概率,或后代个体所含祖先的血缘比例关系。本文通过计算中国大白猪SⅡ1系基础群个体对选育各世代的贡献率,得出基础群祖先在各世代的血缘比例,从而为世代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而调整选种选配计划。结果表明,在六世代8头公猪贡献率在0.030以上,且对六世代的贡献率占公猪总贡献率的95.57%。13头母猪贡献率在0.015以上,占母猪总贡献率的86.65%。说明六世代猪群的血统基本上是由8头公猪和13头基础母猪的血统组成。  相似文献   

4.
瘦肉型猪抗应激品系基础群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思文  熊远著 《养猪》1996,(4):29-30
在湖北白猪Ⅳ系七世代核心群的基础上,采用氟烷测验、测交和PCR—RFLP分析技术,建立了由5头公猪和50头母猪组成的基础群。  相似文献   

5.
1基本情况 某猪场存栏基础母猪162头.育肥舍存栏约400头。2009年8月初,育肥舍猪群出现厌食、发烧、身体发红的个体.畜主给猪群投放感冒药物治疗7天未能控制病情.对采食量极低的个体使用头孢类药物+柴胡注射液注射给药治疗也未取得满意结果,到8月中旬时猪群症状开始恶化,并且出现5头死亡,于是畜主在8月16日邀笔者前去诊视。  相似文献   

6.
以产区的农户为单位组建宗地花猪保种选育基础群,并进行繁殖性能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宗地花猪母猪性成熟早、受胎率高、母性好、泌乳力强,初情期为97.5±8.6日龄,发情周期为19±1.5天,初配年龄为139.5±10.3日龄,妊娠期为113.5±1.2天。初产母猪窝产仔数5.42±1.71头,初生窝重3.19±1.09kg,断奶头数5.05±1.15头,断奶头重8.11±O.57kg。经产母猪窝产仔数8.71±1.99头,初生窝重6.29±1.98kg,断奶头数7.51±2.34头,断奶头重10.02±0.96kg。公猪性成熟早,性欲旺盛,55±8.5日龄就有爬跨行为,性成熟期90日龄左右,适配年龄150日龄左右。研究测定结果为宗地花猪基础群的选种选育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7.
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瘦肉型猪原种场现有生产母猪350 0余头 ,常年存栏猪 2 5万头。品种为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优良品系 ,1 999年又从加拿大进口新品种。公司建立以来 ,已向全国许多种猪场、商品猪场提供健康、优良的种猪原种、二元杂交父母代种猪万余头 ,普遍受到欢迎 ,同时本场自身也得到了持续、稳步地发展。这一成就的取得 ,除了重视品种的选育、培育外 ,还得益于建立了一个健康的猪群 ,本场是如何开展猪群的防疫保健工作的 ?下面谈谈几点主要的体会。1 改善环境 调控舍温猪是一种既不耐热又不耐寒 ,还怕潮湿的动物 ,同时还需洁净…  相似文献   

8.
高铜饲料导致猪群胃溃疡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6月,赤峰市某规模猪场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发生了不明原因的以母猪群发病死亡为主的急慢性病例,经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剖检观察、实验室检验、饲料监测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诊该猪场母猪群是由于长时间饲喂高铜饲料导致的严重的胃溃疡。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养猪户主诉,猪场于2001年6月初发现猪群尤其是妊娠母猪群表现食欲降低、精神委顿,一些猪发生便秘。约5日后,症状逐渐加重,表现严重食欲废绝、呕吐、便秘、喜饮水,在约2周时间内,有20头母猪不同程度发病。共死亡6头(其中分娩后猝死2头,其余4…  相似文献   

