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手工冷制皂     
产品特色:超市里常见的工业皂多使用渗透力差,易阻塞毛孔的动物性油脂为原料,而手工冷制皂以有良好渗透性、富含维生素和营养成分、对皮肤有较强滋养效果的植物油脂为原料;工艺上,与工业皂采用热溶法生产不一样,冷制皂整个成皂过程不需要高温加热,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植物油和其他添加物中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2.
富硒地区玉米油中硒及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硒地区产地的玉米种子为原料制备玉米油(毛油),并对玉米油中硒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富硒地区玉米油硒含量为普通地区玉米油的22倍。通过油脂提取,皂化分离过程所得的相关产物中,玉米后的含硒量最高,其次是玉米粉,玉米油,脂肪酸,不皂化物的含硒量相近,均远低于玉米粕和玉米粉的含硒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特色植物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油脂中保健性脂肪酸的含量,探讨利用蒜头果种质资源开发保健油脂的价值。[方法]从广西巴马采集成熟蒜头果果实,取新鲜的蒜头果果仁,破碎并经冻干制成干粉,再用石油醚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提取的油脂经硫酸-甲醇甲酯化后用GC-MS分析各种脂肪酸含量。[结果]蒜头果果仁油脂含量达65%(对果仁重);油脂中神经酸含量高达50.71%(占总脂肪酸);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达36.56%。[结论]蒜头果油脂含有丰富的保健性脂肪酸,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是生产保健油脂的极好资源。  相似文献   

4.
植物种子油脂储存的主要形式是三酰甘油。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脂肪酸和三酰甘油具有重要功能。分析了植物种子油脂合成代谢过程调控研究进展,总结了改良植物种子油脂策略:①调节碳源分配,抑制碳源流入蛋白质合成路径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增强碳源流入脂肪酸合成路径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②干预油脂合成,促进脂肪酸生物合成,提高三酰甘油组装过程的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③提高种子油脂的品质:改变植物脂肪酸组成,调节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引入外源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④调控油脂合成代谢途径的转录因子表达,提高种子油脂含量。还讨论了植物油脂合成的三酰甘油前体转运机制及合成途径多基因共同调节合成途径等。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山核桃仁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山核桃仁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及其中的氨基酸组成,无机元素及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山核桃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23.34%及油脂61.6%,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83.5%,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必要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快捷、准确地测定微量芝麻样品的酸价,选用13份芝麻油脂和20份芝麻籽粒样品,开展了铜皂染色液配方改良及铜皂反应显色强度分析,首次建立了适于微量芝麻样品酸价测定的铜皂比色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铜皂比色法测定芝麻样品酸价的最佳测定波长为710 nm;单次样品测定芝麻油脂最低用量为60 mg,芝麻籽粒样品平均用量为0.11 g。在0.1~10 mg/mL油酸下,铜皂比色法标准工作曲线方程为y=0.199x+0.017 2(R2=0.999 7);铜皂比色法可检测芝麻样品的酸价为0.18~17.50 mg/g。测定结果显示,室温久置的13份芝麻油脂样品以及20份芝麻籽粒样品酸价分别为1.36~6.32 mg/g和1.02~5.03mg/g。铜皂比色法测定方法相比于标准酸碱滴定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二者结果差异不显著,因此可用铜皂比色法代替酸碱滴定法进行芝麻籽粒和芝麻油脂酸价测定。另外,检测发现,测定时间对样品酸价测定值也有一定的影响,配制好铜皂络合物后应尽快用于检测。  相似文献   

7.
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是珍贵经济树种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香榧种仁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榧油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在降低血脂、抗氧化和预防心脑血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过去香榧油脂的相关研究集中在油脂组成、提取方法和功能特性等方面,随着林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香榧油脂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越来越多,主要包括香榧油脂合成代谢通路挖掘、油脂累积、特殊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鉴定及调控网络构建等方面。本研究结合香榧油脂的相关研究,对香榧种仁的脂肪酸组成、油脂品质和油脂的提取方法、油脂合成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后期开发利用香榧坚果资源提供方法和思路。图1表2参58  相似文献   

