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优化诃子中抑菌有效成分鞣质的提取工艺以及提取液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浸渍法和回流法提取诃子中抑菌有效成分鞣质时水的用量、浸渍时间、浸渍温度、回流时间和回流次数对提取液中鞣质含量的影响。通过抑菌试验研究提取液的抑菌活性。[结果]综合分析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浸渍法提取诃子时最优提取工艺为12倍水量20℃浸渍1.0h;回流法提取时最优提取工艺为6倍水量回流1次,持续1.5h。[结论]2种提取液对具有代表性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浸渍法提取液对3种试验菌株的抑制效果普遍优于回流法提取液。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多裂骆驼蓬植物体中的生物碱类物质. 通过杀菌活性试验和抗菌活性试验研究多裂骆驼蓬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的4种常见细菌的体外杀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提取液浓度的降低,杀菌、抑菌活性逐渐降低,但延长处理时间,其杀菌、抑菌活性升高,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的杀菌活性最强,杀菌率可达90%以上.水溶性生物碱和脂溶性生物碱均具有抗菌活性,但水溶性生物碱的抗菌活性明显大于脂溶性生物碱.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贵州地区优质牧草黔中金荞麦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并探究提取物抑菌活性,试验通过回流法、超声法、水煮法及鲜样榨汁法对黔中金荞麦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提取,通过打孔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确定提取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提取物中的有效物质含量,对溶液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进行优化,设置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以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检测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的黔中金荞麦提取物对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黔中金荞麦地下部分的70%乙醇超声提取物对3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4.2 mm。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60℃,料液比1∶40。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介于31.25~62.5 mg/mL之间,MBC介于为62.5~500 mg/mL之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好,MIC和MBC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说明黔中金荞麦地下部分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头翁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热回流和超声两种不同提取方法,以水及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为溶剂,制备10个样品,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比较得膏率、色谱图、白头翁皂苷B4峰面积等,考察提取方法对白头翁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法中,热回流提取得膏率、白头翁皂苷B4得率均较超声提取法高;乙醇浓度对皂苷B4的提取有一定影响,热回流提取70%~80%乙醇提取率最高,超声提取50%~70%乙醇提取率最高。研究结果为白头翁提取方法的选用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测不同中草药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效果,选取了7种不同粉碎粒度的中草药进行试验。用水提取法制备提取液,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各提取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厚朴、白术、茵陈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细粒度的厚朴提取液对MRSA的抑菌效果比粗粒度的厚朴提取液好。由此可见,厚朴提取物对MRSA具有潜在的抗菌优势。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浓度乙醇和水为提取介质,浸提柞树叶中的抑菌活性成分,获取对食源性细菌有抑制作用的柞树叶提取液。采用抑菌圈法分别检测不同提取介质获取柞树叶提取液在不同溶液p H值和不同处理温度条件下,对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肠道沙门氏菌5种目标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柞树叶提取液对新鲜果蔬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提取介质获得的柞树叶提取液在体外对5种目标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以75%乙醇作介质获得的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P0.05);酸性条件及热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柞树叶提取液的抑菌效果,p H为8时,抑菌活性稍有减弱,温度为100℃时,抑菌效果显著;柞树叶提取液可延长果蔬的储藏保鲜期。试验结果初步提示:柞树叶提取液在体外对食源性细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望进一步开发为天然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白头翁的提取工艺,以白头翁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作为评价指标,考查料水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等不同单因素对白头翁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单因素结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料水比为1∶40、提取时间为45min、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温度为60℃时白头翁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可达到54.9%。由该结果可以得出,提取方法对白头翁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具有影响,高温和长时间提取可能对白头翁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有效成分具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凤尾草有效成分,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测定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方法:以体外抑菌实验结果为考察指标,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蒸馏水浸提法、碱溶酸沉提取法对凤尾草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对4种细菌的药敏实验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差异性,并计算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凤尾草抑菌有效提取方法为乙醇回流提取法;凤尾草乙醇回流提取液对受试菌的抑菌效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3μg/mL、6.25μg/mL、6.25μg/mL、12.50μg/mL。结论:凤尾草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液抑菌效果有差异,乙醇回流提取法抑菌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白头翁汤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物质的提取工艺,试验采用单因素正交法对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60℃,料液比为1∶10,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溶剂为70%乙醇、正丁醇萃取。说明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而且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56 25 mg/mL。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白头翁抗菌活性的有效部位,用氯仿、无水乙醇、水依次提取白头翁,检测各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白头翁氯仿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80%乙醇提取物,也优于水提物;白头翁粗多糖亦有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MIC均为80.04 mg/mL。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延胡索地上部分总生物碱提取工艺条件,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因素,以提取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试验,优化加热回流提取和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参数,并对两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分别为乙醇浓度67%、提取时间59 min,液料比41∶1(加热回流提取)和乙醇浓度68%、提取时间34 min、液料比39∶1(超声辅助提取),在此条件下,加热回流提取和超声辅助提取得到的延胡索地上部分提取液中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330.78 mg/g和342.84 mg/g,与各自的预测值非常接近,相对误差仅为1.37%和2.04%。比较两种提取方法,超声辅助提取优于加热回流提取,更适合于延胡索地上部分总生物碱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莫全  杨勇勋 《兽医导刊》2019,(4):217-218
