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1999—2022年我国水稻新品种保护申请量和授权量,阐述了我国新品种保护和DUS测试的发展现状,剖析了该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水稻新品种保护和优化DUS测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水稻新品种保护和DUS规范测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多数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其多样化的花朵、叶片和植株形态使其具有开发为极具我国特色的新花卉的潜力。近年来,国产苦苣苔科植物,尤其是报春苣苔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世界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登录权威——世界苦苣苔协会(The Gesneriad Society, GS)进行登录的报春苣苔属新品种日渐增多,而该属也有望得以被我国农业农村部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列入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但是目前报春苣苔属植物在国内外均无相关的DUS测试指南与标准,这方面的工作亟待开展。因此,本研究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规则,参考UPOV关于同科不同属的、源自不同国家的测试指南,结合资源现状,研制适用于我国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品种测试的指南,对其适用对象、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标准品种的选用和DUS判定标准进行详细研讨,为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品种的授权提供测试技术的支撑,为极具我国特色的该类植物测试技术规程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参考,为将这一类群的新品种培育、园艺化、产业化和新品种保护提供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3.
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规则,参考UPOV西番莲的测试指南,结合国内外资源,研制适用于我国西番莲属植物新品种测试的指南,对其适用对象、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标准品种的选用和DUS判定标准进行详细研讨,为西番莲属植物新品种的授权提供测试技术的支撑,为热区植物测试技术规程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规则,在主要参考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简称UPOV)、欧盟植物品种局(The community plant variety office,简称CPVO)和日本的非洲凤仙新品种测试指南基础上,再结合国内外的资源,研制出了适用于我国的非洲凤仙新品种测试指南。该指南在UPOV指南的25个测试性状基础上增加了9个性状,合计为34个性状。该指南对其适用对象、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标准品种的选用和DUS判定标准进行了探讨,为非洲凤仙新品种的授权提供了测试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应用植物新品种DUS(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测试的方法,依据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茶树》的要求,对浙江丽水市育成的茶树品系‘丽早香’的叶、花、果实、种子等茶树器官形态学特进行详细的感官描述和DUS测试,以期为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农业知识产权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植物新品种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和DUS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品种DUS测试性状的选择与测试指南修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玉米DUS测试性状的选择方法和对原有测试指南选择性状的验证和调整结果,供相关育种企事业单位及时了解我国玉米新品种保护审查测试技术标准研究的最新动态。新修订的玉米DUS测试指南将作为国家(行业)标准,从2008年开始执行使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衍生自交系的遗传相似性及相关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玉米育种技术进步,同时为新品种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采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建立玉米品种DNA分子指纹图谱,育种家可以采用这项技术鉴定自交系的遗传特征,监测和保护其品种权免受侵犯。制定基于SSR技术的玉米品种分子测试技术指南是可行的,但仅凭借目前的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新品种DUS测试存在严重缺陷。从杂交种分离二环系是当前我国玉米育种者选育自交系的途径之一,确定适宜的衍生品系遗传相似性的临界值直接关系到玉米品种权的保护。发展中国家已经在生物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现阶段植物新品种保护DUS测试不能以谱带分析为标准,仍然以形态特征描述为主要依据,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可以作为辅助证据。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从3月13日召开的农业植物品种DUS测试工作会暨品种保护研讨会获悉,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福州分中心建设进展良好并已先期开展部分测试工作。该中心投入使用后将开展农业部下达的测试任务工作,服务福建省及周边省份,做好植物新品种审定、登记和保护工作,促进农作物优良品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促  相似文献   

10.
