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为找到一种脱毒较为彻底且稳定的菜籽粕脱毒方法,以复合芽孢杆菌为发酵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葡萄糖和硫酸铵添加量、料水比、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在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评价了料水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用Design Expert7.1.6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菜籽粕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的一个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极显著(P<0.001),拟合度良好。得出混菌固体发酵脱毒过程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7.7%,发酵温度44℃,料水比1.000∶0.585,发酵时间53h。在此条件下,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达到了94.850 6%。本试验确定了混合菌发酵菜籽粕脱毒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发酵菜籽粕降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菌酶协同发酵技术提升菜籽粕类饲料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适口性,降低饲料中植酸和硫苷含量,增加菜籽粕类饲料替换常规蛋白原料豆粕的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殖业中大豆粕等蛋白饲料原料成本不断提高的问题。分析发酵菜籽粕处理常用方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解法的优缺点,介绍制备菌酶协同发酵菜籽粕类饲料所需的菌种和酶制剂种类,综述菌酶协同发酵菜籽粕的功效,阐述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菌酶协同发酵菜籽粕在畜禽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铁盐法和生物发酵法对青海普通菜籽粕进行脱毒处理,对处理后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硫葡甙(GL)?噁唑烷硫酮(OZT)?异硫氰酸酯(ITC)和植酸以及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等进行测定,并与双低菜籽粕加以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生物发酵法对青海普通菜籽粕进行脱毒处理,脱毒效果较为明显,不仅可提高菜籽粕...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筛选可用于菜籽粕脱毒的菌株并探讨其发酵菜籽粕的效果。以菜籽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硫甙为唯一碳源,从发酵青贮与土壤混合液中分离出54株在筛选培养基上生长情况良好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以硫甙降解率为因变量进行复筛,初步得到5株硫甙降解率大于30%的菌株。通过菜籽粕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单菌株发酵试验,得到1株硫甙降解率达23.69%的菌株A9,对菌株A9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确定菌株A9为嗜酸乳杆菌,并将其与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菜籽粕混菌发酵。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硫甙含量由37.48μmol/g降低到25.96μmol/g,降解率为30.73%;粗蛋白质含量由38.41%提高到45.44%(P0.05);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分子质量变小,多肽含量由0.84%提高到2.62%(P0.05);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呈黄褐色蓬松状,有浓郁的酸香味,总酸含量由1.01%提高到3.91%(P0.05)。由此可见,混菌发酵后的菜籽粕营养价值与风味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相似文献   

5.
菜籽粕、棉籽粕等含有一些有毒物质,必须进行脱毒才能饲喂。菜籽粕、棉籽粕饲料脱毒剂(简称饲喂解)中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生长旺盛,分泌大量的消化酶、水解酶、脱氢酶与RE’“共同催化素素的水解反应,起到脱毒之效;并能产生大量的菌体蛋白、维生素、氨基酸,使菜籽粕等营养价值提高,变有毒为低毒,变低价为优质蛋白饲料。饲毒解使用方法:()脱毒母液制备:按每脱毒100ks菜籽粕或棉籽粕用本品不少于10()(一般以150-ZO0g为好)的量准备(菜籽粕等如有结块,应打碎,以免影响脱毒效果),将与本品等量的红糖或砂糖用不合消毒…  相似文献   

6.
