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形态变异类型的系统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和构建系统聚类树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苎麻属野生近缘种5组26种(变种)的基本形态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1)苎麻、大叶苎麻、序叶苎麻、细野麻这4个野生种形态的丰富变化主要集中在叶色、叶脉色、托叶色、叶缘锯齿这几种表型。2)苎麻属各野生种表型之间叶形与叶基特性的关系非常紧密,其余的形态表型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3)苎麻组组内演化关系为微绿苎麻→青叶苎麻→苎麻、贴毛苎麻。苎麻和贴毛苎麻都起源于青叶苎麻。4)苎麻属野生种种间的系统聚类树显示,处在最低位置的苎麻属组群是帚序苎麻组和腋球苎麻组,序叶苎麻组位于中间位置,苎麻组和大叶苎麻组则是位于最高位置的苎麻属组群,苎麻组和大叶苎麻组的亲缘关系更加紧密。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分类及系统演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苎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纺织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苎麻剥制加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工厂产品的质量、商品的信誉、农民的收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帮助社员提高苎麻剥制质量,根据我县具体情况,向产麻社队、苎麻承包户介绍以下几点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对江苏、江西苎麻疫病菌的鉴定结果及苎麻疫病的简便诊断方法。上述地区苎麻上分离的37个疫霉菌株被鉴定为3个种: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恶疫霉(P.cactorum)和Phytophora SP.(种名待定)。苎麻疫霉是江苏苎麻疫病的主要病原菌,恶疫霉是江西宜春地区苎麻疫霉的主要病原菌,Phytophthora SP.是首次在南京苎麻上分离的异宗配合疫霉种。通过保湿和组织透明镜检病组织表面及内部的孢子囊和卵孢子可以快速确诊苎麻疫病。  相似文献   

4.
《中国麻业》1987,(2):30-30
苎麻新产区小李向中国农科院麻类所邝秀明请教苎麻破杆技术。兹记述如下: 问:什么叫苎麻破杆? 答:破杆就是新栽苎麻的第一次收割。问:听别人说,新麻很讲究破杆的时间和方法,弄不好将影响当年和来年的产量,这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5.
苎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产品。为采购原麻、科学配麻、合理用麻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发展我国苎麻纺织工业,我们于1986~1987年进行了苎麻单纤维支数、炼折率与原麻长度关系的检测。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苎麻属三组五种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苎麻属(Boehmeria)三个分类学组中五个种的核型,其中二组四种为首次报道。序叶苎麻(B.clidemi0ides)的核型为:2n=28=6t 22T 1B;苎麻(B.nivea)的核型为:2n=28=4st 2t 20T 2st(SAT);大叶苎麻(B.longispica)的核型为:2n=42=6t 36T;悬铃木叶苎麻(B.platanifolia)的核型为:2n=42=8t 32T 2st(SAT);长叶苎麻(B.macrophylla)的核型为:2n=42=1m 8t 33T。通过核型比较,讨论苎麻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及进化趋势,首次提出苎麻属的染色体基数可能是7。同时指出,苎麻属的某些种类可能具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苎麻叶产量的观测及其饲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沅江是有名的苎麻之乡,1987年全县苎麻种植面积达40万亩,有丰富的苎麻叶资源。在以前苎麻叶没有进行综合利用,全部掉入地中作了肥料。据国内外资料报道,苎麻叶养分含量丰富,养分种类齐全,可以食用和饲用。湖南农学院马曼云等报道:干苎麻叶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0.5%,粗脂肪含量6.7%,磷含量  相似文献   

8.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作物,它可以用种根繁殖和种子繁殖。而现在对苎麻种子繁殖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发展苎麻生产根本不能用种子繁殖,理由是苎麻种子繁殖容易产生分离变异,皮层薄,产量低,纤维品质变劣;另一种看法则认  相似文献   

9.
苎麻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是苎麻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苎麻的产、销经历了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大起大落,从一个低谷走上了高峰,然后再从高峰滑向了低谷。苎麻产、销的“冷”、“热”根源何在?解决的措施有哪些?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1984~1987年对10个苎麻当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以及果胶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研究,根据苎麻根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冰图谱中主酶带SS和FF的表现特征,把苎麻品种分为三种类型:类型Ⅰ的苎麻品种为低质类型;类型Ⅱ的苎麻品种为优质类型;类型Ⅲ的苎麻品种为中质类型,酯酶同工酶中具有强活性的5C酶带或4C和5C酶带是高产苎麻品种的特征,苎麻叶中果胶、可溶性总糖和非还原糖含量与苎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苎麻是我国重要纤维作物主一。随着用途的广泛和利用价值的提高,对苎麻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苎麻生产上,苎麻病害仍是阻碍苎麻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过去国内对苎麻白纹羽病、根腐病、炭疽病和褐斑病等进行过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发麻苎麻生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干旱胁迫方法对苎麻品种圆叶青不同生育期抗旱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苎麻品种圆叶青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胁迫指数均以苗期>工艺成熟期>旺长期,旺长期是苎麻品种圆叶青干旱胁迫敏感期。  相似文献   

