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习瓒娜  高健  王梦芝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0):2916-2926
为研究长链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并得出最优脂肪酸组合及添加水平,试验选取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4种脂肪酸因子,设置0.5%、1.0%、1.5%等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其中Ⅰ~Ⅸ组为试验组、Ⅹ组为对照组,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以3头瘤胃瘘管山羊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各组培养液VFA 24 h内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各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其中在6 h时Ⅶ组TVFA浓度最高。乙酸/丙酸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6 h前下降较快,6 h后趋于平缓。丁酸摩尔百分比在7.97%~15.41%间变动。主成分与最优组合分析表明,TVFA浓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亚油酸、油酸、硬脂酸、α-亚麻酸;以添加1.5%硬脂酸、0.5%油酸、1.5%亚油酸、0.5%α-亚麻酸时组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长链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并得出最优脂肪酸组合及添加水平,试验选取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α-亚麻酸4种脂肪酸因子,设置0.5%、1.0%、1.5%等3个水平进行L_9(3~4)正交试验,其中Ⅰ~Ⅸ组为试验组、Ⅹ组为对照组,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以3头瘤胃瘘管山羊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各组培养液VFA 24 h内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各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其中在6 h时Ⅶ组TVFA浓度最高。乙酸/丙酸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6 h前下降较快,6 h后趋于平缓。丁酸摩尔百分比在7.97%~15.41%间变动。主成分与最优组合分析表明,TVFA浓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亚油酸、油酸、硬脂酸、α-亚麻酸;以添加1.5%硬脂酸、0.5%油酸、1.5%亚油酸、0.5%α-亚麻酸时组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长链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细菌发酵和群体结构的影响。以3头瘤胃瘘管奶牛提供瘤胃液,对照(A)组底物含5%脂肪酸钙,试验组培养底物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1.5%、1.0%、0.5%和1.5%(B组),1.5%、1.0%、1.5%和1.0%(C组),1.0%、1.5%、1.5%和0.5%(D组)以及1.5%、0.5%、0.5%和1.0%(E组)。在培养后0、3、6、12、18、24 h采集培养液,测定p H、氨氮浓度和瘤胃细菌含量。结果表明:1)培养液p H在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C组的培养液氨氮浓度显著高于B、D组(P0.05)。2)除白色瘤胃球菌,其他菌属含量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琥珀酸拟杆菌、生黄瘤胃球菌、蛋白溶解梭菌和嗜淀粉瘤胃杆菌含量在B组较高;C组溶纤维丁酸弧菌、埃氏巨球菌、降解淀粉瘤胃球菌以及瘤胃总细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培养液埃氏巨球菌含量最高,为优势菌。综合得出,脂肪酸组合对瘤胃总细菌和大部分细菌种属含量有显著影响,这与发酵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抑制瘤胃细菌、真菌、原虫对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后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0.5 g,精粗比为3:7,分别添加底物干物质量3%的亚油酸和3%的亚麻酸,每组设置5个重复,同时再设立4个组:对照组及抑制原虫、细菌、真菌组。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24 h产气量和气体中的甲烷(CH4)含量、瘤胃发酵液的pH、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以及长链脂肪酸(LFA)组成。结果表明:①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和原虫生长后产气量显著降低,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后CH4产量显著升高,而抑制原虫生长后CH4产量显著降低(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产气量均显著降低,且抑制原虫后CH4产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②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显著影响了体外瘤胃发酵液pH和MCP浓度(P<0.05),添加亚油酸对NH3-N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含量(P<0.05);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丁酸含量(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C11:0、C12:0、C13:0、C14:0、C14:1n5、C15:1n5、C16:1n7、C16:0、C18:3n3、C18:2n6c、C18:0、C20:2n6、C20:3n6、C20:1、C20:3n3、C20:0、C21:0、C22:6n3、C22:2n6、C22:0浓度(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C12:0、C13:0、C14:0、C15:0、C16:1n7、C16:0、C17:0、C18:3n6、C18:3n3、C18:2n6c、C18:1n9t、C18:0、C18:2(cis-9,trans-11)、C18:2(trans-10,cis-12)、C20:2n6、C20:1、C20:0、C21:0、C22:6n3、C22:0、C23:0、C24:1n9、C24:0浓度(P<0.05)。