脱毒菜籽粕饲喂蛋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一种经生物发酵的脱毒菜籽粕在产蛋鸡饲料中的应用。这种脱毒菜籽粕的粗蛋白为40%,ITC和OZT的脱毒率分别为89.8%和90.5%,单宁的降解率为48.3%。在木试验条件下,用10%~14%的脱毒菜籽粕代替饲料中的部分豆粕饲喂产蛋鸡,其产蛋率无影响,枚蛋重、料蛋比和存活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蛋壳品质略有提高,能降低饲料成本和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考察枯草芽孢杆菌B1与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和酶解处理(简称菌酶协同酵解)制备菜籽肽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对经菌酶酵解后的菜籽粕营养成分的分析。以菜籽肽得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对加酶量、发酵温度和料水比等酶解、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菜籽肽以菌酶同时添加为最佳制备方式,以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1.0%、中性蛋白酶添加量150 U/g、料水比1:1.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8 h为最佳菌酶协同酵解条件。在此条件下,菜籽粕中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的降解率达74.23%,单宁和植酸的降解率分别为31.17%和16.39%。发酵后菜籽粕中粗蛋白含量达41.30%,比发酵前提高1.92%,菜籽肽含量达170.12 mg/g,比发酵前提高了3.7倍,还原糖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57.68%,钙、磷含量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26.83%和11.57%。试验表明,菌酶协同处理的方式对菜籽粕品质的提升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东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北京阳光高科技实业公司利用生物技术,攻克菜籽粕、棉籽粕、茶籽粕脱毒难关,使它们变成了高蛋白饲料。该技术采用强力发酵菌,通过发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发酵菜籽粕的营养价值,提高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量。以菜籽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等菌种,通过单菌株与混菌株固体发酵试验,研究菜籽粕发酵产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发酵菜籽粕的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单菌,明显提高了真蛋白质量分数和氨基酸含量,植物乳杆菌的效果最差。混菌株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粪链球菌、黑曲霉四菌种组合发酵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发酵菜籽粕中有益活菌总数为4.35×107cfu/g、真蛋白质量分数为45.69%、氨基酸含量为331.48 mg/g、多肽得率为18.31%、硫苷含量为10.32μmol/g、单宁含量为5.61μg/g。结果提示,混菌株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菌株发酵,混菌株发酵中以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粪链球菌、黑曲霉四菌种组合发酵效果最好,提高了菜籽粕作为饲料蛋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益生菌菌种和组合酶共同作用酶解发酵菜籽粕,比较菜籽粕处理前后硫甙、恶唑烷硫酮、异硫氰酸酯、无机磷和酸溶蛋白质等含量及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菜籽粕经酶解发酵后硫苷降解率达83.32%(P0.05),异硫氰酸酯含量下降60.85%(P0.05),恶唑烷硫酮含量下降45.86%(P0.05);菜籽粕经酶解发酵后酸溶蛋白质含量提高234.11%(P0.05),93.85%的磷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无机磷含量增幅达到98.15%(P0.05),更有利于动物机体对磷的消化吸收;粗纤维经酶解发酵处理后含量下降32.17%(P0.05)。体外消化率,酶解发酵后菜籽粕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可以提高16%以上(P0.05);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高23%(P0.05)。酶解发酵生物工艺改善了菜籽粕的营养品质,有利于提高其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11.
选用植物乳酸菌、黑曲霉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多个菌种,通过对菜籽粕的单菌和混菌发酵,研究发酵对菜籽粕中单宁含量的影响并优化混菌固态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黑曲霉菌对单宁的降解效果优于其他菌种,植物乳酸菌次之。混菌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比例为:黑曲霉菌∶植物乳酸菌∶酿酒酵母菌=6%∶4%∶2%,麸皮添加量10%,30℃发酵48 h,菜籽粕中单宁降解率达到94.38%(干基),得到低单宁的发酵菜籽粕。研究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菜籽粕是油菜籽榨油后的副产物,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是良好的蛋白质饲料原料,但其含有的硫甙、单宁和其他抗营养因子限制了菜籽粕的使用量。发酵可有效减少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改善饲料品质。本文综述了发酵菜籽粕的发酵工艺和发酵效果、作用机理及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发酵菜籽粕在肉鸡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用体重相近的健康鲫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5尾,每组重约1010g,研究日粮中添加10%的混菌固态发酵菜籽粕和普通菜籽粕对鲫鱼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2水平3重复设计,试验组与对照组各三组,分别饲喂10%的发酵菜籽粕和10%的普通菜籽粕。