8.
刘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51-9853
从反式脂肪酸的结构、理化特性入手,对其进入食品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剖析,指出主要是由于在油脂加工过程中异构化产生的。从食品油脂安全性出发,阐述了食用过多反式脂肪酸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各种可能不良后果。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了各国对反式脂肪酸在食品中的规范及如何有效减少反式脂肪酸产生的方法。最后,提出了我国在食用油脂时为防止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5种野生木本植物油性质及其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东京野茉莉、乌桕、黄连木、白檀、光皮树等5种野生木本植物种籽,分别提取其油脂,测定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将油脂用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测定其指标等。结果表明:种籽出油率东京野茉莉53.6%,黄连木33.0%,白檀20.0%,乌桕22.0%,光皮树28.6%;油脂中脂肪酸主要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以十六碳和十八碳的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油脂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符合生物柴油要求;5种木本植物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大于95%;5种木本植物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指标与0#柴油指标接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肝脏组织中脂肪酸变化的影响,丰富水产动物的脂肪酸研究。【方法】按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设猪油组(L组)、猪油+豆油组(LS组)、豆油组(S组)、豆油+鱼油组(SF组)和鱼油组(F组)5个处理,分别制成饲料颗粒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6周后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幼虾肝胰腺中各种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F组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优于其他处理组,L组饲料对幼虾生长明显不如其他组;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脏中的脂肪酸含量有影响。肝脏中DHA(C22:6n3)、EPA(C20:5n3)含量与饲料中DHA、EPA含量呈正相关;在饲料中添加混合油脂比添加单一油脂更有利于脂肪酸吸收;幼虾肌肉中脂肪酸变化的趋势与饲料脂肪酸变化的趋势一致,大量饱和脂肪酸C16:0、C18:0快速减少;其次是C18:1n9。【结论】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脏中的脂肪酸含量有影响,但对肝脏脂肪酸种类无影响;饲料中添加混合油脂对幼虾生长优于添加单一油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肝脏组织中脂肪酸变化的影响,丰富水产动物的脂肪酸研究。【方法】按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设猪油组(L组)、猪油+豆油组(LS组)、豆油组(S组)、豆油+鱼油组(SF组)和鱼油组(F组)5个处理,分别制成饲料颗粒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6周后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幼虾肝胰腺中各种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F组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优于其他处理组,L组饲料对幼虾生长明显不如其他组;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脏中的脂肪酸含量有影响。肝脏中DHA(C22:6n3)、EPA(C20:5n3)含量与饲料中DHA、EPA含量呈正相关;在饲料中添加混合油脂比添加单一油脂更有利于脂肪酸吸收;幼虾肌肉中脂肪酸变化的趋势与饲料脂肪酸变化的趋势一致,大量饱和脂肪酸C16:0、C18:0快速减少;其次是C18:1n9。【结论】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油脂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脏中的脂肪酸含量有影响,但对肝脏脂肪酸种类无影响;饲料中添加混合油脂对幼虾生长优于添加单一油脂。  相似文献   

12.
3种不同来源的三角褐指藻的生长与油脂积累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昱晶  彭小伟  张维  刘天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61-14763
[目的]研究3种不同来源的三角褐指藻的生长与油脂积累差异,为藻种的选择和培养工艺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不同来源的三角褐指藻QEAC501、QEAC503和QEAC504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生长与油脂积累能力,以及主要的脂肪酸的碳链组成,[结果]3个三角褐指藻品种在正常的摇瓶批次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同时由于营养供应的充足,都不能大量的积累脂类物质;而经过营养缺乏的诱导,3个品种均明显出现大量的脂质尤其是甘油三脂的积累,其中品种间甘油三脂的积累能力有明显差异,脂肪酸链长组成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均以C-16为主。[结论]利用薇藻生产油脂时应注意选择高油脂积累的品种,并在生产过程中设置营养缺乏诱导以提高薇藻的油脂积累。  相似文献   

