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百农3217是百泉农专选育出来的小麦优良品种,我们引进后,对它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观察研究,现将结果简述于后,供生产单位参考。一、生长发育规律 1、生育期:该品种在与郑引一号同期播种的情况下,分蘖期和拔节期比郑引一号晚两天,而抽穗期和成熟期则比郑引一号早两天。 2、根、茎、叶的生长:在越冬前,该品种发根慢,次生根比郑引一号少1.4条,越冬后逐渐变快,到拔节期次生根比郑引一号多2.8条,但根系老化快,后期易造成茎叶早衰。株高85厘米左右,比郑引一号低15—20 厘米,但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较郑引一号长  相似文献   

2.
不同小麦材料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田士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09-7409,7411
为了选择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选用陕合6号、郑引1号、小偃22三个小麦品种,室内砂培,当小麦抽生第3个叶片时,自然脱水法测定其离体叶片保水力并用连续升温电导法测定细胞膜透性,比较不同品种的抗旱性强弱。自然脱水测定结果是:陕合6号、小偃22、郑引1号的含水量分别下降了350.91%、467.8%和441.53%。陕合、小偃、郑引电导率测定的拐点温度分别为65、55和60℃。三者抗逆性大小为:陕合6号>郑引1号>小偃22。陕合6号的抗旱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中活性氧与细胞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迫对抗旱与干旱敏感型小麦幼苗叶片活性氧与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用2个耐旱性差异显著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中脯氨酸含量、活性氧水平和细胞死亡程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水分胁迫对旱选10号的叶片含水量、叶片渗透势和生物量影响相对较小,其下降幅度均低于郑引1号;叶片中脯氨酸(Pro)含量和根系活力的上升幅度则显著高于郑引1号;而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显著低于郑引1号。水分胁迫下,旱选10号叶片与根尖部位的H_2O_2含量、O~-_2水平及细胞死亡率也显著低于郑引1号。【结论】说明在水分胁迫下,旱选10号可以通过减缓体内活性氧积累,增加脯氨酸含量与根系活力和降低细胞死亡程度,从而增强了其对胁迫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4.
渗透胁迫对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钝化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透胁迫下郑引一号(干旱敏感品种)幼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的速率比陕合六号(抗旱品种)的快。小麦幼苗中含有NR钝化蛋白部分Ⅰ和部分Ⅱ,其中部分Ⅱ对NR的钝化活性大于部分Ⅰ;随着渗透胁迫的加剧,陕合六号与郑引一号的NR钝化蛋白部分Ⅰ的钝化活性减小百分率相近,郑引一号的NR钝化蛋白部分Ⅱ的钝化活性上升百分速率则快于陕合六号的,因而,在渗透胁迫下,郑引一号的总NR钝化蛋白活性比陕合六号的高。  相似文献   

5.
<正> 在小麦生产中,大量实践证明,低产变高产和中产到高产(亩产800斤)一般都是适当增加每亩成穗数,而高产再高产,多数人认为增加穗重是关键,就目前我市高产麦田种植的郑引一号和郑州761小麦为例,应该主攻成穗数?还是主攻穗粒数或粒重?这是应该深入探讨课题之一,我们采取试验田和大田相结合方法对郑引一号进行了六年、对郑州761进行了四年成产三因素调查,现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供商讨.一、产量构成三因素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 小麦的抗锈育种是防治锈病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寻找抗锈基因,摸清抗锈性遗传规律,对有目的地选育抗锈良种,创造多基因品种,合理安排抗性基因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小麦抗叶锈遗传的研究,国内尚缺资料.我们为了给育种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于1978和1979年分别配制了若干组合,以研究小麦品种抗叶锈性的遗传规律,1980和1981年对其第二代抗性分离取得了结果.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 1978年配制了7个抗病与感病的杂交组合,包括高加索×矮丰4号、百泉40×F_18-71、阿芙乐尔×四川764、郑州764×阿芙乐尔、郑引4号×安选5号、郑引4号×许丰一号、弗朗塔×郑州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运用多年多点的医试资料,以豫麦2号、郑引一号为对照,对新品种豫麦7号的丰产、稳产性及其高产途径进行科学评价与探讨。结果如下。丰产性分析豫麦7号系僵师县农科所用小麦品种山前与僵师四号杂交选育而成(系谱号7成各幼一。一冬3一工的)。1邪2一均85年连续三年参加河南省水侥地高肥组小麦良种联合区试,工邪4一1够尽年参加黄淮南片水浇地中肥组小麦  相似文献   

