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告诫养鸡生产者,在从事现代养鸡生产时,不可忽视消费者的健康。1充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养鸡场(户)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合理的防疫程序,严格按照防疫程序和投药计划进行疫苗接种和投药。同时注意改善环境条件,粪便勤清扫,鸡舍、饮饲用具勤消毒,舍内温度、湿度要适宜,避免各种应激,杜绝疫病的传染机会,促使鸡只健康生长,生产出合格的绿色产品。2推广应用有益微生物(EM)  EM是一种微生物制剂,不含任何化学有害物质,无毒副作用。用EM饲喂鸡只,可以除去鸡舍臭味,减少舍内苍蝇,改善舍内环境,为鸡只健康生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EM是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最初是由日本研制出来的,现已在泰国、美国、巴西等6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我国在90年代初引进EM技术,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尤其在养殖业上,效果更为明显。 1.减轻畜禽舍内恶臭味。 2.减少畜禽舍内苍蝇的发生。 3.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病菌感染的机会。 4.提高畜的繁殖率和禽的产蛋率。  相似文献   

3.
比嘉照夫教授在1988年发明EM1号之后,又陆续发明出EM2号、EM3号、EM4号,并成功地将它们复合为一种多功能菌剂,即江西省天意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目前生产的EM原露。 EM这个符号是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EM是一个亲密和谐的大家庭,是由整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的五大类微生物中的80多位“优秀分子”所组成,它们不仅各  相似文献   

4.
EM是一种微生态活性菌制剂的简称。EM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缩写语,中文译为:"有效微生物群"。EM由光合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等5科10属80余种微生物组成,系世界著名应用微生物学家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EM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大的一项系统生物工程技术。EM与一般生物制剂相比,  相似文献   

5.
EM有效微生物群是日本琉球大学嘉照夫教授发明的一种高效、价低、无污染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正确、稳定使用EM制剂,能产生良好的效益。为了试探EM制剂对猪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我们在96年9月至12月进行了EM制剂试喂瘦肉猪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EM菌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及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EM菌液饲喂仔猪,采用空气环境相关检测仪器检测舍内NH_3、CO_2和H_2S浓度。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2%、0.3%EM菌液,同时对舍内地面分别同比例喷洒EM菌液,NH_3、H_2S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_2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添加0.3%菌液,同时对舍内地面喷洒同比例菌液组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7.
SPF鸡是无特定病源微生物感染的用于生物制药研制的专用鸡,要想成功饲养SPF鸡重要的是要控制舍内的微生物和监测舍内的微生物.现将舍内微生物的控制与监测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EM菌是由80多种微生物合成的生物制剂,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酶、生理活性物质、氨基酸等给动物的生长带来良好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体内微生态环境。我们将EM菌用于人工感染雏白痢的鸡群,进行效力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试验证明,使用EM菌,可以使动物体内微生态系统平衡得到改善、增强抗病力,是控制腹泻性疾病的新途径。本试验应用EM菌给雏鸡口服,证实EM菌是有效的微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9.
EM在养殖业上的研究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群)的缩写,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成功。EM是由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以及发酵系列的丝状菌等5科10属80余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多功能菌群。2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EM在促进畜禽  相似文献   

10.
EM是英文“有效微生物”的简称,是日本琉球大学教授比嘉照夫发明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等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EM生态技术应用在养殖业上,其机理与作用是EM掺入饲料和饮水进入动物肠道后与肠道内有益菌一起形成强有力的优势菌群,抑制和消灭致病菌群,  相似文献   

11.
EM在蜜蜂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2年我同从日本引入EM技术,即有效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简称EM)应用技术,其效果在农业、畜牧业、环境净化等多方面得到广泛试验和验证。EM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出来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南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和同氮菌等5科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  相似文献   