对石榴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原则、测试对象、测试性状选择、标准品种、测试方法和判定标准进行概述,选择35个测试性状,包括植株、枝条、叶片、花、果实和种子,测试性状涵盖石榴的品种特征性状,包括植株性状有3个、枝干性状3个、叶片性状8个、花性状9个、果实性状8个、种子性状4个;采用花瓣颜色、果实宽度、果皮颜色、籽粒颜色和种子硬度作为分组性状,其中质量性状(QL)2个、数量性状(QN)19个、假性质量性状14个。并概述中国石榴新品种权申请现状,石榴DUS测试指南的制订对增强石榴新品种保护,促进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甘薯叶绿体基因组,利用cpSSR分子标记,对104份甘薯栽培品种和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为甘薯资源的保护鉴定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使用了11对cpSSR引物,在104个甘薯材料中总共扩增得到58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47条,单条引物平均扩增的条带数为5.27,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81.03%。根据引物在甘薯材料中的扩增结果,构建104个甘薯品种的指纹图谱。对104个甘薯品种的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每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386~5.2723,平均遗传距离为0.2201,在遗传系数为0.74时将104个甘薯品种分为5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优质鲜食及加工型紫薯新品种徐紫薯8号的遗传背景、生物学性状、营养品质、适种区域和加工价值等品种特性。同时,初步探究了徐紫薯8号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以促进鲜食及加工利用甘薯品种的推广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特用甘薯的研究进展及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根据近年来我国特用甘薯的研究状况以及实际生产的需要,扼要地阐述了目前我国各类特用甘薯的育种进展、育种成果、综合利用及发展前景,为特用甘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雍华 《杂粮作物》2007,27(2):82-84
对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五”期间主要选用的甘薯亲本材料作母本、父本组合的实生苗及其后代表现进行分析,其结果,84-2315、9014-3、AB940078-1、绵粉一号、徐薯18、浙13、三合薯、台农10号是较好的高淀粉育种亲本材料。高淀粉育种应该利用这些亲本多配组合或进行集团杂交,以期从其后代中筛选高淀粉甘薯新品种。84-2315、9014-3、潮薯一号、绵粉一号、徐薯18、南薯99、农林10号、坦桑尼亚是较好的高产饲用型育种亲本材料,高产饲料型品种选育应利用这些亲本材料多配组合或进行集团杂交,以期从其后代中筛选高产饲料型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适定性参数评价甘薯新品种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适定性参数法对1998-1999年度北方甘薯区域试验产量结构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鲜薯产量:宁R97-5、徐54-1丰产性、稳定性较好,适应性广;烟93-251虽然产量高,但稳定性差,对环境反应敏感;其余品种丰产性较差,薯干产量:宁R97-5、徐54-1丰产性、稳定性好,适应性广;济89121、豫薯12号虽然产量高,但稳定性差;其余品种丰产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甘薯生产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介绍了陕西省甘薯生产的条件和引种栽培历史,总结了生产、科研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指出当前甘薯产业化开发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全面提升甘薯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必须采取措施促进甘薯加工业的发展,加强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研究推广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建立健全种苗繁育体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甘薯茎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华康  袁照年 《杂粮作物》2002,22(3):141-143
利用已报道的8种不同的甘薯茎尖培养基,对6个甘薯栽培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培养成功率差异较大,6-BA1.0mg/L+NAA0.24mg/L+MS为相对广谱的培养基。6个品种培养的平均成苗率达65.4%。金山1255、金山57、湘75-55较易培养,其平均成苗率达68.2%。而新种花、夏引一号平均成苗率较低,说明甘薯茎尖培养基具有基因型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6-BA和NAA对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德璇  孙周平 《杂粮作物》2010,30(4):286-287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6-BA和NAA配比对4种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苗率在甘薯的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同一个品种成苗率随着6-BA和NAA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MS+6-BA1.0 mg/L+NAA 0.24 mg/L适于各个品种,平均成苗率达67.5%,辽薯20较易培养,最高成苗率达90%,辽薯26平均成苗率较低为24.6%。说明不同的甘薯品种应选择不同的茎尖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检测了福薯88、福薯89和金山57等3种甘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及出粉率,测定3种甘薯出粉加工后粗淀粉及残渣中的淀粉含量,以说明影响甘薯出粉率的因素。并研究匀浆程度和沉淀时间对甘薯淀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甘薯淀粉加工过程中,匀浆程度与沉淀时间对粗淀粉的制取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出粉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吴文明  苏秋芹 《杂粮作物》2004,24(6):326-328
通过对1994~1995年的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岩薯5号丰产性好,适宜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种植,在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好的地方种植产量潜力更大;福薯6-43丰产性好,适宜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种植;金山1255丰产性较好,适宜在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