由此可见,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CH4产量和脂肪酸组成均能产生影响,原虫对产气量和CH4产量贡献最大,细菌对瘤胃液脂肪酸代谢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探讨木薯渣与不同蛋白质饲料原料的组合效应(associative effect, AE),优化组合效果。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使用体外产气法分别对精粗比为1:9、3:7、5:5的木薯渣与豆粕、棉粕、菜粕、DDGS组合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培养,监测体外培养0、2、4、8、12、24、36、48、72 h后的累积产气量(GP)和72 h后发酵液的可消化有机物(DOM)、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等指标,并计算各组合的组合效应。结果表明,精粗比为3:7的木薯渣-棉粕组的总VFA,精粗比为3:7、5:5的木薯渣-菜粕组DOM和代谢能(ME)及精粗比为3:7的木薯渣-DDGS组的MCP和NH3-N的组合效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以GP72、ME、DOM和总VFA的组合效应及综合组合效应值(Synthetical AE)为衡量指标,精粗比为3:7、5:5的木薯渣-菜粕组合的正组合效应最大。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精粗比分别为3:7、5:5木薯渣-菜粕组瘤胃发酵效率最高,为最优的搭配组合。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2月龄滩羊羔羊脂肪和肌肉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4只体重接近、健康的刚出生的滩羊羔羊随机分成舍饲和放牧组,每组滩羊羔羊各12只,放牧组羔羊随放牧哺乳母羊饲养,舍饲组随舍饲哺乳母羊饲养,于2月龄时屠宰取膈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皮下脂肪,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在肌肉组织的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膈肌中棕榈酸、花生酸、反式油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 < 0.05)|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甲酯(EPA)、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DHA)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股二头肌中肉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背最长肌中花生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 < 0.05),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 < 0.05)|棕榈酸、反式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EPA、DHA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2)在脂肪组织的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尾部脂肪的硬脂酸、反式油酸、亚油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肾周脂肪的硬脂酸、反式油酸、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 < 0.01),α-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皮下脂肪的肉豆蔻酸、花生酸、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 < 0.01)。综上,不同饲养方式滩羊羔羊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脂肪酸含量不同。 [关键词] 滩羊羔羊|饲养方式|肌肉组织|脂肪组织|脂肪酸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外源酶对湖羊瘤胃液微生物体外培养的影响,为将外源酶应用于湖羊饲料添加剂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瘤胃液体外培养法,将10、20、30、40 mg/kg 4个水平的外源酶加入体外培养体系分别培养6、12、18、24、36、48 h后,测定体外培养液中的产气量(GP)、pH值、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外源酶可有效提高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液的GP、pH值、NH3-N浓度、MCP浓度及VFA浓度。添加外源酶可改善湖羊瘤胃微生物发酵特性,其中以添加量为10 mg/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比例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组合对体外瘤胃发酵甲烷、氢气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试验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全自动体外模拟发酵系统进行48 h体外瘤胃发酵试验。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的比例分别为1:9(QY组)、3:7(QS组)、5:5(QW组)、7:3(QQ组)和9:1(QJ组)。