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国内外奶牛疫病预警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奶牛疾病的预警要求,分析了国内外8种疫病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奶牛养殖中存在的局限性。一是兽医巡检预警技术:该技术较为成熟,但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牛场迅速、高效预警的需求。二是奶样体细胞数测定技术:可初步诊断隐性乳腺炎,但需要额外细菌培养和检测确诊。三是奶牛群体改良测定技术:以监测生产性能为主,仅可预警奶牛乳腺炎及酮病。四是计步器及发情、反刍项圈预警技术:同时具备发情与反刍监测功能,但仅适用于牛群的发情与反刍监测。五是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库基础上,利用各种模型或算法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但预警效率受限。六是智能化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及预警技术:可预警口蹄疫等重大传染病,但无法完全替代临床诊断,不能监测病原微生物。七是基于AI和群体热成像的奶牛行为分析技术:可以监视记录奶牛行为与温度特征,锁定病畜,但对发病初期无异常行为的牛只无效。八是生物气溶胶激光光谱测量技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浓度,达到预警疫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军方监测人类重大疫病。未来的奶牛疫病预警技术需要进一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奶牛重大疫病预警诊断。本文为预警监测技术的本地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发情监测系统是指通过特定传感装置,实时在线监测、记录和上传奶牛的活动量、反刍时间、电导率、躺卧时间等生理体征,对奶牛发情状态、配种时间和疾病发生等进行预测的一种牧场数字化管理方式。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奶牛繁殖与生产性能,增加牧场经济收益。本文就发情监测系统的种类及其在奶牛养殖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奶牛养殖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精准养殖中奶牛个体信息监测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养殖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大规模、集约化奶牛养殖的发展需求,将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于奶牛养殖,通过精准养殖实时监测获取奶牛个体信息,实现奶牛养殖的信息化,可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和经济效益。笔者对国内外奶牛个体信息监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奶牛行为监测、健康监测、个体识别的应用研究现状,讨论了相关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奶牛个体信息监测技术的后续研究方向,即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对奶牛反刍行为的精准识别,减少单一参数监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单片式微型处理器、MPU6050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为主要部件,通过监测奶牛反刍声音和姿态变化来获取奶牛的反刍信息,并利用无线模块完成与计算机的通信,设计了一种轻便的可穿戴式奶牛反刍多源信息监测装置,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环境噪声,提高了有效反刍数据的采集效率。结果表明:奶牛反刍声音的中心频率集中在1.2~1.6 kHz,反刍姿态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参数范围X轴为0.65~0.93 g,Y轴为0.23~1.04 g,Z轴为-0.13~0.15 g;将自动监测的连续信号中16个时间点与人工观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反刍监测装置的可靠性,装置监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81.3%,与人工观察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通过对奶牛进行多源信息的感知可以准确地识别奶牛的反刍行为。  相似文献   

5.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对奶牛发情行为及时检测,可以有效帮助养殖户对奶牛进行适时配种及产犊管理,并延长泌乳期,从而提高奶牛的养殖效益.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奶牛发情人工检测方法由于对人员经验要求高及劳动强度大,已经不适合集约化养殖农场的需求,因此本文引入机器视觉算法.该方法设计了针对奶牛监控视频反映的发情行为实时检测算法,通过对背景去噪、图像增强、图像切割和爬跨行为自动检测等模块的综合处理,针对奶牛监控图像进行动态图像监测,从而实现对奶牛爬跨行为的有效检测,科学判断奶牛发情行为的发生,辅助奶牛养殖过程的智能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智能化是奶牛养殖业的必然趋势。本文综述了奶牛生产中应用的精准饲喂、繁殖监测、挤奶监测、精准管理等智能装备,通过对青岛地区40家奶牛场智能装备应用情况调研,分析奶牛智能化养殖存在认知度有待提升、装备投入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问题,提出了提升奶牛场对智能化的认知程度、提升奶业科技支撑能力、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关联数据指导生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反刍家畜蛋白质营养体系的深入研究,反刍家畜饲粮、瘤胃及小肠中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也得到进一步探索。赖氨酸作为一种限制性氨基酸,在反刍家畜生长、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组成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赖氨酸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代谢。本文基于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总结了赖氨酸的生理功能、合成与分解代谢,以及赖氨酸对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消化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赖氨酸在反刍家畜的生产与应用上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关键词] 反刍家畜|赖氨酸|氨基酸|代谢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我国奶牛养殖业对大规模、集约化奶牛养殖的需求,提高奶牛养殖场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奶牛发情的数字化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传统人工观察法工作量大、检出率低,而且不易检出夜间发情奶牛|数字化检测方法提高了奶牛发情检出率,但是大多数发情检测装置为接触式设备,这会影响奶牛的发育,也会对奶牛的产奶量造成影响。因此,应研究出非接触式奶牛发情检测装置与技术,减少对奶牛的伤害,提高奶牛养殖业现代水平。 [关键词] 奶牛发情|数字化检测|接触式设备|非接触式设备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现代畜牧业"和农业物联网普及应用的共同推动下,动物生命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应用成为畜禽智慧养殖技术研究的热点。奶牛呼吸频率是反映养殖环境舒适度的重要特征,随着养殖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呼吸频率自动监测的需求日益凸显。