13.
李德发  陈辉 《饲料博览》1993,5(1):14-15
脂肪酸是猪所必需的一类重要营养成分,尤其对仔猪更是如此。脂肪可以提供能量(为同重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而且适当增加能量供应可以提高仔猪成活率;目前已证明,猪饲料中加脂肪后可以提高其增重效率7%~10%,提高饲料转换效率10%左右。本研究之目的在于通过消化试验(全收粪法)测得不同来源油脂的消化率以及不同来源的油脂对日粮蛋白质及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为饲料中利用油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高品质的薏苡仁油脂,提高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提取薏苡仁油脂,并从薏苡仁油脂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等方面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的提取能力为石油醚>环己烷>甲醇>无水乙醇,石油醚和环己烷提取的薏苡仁油脂流动性好,易收集。环己烷提取薏苡仁油脂的酸值为3.66 mg/g、过氧化值为0.014 g/100g、碘值为72.30 g/100g、皂化值为126 mg/g、折光指数为1.449,均低于石油醚提取薏苡仁油脂。环己烷和石油醚提取的薏苡仁油脂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综合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及其品质指标,薏苡仁油脂的最佳提取有机溶剂为环己烷,提取率高,且薏苡仁油脂的品质好。  相似文献   

15.
对木瓜籽中提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木瓜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和鉴定.木瓜籽油得率为(33.99±2.13)%;木瓜籽油脂中含有17种脂肪酸,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71.01%)、棕榈酸(22.91%)、硬脂酸(3.25%)、对苯二甲酸(1.34%)、氢桂皮酸(0.46%)、十九烯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1.5%以上.木瓜籽油的过氧化值为13.6 g/kg,低于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食用植物油过氧化值标准.木瓜籽油脂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检测常见食用植物油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山西大同大学生物试验工程中心压榨的胡麻油同市售某品牌花生油、调和油为实验材料,对其酸价、含皂量和过氧化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刚拆封的调和油油脂酸价、皂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刚拆封的调和油、新鲜自制胡麻油和开封30 d的调和油的过氧化值符合国家标准。拆封越久,油脂品质越差。本研究可为科学选择食用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狸鼠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为提高饲养海狸鼠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了提取海狸鼠油脂的方法,同时测定了油脂中高级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利用压榨法从海狸鼠脂肪中提取油脂,平均出油率可达61%,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富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18.
6个种源山桐子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山桐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6个种源的山桐子种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油脂,时山桐子种子含油率及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得到的油脂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不同种源山桐子含油率相差较大,变幅为11.34%~26...  相似文献   

19.
许玉兰  吴裕  杨晓玲  段安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3993-3993,3999
[目的]提取滇南风吹楠(Horsfieldia tetratepala)种子油脂,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滇南风吹楠种仁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滇南风吹楠种仁的平均含油率为54.73%。GC-MS分析表明,滇南风吹楠种子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月桂酸的含量较高,为48.66%,肉豆蔻酸的含量次之,为43.29%。[结论]该研究为滇南风吹楠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人工氧化条件下,测定猪油、豆油、大豆粉、菜籽油、菜籽粉、江苏棉籽油、新疆棉籽油、罗非鱼油的酸价、碘值、过氧化值、丙二醛、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罗非鱼油所测定的氧化指标变化较其它油脂明显,其氧化稳定性最差;②猪油、罗非鱼油、棉籽油、菜籽油、豆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POV)变化明显,应该成为油脂氧化程度评价的通用性指标;③大豆粉和菜籽粉的氧化指标变化最小,且其氧化稳定性明显好于相应的油脂;④0~70h内,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在氧化过程中,不同种类油脂的氧化指标敏感度有差别,评价油脂氧化程度时应根据油脂种类选择氧化指标进行评价;在油脂氧化初期阶段,用脂肪酸的组成变化来表征油脂在氧化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