结果表明:(1)5组瘤胃48 h产气量差异极显著(P < 0.01),其中QJ组最高,分别比QQ、QW、QS、QY组高11.5%、19.8%、25.1%、45.5%|(2)QQ、QJ和QW组瘤胃起始底物降解速率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高于QS和QY组(P < 0.01)|(3)瘤胃甲烷产气量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 < 0.01),其中QJ组最高,分别比QQ、QW、QS和QY组高出7.3%、16.1%、21.2%和45.3%|(4)各组间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无显著差异(P > 0.05)。综上,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组合的推荐比例为5:5,在此比例下,瘤胃起始底物降解速率较高,饲粮的吸收效果较好,甲烷产量较低,能量损失较少。 [关键词] 青贮玉米|甜高粱|体外瘤胃发酵|甲烷|挥发性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长链脂肪酸对山羊瘤胃原虫群体结构和原虫吞噬细菌循环的影响。试验选取6种不同不饱和度的长链脂肪酸[分别为硬脂酸(A组)、油酸(B组)、亚油酸(C组)、α-亚麻油酸(D组)、花生四烯酸(E组)、二十碳五烯酸(F组),不饱和键个数从0~5依次递增],各脂肪酸的添加水平为底物的3%,进行体外培养。在体外培养10 h后测定原虫吞噬细菌速率,在体外培养24 h后测定细菌、原虫密度以及细菌蛋白质、原虫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除F组头毛虫属(Ophryoscolecinae)比例显著高于B和D组(P0.05)外,不同长链脂肪酸的添加对原虫中厚毛虫属(Dasytricharuminantium)、内纤毛虫属(Entodinium)、双毛虫属(Diplodiniinae)、等毛虫属(Isotrichidae)、前毛虫属(Epidinium)比例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原虫密度以A组最高,并显著高于B组(P0.05);细菌密度以D组最高,并显著高于A、B、E、F组(P0.05)。原虫吞噬细菌速率A~F组依次为244.50、236.51、229.60、189.04、200.51、174.24 cells/(cell·h);另外,以D组的细菌周转率(0.68%)最低,且其细菌周转时间(146.92 h)最长。所估算的细菌蛋白质循环量以D[126.75 mg/(d·头)]和F组[131.63 mg/(d·头)]相对较低。因此,在本试验基础上认为,体外培养条件下α-亚麻油酸抑制山羊瘤胃原虫吞噬细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法研究添加亚油酸与亚麻酸不同比例混合物对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试验共设8个处理,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例为0∶0、10∶0、8∶2、6∶4、5∶5、4∶6、2∶8和0∶10 ,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亚油酸与亚麻酸混合物的添加水平为发酵底物干物质的5 %,未添加脂肪酸组为对照。结果表明,所有组合均显著降低产气量和甲烷生成量(P<0 .05) ,且随着亚麻酸比例的升高效果增强。亚麻酸比例超过40 %时显著升高发酵液的pH(P<0 .05) ,所有处理对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均未产生影响;总挥发性脂肪酸随着亚麻酸比例的提高而升高,亚麻酸单独添加显著高于亚油酸单独添加(P<0 .05)。随着亚麻酸比例的升高,丙酸比例显著提高。由本研究结果可知,不饱和脂肪酸降低甲烷的生成与不饱和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徐淮白山羊为试验动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蒿素(分别为A:0mg/g、B:15mg/g、C:25mg/g、D:35mg/g、E:45mg/g)对瘤胃发酵、微生物变化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青蒿素添加水平的增加,培养液的NH3-N浓度、原虫蛋白、原虫数量及产气量均呈下降趋势,细菌蛋白呈上升的趋势。结论:青蒿素可以作为一种瘤胃调控剂。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揭示高精料日粮条件下硫胺素对体外培养荷斯坦牛瘤胃微生物消化代谢的影响。以2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牛为试验动物,设置精粗比为6:4的底物,硫胺素的添加量设为0、60、120、180和240mg/kg5个水平,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方法研究硫胺素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高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硫胺素可以提高培养液的pH值;(2)高精料日粮条件下NH3-N浓度随着硫胺素添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高精料日粮条件下硫胺素提高了细菌蛋白的产量而降低了原虫蛋白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3头装有瘤胃瘘管的干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不同日粮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瘤胃发酵、消化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粗蛋白水平14%、16%和18%,NDF水平为32%和36%。体外发酵后2、4、6、12、24 h取瘤胃液测定pH、NH3-N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发酵结束后测定饲料中干物质(DM)、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结果表明:随着蛋白水平升高,瘤胃发酵pH有增加趋势(P=0.079),显著提高NDF和ADF消化率和细菌蛋白合成量(P<0.05),但不影响DM消化率和原虫蛋白的合成量(P>0.05);日粮中NDF水平显著影响瘤胃pH、NH3-N浓度和ADF消化率(P<0.05),但不影响DM和NDF消化率以及微生物蛋白的合成量(P>0.05)。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16%CP和32%NDF组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瘤胃发酵,提高纤维消化率以及微生物蛋白的合成量。  相似文献   

14.
