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阐明淡水鱼的主要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现状,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浓度稀释法分别定性、定量检测了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集的26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利用PCR法检测菌株携带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的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15.38%,氟苯尼考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主要集中在2~4 μg/mL,5株菌对氟苯尼考的MIC超过8 μg/mL,1株分离菌具有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结合以往数据及其他省市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已呈较高的耐药率和耐药浓度,且位于质粒上的floR基因阳性菌株有传递该基因给其他种属鱼类致病菌的风险。因此,有必要科学规范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3种喹诺酮类药物对21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体外建立其生物被膜(BF),采用结晶紫法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生物被膜的形成和结构,并观察喹诺酮类药物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抑菌率分别为90.5%,95.25%和85.7%,其中环丙沙星的抑菌作用最强,对21株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在0.7813μg/mL以下。21株嗜水气单胞菌均可在24~48 h内体外形成较为稳定的BF,但不同菌株之间形成BF的能力有所不同。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较为敏感,环丙沙星浓度在1倍MIC以上即可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早期形成,但细菌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后,较高浓度药物对生物被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3种抗生素对3种常见鱼类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盐酸恩诺沙星、乳酸恩诺沙星和乳酸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的体外抑菌活性,本实验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研究3种常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对3种水产病原菌的体外药效学特性.结果表明:乳酸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和哈维氏弧菌抑菌效果最好,MIC分别为0.244μg/mL和1.954μg/mL:盐酸恩诺沙星对鳗弧菌抑菌效果最好,MIC为0.122μg/mL;8 MIC的乳酸诺氟沙星药液在12 h内完全杀灭嗜水气单胞菌,在24 h内也能全部杀灭哈维氏弧菌,8 MIC的盐酸恩诺沙星药液在24 h内全部杀灭鳗弧菌.本研究为3种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离体条件下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研究4株黄颡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产生速率与耐药性消失速率。结果表明:以37℃条件下培养48h为1代,HSY02菌株对氟苯尼考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906 3μg/m L,HSY01、HSY03、HSY04菌株对氟苯尼考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953 1μg/m L。在含有氟苯尼考的药物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连续传代8代后,氟苯尼考对3株嗜水气单胞菌HSY01、HSY03、HSY04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由1.953 1μg/m L上升至62.50μg/m L,耐药性增长了32倍。HSY02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由3.906 3μg/m L上升至62.50μg/m L,耐药性增长了16倍;且耐药性获得后保持稳定,其消失速率为0。  相似文献   

5.
猪源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耐药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气单胞菌在我国猪粪便中流行情况及耐药谱,2017年3~7月从河南省4个地区,共采集370份猪粪样品,通过缓冲液蛋白胨水增菌培养后,使用添加有氨苄青霉素的气单胞菌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分离气单胞菌。可疑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比对进一步鉴定。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7种抗菌药物耐药谱。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1株气单胞菌,分离率为2.97%,其中豚鼠气单胞菌5株(占45.45%),杀鲑气单胞菌2株(占18.18%),中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水生气单胞菌和贝斯特润气单胞菌各1株(各占9.0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菌耐药率为100%,磺胺甲恶唑、氟苯尼考耐药率81.82%,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敏感率均为100%,除了其中1株气单胞菌,其他菌株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磷霉素、恩诺沙星均敏感,各菌株均呈多重耐药性。表明我国健康猪粪便中携带气单胞菌,如果造成水源或者食物污染,可能有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感染的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及膜通透促进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鸭源大肠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8株多重耐药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钠、恩诺沙星、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及其与舒巴坦、利血平和EDTA联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舒巴坦能使5株鸭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钠的MIC值下降4倍以上;利血平仅能使3株菌株对头孢噻呋钠的MIC值下降4倍以上;而EDTA能使7、5、3、6、8株菌对以上5种药物的MIC下降4倍以上;舒巴坦+利血平使4株菌株对头孢噻呋钠的MIC下降4倍以上,使5株菌株对氟苯尼考的MIC下降4倍以上;舒巴坦+EDTA使鸭源大肠杆菌对以上5类药物的MIC大幅度下降,分别使8、5、2、8、8株菌MIC下降4倍以上;利血平+EDTA使7株菌株对恩诺沙星MIC下降4倍以上,使所有分离株对其余4种药物的MIC显著下降;舒巴坦+利血平+EDTA和5类药物联用后,所用分离株的MIC下降4倍以上。由此可见,引起鸭源大肠杆菌对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原因主要包括细胞膜通透性的下降、药物的主动外排作用和产生β-内酰胺酶的破坏作用,三者相协同提高了鸭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黄沙鳖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以便为防治该病提供更准确的用药参考,以常规方法从武宣县和桂平市两个养殖区域患病濒死黄沙鳖的肝脏、心脏、脾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API 20NE生化系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从上述两地患病黄沙鳖中共分离到2株病原菌WXX-01、GPG-01,经鉴定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基因相似性分析表明,WXX-01、GPG-01与嗜水气单胞菌广西株GXGG64的相似性分别为99.7%和99.4%;2株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相差较大,来源于桂平市的GPG-01菌株耐药性比来源于武宣县的WXX-01菌株强,对2株病原菌都高度敏感的药物有舒普深、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左氟沙星、依若沙星、氧氟沙星、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复方磺胺嘧啶等11种,青霉素G和氨苄青霉素对2株菌株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徐州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采用传统微生物法对徐州周边地区52株猪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提取耐药菌质粒DNA,PCR扩增耐药基因目的片段。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对徐州周边临床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与标准菌株相比较,分别提高20~512倍、10~800倍,个别临床分离株对恩诺沙星的MIC值高达80μg/mL,对头孢曲松的MIC值高达80μg/mL,对安普霉素的MIC值高达320μg/mL;经PCR检测临床分离株均扩增出氟苯尼考Flor耐药基因,Tem型ESBLs耐药基因目的片段。说明徐州周边临床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已产生严重耐药性,对恩诺沙星和安普霉素已经耐药,但大部分菌株对头孢曲松敏感。提示徐州周边地区猪场应科学合理、有计划地轮换使用不同药物。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研究水产养殖中几种常见抗菌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本研究选取5种典型的抗菌药物(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诺氟沙星、氟苯尼考以及甲砜霉素),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它们对A.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在0、1/2 MIC、1 MIC、2 MIC和4 MIC药物浓度下进行PAE诱导,再用活菌计数法测定并记录细菌生长曲线,计算PAE值。结果显示,5种抗菌药物的MIC和MBC分别为0.016和0.023μg/m L(恩诺沙星),0.250和0.500μg/m L(盐酸多西环素),0.250和0.500μg/m L(诺氟沙星),1和4μg/m L(氟苯尼考)以及2和4μg/m L(甲砜霉素);5种抗菌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均有一定的PAE,其中盐酸多西环素最长可达2.84 h。本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抗菌药物对A.hydrophila均有相当的PAE,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提示在治疗鱼病及临床给药时,可以考虑PAE的独有特性,延长给药间隔,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野生麋鹿死亡原因及生活地区存在的病原菌,找出安全高效的药物,提高麋鹿存活率,对其生存地区疫病进行合理防控,试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显微镜检、PCR扩增、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并通过细菌耐药性试验对2016年8月份湖北石首市野生麋鹿自然保护区随机采集的10份麋鹿粪便样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该批粪便样本中分离得到6株大肠杆菌、1株嗜水气单胞菌和1株变形假单胞菌。6株大肠杆菌和1株嗜水气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新霉素、恩诺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丁胺卡那、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均敏感;嗜水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6株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为0,中介率为50%,耐药率为50%。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都有一定程度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