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3只瘘管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用体外法研究不同底物对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底物设计:可溶性淀粉/滤纸纤维(NSC/SC):100∶0,70∶30,50∶50,30∶70,0∶100。结果表明:在NSC/SC的比例为30∶70组微生物产量和纤维素降解率最高,瘤胃液中的NH3-N浓度最低,发酵状态最佳;原虫与细菌的比例,总体上有随NSC/SC下降先成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NSC/SC的比例为50∶50组达到最高峰。细菌16srRNA的V3可变区PCR-SSCP各组图谱反映了细菌类群内部种属因底物的改变而发生了应变。原虫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随NSC/SC下降,内毛属与等毛虫原虫的比例下降,而双毛属与头毛亚科原虫的比例增加,即原虫类群内部种属也对底物变化的产生应变。不同淀粉与纤维素比例水平底物不仅影响了瘤胃发酵也影响了瘤胃微生物的群系特征。[动物营养学报,2007,19(6):654-662]  相似文献   

2.
以3只瘘管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用体外法研究可溶性淀粉和纤维素与滤纸纤维不同NSC/SC水平组合的体外发酵规律。底物使用可溶性淀粉与纯纤维素、可溶性淀粉与滤纸纤维,NSC/SC比例为:100∶0、70∶30、50∶50、30∶70、0∶100。结果表明:不同的NSC/SC水平组合比较,以70∶30组发酵状态最佳;滤纸纤维较纤维素总体发酵水平为低。  相似文献   

3.
以3只装有瘘管的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不同淀粉与纤维素比例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底物使用可溶性淀粉与纯纤维素、可溶性淀粉与滤纸纤维,底物比例设计为100∶0、70∶30、50∶50、30∶70、0∶100。结果表明:不同底物以30∶70的比例组的36小时纤维素降解率和微生物产量最高;同一底物的不同比例组则随时间点的推移,分别在8,16,24,24,24小时出现最大微生物产量,而后逐渐下降;另外,不同底物引起了微生物的区系及微生物体内的N素分配的变化;微生物真蛋白产量(因变量)与个数(自变量)有如下线性回归关系:细菌Y=0.05 0.104X(R=0.837);原虫Y=0.008 0.389X(R=0.988)。微生物真蛋白(因变量)与底物的NSC/SC比值(自变量)的回归关系:细菌Y=0.241 0 0.085 5X-0.037 1X2 0.002 9X3(R=0.739 7);原虫Y=0.227 6 0.085 3X-0.038 0X2 0.003 0X3(R=0.737 0)。  相似文献   