9.
陶德祥  唐玉良 《养猪》2003,(4):29-30
南京军区农业新技术试验基地种猪场创办于1993年,先后引进、培育新品种种猪8000余头,出栏仔猪、肥猪35000余头。该场全面应用全封闭、工厂化饲养方法,强化猪群保健工作,创办10年来猪群发病率不到2%,死亡率在0.5%以下,有效地控制了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其做法介绍如下。1打牢基础,调控舍温猪是一种既不耐热又不耐寒,还怕潮湿的动物,同时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适当的阳光。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均可导致猪的抵抗力下降,影响其生产性能发挥,甚至诱发疾病。因此,必须给猪群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新建、改建猪…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究提高杜洛克猪胴体性状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的方法,为提高种猪胴体性状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2 796头杜洛克公猪和3 149头杜长大商品猪的校正115 kg体重日龄(AGE115)、校正115 kg背膘厚(BF115)和校正115 kg眼肌面积(LEA115)为研究对象。构建加性动物模型和加显动物模型验证显性效应对杜洛克猪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的影响;探究在参考群中对杜洛克猪与杜长大猪进行不同的组合对于杜洛克猪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的影响。参考群分组如下:组1,杜洛克猪作为参考群;组2,杜长大猪作为参考群;组3,杜洛克和杜长大猪合并作为参考群。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显性效应后,AGE115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在组1、组2、组3中提高了2.84%~4.87%,杜洛克猪BF115和LEA115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在组1、组3中提高了1.37%~16.18%;组3相对于组1,在加性动物模型中BF115和LEA115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提高了6.19%~7.35%,在加显动物模型中BF115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提高了6.52%。综上,显性效应能够提升猪胴体性状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合并杜洛克猪与杜长...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陕西省进行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大批600头基础母猪的父母代种猪场兴建,建场需要了解猪群结构和合理设计各类猪舍,但目前有关技术指导与设计人员又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东地区猪群中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在广东地区养殖场采集的228份发病猪群样品及698份健康猪群样品(包括455份鼻拭子样品及243份屠宰场扁桃体样品)进行了SS携带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猪群SS的阳性率为82.02%(187/228),健康猪群的SS阳性率为42.20%(192/455),其中屠宰场屠宰猪群的SS阳性率为32.10%(78/243)。将从发病猪群分离到的187株SS及健康猪群(含养猪场和屠宰场)分离得到的154株SS进行血清型定型分析,结果显示,发病猪群共检测到11个血清型,包括SS1、SS2、SS3、SS4、SS7、SS8、SS9、SS16、SS19、SS29和SS31型,主要以SS2、SS3和SS19型为主,分别占16.58%、9.63%和7.49%;其次为SS7型(6.95%)和SS9型(5.34%),未定型菌株占48.66%;健康猪群共检测到17个血清型,包括SS2、SS3、SS4、SS5、SS7、SS8、SS9、SS10、SS12、SS15、SS16、SS17、SS19、SS21、SS23、SS29和SS30型,主要以血清型SS2和SS29型为主,分别占18.83%和14.94%,其次为SS16型(6.50%),未定型菌株占31.82%。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猪场猪群保健管理的关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稳定的猪群是猪场正常生产及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在当前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广泛存在、猪群抵抗力低下,继发感染严重的情况下,强化猪群保健管理更显得重要和迫切。本文就当前猪群保健的关键点谈一些个人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广东猪群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2012年广东猪群腹泻的发病状况,对全省19个地级市102个不同养殖规模的猪场进行了猪群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236份肠道和粪便样品,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Ro 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三重荧光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猪群腹泻的场阳性率高达68.63%,发病率为37.76%,病死率为50.26%。从规模看,以存栏母猪100头以下的猪场群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63.55%和66.75%;从生长阶段(用途)看,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分别为47.74%和61.11%;免疫率高、生物安全措施好的场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低。PEDV阳性率为33.05%(78/236),PRo V阳性率为17.8%(42/236),未检测到TGEV。因此认为,广东猪群腹泻流行面广,导致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以PEDV为主,且以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最多。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吉林左家区标准黑貂为例,根据标准黑貂选种标准,量化种貂的选种性状,将所选母貂的繁殖性能及其所产幼貂断奶时的生长发育性状、成年貂的毛皮性状等指标进行具体量化,综合优选出符合要求的种貂来构建育种基础群,达到提高种群质量的目的,为生产实践提供具体操作规范,为下一步水貂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问我家猪场计划规模达到经产母猪500头,繁殖的仔猪全部养成肉猪出售,拟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不知猪群存栏数将是多少?如何配置猪群结构和栏位?请有关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17.
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主要繁殖性状的多重回归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选取45头普通级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初产母猪,测定总产仔数(X1)、初生活仔数(X2)、初生窝重(X3)、初生个体重(X4)、21 d活仔数(X5)、21 d窝重(X6)、21 d个体重(X7)、断奶活仔数(X8)、断奶个体重(X9)和断奶窝重(Y)等10个繁殖性状表型值,并对各繁殖性状表型值进行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以揭示母猪繁殖性状间的真实关系。结果显示,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的绝大多数繁殖性状的表型值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有3对性状间存在较弱负相关。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建立的估计断奶窝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4.98690-2.61933X5+1.13628X6-7.55296X7+3.33048X8+6.74545X9,并且形成了三因素水平的性状间因果关系层次。通径分析剖析了相关性状间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显示X5~X9对断奶窝重有显著性直接影响,表明母猪的泌乳力和营养水平对其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先天性繁殖性状对繁殖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猪群管理是猪场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猪群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益的高低。养猪场里繁殖猪群一般由母猪、公猪、后备母猪组成。这些猪在猪群中所占比例叫做猪群结构。规模化  相似文献   

19.
对17头申农I号猪零世代母猪及其29头一世代母猪产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申农I号猪一世代在头胎产仔性能及产活仔性能方面均优于零世代母猪。说明对猪群的繁殖性能进行选育,可获得明显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不同饲养方式对育肥猪后期饲喂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62头100 kg左右的洋三元商品猪,分为大圈群养和限位栏单体饲养,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34天,测定其日增重和饲料报酬;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6头猪进行屠宰,测定其肉质性状。结果表明限位饲养组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优于群养组,而群养组的肉质优于限位饲养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