8.
经对河南省近年推广的109个小麦品种的血缘组成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品种可归为阿夫、内乡5号、丰产号、阿勃、碧玛麦、辉县红、玛拉、郑引4号、郑引1号、偃麦草、黑麦、洛夫林、高加索、山前麦、阿芙乐尔和其它亲本品种等16个亲本系统。分析还发现亲本系统的地理来源主要是意大利;来自国外的亲本和我国的亲本品种还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生产上利用的品种大都具有相似的遗传构成。据此对小麦育种中亲本的选择,优良品种的审定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基因枪将WZY2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pAHC-WZY2-Ri导入"郑引1号"小麦,获得WZY2基因表达缺失型小麦,为深入分析WZY2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植物表达载体pAHC25为基础,构建含有反向重复序列的RNA干扰表达载体pAHC-WZY2-Ri,利用基因枪将其转入"郑引1号"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经过筛选、PCR检测得到阳性植株。【结果】从转化的1 500个愈伤组织中获得27株再生植株。利用PCR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获得阳性植株3株,转化率为0.2%。【结论】构建了WZY2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成功地将WZY2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导入"郑引1号"小麦,获得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小麦陕合6号、郑引1号PEG6000渗透胁迫后与对照组的SOD、CAT活性及MDA含量,揭示了两品种抗旱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经PEG6000胁迫后,小麦叶片中SOD、CAT活性下降,MDA含量则呈增加趋势.通过比较两者3项生理指标发现,陕合6号的抗旱性较郑引1号强.  相似文献   

11.
<正> 选育和推广矮秆、抗倒、抗病品种,是进一步稳定和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我省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先后选育和推广了郑引一号、郑州741、郑州742、郑州761、百泉41、百泉3039、百农3217、豫麦2号等小麦高产良种,在生产上发挥了显著的增产作  相似文献   

12.
<正> 小麦条锈病以往在我省经常普遍发生,为害小麦十分严重.1950-1965年间曾几度广泛流行,造成很大损失,且由于小麦条锈菌小种的变化,迫使我省小麦品种进行了几次大更换.1964年全省最近一次大流行之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普及了阿夫、阿勃、丰产三号、郑引一号、郑州683、北京八号等抗条锈品种,使我省迄今十多年条锈病没有大面积流行,确保了小麦的大幅度增产.1967-1972年间,全省小麦很少发生条锈病,有时连小麦条锈标本也难找到,1973年,春季降雨多、湿度大、温度偏低,特别  相似文献   

13.
偃师四号是偃师县农科所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的[(郑引四号×郑州17)×6609]早代材料中系统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全省有关单位进行区域试验,评为优良品种.我校于1977-1980年连续对偃师四号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作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产量表现三年来在校农场(偃师)共种偃师四号8.45亩,虽经历了1977-1978年干旱冬暖、1978-1979年倒春寒和1979-1980年冬冷春寒等不同气候特点的年份,由于良种良法配套,仍使平均亩产稳定在900斤以上,有1.13亩单产达1030斤,比对照郑引一号增产10-15%.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干旱-复水的水分动态变化及品种遗传特性对小麦水孔蛋白基因PIP2表达的影响,揭示小麦生理抗旱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抗旱性差异较大的2个小麦品种"陕合6号"(抗旱)和"郑引1号"(干旱敏感)为材料,于幼苗培养至8d时,采用渗透势为-0.4MPa的PEG-8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时间分别为0(对照),12,36,60h,胁迫60h后复水36h。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从干旱胁迫到复水的整个过程中,水孔蛋白基因PIP2在2种小麦根系中的动态差异表达情况,以及根系水导、叶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正常水分条件下,"郑引1号"中PIP2的表达水平高于"陕合6号";而水分胁迫条件下,"陕合6号"中PIP2的表达量普遍高于"郑引1号",且PIP2的表达随水分的动态变化在2个品种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可塑性。水分胁迫初期(36h内),"陕合6号"中PIP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至60h时又逐渐降低至低于对照水平;而"郑引1号"PIP2的表达量随着水分胁迫时间延长持续降低,至60h时几乎检测不到其表达。胁迫60h后复水36h,2个小麦品种中PIP2的表达量均有恢复,但"郑引1号"的净表达量仍未达到胁迫前的水平,而"陕合6号"则超过了胁迫前的水平,表现出补偿效应。与干旱敏感品种"郑引1号"相比,干旱胁迫下抗旱品种"陕合6号"的高PIP2转录水平对应于植株较高的根系水导、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同时具有较低的根系细胞膜相对透性。【结论】抗旱品种在水分胁迫初期诱导并维持较高的PIP2表达,复水后PIP2的补偿表达可能是其具有较高抗旱能力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 马场二号小麦是适于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一个春性良种.自推广以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表现较好,受到人们重视.现将其选育中的几个问题简报如下: 一、选育经过马场二号小麦是笔者在亳县城父公社马场大队(现大杨区高卜公社) 蹲点时,于1973年开始从"郑引一号"变异单株中系统选育出的一个品种.当时马场大队的生产发展较快,原有的小麦品种"阿夫"、"7023"在丰产田中已不适用,引种的"蚰包"、"鲁滕一号"又不适宜在当地种植.为了迅速解决生产上这一问题,急  相似文献   