13.
黎晓彤 《中国麻业科学》2009,31(4):267-270,232
苎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纺织原料,"世界苎麻在中国,中国苎麻在湖南",湖南的苎麻产业具有资源优势、加工优势、科研优势和产品出口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湖南的苎麻产业确立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但目前仍存在亟待突破的瓶颈:麻农劳动生产率偏低,深加工能力不强,市场集中度不够,环保减排压力大和产学研结合不紧等.要实现湖南苎麻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外贸出口增长,必须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提高深加工能力,打造知名品牌,拓宽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14.
“苎麻热”促进了国内苎麻行业的发展,但呈现一度“苎麻热”之后,苎麻的价格一落再落,到了苎麻难以承受的程度,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据最近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去冬今春以来,已先后挖毁苎麻近300万亩,占原有苎麻面积的38.75%,苎麻行业界的权威人士认为:“像这样大规模的全面挖毁苎麻(除湖南、四川等少数过于集中麻区外),如不及时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稳住剩余麻园,势必导致明后几年的苎麻原料奇缺。”本着这个问题,1988年6月间一行两人,先后对省内主产麻区的瑞昌、武宁、分宜、宜春、万载、宜丰、上高等县、市开展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紧密纺技术在苎麻纺纱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对影响苎麻紧密纺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以纱线毛羽、断裂强度、乌斯特条干CV值等为考核指标,优选苎麻紧密纺纱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将紧密纺技术应用于苎麻纺纱中,能较好减少苎麻纱毛羽,提高断裂强度,改善乌斯特条干等纱线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通过对50份苎麻核心种质生物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分株数、株高、叶片数)进行相关分析,明确影响苎麻生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并通过回归分析,获得生物产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分株数是影响苎麻生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其回归方程为:Y=11.918X+358.763。故建议在注重株高/叶片数的同时,把分株数作为苎麻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该研究为苎麻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苎麻是我县新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在苎麻种子繁殖育苗过程中,及时除草也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之一。但人工除草花工多,生产上往往因除草不及时而影响麻苗的正常生长。为探索有效的苗床除草剂,我们作了初步试验,现简报如下: 一、苗床草相通过大面积普查,我县苎麻种子育苗  相似文献   

18.
我从1956年开始到现在,进行了20多年苎麻科学试验,使苎麻产量不断提高。我队苎麻单产每年在300斤以上,我在生产实践中的体会主要有如下六点: 一、因地制宜,建立高产麻园  相似文献   

19.
在利用苎麻雄性不育材料时,需要明确其基本农艺性状、与父本花期相遇、开花结实能力及后代生长发育等情况。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研究是苎麻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基础。本研究采用隶属函数法分析了9份雄性不育苎麻种质的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结实能力,结果表明:弯子苎麻和黄小叶的农艺性状优势明显。弯子苎麻在头麻、二麻、三麻年均纤维细度都达到2000公支以上,显著高于其他种质,高抗花叶病但耐旱性中等。9份种质都可天然结实,黄小叶结实能力最高,达到150 g/蔸,弯子苎麻的结实能力中等,为47 g/蔸。园青5号的千粒重最高,达到0.11 g,弯子苎麻的千粒重为0.08 g。红圆麻和园青5号的发芽势明显高于其他种质,分别达到了36%和29%,弯子苎麻发芽势为15%。综合分析弯子苎麻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俱佳,结实能力中等,发芽势尚可,可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首选亲本。  相似文献   

20.
苎麻属野生植物农艺性状、纤维物理性能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苎麻属野生植物农艺性状、纤维物理性能及其二者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属植物各农艺性状值表现均不及栽培苎麻,尤以茎粗、鲜皮厚度、鲜皮重和原麻重表现较甚,分别较对照减幅为42.37%~77.97%、20.00 %~70.00%、54.92% ~98.77%和67.90%~98.83%;野生植物中密球苎麻、水苎麻和疏毛水苎麻的纤维细度较高,分别较栽培苎麻高出27.89%、23.81%和6.73%,表明野生苎麻中存在高细度优良基因;纤维细度除与原麻长度呈较小正相关性外,与其它农艺性状指标达不同程度负相关;说明苎麻属野生种质在提高栽培苎麻产量上应用价值不大,但在提供选育优良纤维基因,改善纤维品质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