试验将不同剂量(0.05、0.07和0.09g)酵母培养物(YC)和不同剂量(0.006、0.010和0.014g)延胡索酸二钠(disodium fumarate)按3×3试验设计分为9种组合,研究高精料(精粗比为8:2)下,二者组合对奶山羊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通过对9种组合体外发酵指标的综合效应评定,确定优化组合剂量,并采用体外培养装置进行体外批次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9种组合的pH值和累计产气量均显著升高(P〈0.05),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9种组合显著提高了体外培养体系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丙酸浓度(P〈0.05),但乙酸/丙酸及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果显示,当YC和延胡索酸二钠的添加量分别为0.090g和0.006g时,体外发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选择6只健康状况良好、体重35kg、年龄1.5岁左右、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蒙古绵羊,研究了不同精粗比例日粮条件下,体内驱除瘤胃原虫对瘤胃微生物含量以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日粮精粗比20:80时.驱除原虫导致瘤胃细菌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真菌和纤维降解茵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同时.驱除原虫后瘤胃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pH值变化并不显著(P〉0.05).总VFA浓度变化不显著(P〉0.05),青千草DM、NDF和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降低(P〈0.05),当日粮精粗比为50:50时。驱除原虫导致瘤胃纤维降解茵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真菌和细菌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驱除原虫后瘤胃pH值极显著降低(P〈0.01),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同时总VFA浓度极显著增加(P〈0.01),青干草DM、NDF和ADF有效降解率未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论文主要阐述了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原虫、真菌、细菌)的影响,进一步综述了其对瘤胃发酵参数(瘤胃液pH、氨态氮的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通过测定培养各时间点的瘤胃发酵参数并结合多项组合效应值(MFAEI),研究向底物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诺丽果原粉对绒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为绒山羊生产中新型替抗产品的开发及诺丽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以2周岁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向发酵底物中添加0、1.0%、2.0%、3.5%和5.0%的诺丽果原粉,并分别培养3、6、9、12和24 h。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量的诺丽果原粉均显著降低了体外瘤胃发酵pH、氨态氮(NH 3-N)浓度、原虫数量和乙酸/丙酸(P<0.05),显著提高了菌体蛋白(BCP)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MFAEI(P<0.05),且添加剂量为3.5%时可较好地促进瘤胃发酵功能。由此可见,添加诺丽果原粉可促进绒山羊的体外瘤胃发酵功能,并能降低原虫数量,且均在剂添加量为3.5%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 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 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 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 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①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 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 < 0.05;P < 0.01),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高。③添加0.6和0.9 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且0.9 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 g/L FCGM为宜。  相似文献   

19.
稻草与多水平苜蓿混合瘤胃体外发酵组合效应的整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稻草(RS)与苜蓿(MSL)混合瘤胃体外发酵组合效应进行整体评定。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体外批次培养48 h,应用经改进的组合效应多项指标综合指数(IMFAEI)对RS分别添补0、20%、40%、60%、80%与100%MSL(MSL0、MSL20、MSL40、MSL60、MSL80与MSL100)在12、24与48 h研究瘤胃体外发酵的组合效应。各组各时间点的pH值6.75~6.88,NH3-N 3.11~28.74 mg/100 ml,微生物氮2.91~14.57 mg/ml,48 h各组累计产气量与总挥发性脂肪酸分别为120.1~162.4 ml/g OM与41.51~55.45 mmol/l。各组的IM-FAEI自高到低的排序为:MSL60(1.271 1)、MSL40(1.260 3)、MSL20(0.826 5)与MSL80(0.633 3)。本研究RS与MSL适宜添补量为40%~60%。  相似文献   

20.
选择大约克、长大、杜长大这3个品种组合猪,测定水分、粗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3类共计29项指标,旨在研究各品种组合猪肉质成分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水分、粗蛋白质、肌内脂肪、花生酸、油酸、亚油酸、胱氨酸、酪氨酸等10项指标差异极显著,硬脂酸、亚麻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等8项指标差异显著,棕榈酸、棕榈油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等16项指标各品种组合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