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龙眼梅抗黑星病株系培育过程  试验果园于 1990年用实生苗定植 ,在 1993年采用永泰县优良当家品种———龙眼梅无性系的穗条进行低位嫁接换种 ,共嫁接 15 0株。投产初期 ,未用农药控制黑星病 ,青梅鲜果普遍感病 ,但其中 1株只有极少量果实出现病斑 ,即为初步选出的抗黑星病变异单株。 1996年 12月初从此变异单株上采集穗条进行少量高接换种 ,获得抗黑星病无性系嫁接一代植株。 1999年从嫁接一代植株上继续采集穗条 ,在不同的青梅产区培育嫁接二代植株 ,形成抗黑星病无性系 (简称抗病系 ,下同 )。2 龙眼梅抗病无性系嫁接一代植株的抗病…  相似文献   

2.
柑桔无性系的衰败可能是由于植株天然生理老化,其次是突变,以及不表现明显症状的病毒感染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病毒病所导致的柑桔无性系在活力和产量方面的下降,其确切程度尚不清楚。然而,现在生产上大多采用从老的无性系植株选择珠心芽品系的繁殖方法。这些珠心芽品系在生理上得到复壮,即使非全部,也是大多数都避免了病毒病。由此所产生的植株,都比其亲本生长更茁壮,树龄更长,产量更高。珠心芽也可能创出合乎理想的砧穗新组合。但若用已感染的老无性系接穗,则不能获得这种组合。迄今至少已知有15种柑桔属病毒,可能还存在更多种的病毒,但不表现明显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福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茎尖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经组织培养获得其再生植株,以此为材料,结合常规压片法与超薄切片技术,研究航天搭载对福橘当代无性系细胞有丝分裂行为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草坪草细胞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就近年草坪草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离体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借鉴其他类似品种方面的发展,提出了草植株离体诱变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华君 《花卉》2010,(5):17-17
大花萱草的繁殖分为分株繁殖、播种繁殖、分芽法繁殖和组织培养等方法,另外还可利用无性系植株分割成具有生长点的根系和薄片进行离体培养促进生根法繁殖,其中播种繁殖和分株较常采用,但由于大花萱草多指大花型的杂交种,自然结实率低,播种繁殖的后代会发生分离,而且播种繁殖的种苗至开花所需要的时间长、植株长势不一致、植株移栽不易存活等缺陷,分株繁殖是目前大花萱草最主要的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6.
火龙果组培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火龙果离体快繁体细胞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并揭示变异系间的遗传关系。【方法】以单粒种子萌发的丛芽扩繁第1代和第4代再生幼苗为材料,分析繁殖系数及棱的形态变化,并采用ISSR、SRAP和IRAP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繁殖系数为14.9。快繁第4代试管苗中有3棱、4棱等6种形态学变异,其中5棱丛芽最多(50.54%),8棱丛芽最少(1%左右);3棱和4棱丛芽在RNA水平上(SRAP标记)表现出差异。24条ISSR引物、11对SRAP引物和17条IRAP引物在70个样品中共产生40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9条。扩繁第1代植株未发生DNA水平的变异,第4代植株的DNA条带出现了增加或缺失现象,植株变异频率为24.2%。16株变异株与原始植株(种子萌发植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7。在相似系数为0.90时,可将16个变异株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包括原始植株和12个变异株,第Ⅳ类与原始植株的差异最大,是GA3缺陷型矮化突变体。采用IRAP、SRAP、ISSR标记检测出的变异植株数量及多态性位点均存在差异。【结论】建立的火龙果快繁体系的繁殖系数为14.9,随快繁次数的增加,繁殖系数、生长势及遗传稳定性有下降的趋势。快繁第4代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为24.2%,主要表现在DNA水平和棱茎形态上的变化。获得的16个变异株与原始植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7,被分为4类,第Ⅳ类是GA3缺陷型矮化突变体。3棱和4棱丛芽差异可能是基因差异表达的结果。新开发的IRAP标记是检测火龙果无性系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 MAC无性系是一种有希望的苹果砧木.国际矮生果树协会22届年会上的有关报告曾介绍了这种无性系的主要特性.最近国际园艺学会召开的果树及栽植体系研究和发展第二次讨论会上,又报导了MAC无性系的最新试验资料和观察结果.其中MAC-9即将投入生产使用. MAC-9是矮化砧.母本为M9,植株系从自由授粉的种子而来.其生长势变化范围是从M9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选育梨(Pyrus communis L.)突破性品种提供新种质。【方法】以二倍体梨品种‘丰产’及其衍生的系列多倍体无性系为研究试材,对其在试管内及移出试管外在田间生长的自根苗植株的表型变异进行了观测。【结果】多倍体植株比二倍体茎粗、节间短;四倍体的叶色比二倍体深,厚度比二倍体大;多倍体和二倍体的叶形指数差异显著,叶缘差异明显。不同倍性无性系的叶缘变异表现多样性,有全缘变异,也有锐锯齿变异。试管繁殖条件下,混倍体叶片形状不一,有大量畸形叶片产生,而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很少观察到畸形叶片产生。移栽入田间生长后,相对于二倍体,多倍体植株的株高显著变矮、节间长显著变短、地面以上30 cm处的树干直径显著变小。混倍体对自然环境条件适应性差,没有获得在试管外正常生长的植株。【结论】相同环境条件下,梨体细胞染色体加倍衍生的多倍体植株,比二倍体对照生长慢,且株高明显矮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西瓜主芽、子叶、下胚轴和根的离体培养技术。结果表明:芽增殖速度与BA、NAA含量关系密切,诱导芽增殖以W_(14)(MS+BA2+NAA0.1+蔗糖3%)培养基较佳;子叶离体培养诱导不定芽与苗龄、培养基、子叶组织的部位有关;培养基中NAA、IBA的存在及含量对下胚轴、胚根愈伤组织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芽经诱导成苗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1/2MS+IBA1+蔗糖3%),长出根后移到珍珠岩中保温保湿练苗20d(天)后即可移植到大田。无性系植株能正常开花结果,已获得16个无性系植株的种子。  相似文献   