16.
<正> 为探讨乙烯利对增加小麦每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和提前成熟的作用,我们在前两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于1980-1981年在农学院(许昌)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简况与结果分析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供试品种为郑引1号、郑州761、百泉41、豫麦1号(本院新育品种).(二)试验设计:为探讨乙烯利在小麦孕穗期的处理效应,设计CK(清水)、40、80、120、200、400、600、800、2000、4000PPM 10个处理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血缘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经对河南省近年推广的109个小麦主要品种的血缘组成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品种可归为阿夫,内乡5号,丰产号,阿勃,碧蚂麦,辉县红,玛拉,郑引4号,郑引1号,偃麦草,黑麦,洛夫林,高加索,山前麦,阿芙乐尔和其它亲本品种等16个亲本系统。分析还发现亲本系统的地理来源主要是意大利;来自国外的亲本以及我国的亲本品种仍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生产上利用品种大都具有相似的遗传构成。据此对小麦育种中亲本的选择,优良品种的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四年,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区“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深入发展,战胜种种自然灾害,获得了小麦连年丰收。全区十六个县(市)中有两个县亩产超过了六百斤,三个县(市)亩产过“黄河”,全区近五百万亩小麦总平均单产上了“纲要”;不少队创有亩产千斤的高产典型。其中博爱后桥大队有三亩二分八厘郑引一号小麦,单产达到了一千一百三十一点四斤,为高产再高产树立了榜样。为了继续提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浓度Hg处理两种基因型小麦种子,较低浓度的Hg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比较小.对抗旱品种的小麦种子(陕合)的萌发有略微的刺激作用.小剂量、短时间的重金属处理可以提高POD的活性,发芽后受到Hg胁迫的陕合对Hg的耐受性低于发芽前就受到Hg胁迫的陕合,也低于同样胁迫处理的小麦品种(郑引).发芽后进行Hg胁迫处理情况下,陕合对于Hg胁迫比较敏感,POD活性随着Hg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而郑引,低浓度Hg对其POD活性有促进作用.在小麦发芽前就受到Hg胁迫的情况下,陕合和郑引的POD活性都随着Hg浓度增加表现为先上升而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小麦抗旱能力的遗传差异与其根系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0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抗旱型小麦长武134和干旱敏感型品种郑引1号在干旱胁迫下根系的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根体积、可溶性蛋白含量、膜透性等生理指标,比较2个品种的根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学响应;并通过观察样品根系组织的石蜡切片,分析在受到胁迫后根系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与郑引1号相比,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长武134根系的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体积等指标下降更缓慢,水分饱和亏和膜透性上升缓慢,总体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根系组织石蜡切片观察表明,长武134出现了根部导管直径减小以及根内皮层增厚等有利于植物适应干旱胁迫的现象,且这些变化较郑引1号更为明显。【结论】受干旱胁迫后,抗旱小麦根系的生理指标及形态结构的特征,是植物抗旱生理基础和形态基础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