本文从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方面着重介绍了基于侧腹伸缩运动和呼吸气流变化的6种监测方法,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期望有助于完善奶牛生理参数自动监测装备的开发与生产应用,为国内开展奶牛智慧养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养殖业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关键产业。然而,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导致奶牛生产效率低下,牛奶质量也无法保证。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奶牛养殖业正逐步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生产实际,综述了智能环境控制、个体识别、精准饲喂、生理和行为监测等智慧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并为本文提到的关键技术绘制了一幅智慧养殖模式图,以期为我国奶牛养殖业提高生产效益和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和繁殖周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与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密切相关。笔者综述了2008-2009年发表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及ADSA-ASAS年会中与奶牛围产期方面相关的文献。通过反刍动物围产期生理变化规律的阐述及围产期奶牛日粮营养的调控,对改善围产期动物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等营养代谢性疾病的防治和调控是提高生产性能和效益的关键.胆碱作为一种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在奶牛肝脏脂肪代谢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饲粮中适当补充胆碱可以有效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和预防脂肪肝,并维持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胆碱主要通过上调脂肪分解和下调脂肪生成途径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来调节脂肪代谢,从而减少脂肪沉积,缓解脂肪肝.本研究在已有文献报道基础上,阐述了胆碱的特性和功能,围绕胆碱对动物肝脏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奶牛维持机体健康、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酿酒酵母培养物具有促进反刍动物消化、调节瘤胃微生物区系和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日趋广泛。近年来,科技工作者就酿酒酵母培养物成分及其在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研究。对近年来酿酒酵母培养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做出综述,以期为酿酒酵母培养物在后续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碳水化合物在优化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提高饲料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者从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的生理机制,农副产品应用及其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产品品质影响等方面对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现代集约化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常见营养代谢病,揭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通过综述硫胺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影响硫胺素合成的因素、硫胺素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关系及其调控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可能作用途径,进一步揭示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理和硫胺素的生理作用,并为反刍动物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环境对于家畜养殖非常重要,奶山羊对环境湿度较为敏感,羊舍湿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奶山羊的生长发育,会危害奶山羊的健康,导致奶山羊生产性能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因此,加强对羊舍环境湿度的监测和调控,能够更好地发挥奶山羊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湿度对奶山羊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除湿措施,为羊舍防潮除湿...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奶牛舍饲的主要能量饲料来源之一,而蒸汽压片技术是一项目前较为成熟的日粮加工技术,主要通过机械的湿热加工方法改变原料物理形态和营养物质的化学结构,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日粮中。蒸汽压片处理工艺中的蒸汽压力、温度和处理时间会影响压片产品的容重和淀粉糊化度,进而影响其饲喂效果。研究发现,经蒸汽压片处理的玉米可有效提高其淀粉消化率,加快瘤胃内的发酵速度,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有利于维持瘤胃pH及瘤胃内环境的稳定。也有研究表明,蒸汽压片玉米饲喂奶牛后,对其采食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提高产奶量,改善乳成分,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作者对蒸汽压片玉米技术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蒸汽压片玉米在中国奶牛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贵  肖振铎 《中国奶牛》2011,(10):15-20
奶牛日粮的配制是奶牛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奶牛的消化生理特性和反刍动物特殊营养需要的基本理论,着重讨论了各种营养物质对泌乳期和干乳期奶牛的功能作用和需要量,提供了一系列有生产实用价值的饲料营养应用数据资料,用以指导奶牛日粮的配制。  相似文献   

19.
γ-氨基丁酸作为机体一种重要的神经抑制剂,因具有提高食欲、增强免疫力、缓解热应激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在我国,奶牛夏季面临严峻的热应激问题,高温严重影响了奶牛正常的生理活动,对此开发具有缓解热应激功能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成为研究热点。目前,γ-氨基丁酸已应用于畜禽生产,但对反刍动物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本文对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奶牛热应激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饲粮消化和吸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探索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活动和功能作用,对反刍动物健康和促进饲草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传统瘤胃微生物纯培养方法,组学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对瘤胃微生物种类、代谢途径、功能进行解释,宏组学联用为系统理解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物质分子机理提供新方式,并受到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围绕宏组学技术联合应用进行综述,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