10.
以花桥板栗1号4个无性系和花桥板栗2号20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从球苞、坚果、单株产量等方面开展花桥板栗1号和2号无性系选优研究。按一定的选优标准,综合球苞、坚果、产量选优的结果,初步确定无性系101、203、206为花桥板栗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木枣优良株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木枣是陕晋黄河沿岸黄土高原丘陵枣区的主要栽培品种。以优质、丰产、抗裂、抗病为目标,选择收集29个木枣无性系进行集中栽培,2005年对5a生木枣无性系的结果性状、抗病性、抗裂果性和果实品质(制干率、含酸量、含糖量等)等进行调查和测试。并以单株产量、落果率、裂果指数、发病指数、制干率、单果质量和含糖量为指标,通过综合比较和评价,遴选出丰产性好的无性系3个,高制干率的无性系10个,抗裂果的无性系11个,抗锈病的无性系3个,高含糖量的无性系9个和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1个(C-12)。无性系C-12原产清涧县舍余里,丰产性极强,落果轻,制干品质优良、抗裂果、中度抗枣锈病。  相似文献   

12.
显齿蛇葡萄新品种——绿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国鄂西地区生长的显齿蛇葡萄植株中选育出优良无性系‘绿凤’, 其叶含总黄酮12.9 % ,总氨基酸16.7 % , 总糖6.92 % , 维生素E 60.1 mg/ kg , 用其叶加工饮品具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末.我们在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坛泽村发现了1株果实综合性状优良、晚熟实生龙眼优良单株,我们随即从该单株采集接穗,繁殖苗木和高接换种栽培试验。1992—2007年对该实生单株母树及第1代、第2代无性系繁殖植株的植物学特征、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特性、物候期等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龙眼单株遗传性状稳定。2003-2005年通过了初选、复选和决选。2008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良庆1号。  相似文献   

14.
优质大果石榴新品种--白玉石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夏,位于安徽省怀远县马城镇杜郢村的一株三白石榴遭遇雷击,主干死亡后,其基部发出萌蘖。1993年取萌蘖枝条进行扦插繁殖,1996年扦插苗开花结果,发现果实较原来三白石榴明显增大,暂定名为“皖榴一号”。1997—2001年,先后从变异母株及其无性系后代植株上采取接穗,进行高接遗传性鉴定和扦插扩大繁殖,并开始多点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5.
以象鼻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浸泡法,研究了秋水仙素处理对蝴蝶兰种子染色体加倍的影响,以期获得诱导多倍体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浸泡法诱导种子染色体加倍时,种子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d,再采用0.20%秋水仙素处理1d的处理效果最好,萌发率达到6.41%,高于1.96%的自然萌发率,四倍体、嵌合体诱导率分别达到了27.75%、34.84%;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形态与气孔特征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态特征表现为,植株粗壮、根系发达且粗壮、植株生长较快等;气孔特征表现为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气孔增大,长宽分别增长25.19%和26.19%。该研究得到了秋水仙素浸泡象鼻兰种子诱导染色体加倍的适宜条件且提高了象鼻兰种子的萌发率,获得了四倍体植株和嵌合体植株,为把象鼻兰优异基因高效导入栽培品种奠定了基础,为蝴蝶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窄冠速生刺槐是河南省濮阳林科所、中国林科院选育出的刺槐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林木良种认定。该品种树干通直,树冠紧凑,速生丰产。几年来,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探索,在窄冠速生刺槐的无性系根段扦插育苗方面总结了一套成功的根段扦插育苗技术,显著提高了窄冠速生刺槐的无性系苗木质量,为窄冠速生刺槐无性系苗木快速、大量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下是窄冠速生刺槐无性系育苗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2个山杏丰产无性系果、核、仁22个定性指标和17个数量性状差异强度分析表明:果皮颜色等10个经济性状在各无性系间差异较大。果核分离在所有无性系中无差异。丰2在定性指标上与其它无性系的差异较大。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核重,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借助果重、核重等指标开展定向选择可提高山杏选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袁仕平 《现代园艺》2023,(19):80-82
‘柳300’杉木无性系树干通直圆满、冠形窄、生长迅速,近年在广西乃至华南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发现,部分造林地区仍按传统杉木经营理念管理,缺乏科学管理技术措施,造成良种增益并不明显。本研究从壮苗选择、造林技术、抚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等方面阐述了‘柳300’优良无性系的高效培育技术,以期能为实际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落叶果树》2021,53(4)
中国北方茶树长期以种子苗栽培为主,随着茶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无性系茶逐渐引进栽植和推广。总结了诸城当地无性系茶栽培关于茶品种选择、茶苗移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为无性系茶在北方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无性系良种茶园无公害高效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信阳市把茶叶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积极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根据信阳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和茶树栽培的现状,本文从无性系良种茶树特性、园区规划、引种、种植、施肥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鲜叶采摘等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了一套无性系茶树良种栽培管理技术。旨在为推进信阳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