结果表明: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鲫鱼日增重提高0.829g,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鲫鱼的存活率、肥满度分别提高0.953%、0.264,饵料系数降低2.32,因此饲喂发酵菜籽粕提高了鲫鱼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究发酵菜籽粕对肉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4月龄肉羊80只(公母对半),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20头。各处理组饲喂相同的粗饲料,使用0%、2%、4%和8%的发酵菜籽粕分别替代精饲料中的豆粕为试验饲粮,试验共计110 d(其中预试10 d,正试100 d)。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4%和8%的发酵菜籽粕显著降低肉羊的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P<0.05);饲粮添加4%和8%的发酵菜籽粕显著提高肉羊的料重比(P<0.05);此外,日粮添加发酵菜籽粕对肉羊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4%和8%的发酵菜籽粕显著降低肉羊背最长肌亮度(P<0.05),饲粮添加发酵菜籽粕显著提高肉羊背最长肌的系水力(P<0.05),饲粮添加发酵菜籽粕显著降低肉羊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P<0.05);饲粮添加发酵菜籽粕对肉羊背最长肌p H、红度、黄度、剪切力和熟肉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总之,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发酵菜籽粕最适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高效筛选硫甙降解菌的方法,首先对从菜籽粕中分离得到的205株菌通过以硫甙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情况进行初筛,获得了具有良好生长情况(OD600>0.6)的菌株22株,结合硫甙的降解情况,初步获得6株具有较强硫甙降解能力的乳酸菌。通过菜籽粕固态发酵进行复筛,最终获得了1株硫甙降解率为55.7%的乳酸菌戊糖片球菌-22。将其应用于菜籽粕的固态发酵,发酵菜籽粕的蛋白含量从40%提高到41.8%,肽含量从2.68%提高到12.48%,硫甙含量从45.25mol/g降低到18.65mol/g,总酸含量为3.82%,发酵菜籽粕的饲用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低抗营养因子菜籽粕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993年云南玉溪市饲料公司引进新技术,建成利用乳酸菌生物发酵法生产脱毒菜籽粕的车间。这种生物发酵脱毒,不同于化学脱毒方法,是用乳酸菌大量繁殖而脱毒的。此法脱毒的菜籽饼粕,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脱毒率高达95%以上,即噁唑硫烷酮和异硫氢酸盐,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研究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择90头健康和生长状况良好的120日龄育肥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日粮使用9%菜籽粕替代豆粕;试验2、3和4组日粮分别使用3%、6%和9%发酵菜籽粕替代菜籽粕。试验为期70 d(预饲期7 d,正试期63 d)。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菜籽粕替代日粮中的豆粕后,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显著降低,料重比显著升高(P <0.05);使用发酵菜籽粕替代日粮中的菜籽粕后,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终末体重随发酵菜籽粕添加量升高而升高(P <0.05);此外,日粮添加菜籽粕或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腹泻率无显著影响(P> 0.05)。菜籽粕替代日粮中的豆粕显著降低了育肥猪血清IgG含量(P <0.05),使用发酵菜籽粕替代菜籽粕的育肥猪血清IgG含量显著升高(P <0.05),在添加量为9%时达到最大值(P <0.05);使用菜籽粕替代日粮中的豆粕显著增加了育肥猪血清TNF-α含量(P <0.05),使用发酵菜籽粕替代菜籽粕显著降低了育肥猪血清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7,(5)
利用植物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菌、酿酒酵母菌对菜籽粕进行单菌固态发酵,采用3因素3水平的拉丁方设计,观察接种量、麸皮添加量、发酵时间对发酵菜籽粕中植酸和单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是去除植酸的最优菌种,以9%接种量、15%麸皮添加量、发酵48 h效果最好,植酸去除率63.2%;黑曲霉菌为去除单宁的最优菌种,以9%接种量、10%麸皮添加量、发酵48 h效果最好,单宁去除率77.3%。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用固态发酵菜籽粕替代部分豆粕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18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豆粕对照组)以及用未发酵菜籽粕(菜籽粕组)或固态发酵菜籽粕(发酵菜籽粕组)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25%豆粕的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发酵菜籽粕组较菜籽粕组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全期的平均日增重(P<0.05),而发酵菜籽粕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比豆粕对照组稍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时,与豆粕对照组相比,发酵菜籽粕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42日龄时,菜籽粕组较豆粕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脾脏指数(P<0.05),发酵菜籽粕组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由此可见,固态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基础饲粮中25%的豆粕具有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