12.
有效微生物群体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共5种10属80余种微生物组成的[1]。与一般发酵菌相比,EM菌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绿色农业的提出,有效微生物(EM)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中,以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动物及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EM制剂作为绿色的饲料添加剂,是一种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无毒、无不良反应和无残留的微生物态制剂。EM发酵饲料中添加EM制剂,在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清除粪尿恶臭和  相似文献   

14.
有效微生物菌群(EM)是一种复合高效微生物制剂,含有光和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醋酸杆菌五大类80多种有益微生物。在养殖业上使用EM具有改善饲养环境、降低发病率、提高饲料报酬、增加养殖效益等作用。本研究进行了EM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制效果试验。试验表明:EM对鸡大肠杆菌病具有显著的防制效果,且这种防制方法不产生药物残留,无污染,是一种有效的绿色环保的防制方法,十分有利于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EM是英文有效微生物群的缩写。EM菌剂是日本琉球大学教授、著名应用微生物专家比嘉照夫博士发明的。它不是一种新的菌种,而是很多有益微生物在发酵合成的状态下共存、共荣、共生,使微生物的有害作用朝着出现有益效果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状态,主要是由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5科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有效微生物群,系采用特种技术,使这些厌氧菌和好氧菌共生、共存于同一液  相似文献   

16.
EM是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简称,意即有效微生物群,是一种由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和光合成细菌等10个属的80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培养液。是由日本硫球大学农学部比嘉照夫教授研制成功。据资料介绍,EM在畜牧生产上应用以后,具有净化畜牧场和周围环境、制造高效有机堆肥、改善肉质、降低饲养成本等作用。为了客观地评价EM对肉鸡生产水平的影响,上海市畜牧兽医站进行了EM应用于肉鸡生产的效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EM技术是以EM为主体的综合农牧业生产的配套技术。EM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有效微生物菌群(EffectiveMicTD04anisrns)的简称,是一种微生态制剂,其主要成分是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它是以特殊工艺生产出来的多种群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大群落,可以在种植业、养殖业、环境保护方面广泛应用。因此,EM技术是一项极有开发价值的绿色农牧产品生产技术。EM自1982年问世以来,现已在世界上60多个国家试验推广应用。一、EM技术在种植业上的应用EM技术由于采用EM制剂与有机物(秸秆、杂草、粪肥等)结合,可以使…  相似文献   

18.
EM微生物饲料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微生物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它是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群等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有效微生物群。现在广泛应用干美国、巴西、泰国等60多个国家,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EM应用技术 (1)EM发酵饲料制作 ①原料。用全价饲产(不加抗生素)1000kg(100%),糖蜜或红糖1kg(0.1%),常水(井水或去氯的自来水)300~350kg(按饲料水分可增减)。②制法。配料:按饲料量1~2%比例称取EM和糖蜜先配制出“EM、糖蜜各100倍混合稀释液”,然后用于喷洒饲料,边喷洒边搅  相似文献   

19.
EM 微生物菌液是纯生物制剂,由五科十属的八十多种有益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用EM 菌剂处理的饲料,由于有益微生物在饲料中生长繁殖的结果,使饲料中粗纤维得到降解,氨基酸与蛋白质类等营养物质增加,产生大量的维生素,多种消化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并具有杀死病原微生物,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抑制腐败菌生长的作用。章邱市后营养鸡场利用 EM 微生物菌液发酵鸡粪饲喂生猪,取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地区首次育雏鹅通常在四月末五月初,此时天气比较寒冷,如何提高和保持育雏舍内的温度及控制舍内有害气体含量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本研究比较了两种育雏方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早春微生物垫料育雏优势明显,育雏成活率较传统育雏高3.4%,平均育成增重高135.4g。舍内湿度、氨气浓度和舍内的固体悬浮颗粒物浓度均较网上育雏鹅的方式低。综上结论,早春使用微生物垫料育雏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促进雏鹅增重,提高雏鹅育雏期成活率,是一种科学、高产、健康、生态的雏鹅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