4.
以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以纯淀粉、纤维素和酪蛋白为底物,银杏叶提取物在瘤胃培养液底物的浓度设为0(对照组)、0.3%、0.6%、0.9%、1.2%5个水平,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对瘤胃液pH值、微生物蛋白、纤维素降解率及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等指标的测定,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纤维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增加了微生物蛋白的产量,提高了纤维素的降解率,增加了滤纸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滤纸纤维分别与淀粉混合瘤胃体外发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只瘘管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用体外法研究可溶性淀粉和纤维素与滤纸纤维不同NSC/SC水平组合的体外发酵规律.底物使用可溶性淀粉与纯纤维素、可溶性淀粉与滤纸纤维,NSC/SC比例为:100:0、70:30、50:50、30:70、0:100.结果表明:不同的NSC/SC水平组合比较,以70:30组发酵状态最佳;滤纸纤维较纤维素总体发酵水平为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应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了绵羊日粮中4种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1.84,1.51,0.92,0.71)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绵羊日粮中SC:NSC值在一定范围内对瘤胃最大产气量有显著影响(P〈0.05),SC:NSC值与产气速率呈负相关,对干物质的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SC:NSC值的降低,干物质降解率逐渐提高,对瘤胃微生物降解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起到促进作用,随着SC:NSC值降低NDF、ADF降解率呈现上升趋势;发酵0—48h的NH3-N浓度随SC:NSC值的下降不断增加,差异显著(P〈0.05);而对pH值、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0~24h木聚糖酶活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木聚糖酶活与SC:NSC值呈正相关;对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乙酸、丙酸和丁酸摩尔百分比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乙酸与丙酸比例得到调控,从而使饲料转化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SC/NSC日粮对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30±2.5)kg的徐淮白山羊,并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按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不同的日粮(SC/NSC3.52、2.06、1.28、0.84),分别为A、B、C、D组,研究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规律.结果表明D组瘤胃液pH值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D组瘤胃液氨氮浓度(NH3-N)极显著高于A、B组(P<0.01);A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VFA)、乙酸及丙酸浓度,C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D组丁酸浓度极显著高于A、B、C三组(P<0.01);乙酸与丙酸之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SC/Nsc为1.28时徐淮白山羊瘤胃发酵最佳.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麻叶荨麻和羊草比例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以底物中麻叶荨麻:羊草比例分5组:0∶100(A)、30∶70(B)、50∶50(C)、70∶30(D)、100∶0(E)进行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在培养后0、1、3、6、12、24h采集瘤胃液并检测其发酵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pH:1、3、6h的都以A组和C组的较高,并以C组的最高(P0.05);(2)NH_3-N浓度:3、6、12、24h的以D组和E组的较高(P0.05);(3)微生物蛋白(MCP):1、3、6、24h的MCP含量以A组和C组的较高(P0.05),并以C组的最高(P0.05);(4)产气量:0~1h、1~3h的以A组、B组和C组的较高(P0.05),其中以C组的最高(P0.05);(5)24hNDF降解率以C组的最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底物中麻叶荨麻和羊草以50∶50比例的pH较高、氨氮浓度较低,同时该组的微生物蛋白含量、产气量和24h NDF降解率也较高,表明了该比例利于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和底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9.
选择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白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以可溶性淀粉、小麦淀粉、粉碎的滤纸纤维、木聚糖和果胶作为底物,精粗比为70∶30,维生素B1在瘤胃培养液底物中的浓度设为0(mg/kg)、30(mg/kg)、60(mg/kg)、90(mg/kg)4个水平,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pH值、氨氮、乙酸、丙酸、丁酸以及TVFA、乳酸等指标的测定,探讨维生素B1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条件下,随着维生素B1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的pH平均值呈降低趋势,NH3-N的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影响瘤胃发酵类型,但有降低乙酸浓度平均值、提高丙酸浓度平均值和TVFA浓度平均值、降低乙酸/丙酸比值的趋势。培养液中添加维生素B1可以降低乳酸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绵羊饲粮结构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比例(SC/NSC为1.57(Ⅰ)、1.95(Ⅱ)、2.29(Ⅲ))对瘤胃发酵参数(pH、VFA、总氮、NH3-N、尿素氮、蛋白氮)的影响。选用6只约1.5岁,体质量25~30 kg,装有瘤胃瘘管的甘肃高山细毛羊羯羊,按3×3重复拉丁方设计(预试期10 d,正试期9 d)。结果表明:采食饲粮Ⅰ的绵羊瘤胃液pH平均值显著低于采食饲粮Ⅱ(P<0.01)、Ⅲ(P<0.05)的绵羊;除处理Ⅰ采食后3 h的pH较低(5.86)外,所有pH测值均在6.2~7.0范围内。瘤胃液TVFA平均值(mmol.L-1)呈现Ⅰ、Ⅱ高于Ⅲ的趋势(P=0.09);处理间乙、丙及其他酸的摩尔比和乙酸/丙酸比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Ⅰ的丁酸摩尔比均值显著高于Ⅲ(P<0.05)。瘤胃液总氮和蛋白氮均值随SC/NSC值增高而显著下降(P<0.01或P<0.05);氨氮与尿素氮均值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饲粮粗料份额高于60%时,随SC/NSC值增高,绵羊瘤胃液pH上升,TVFA、总氮和蛋白氮平均浓度下降,对氨氮与尿素氮浓度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试验设计以不同RDN(g)/FOM(kg)比值日粮为底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瘤胃液pH值、瘤胃液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微生物蛋白含量这四个指标的测定,评价日粮RDN(g)/FOM(kg)比值分别为20、25、30、35的4种不同能氮同步化释放日粮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瘤胃液pH值不断降低,pH均值以RDN(g)/FOM(kg)=25组为最高,RDN(g)/FOM(kg)=30组最低,差异不显著(P0.05)。NH3-N浓度随着RDN(g)/FOM(kg)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RDN(g)/FOM(kg)=35时,NH3-N浓度均值最高。当RDN(g)/FOM(kg)=20时,细菌蛋白含量和原虫蛋白含量均最高。对于VFA当RDN(g)/FOM(kg)=30时,乙酸含量最高;当RDN(g)/FOM(kg)比值为20时,丙酸含量、丁酸含量最高;TVFA含量以RDN(g)/FOM(kg)=30时最高,乙酸、丙酸比值以RDN(g)/FOM(kg)比值为25时最高。  相似文献   