为研究红棕杜鹃(原变种)叶提取物对皮肤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四种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对红棕杜鹃(原变种)叶的活性成分进行浸泡提取,观察不同溶剂粗提取液及萃取相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三种皮肤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浸泡粗提取液抑菌效果最佳,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抑菌率分别为43.3%、49.3%、53.6%,正丁醇相浸膏所得红棕杜鹃(原变种)叶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弱,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抑菌率分别为21%、18.5%、14%。说明4种不同提取溶剂2种提取方法所得红棕杜鹃(原变种)叶提取物对3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本试验首次测定了红棕杜鹃(原变种)提取物的抗皮肤真菌效果,为研发安全、环保、抗皮肤真菌效能好的植物源新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传统中药煎剂与免煎颗粒剂有效成分和药理效应上的差异,本研究利用回流提取(浓缩)机组制备了鱼腥草原药浓缩液,同时利用喷雾干燥机将部分原药浓缩液制备成了干粉;并对鱼腥草两种不同剂型中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二者体外抑菌效果的观察.通过试验发现,鱼腥草原药浓缩液与喷雾干燥粉中的槲皮素含量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而在体外抑菌试验中,鱼腥草原药浓缩液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低于喷雾干燥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传统中药煎剂与免煎颗粒剂有效成分和药效上的差异,利用回流提取浓缩机组制备了鱼腥草原药浓缩液,同时利用喷雾干燥机将部分原药浓缩液制备成干粉;并对鱼腥草两种剂型中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二者体外抑菌效果的观察。通过试验发现,鱼腥草原药浓缩液与喷雾干燥粉中的槲皮素含量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而在体外抑菌试验中,鱼腥草原药浓缩液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低于喷雾干燥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中草药资源,避免畜产品中化学抗生素的药物残留,试验选取葎草等4种中草药,利用水煎法和75%乙醇超声波辅助浸提法制备中草药的水煎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并用提取液对猪源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4种中草药的75%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和抗菌活性均比水煎提取液好,马齿苋、蒲公英及紫花地丁75%乙醇提取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125 m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25~500 mg/m L。说明这4种中草药可用于防治猪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用于桑椹保鲜的天然植物源生物保鲜剂,以传统中草药黄连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的方法提取黄连抑菌物质并进行桑椹的保鲜效果试验。以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连抑菌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浓度1.5 g/L、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波功率400 W、提取时间72 min,在此条件下预测黄连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为16.20 mm,实际验证值为15.98 mm。新鲜桑椹室温下用质量浓度为0.7 g/m L的黄连提取液处理后储存8 d,桑椹的失重率、霉变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桑椹降低了26.25%、58.62%和47.47%,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83.55%,可以延长保鲜时间3 d左右。采用优化工艺条件提取的黄连抑菌物质,具有良好抑菌活性,可作为天然保鲜剂应用于桑椹保鲜。  相似文献   

17.
选取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4种中草药,分别用水煎煮法和乙醇浸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采用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在体外对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4种提取物体外抑菌的最优组方.结果表明,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的水提物对两种试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较醇提取强,秦皮的醇提物抑菌活性较水提物强,且差异极显著(P<0.01).白头翁和大青叶的水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0.025 g/mL);秦皮的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0.025 g/mL).抑制大肠杆菌的最优组方为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的比为4∶1∶2∶2;抑制沙门氏菌的最优组方为2∶2∶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散和白头翁散超微粉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方法将黄连解毒散、白头翁散粉碎成超微粉(300目)和细粉(65目),用其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采用管碟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黄连解毒散、白头翁散超微粉比细粉的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增大(P〈0.05)。说明超微粉碎可明显提高黄连解毒散和白头翁散的体外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中华散尾鬼笔的分类地位和抑菌活性,试验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将获得的中华散尾鬼笔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在NCBI上进行序列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绘制N-J系统发育树;分别以正丁醇、乙醚、乙酸乙酯、石油醚、氯仿作为提取溶剂萃取中华散尾鬼笔的培养液,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并计算抑菌率。结果表明:中华散尾鬼笔属于笼头菌科,其亲缘关系更接近竹荪属真菌;培养液对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菌和拟盘多毛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7.53%、59.82%及50.26%;正丁醇的提取效果最好,其他4种提取溶剂的效果差异不明显;以正丁醇作为提取溶剂获得的粗提物对上述3种林木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5.35%、37.08%及15.58%。说明中华散尾鬼笔可作为新的研究对象用于微生物源农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为将水煎法和乙醇回流法对醋五味子等15种中药进行提取,通过琼脂打洞法比较体外抑菌效果研究。试验选用15种中药(醋五味子、千里光、石榴皮、地榆、石菖蒲、吴茱萸、秦皮、姜厚朴、白头翁、升麻、忍冬花、马齿苋、葛根、大青叶、鱼腥草),分别采用水煎法和乙醇回流法提取制备出生药浓度为1 g/mL,以琼脂打洞法测定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水煎法除地榆、千里光、忍冬花、石榴皮、醋五味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外,其余中药对大肠杆菌均表现为不敏感,所测得平均抑菌圈大小分别为7.33 mm、10.67 mm、8.83 mm、6.5 mm、16.17 mm;乙醇回流提取法中醋五味子、石榴皮、大青叶和千里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所测得的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33 mm、11.67 mm、8.33 mm和6.67 mm,其余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为不敏感。说明同一种中药分别通过水煎法和乙醇回流提取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同,15种不同中药通过同一种方法提取对大肠杆菌抑菌程度不同,选用中药最优的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来全面有效地发挥中药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