12.
绵羊日粮中不同碳水化合物比例对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以18只安装有瘤胃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作为试验动物 ,研究了绵羊日粮中6个不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3.52、3.32、2.86、2.64、2.40和1.88)对绵羊瘤胃内环境参数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绵羊日粮中一定范围内的SC :NSC比例对瘤胃内 pH和NH3-N浓度的影响不显著 ,但会改变瘤胃内VFA的摩尔比例。若适度提高丙酸浓度 ,调控瘤胃发酵模式 ,可达到提高纤维物质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氮源和水平对肉牛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不同水平(0、50、100和200 mg/L)的尿素、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对培养液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以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为氮源,培养液pH和微生物蛋白质浓度分别显著低于和显著高于以尿素为氮源(P<0.05),以支链氨基酸为氮源培养液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以尿素为氮源(P<0.05),以异亮氨酸为氮源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浓度都显著高于其他氮源(P<0.05);随着氮水平的提高,培养液pH以及氨态氮、微生物蛋白质和丙酸的浓度都显著的升高(P<0.05);氮源和水平对各指标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结果提示,亮氨酸作为氮源更有利于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200 mg/L的氮水平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氮源和水平对瘤胃发酵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徐淮白山羊为试验动物,设置精粗比为70∶30的底物,VB1的添加量设为0、35、70、105和140 mg/kg 5个水平,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方法研究VB1对瘤胃发酵、微生物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VB1对瘤胃pH值、氨氮浓度、细菌蛋白产量都没有显著作用.结论,本试验所设置的VB1梯度...  相似文献   

15.
酵母菌培养物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使用持续动态人工瘤胃装置,研究了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处理为对照组、1%和5%(占发酵液体积)酿酒酵母菌培养物添加组。通过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质(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测定得出以下结果:添加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对pH和NH3-N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5%酿酒酵母菌培养物添加组显著提高MCP浓度并降低了丙酸浓度(P<0.05);而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对总挥发酸酸、乙酸、丁酸和乙、丙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可在不改变瘤胃发酵类型的情况下,促进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复合营养舔砖对瘤胃酶活性及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4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公牛(丹麦红牛公与闽南黄牛母的杂种一代),采用反转试验设计,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NH3-N)和瘤胃液中纤维素酶、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研究表明:(1)饲喂舔砖后,瘤胃液pH值在短时间内下降,随后又缓慢升高。pH值波动幅度较大,这与复合营养舔砖的蛋白降解率较高有关。(2)舔砖对瘤胃内NH3-N浓度有较大影响,舔砖的粗蛋白含量高达38.7%,产生的NH3-N浓度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3)舔砖对瘤胃液蛋白水解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每头饲喂500g/d舔砖对牛的消化代谢功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四头瘘管荷斯坦牛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用不同水平的葡萄糖、不同的含水量、不同加热温度处理豆粕,采用尼龙袋法测定各组豆粕的瘤胃降解率,以含不同降解率的豆粕为蛋白质饲料配制成四种TMR日粮,即对照组日粮(豆粕降解率为51.94%)、高降解率豆粕日粮-HD组(豆粕降解率为40.85%)、中等降解率豆粕日粮-MD组(豆粕降解率为38.98%)、低降解率豆粕日粮-LD组(豆粕降解率为28.21%),探讨葡萄糖处理豆粕对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不同降解率豆粕的TMR日粮对奶牛瘤胃内环境有影响,随日粮中豆粕降解率的降低,瘤胃pH值增加,氨氮浓度降低,总VFA浓度下降,乙酸浓度升高,丙酸浓度降低,丁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乙酸∶丙酸比值有增加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VFA组成中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丙酸比例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S)对锦江黄牛瘤胃体外发酵指标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方法]选取4头健康并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公牛,采集瘤胃液。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25%、0.5%、1.0%、2.0%和4.0%的黄芪多糖,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发酵参数、养分降解率,并评定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和2.0%添加组的瘤胃液菌体蛋白(MC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2.0%添加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降低(P<0.05);1.0%添加组的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乙丙酸比值显著下降(P<0.05);0.5%、2.0%和4.0%添加组的粗蛋白(CP)降解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添加组的总产气量、pH、乙酸含量、干物质(DM)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及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MFAEI指数评定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